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神经外科醒脑静注射液(XNJI)使用情况,为促进XNJI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抽查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200份使用XNJI的住院病历,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科室XNJI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超说明书适应证者达34.50%,超剂量给药者达92.50%,而单次用药剂量为40 ml的患者占90.00%。临床使用中也存在着XNJI与西药联合使用的问题,主要与氯化钾(74.00%)合用或与氯化钾和胰岛素(11.00%)联合使用。结论:临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对康艾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以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入院并使用康艾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 结果:共观察病例1 000例,其中超适应证用药占2.5%,用药剂量不足占2.1%,超疗程用药占0.8%,溶媒剂量不足占0.5%。1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结论:康艾注射液临床应用欠规范,提示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适应证、疗程和用法用量,并密切监护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  相似文献   

3.
41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间>1年的患儿,对初始药物选择、开始在我院抗病毒时的年龄分布、超说明书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期间HBV DNA改变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儿童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用药选择中,开始治疗选择拉米夫定的占36.58%,但其中66.67%的患儿1年内调整了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药品使用中都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论:儿童抗病毒用药不宜首选拉米夫定,儿童用药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以更新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部分,保证儿童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调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调查我院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300例患者的日剂量、输注速度、选用溶媒、选择溶媒的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有44例(14.7%)日剂量偏小;295例(98%)患者滴注速度偏快;2例(0.67%)患者溶媒选择欠妥;配制浓度高于说明书要求的有25例(8.3%);药物之间无配伍禁忌出现;共发现2例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按照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说明书用药是相对安全的;如果患者不能耐受说明书规定的滴注5h的时间,可以在密切观察ADR的情况下,适当加快滴注速度。  相似文献   

5.
周光宇  曹芬  苏华 《药学研究》2018,37(5):307-310
目的 了解该市儿童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2015年1月~2017年6月不良反应中心所提供的2 527例儿童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527例儿童不良反应中,男性患儿1 544例(61.10%),女性患儿983例(38.90%)。其中1岁以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总数的28.61%;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最多的是抗感染类,占23.13%,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占68.81%,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剂型是注射剂,占67.51%;2 527例儿童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是累及最多的,占48.39%;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51%。结论 儿童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通过明确适应症,规范用药,合理用药,争取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调查本院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使用的适宜性。方法: 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的3 681例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成人患者的分布情况、原患疾病及用法用量、疗程、药液使用时间、溶媒使用量、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各科室使用广泛,3 681例患者使用中49.8%存在超说明书适应证、10.3%的患者超剂量、13.6%的患者药液使用时间过长、1%患者使用疗程过长、67.7%的患者使用溶媒量超说明书推荐等情况。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不规范使用情况需引起重视。对于前列地尔注射液存在的用药情况,医院应该制定前列地尔注射液使用规范,使前列地尔注射液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药液使用时间、溶媒使用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7-2018年江苏省中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促进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中医院800例脑梗死的病历进行分析,调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种类、适应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及溶媒量、联合用药情况以及使用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通过分析找出其使用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共有11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辅助治疗。使用率最高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使用率达34.68%。316例患者存在超适应症用药,占39.50%。超疗程使用占总使用频次的1.91%。未按说明书推荐使用的稀释溶媒有2.50%。联合使用的治疗脑梗死的相关药物有17种。结论 江苏省中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使用中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HIS真实世界评价儿童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患儿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对患儿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诊断、药物用法用量、溶媒、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患儿共942例,ADR发生率为8.92%(84/942),均为一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皮疹;10%葡萄糖注射液溶媒组(14.55%)及1岁及以下儿童(14.56%)ADR发生率比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更昔洛韦在儿童的临床应用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ADR多发生在用药1周内,程度较轻,与原患疾病、合并用药可能相关,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国内文献报道的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老年患者占56.67%;43.33%的病例用于治疗非说明书适应证的病症;13.33%的病例超剂量用药;70.00%的患者在用药开始后的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可发生首次用药和连续用药过程中;33.33%的病例有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事件累及6个系统-器官,以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主的全身性损害占60.00%。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应严格遵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谨慎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性研究,以及修改完善说明书的安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药学研究》2018,37(9):555-558
目的 通过探讨维生素K1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规律,为儿童安全、合理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2~2017年发生的17例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质量、用药人群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合理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应加强维生素K1注射液合理应用及管理,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莫文娟 《中国药事》2019,33(5):586-593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现状,探析风险防控措施,为降低抗感染药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昆山市2015年-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结果:3年中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平均占同期报告总数的47.97%,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平均占20.87%。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自静脉注射给药,占84.72%。医疗机构为主要上报单位的报告占90.83%。结论:应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修订完善配套法规,拓宽不良反应监测模式,全方位健全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有效降低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及时预防与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报告206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共涉及28个品种,男性88例,女性118例,年龄>60岁患者最多(62.62%);ADR排名前3的注射剂分别是华蟾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用药30 min内即发生的ADR最多(23.79%),中药及2种以上中药联用致ADR占35.44%,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35.83%)。结论 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沟通、反馈药品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临床医生重视药品ADR,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07年9月—2017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49例有效的抗真菌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合并用药、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ADR的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真菌药物所致的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22;60岁以上发生率最高(46例,30.87%)。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8例,65.77%)。ADR报告涉及7种药物剂型,其中以粉针剂为主,占总剂型的34.23%。吡咯类的不良反应占88.59%,其中主要以伏立康唑为主,构成比为36.24%。未合并用药者为113例,占75.84%。所致ADR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49例,28.9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34例,20.12%)等。ADR的转归以痊愈和好转为主。结论 抗真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收集的14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剂型、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院144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3.1%,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20.8%;给药剂型以注射剂最为常见,占84.0%;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占47.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3-2016年2 62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探究影响ADR的要素和产生的原因,为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 621例ADR报告,用监测软件提取ADR报告来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临床表征、累及器官等信息,用帕累托图法找出引发ADR的主要药品,并用鱼骨图进行ADR要因分析。结果 ADR主要由医师呈报(2 573例,98.17%),药师报道最少(3例,0.11%),年龄>7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570例,21.74%),由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居多(1 680例,64.10%),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717例,24.17%);帕累托图分析显示ADR主要因素(A类)药品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注射剂、静脉营养药;用鱼骨图分析高龄患者、静脉给药、监测不全面和主要药品引发ADR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结论 应关注特殊患者的用药监护,减少注射剂使用,重点监控高发药品,开展个体化用药监测,加大临床药师投入,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地区2003~2013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R上报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对发生人群、ADR症状和累及器官、发生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处理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的构成比大于青壮年患者,女性患者的构成比大于男性,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例数最多(35例),其次为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发生时间无规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R报告中存在9例合并用药现象。新的ADR 8例,无严重ADR。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保证临床用药安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我院73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婕  程乐 《中国药师》2015,(12):2119-2122
摘 要 目的: 探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1日~2014年8月1日上报的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碳青霉烯类引起的不良反应共7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例数相当,80岁以上人群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多。用药第1天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多。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肾功能减退、患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