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低毫安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ASiR)在降低上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均行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噪声指数为12.0。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管电流(630mA),共18例患者;组2采用低管电流[(260~375)mA,(310.42±54.83)mA],共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70kev单能图像。组1、组2图像根据采用FBP和ASiR重建算法不同共分为四个亚组,命名为组1A、组1B和组2A、组2B。对各组间图像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噪声进行比较。记录每位患者扫描后自动生成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每位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对组1、组2之间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组2的CTDIvol为(11.55 ±2.94)mGy,明显低于组1 [(18.13±3.64)mGy,t=6.17,P<0.01]。组2的ED值为(4.48 ±1.34)mSv,较组1[(7.56 ±2.68)mSv]降低了41% (t=4.54,P<0.01)。加入50%ASiR重建后,组1B、组2B图像噪声分别较组1A、组2A降低,而SNR及CNR均有升高,均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2B的图像噪声较组1A降低,SNR及CNR升高,两组间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A与组2B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16,P>0.05)。结论:采用低毫安结合ASiR技术能够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41%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明  王怡宁  于敏  王沄  王曼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2018,(10):1009-1016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成像优化技术联合迭代算法(ClearView+)对“双低”(低辐射剂量及低碘负荷)主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2~5月在本院NeuViz 128 CT行主动脉CTA检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双低”组(管电压80kVp,对比剂40mL);B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80mL)。A组图像采用ClearView+迭代算法分别按照6个不同重建档位(0%、10%、30%、50%、70%及90%; 0%为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选出图像质量最佳重建档位作为A1组,进一步对A1组图像采用AI成像优化技术进行图像优化,所得图像作为A2组;B组则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A1,A2和B 3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分别以测量3组主动脉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5分-优良,1分-极差)。记录和比较A组与B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CTDIvol,DLP和ED)。 结果:ClearView+90%档位分别与0%、10%、30%、50%和70%档位比较,主动脉SD显著降低、SNR及CNR显著升高(P<0.05),因此Clearview+90%作为最佳图像质量的迭代档位。三组图像定量评价,SD、SNR、CNR两两比较结果:A2组SD(12.21±2.66)A1组SNR(29.57±7.41)>B组SNR(19.09±5.65) (P<0.05),A2组CNR(47.92±12.36)>A1组CNR(38.50±8.96)>B组CNR(23.37±6.61) (P<0.05)。三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与常规组的辐射剂量评价指标CTDIvol(2.82±0.36 vs 13.34±1.84)mGy,DLP(181.21±21.98 vs 871.17±134.26)mGy·cm和ED(2.54±0.31 vs 12.20±1.88)mSv均有显著性差异。“双低”组有效辐射剂量ED较常规组显著降低79.18%,对比剂用量降低50%。结论:AI成像优化技术联合ClearView+迭代算法,使NeuViz 128 CT主动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和常规扫描同样的图像质量且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结合大螺距扫描对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常规扫描:100kVp,螺距0.810,50mL碘佛醇(320mg I/mL)以5mL/s注射;B组患者行低剂量扫描:80kVp,螺距1.390,以6mL/s注射24mL对比剂,随后以相同流率注射18mL对比剂和盐水混合液(1:1混合)。比较两组间的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总量。结果:两组图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4.86±0.34 vs 4.78±0.41,Z=-0.725,P=0.468),且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A组kappa=0.834 vs B组kappa=0.884)。两组各动脉平均CT值、SNR和CNR基本一致(P>0.05),B组与A组相比CTDIvol降低21.4%[(59.84±14.59)mGy vs (76.11±24.16)mGy,Z=-2.396,P=0.017],DLP降低45.8%[(275.54±22.73)mGy·cm vs (508.43±89.61)mGy·cm,Z=-6.063,P<0.001],ED降低45.8%[(0.85±0.07)mSv vs (1.58±0.28)mSv,Z=-6.063,P<0.001],对比剂减少34%(10.56g vs 16g)。结论: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和大螺距扫描可充分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颈CTA图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使用低管电压(100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270mg I/mL)进行肝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108例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A组:管电压100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270mg I/mL)。B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mg I/mL)。测量、计算两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肝实质CT值、肝动脉CT值、门静脉CT值及有效辐射剂量(ED),并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CNR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SNR高于B组(P<0.05),A组能够提供清晰的诊断图像,提高病变的显示;A、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05);A、B组的肝实质CT值及肝动脉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1.81,P>0.05;t=0.96,P>0.05),而A组的门静脉CT值高于B组(t=7.55,P<0.05);A组的三期总辐射剂量[(8.04±1.12)mSv]低于B组[(11.62±2.41)mSv](t=9.94,P<0.001)。结论:双源CT肝脏增强扫描采用管电压100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270mg I/mL)可以提供较好的图像CNR,提高门静脉CT值,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齐组采用相对时相扫描。比较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2、0.763、0.347、0.551)。心律不齐组心率波动[(55.22±23.27)次/分]大于窦性律齐组[(2.34±1.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SNR、CNR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8、0.350、0.203、0.813)。心律不齐组的有效辐射剂量[(3.21±1.20)mSv]高于窦性律齐组[(2.59±1.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具有可行性,但有效辐射剂量稍高于窦性律齐患者的相对时相扫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对比剂总量60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推荐的mAs,对比剂总量=体重×0.6mL/kg,采用idose4level3迭代算法重建。对比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A组:5分12例,4分14例,3分4例;B组:5分10例,4分17例,3分3例。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主动脉弓[(589.32±72.66)HUvs(408.67±45.67)HU]、左右颈总动脉[左侧(630.14±90.43)HUvs(481.38±63.67)HU,右侧(634.75±94.78)HUvs(468.99±58.55)HU]、左右大脑中动脉[左侧(486.46±72.38)HUvs(356.29±48.59)HU,右侧(477.50±81.35)HUvs(357.71±48.28)HU]CT值高于A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A组[(161.30±69.05)HUvs(222.23±120.0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层面A、B两组信噪比(SNR)17.49±3.64、17.65±3.97,对比噪声比(CNR)14.46±3.24、15.48±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B组SNR(53.29±10.68vs44.70±10.21)和CNR(47.34±9.84vs38.49±9.29)高于A组(P<0.05);左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B组SNR(7.07±1.56vs4.63±0.82)和CNR(5.85±1.35vs3.61±0.77)高于A组(P<0.05)。A、B两组有效剂量(2.71±0.15)、(0.97±0.31)mSv,B组较A组降低64.21%;对比剂用量(60.00±0.00)、(36.27±5.08)mL,B组较A组降低39.5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80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行头颈部CTA,不仅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而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_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联合智能最佳 kV(CARE kV)技术在眼眶 CT 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眼眶 CT 检查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A 组(35例)采用 CARE Dose 4D 扫描技术,B 组(35例)采用CARE kV 联合 CARE Dose 4D 扫描技术。比较 A、B 两组图像质量(平均 CT 值、噪声 SD、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病变检出率。结果:A、B 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0.59±1.55)mSv]较 A 组[(0.71±1.84)mSv]ED 较少约15.9%。两组平均 CT 值、噪声 SD、SNR、C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 CARE kV 与 CARE Dose 4D 技术行眼眶 CT 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胸部模型研究,探讨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后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能谱扫描,开启GSI assit,试验组采用大螺距1.531,采用ASIR-V后重建技术(0%~100%,间隔10%)重建5mm层厚的70keV能谱单能量图像,获得A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螺距0.992,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即0%ASIR-V)重建5mm层厚的70keV能谱单能量图像,得到B组图像。肺窗图像采用骨算法、纵隔窗图像采用标准算法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肺窗肺组织、纵隔窗心脏噪声)及主观评分(5分制,1分最低、5分最高)。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A、B两组图像中肺窗肺组织噪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纵隔窗心脏噪声分别为(7.33±0.31)、(6.72±0.28)、(6.10±0.24)、(5.63±0.19)、(4.98±0.19)、(4.53±0.20)、(3.73±0.10)、(3.08±0.04)、(2.85±0.08)、(2.35±0.08)、(2.03±0.12)HU,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为(6.75±0.26)HU。A组纵隔窗心脏噪声随ASIR-V升高而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低于A组0%ASIR-V,高于A组20%~100%ASIR-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与A组10%ASI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60%ASIR-V和B组肺窗、纵隔窗图像的主观评分最高(5分),综合主客观评价,60%为大螺距能谱单能量成像的最佳ASIR-V权重。大螺距A组ED值为5.31mSv,较常规螺距B组ED值(6.84mSv)降低22.37%。结论: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成像较常规螺距能谱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结合10%~60%ASIR-V后重建技术,可降低大螺距能谱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提高综合成像质量,60%为最佳ASIR-V权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像素闪烁(PS)算法在ASiR-V重建算法的基础上对提高低剂量CTU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行低剂量Revolution CT CTU检查的患者28例(A组)。A组:年龄45~94岁,平均年龄(63±12)岁, BMI(19.15~25.82)kg/m2,平均BMI(23.35±1.57)kg/m2;回顾性搜集与其BMI相匹配的常规剂量Revolution CT CTU检查的患者25例。B组: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64±12)岁,BMI(19.94~26.12)kg/m2,平均BMI(23.40±1.56)kg/m2。将A组图像上传至GE AW4.6工作站,应用PS软件(AlgoMedica,Inc,Sunnyvale,CA)按A7模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PS处理后图像(C组)。测量膀胱及肾盂内对比剂、竖脊肌CT值及竖脊肌的SD值。根据公式计算膀胱及肾盂内对比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名观察者测得的数据一致性良好。A组与C组间膀胱和肾盂内对比剂以及竖脊肌的CT值分别为729.40±307.76、997.84±663.10、62.74±5.36和729.34±307.73、997.13±661.06、62.61±5.43,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A组与C组膀胱及肾盂CNR值和SN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A组和B组,C组膀胱及肾盂CNR值和SNR值升高约2倍。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7±0.88、3.35±0.55,相比于B组,A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约62%。结论:在低剂量扫描的情况下,应用PS算法在ARiR-V重建算法的基础上可以在保证组织CT值无差异的情况下显著增加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和噪声比,进而提高低剂量CTU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脑灌注成像(CTP)中的可行性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徐州医学院徐州临床学院行全脑CTP检查、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管电压100kV,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 I/mL),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重建];B组31例[管电压80kV,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 I/mL),迭代重建算法(ART)重建]。测量并计算A、B两组的大脑中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并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2名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间的CT值、SNR、CNR、CTP及CTA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梗死灶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B组(双低剂量组)的ED、碘摄入量较A组低。结论:联合低管电压和迭代重建技术时,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 I/mL)进行全脑CTP检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ED及碘摄入量,从而降低对比剂肾病(CIN)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技术在16层CT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水模研究:采用标准模体,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分别为150、136、123、109、95、83、68、55和41 mAs,使用滤波反投影(FBP)或Karl迭代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和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噪声和对比噪声比(CNR)。临床研究:将100例进行胸部 CT 体检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采用标准剂量(120 kV、150 mAs)进行扫描并采用FBP法进行重建;低剂量组采用120 kV、83 mAs进行图像采集,并分别采用Karl技术(B组)和FBP法(C组)进行图像重建。对三组中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水模研究中,当管电流为95和83 mAs时,辐射剂量分别为标准剂量的60%和50%,且使用Karl重建技术时图像噪声、CNR与使用标准剂量、FBP 法重建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研究中,低剂量组的有效剂量为(2.38±0.26)mSv,较标准剂量组的(4.87±0.37)mSv减少51.1%(P<0.05)。B 组的图像噪声、CNR、SNR、主观评分与 A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均高于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 CT 平扫中,使用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在降低辐射剂量后有效地保证图像质量,优于FBP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屏气胸部CT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7年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33例。2016年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深吸气末屏气扫描,设为A组;2017年采用深呼气末屏气扫描,设为B组。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整体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长度。结果:33例体检者均成功完成2次胸部CT检查。A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73±0.45)分,图像SNR为(-79.02±49.73),CNR为(-84.34±53.13);B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67±0.54)分,图像SNR为(-91.08±47.39),CNR为(-97.27±50.67);A、B组的图像主、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的肺尖上段、肺底下段额外扫描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段扫描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较A组降低13.08%(P均<0.001)。结论:相对于深吸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深呼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体检胸部CT的常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等级深度学习(DL)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结肠造影(CT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接受CTC检查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俯卧位和仰卧位两次扫描,根据扫描体位分为A、B两组。A组(俯卧位,常规组)行120 kV、剂量调制等级2扫描,重建Karl 5级图像;B组(仰卧位,实验组)行120 kV、剂量调制等级1扫描,重建DL 1~4级图像,分别记为B1~B4组。比较A、B两组平均辐射剂量及主客观图像质量。记录各组图像中肿瘤的位置,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各组图像肿瘤定位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B组平均mA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ED较A组减低约58%。A、B两组肝脏、腰大肌和脂肪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标准差(SD)值高于A组(P<0.001),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则低于A组(P<0.001);B2组上述指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和B4组的SD值均低于A组(P<0.001),SNR、...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扫描条件的不同,将90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1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为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生共同对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计算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扫描长度5cm计算患者的标准化ED(ED标准化)。三组受检者的年龄、DLP、ED、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再采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2分);三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穿刺针路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低于B、C组(P均<0.05)。相对于B组,A组的DLP、ED和ED标准化分别降低约44.16%、44.13%、39.29%;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约78.52%、76.31%、73.02%。结论: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7月本院90例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案(120kV,250mAs,滤波反投影重建),B组(120kV,100mAs)和C组(100kV,150mAs)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级别3及5),并进一步分为B1(iDose4-3)和 B2组(iDose4-5)及C1(iDose4-3)和 C2组(iDose4-5)。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在头颈部CTA图像上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C1段(ICA C1)和C4段(ICA C4)、大脑中动脉M1段(MCA M1)及椎动脉V1段(VA V1)的CT值及图像噪声(N),计算各部位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 结果:①C组5个部位的CT值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1和C1组的CCA和VA V1的图像噪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组间CCA和VA V1的SNR和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CA C1的图像噪声为B2组及C2组低于A组,而SNR及CNR为B2组及C2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CA C4的SNR及CNR均为B2组及C2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MCA M1的N、SNR和CNR在5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B1、B2、C1和C2组的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B2组、C2组与A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C组的辐射剂量最低,B组及C组的辐射剂量均低于A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且iDose4-5优于iDose4-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80 kV,自动毫安,3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3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低剂量联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在肥胖患者640层容积CT 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疑似冠心病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以数值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图像;B组以10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算法(B1组)和3D AIDR算法(B2组)重建图像。分别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37±0.49)mSv、(2.18±0.84)mSv ,平均减少了59%。A、B1、B2组三组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22±0.97)和(1.41±1.09)、(2.28±0.98)。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 =-12.113,P <0.05),A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 t =0.963,P >0.05)。A组、B1组、B2组SI分别为(439.5±68.2) HU、(523.2±85.2)HU、(505.1±48.4)HU ;SD分别为32.1±6.8、64.8±6.9、38.6±7.4;SNR分别为12.6±5.7、8.3±3.2、13.8±5.1;CNR分别为11.2±3.4、7.5±6.9、11.6±2.8。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78、0.812、1.461,P <0.05),B2组与 A 组SI和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29、-0.241,P <0.05);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128、0.672,P >0.05)。结论3D AIDR重建算法在同剂量情况下明显改善图像质量,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Stellar 光子探测器双源 CT 70 kV 管电压联合30 mL 低对比剂前瞻性大螺距扫描在冠状动脉 CTA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体质量指数(BMI<24.9 kg/m2)正常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者,随机分为2组(A 组:管电压70 kV、对比剂30 mL;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50 mL),每组30例,2组均采用 Stellar 光子探测器双源 CT 前瞻性大螺距螺旋式扫描技术进行扫描。A组采用 SAFIRE 迭代重建技术,B 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技术重建;客观评价包括测量 CT 值、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并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38±0.942)分、(3.50±0.68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62,P >0.05);A 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 CT 值高于B 组(P 均<0.01),2组间 SNR、CN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辐射剂量为(0.19±0.023)mSv ,B 组患者辐射剂量为(0.81±0.101)mSv,A 组较 B 组下降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 CT 70 kV 管电压联合30 mL低对比剂在正常 BMI 患者冠状动脉 CTA 检查中,在获取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 ED 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使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结合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及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CTA复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76例。A组:使用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 I/mL,128层40mm的高清(HD)共轭容积数据采集。B组:使用管电压120kVp,对比剂浓度为320mg I/mL,采用128层40mm的标准(STD)共轭容积数据采集。两组其它扫描参数不变。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和计算图像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CNR)、冠状动脉各段CT值的均值及冠状动脉显示节段数,计算两组的辐射剂量(ED)和人均碘摄入量,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2±0.48)和(3.12±0.56)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5); A组图像CNR高于B组(t=4.18,P<0.05);两组冠状动脉各段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均可满足诊断需求;A组冠状动脉可评价节段数为1064,B组为1032;A、B组的ED值分别为(2.72±0.58)和(3.59±0.6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P<0.05);A组人均碘摄入量[(234.42±10.23)mg I/kg]低于B组[(294.32±12.07)mg I/kg,t=33.09,P<0.001]。结论: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100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结合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人体碘摄入量,同时提高整体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肩关节扫描的技术优化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行肩关节CT检查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5例)在常规体位基础上开启自助管电流(CARE Dose 4D)和自助管电压(CARE KV)技术扫描,B组(21例)在A组基础上将健侧手臂上举抱头、患侧放于身体一侧进行扫描,C组(17例)在B组基础上固定120 kV进行扫描,观察比较3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图像评分、SNR、CNR上均优于A、B 2组,在ED上B、C 2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健侧手臂上举抱头、患侧放于身体一侧,同时将管电压固定在120 kV且开启CARE Dose 4D扫描能够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