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未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与显效率分别为76.7%、66.7%,对照组则为80.0%、6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似,均较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帕利哌酮组早上一次性给予6 mg,阿立哌唑组起始量5 mg/d,最大剂量30 mg/d。采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评定。以 PANSS 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ANSS总分显著下降,两组间在治疗4周、8周时阴性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帕利哌酮组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和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均有显著疗效,与阿立哌唑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疗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07%和76.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7,P=0.571)。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P=0.00)。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起始量为6mg/d,依病情变化2W内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氮平,起始量为(5~10)mg/d,依病情变化2W内调整剂量。所有患者治疗8W,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W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观察、记录疗效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各30例,疗程6周,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自治疗2周起,以合用组评分显著降低,治疗6周后,合用组显效率50%,有效率66.7%,单用组显效率23.3%,有效率33.3%。结论帕利哌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确切,使用较为安全,而且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07-110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缺陷,且不良反应较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徐延营 《当代医学》2021,27(28):161-162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利培酮片治疗,n=40)与观察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n=40),比较两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M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清IL-1β、MB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棕榈酸帕利哌酮(PP)组及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疗时间为16周。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PANSS总分4周末开始与基线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第4周末、第8周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疗效相当,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组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相比,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48例和对照组(奥氮平组)48例,进行治疗8周观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33%、89.58%,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6.25%、85.42%,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催乳素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均少。结论:帕里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但是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更加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使得医患双方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1):1015-101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4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用药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以实验室监测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2、4、8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1、2、4、8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2、4、8周末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1、2、4、8周末,观察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末2组患者PS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4、8周末观察组患者PSP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逐渐增加,主要为头晕、口干、焦虑、便秘、嗜睡、体位性低血压、静坐不能、肌强直和震颤、催乳素升高,均为轻度或中度,经对症治疗或随治疗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观察组患者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肌强直和震颤)发生率(21.74%)显著低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起效快,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较少,社会功能改善较明显,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剖析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与疗效的影响,供临床借鉴.方法 选择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对本研究组的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划分的组别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病情的改善情况,比较社会功能量表评分与疗效等治疗指标.结果 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MSS)减分率为(54.7±12.3)、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减分率为(56.4±14.6)、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值为(55.7±32.5)分,对照组分别为(40.8±14.2)、(44.6±11.8)(26.8±17.9)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均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很多,临床疗效差异显示有意义,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对比显示无意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的临床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照组使用氟哌啶醇片,研究时间为6周.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研究组PANSS评分在入组后第1周较入组时低,QL-Index评分在入组后第1周较入组时高.入组后第1、2、4、6周时,研究组PANSS评分均较氟哌啶醇组低,QL-Index评分均较氟哌啶醇组高.TESS评分均较氟哌啶醇组低.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86例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为期24周的治疗。治疗第8、12、24周末以糖脂代谢及BMI指数为基线进行检测,治疗第2、4、12、24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为基线评定疗效。结果:共49例(57%)患者完成24周的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的平均剂量为(5.55±0.49)mg/d,治疗24周空腹血糖(FBG)、血脂(TC、TG、HDL-C、LDL-C)、BMI指数相比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从治疗第2周至治疗24周相比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终点时,改善和显著改善的比例分别为(59.2%,n=29;40.8%,n=20)。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对糖脂代谢和体重影响小,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孤独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孤独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帕利哌酮缓释片(31例)与利培酮(32例)治疗,观察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程度量表(CGI-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定临床疗效;通过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MSQ)调查治疗满意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组CGI-S评分、ATEC总分及ATEC行为项评分于治疗1周末即较治疗前有所减低(P<0.05);于治疗2周末、4周末及8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TEC评分中,除了社交项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之外,言语、感知和行为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治疗满意度为93.5%。利培酮组CGI-S评分、ATEC总分及ATEC行为项评分于治疗2周末较治疗前有所减低(P<0.05);于治疗4周末及8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满意度为71.9%。两组比较,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和第4周末,帕利哌酮缓释片组CGI-S评分、ATEC总分及ATEC行为项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可自行缓解,帕利哌酮组患者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疗效及安全性相当,均可有效控制孤独症易怒情绪,但帕利哌酮缓释片比利培酮起效快,服药简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及6周末,2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且2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催乳素较治疗前以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有显著性.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均优于舒必利.服用简单.主要有催乳素升高和轻度的锥外系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8例,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施治,对照组患者54例,以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89.66%,不良反应者11例,发生率为18.79%;对照组患者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68.52%,不良反应者12例,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度高,此方案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77-79,83
目的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实验组3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而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口服利培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之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社会功能状态。结果实验组总有效例数为35例(89.7%),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71.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χ2=4.044,P=0.04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评分以及PSP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有患者各项评分降低明显,精神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98,P=0.034)。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疗效明显,可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系数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