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压核进钩劈核技术与乳化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比较,探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的优点。

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0例70眼随机分为压核进钩劈核组35例35眼和乳化劈核组35例35眼。分别使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乳化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两组病例均完成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后,压核进钩劈核组先用超乳针头吸除表层皮质和软核,轻压晶状体核,然后用劈核钩勾住晶状体5:00位赤道部,超乳针头退回主切口,吃进晶状体核与劈核钩对向用力,将核一分为二。乳化劈核组用超乳针头吃入晶状体核心至晶状体1/2~2/3厚度并吸住晶状体核,劈核钩划入超乳针头对侧晶状体赤道部与超乳针头对向用力劈开晶状体核。记录两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术前及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7d角膜水肿、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压核进钩劈核组的U/S time低于乳化劈核组[12.76(8.76,16.76)s vs 22.87(18.36, 27.38)s, P<0.01]; 压核进钩劈核组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乳化劈核组(2133.44±348.58/mm2 vs 1957.94±280.54/mm2,P<0.05),压核进钩劈核组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乳化劈核组[0.15(0.08,0.22)vs 0.22(0.16, 0.28), P<0.01]。术后1d压核进钩劈核组角膜水肿轻于乳化劈核组(Z=13.195,P=0.004),术后7d两组角膜水肿均消退。术后1d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而两组间无差异(Z=-0.48,P=0.63)。

结论:与乳化劈核技术相比,压核进钩劈核技术劈核操作简单,手术安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预劈核技术或拦截劈核技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4~5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比较两者手术疗效。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将160例(16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劈核技术,用劈核钩与撕囊镊在囊袋内将核块劈为4~6块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采用拦截劈核技术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组病例术后均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观察2组患者平均超声乳化时间(US/TIME),累计释放能量(CDE),术后1、7 d视力及术后1 d角膜水肿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US/TIME、CDE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9、-7.49,P<0.01);2组间术后1 d角膜水肿程度(Z=-3.117,P<0.01)和视力提高比例(C2=18.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 d视力提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预劈核技术,可有效减少刻槽及劈核所用的超声乳化能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患者角膜水肿程度轻,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迅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针头斜面向上劈核技术与超声乳化针头斜面向下完成晶状体核去除术(Phaco drill术式)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8/2020-04我院收治的硬核(Ⅳ~Ⅴ级)白内障患者94例104眼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采用超声乳化针头斜面向上劈核技术的患眼50眼为对照组,使用Phaco drill术式的患眼54眼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所用超声时间、超声能量及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正常六边形细胞比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时间、超声能量与累积复合能量参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 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改善(P<0.05); 术后1、2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正常六边形细胞比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2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正常六边形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术后24h,7d观察组角膜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超声乳化针头斜面向上劈核技术相比,Phaco drill术式治疗硬核白内障可明显减少超声时间、超声能量,促进视力恢复,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coaxial micro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ICS)中三种劈核技术\〖乳化劈裂法(phaco-chop),分而治之法(divide-and-conquer),拦截劈裂法(stop-and-chop)\〗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临床病例研究。随机选择135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接受同轴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首先根据LOCS Ⅲ分级标准按晶状体核混浊程度(nuclear opacity,NO)分为三组:NO2组、NO3组及NO4组,每组患者又依据术中使用劈核方式不同再分成三组: phaco-chop组,divide-and-conquer组及stop-and-chop组。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 ECC),术中超声时间(ultrasound time,UST)、累积消耗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灌注液消耗量(esstimated fluied used,EFU)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在晶状体核混浊程度为NO4组的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中phaco-chop组使用的UST,CDE和EFU均明显低于divide-and-conquer组和stop-and-chop组(P<0.05),且该组术后1mo时角膜内皮丢失率也明显低于divide-and-conquer组和stop-and-chop组(P<0.05)。但术后1mo时在不同晶状体核混浊程度分组中三种劈核方式的BCVA及CCT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同轴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三种不同的劈核方式针对轻度和中度核混浊白内障都有良好的疗效。但在重度核混浊白内障中phaco-chop技术显示出更好的超声乳化效率、更少的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与拦截劈核两种劈核方式,探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的技术优点。

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1例156眼随机分为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组(A组)68例82眼和拦截劈核组(B组)63例74眼。分别使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和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P)、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并发症、术后1d; 1wk裸眼视力和术后1d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将两组中同级核硬度的亚组进行比较,A组的AP,U/S time,AECP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 且前者术后第1d角膜水肿轻于后者。术后1d裸眼视力A组优于B组,术后1wk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A组有2眼(2.4%),B组有4眼(5.4%)。

结论:与拦截劈核相比,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能量更低、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少、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针刺预劈核技术,并与传统核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探讨该项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优缺点。

方法: 选取2015-04/2016-08 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核硬度Ⅲ~Ⅳ级)126 例 158 眼,随机分为预劈核组(A组)58 例 76 眼和传统乳化组(B组)68 例 82 眼。A组在进行超声乳化核处理前先进行针刺预劈核。分别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P)、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裸眼视力和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A组的 AP,U/Stime,AECP 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Ⅳ级核A组角膜水肿轻于B组,裸眼视力Ⅳ级核预劈核组也优于传统超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 1wk裸眼视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wk, B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A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A 组 2 眼,B 组有4 眼。

结论: 与传统乳化劈核相比,针刺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能量更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更少、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

结果: 术后2wk,Ⅲ级核和Ⅳ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相似文献   


8.
牛洁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38-1842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FLAC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SIA)值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2例233眼,按照经济条件和自愿原则分为行FLACS的研究组(70例107眼)和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TS)的对照组(82例126眼),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SIA值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有效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和总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术前和术后1、3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眼压均呈下降趋势(P<0.05); 两组Ⅱ级核、Ⅲ级核术中超声乳化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D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Ⅲ级核术中CDE值均高于Ⅱ级核(P<0.05); 两组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呈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1mo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o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组间和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3mo手术源性散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手术源性散光均低于术后1mo(P<0.05);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和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术前(P<0.05); 两组术前和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术后1、3mo角膜内皮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LACS可有效改善ARC患者术后视力,并未增加术后角膜散光和SIA。  相似文献   


9.
背景 晶状体核的劈核操作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预劈核法对于硬核的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反式劈核钩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此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的疗效尚未公开报道. 目的 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确诊的Ⅳ级晶状体核的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术中分别采用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和拦截劈裂法进行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和术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s)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42.56(39.31,45.81)s和78.63(73.85,83.4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d和3d,2个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3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1个月术眼CECs计数分别为(2 026.05±154.03)/mm2和(1 866.50±117.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8,P=0.00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裂组术后1个月CECs丢失率分别为(13.36±2.85)%和(25.7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6,P=0.000).术后1d和3d,预劈核组严重角膜水肿的眼数均明显少于拦截劈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结论 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Phaco过程中,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比较,自制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可明显减少CECs的损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吴雪娟  赵贵基  王伟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745-1749

目的:探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目、黄斑区厚度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9-05/2023-02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96例296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组144眼与超声乳化术组15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1、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数目、黄斑区厚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组患者术后7d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超声乳化术组,术后7d, 1、3mo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均高于超声乳化术组,术后7d, 1mo黄斑区厚度均低于超声乳化术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超声乳化术组(均P<0.05),但术后1、7d, 1、3mo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值与超声乳化术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相较于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及黄斑区厚度变化较小,视力恢复更快,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别采用旋转碎核与快速劈核技术的效果.方法 全部患者168例(180只眼)行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中碎核方式,分为快速劈核组82例(90只眼)及旋转碎核组86例(90只眼).记录超声时间和超声能量,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对于Ⅱ、Ⅲ、Ⅳ级核,平均超声时间快速劈核组为23.24、38.74和63.89s,旋转碎核组为6.94、28.15和50.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超声能量快速劈核组为11.87、16.26和28.86,旋转碎核为6.85、10.91和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厚度:各级核术后1d旋转碎核组均低于快速劈核组,术后7d,Ⅱ、Ⅲ级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核旋转碎核低于快速劈核组,术后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各级核术后1d旋转碎核组较快速劈核组高;术后7d,Ⅱ、Ⅲ级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核旋转碎核组高于快速劈核组.术后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内皮丢失:术后7d及30d,各级核旋转碎核组低于快速劈核组.结论 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运用旋转碎核技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quick chop with non-chopping rota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s in terms of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180 eyes of 168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catarac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phacoemulsification using quick chop technique or non-chopping rotation technique.The intraoperative outcomes of ultrasound time(UST)and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were recorded.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corneal thickness and endothelial ce11 count were measured.Results For the grade 2,3 and 4 nuclear density,the mean USTs recorded in quick chop group were 23.24,38.74 and 63.89 seconds and in non-chopping group were 6.94,28.15 and 50.47 seconds,respectively.The mean CDEs were 11.87,16.26 and 28.86 in quic chop group and 6.85,10.91and 19.00 in non-chopping groups,respectively.The corneal thickness showed significantly less corneal edema in non-chopping group at 1 day after surgery.At 7 days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grade 2,3 nuclear density,for grade 4 nuclear density,the corneal was thicker in quick chop group.At 30 days after surgery,thos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non-chopp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quick chop group at lday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7 days after surgery for grade 2,3 nuclear density,for grade 4 nuclear densit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non-chopping group was better.At 30 days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At 7 and 30 days after surgery,the endothelial cells in quick chop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non-chopping group.Conclusions The non-chopping technique is advisable and effective for lens removal in the torsional mode phacoemu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娩核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初步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手术技巧。

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Ⅳ级以上硬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娩核,对照组20例20眼采用常规超声乳化碎核,两组均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术中核处理时间、并发症、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核处理时间分别是60±10,90±15s(P<0.05);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如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反应和角膜内皮损伤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娩核具有核处理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较理想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扭动模式和爆破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对比效果。方法Ⅳ级硬核(Emery分级)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51例(65眼),随机分为扭动模式组和爆破模式组。记录两组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DE)、平均超声时间(UST)、术后1d、7d角膜水肿程度、术后1d、7d、30d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结果扭动模式组较爆破模式组术中CDE少(P〈0.05),但两组间U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扭动模式组角膜水肿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0,P〈0.05),但术后7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5,P〉0.05)。术后1d扭动模式组BCVA优于爆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5,P〈0.05),但术后7及30天两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丢失数,扭动模式组较爆破模式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7,P〈0.05)。结论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扭动模式较爆破模式对眼内组织损伤更小,更高效和安全,有助于更快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手法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184眼Ⅳ级及以上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随机采用手法勾刀劈核法(92眼)或双刀劈核法(92眼),观察比较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观察比较患者术后1d,1wk,1mo的视力、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勾刀劈核法(10眼)与双刀劈核法(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92眼,0.380±0.105)与双刀劈核法(92眼,0.420±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84眼,0.480±0.123)与双刀劈核法(86眼,0.520±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60眼,0.610±0.083)与双刀劈核法(52眼,0.643±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1wk,1mo的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均能有效治疗Ⅳ级及以上核的白内障,两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后囊膜破裂的情况,导致视力恢复有快慢之别,术后角膜水肿及散光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 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及角膜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眼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瞳孔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患者术中及时使用后囊连续环形撕除,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白内障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夏林  边建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17-1919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劈核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情况,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wk的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术后1d,1wk,1mo的术眼裸眼视力,术后1mo的散光度,术后2wk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wk,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 但观察组术后2wk的角膜内皮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都具有视力恢复好、术后散光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势,但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大,术后角膜内皮厚度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重力液流系统和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及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内皮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6例(96眼)。所有患者均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OCS III晶状体核透光性和晶状体核颜色评分为4.0~6.9分。依照液流系统选择情况分为:重力组(48例48眼),使用Centurion重力液流系统;主控组(48例48眼),使用Centurion主动控制液流系统。术中记录每例患者CDE;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等;所有患者术前行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hexagonal endothelial cells,6A)及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每次复查均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获取ECD、内皮细胞CV、6A、CCT等数据。结果 术前重力组和主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晶状体核透光性、晶状体核颜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主控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重力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力组与主控组术中C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CDE均与术前晶状体核分级呈正相关性(晶状体核透光性:r=0.703,P=0.001;晶状体核颜色评分:r=0.804,P=0.000),术前晶状体核分级越高术中CDE越大。重力组和主控组术前ECD、内皮细胞CV、6A、CCT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术后1周ECD、内皮细胞CV、6A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重力组CCT[(570.60±34.99)μm]明显大于主控组[(554.67±30.7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ECD、内皮细胞CV、6A、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中重力液流系统及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术中CDE及角膜内皮的影响相似,主动控制液流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术后角膜水肿,使患者在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辅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斑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2例(76眼)白内障合并角膜斑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吲哚菁绿组。常规组患者24例(35眼),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吲哚菁绿组患者28例(41眼),采用吲哚菁绿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分级情况,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吲哚菁绿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角膜水肿均较术后1 d明显好转,角膜水肿分级均降低(均为P<0.05)。术后1 d,吲哚菁绿组角膜水肿分级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25±5.38)s,吲哚菁绿组为(16.34±1.6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6,P=0.340)。术后常规组患者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为(1740.51±484.27)个·mm-2,吲哚菁绿组为(1996.73±475.83)个·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P=0.023);两组患者组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术后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眼数,吲哚菁绿组较常规组减少。结论 对于白内障合并角膜斑翳患者,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行前囊膜染色,可减轻角膜损伤、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并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Infinity超声乳化针头对比,观察Centurion双重弯曲形状设计的超声乳化针头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32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6例66眼采用Centurion超声乳化针头,对照组66例66眼采用Infinity超声乳化针头,两组均用Centurion超声乳化仪在同一手柄下,利用相同参数下完成常规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术中的累积消耗能量(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观察术后1wk,1mo 的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角膜内皮密度(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CD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wk时BCVA( LogMAR)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wk试验组CC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mo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enturion超声乳化针头能有效减少术中超声能量的释放,减少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