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其防治费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深入,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较低。在此背景下,骨质疏松症初筛工具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是针对亚洲绝经后女性制定的一套工具,只参考年龄和体重两个因素。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相对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缺乏检测手段的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应用方面前景广阔。本文将近年来利用OSTA在中国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骨质疏松筛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OSTA在此方面的适用性,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初筛、管理、分级诊疗等方面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其危险因素有很多方面,部分是不可控制的,而部分是可以控制的,包括钙摄入、维生素D摄入、蛋白质摄入、吸烟、饮酒、饮用咖啡、体育锻炼等。国外对这些危险因素研究地较多较全面,而国内研究较少,对危险因素也研究地不够全面。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中老年女性原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中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 《中国骨伤》1993,6(3):48-封三
骨质疏松症,是指构成骨的基质与骨盐的比例虽保持恒定,即化学成份不变,但两者的质均处于减少的状态。随着社会的高龄化,本病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闭经后的妇女及老人,一般认为是以骨量的减少,及由此而发生的腰背部疼痛、骨折等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大致分为三类,即闭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以及老人性骨质疏松症(Ⅱ型)。Ⅰ型好发年龄为51~70岁,特别是女性多见(女:男为6∶2),一般为高旋转型,其特征是骨小梁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延缓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结合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g Fang Data)、维普(VIP)、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以来有关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应用RevMan 5.4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临床研究,共提取13个相关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饮茶两种危险因素的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年龄、运动、服用钙剂、摄入乳制品、孕产次、哺乳时长等11种影响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服用钙剂、摄入乳制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吸烟、摄入谷氨酸钠、绝经年限、 哺乳时长、孕产次、收缩压、空腹血糖则是危险因素,BMI和饮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75岁的患者1073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骨量正常组,并记录其合并的心血管疾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骨质疏松组中,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所占的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HDL、体重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保护因素。女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为老年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合并症。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全面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国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Chinese,OST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3月纳人292名50周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数据,利用体重和年龄计算OSTC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OSTC指数与腰椎及骨股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 = 0. 430,r =0.623,P <0.001);按两级风险程度分类界值判定,OSTC的敏感度92. 7%,特异度为37. 1%,ROC曲线下面积 (AUC)及其95%CI分别为0. 760(0. 697,0. 823)。结论 OSTC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敏感度高,作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75岁的患者1073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骨量正常组,并记录其合并的心血管疾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骨质疏松组中,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所占的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HDL、体重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保护因素。女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为老年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合并症。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全面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15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_(1-4))和股骨颈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判断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OP检出率分别为28.5%、25.2%。OSTA各级风险中高风险指数在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中最高,均为61%。OSTA中风险指数在腰椎和股骨颈OP检出率中较低,在骨量减少检出率中较高,分别是49.2%、50.8%。选取腰椎、股骨颈作为诊断的检测部位,OSTA指数预测OP的最佳截点分别是-2.9、-3.3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0)。结论 OSTA能较好的筛查出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可用于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单位诊断骨质疏松症,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2.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准确预测其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50例年龄60岁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作为骨折组,同时在周边地区随机选取150例年龄相当的无股骨颈骨折的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两组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体重指数等妇科相关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股骨颈骨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与骨折组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初潮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绝经年龄、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初潮晚、绝经早、孕产次数多、母乳喂养时间长、体重指数低可能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常用的几种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能快速准确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门诊所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或有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询问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女性加问绝经年龄)、是否有激素服用史、是否有脆性骨折史,并进行骨密度测定,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5个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因素均有相关性。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有所不同。按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为:性别激素服用史年龄脆性骨折史。而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女性为:年龄绝经年龄脆性骨折史激素服用史,男性为: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年龄。结论全科医生可运用询问性别、年龄、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等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快速评估筛选骨质疏松症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1.
In Japan, the “bedridden stat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the aged face, and it is becoming a social problem. The main causes of the bedridden state are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and bone fractures following fa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dict risk factors for falls and resultant bone fracture due to osteoporosis. We explored mobility parameters for possible fall prevention.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isk of falling and resultant bone fracture due to osteoporosi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bone mass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various factors dependent variables: body mass index [BMI], body fat percentage, atherogenic index, presence of transformation-related osteoarthritis of knee, presence of transformation-related osteoarthritis of spine, maximum step length, single-leg stance with open eyes, and hip-joint flexion motion angle); predictive factors were then examined. Predictive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stepwise method. Subjects who could not perform the “single-leg stance with open eyes” test had a risk of falling and bone fracture 2.49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subjects who could. The “single-leg stance with open eyes” test may be considered a useful method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 risk of falling and bone 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As a first step to identify factors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falls and bone fractures due to osteoporosis, we intended to discover an indicator that would help to detect incipient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臂、腰椎L1~4、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根据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35例、骨量减少组26例和骨质疏松组19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steocalcin,OC)、Ι型胶原交联蛋白羧基末端肽(sputum collagen cross-linking protei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S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并同时测定RA患者相关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史、老龄、使用糖皮质激素史、病程、RF为RA继发OP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为RA继发OP的保护因素。结论性别、年龄、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和既往骨折史为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显著影响因素,且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疾病活动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骨折部位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并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有112名5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髋、脊柱或腕)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112例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42例(37.5%)确诊为肌肉减少症,髋部骨折41.8%(18/43),脊柱骨折36.7%(15/41),桡骨远端骨折32.1.6%(9/28)。各组之间的体质指数(BMI,P=0.005)、慢性肾病(CKD,P=0.002)和类风湿性关节炎(P=0.001)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中,BMI,CKD和RA与肌肉减少症风险增加相关。结论根据骨折部位评估了骨骼肌减少症的患病率,并确定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出现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BMI,CKD和R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其患病率进行研究,进而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法对来我院及多家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问卷调查,并行腰椎骨密度检查。将840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间隔10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骨密度测量值、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患病率。结果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传统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较高,如低骨密度(100%)、缺钙(100%)、高龄(96.5%)、偏食(96.1%)、缺乏锻炼(85.1%)等;而对于临床偏专业性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如吸烟/饮酒(36.5%)、肥胖(25.1%)、家族骨折史(14.9%)、跌倒/跌倒倾向(10.2%)、糖尿病(7.5%)、独居(6.7%)等。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跌倒(51.7%)、高龄(43.4%)、独居者(34.1%)、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0.5%)、低骨密度者(27.6%)、既往或者家族骨折史(22.8%)、超重(17.1%)、缺乏身体锻炼(13%)、嗜酒吸烟者(11.6%)。结论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对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两者呈负相关;亟需积极开展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研究,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骨质疏松患者218名,根据患者是否主动就医的行为,分为主动组(n=102)和非主动组(n=11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影响因素,并对主动组及非主动组进行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主动组与非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事业单位人员、经济收入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合并癌症、无养老保险等是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干预1年后,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为0. 98%,非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为1. 72%;干预前非主动组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远低于主动组(P0. 05),而干预后非主动组的知晓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大大提高(P0. 05);干预后两组骨密度高于干预前(P0. 05)。结论非事业单位人员、经济收入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合并癌症、无养老保险等是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这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必要时给予饮食、药物、运动等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上海市宝山区淞南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至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60岁以上居民中随机抽取2591人,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获得研究人群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慢性病史、家族史、日常生活方式,使用超声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在调查的2591例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7.78%,其中男性为21.81%,女性为51.0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奶制品摄入、吸烟、运动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宝山区淞南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等多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多是年轻女性,病程较难预测,常常是病情缓解和病情活动交替出现。临床上,SLE合并骨质疏松并不少见,其病理机制复杂,尚无确切定论。骨质疏松也是SLE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但并非单纯由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原因导致。近年来研究发现,SLE患者骨密度减低与疾病活动和病情进展有关,疾病相关炎症反应、代谢、内分泌、自身抗体、遗传因素及药物影响均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本文对SLE相关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