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影像学及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均行硬膜外麻醉,由我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4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4 d,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4 d,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DVT发生率(21.95%)低于对照组(46.34%)(P 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配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且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60岁)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62)。对照组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试验组术后12 h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变化情况。采用数字疼痛量表法记录术后1、3、5、7 d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 d、7 d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随访30 d内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炎性因子均降低(P<0.05),2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减小(P<0.01)。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 vs. 13.7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 vs. 3.45%,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及患肢肿胀,减少DVT发生。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量;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苦碟子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中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P 0.05);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干预1周后D-二聚体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为9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1%(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骨科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诊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DVT组和Control组,分别于入院后1d、术后1d、7d、14d检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B)、D-二聚体(D-dime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浆FIB含量在手术前后Control组和DV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有一过性升高趋势,但术后14d降至正常;FDB手术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术前含量较低,术后同样有一过性升高趋势,术后14d逐渐降低,术后各个时间点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FDP含量较高,术后1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术后两组含量逐渐增高,术后7d、14d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 DVT组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在低分子肝素预处理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早期预防及治疗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D-二聚体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实验室无创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随机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术前及术后14d2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水平、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NR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术后14d,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FDP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股总静脉血流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DVT发生,对照组有2例DVT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浅静脉血栓(S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观察组较对照组NRS评分明显降低,ROM、HSS、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下肢DVT形成,并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朱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76-197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行髋关节置换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预防血栓的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天内观察两组患者DVT的相关症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肢体疼痛比较,肢体周径比较,肢体温度比较,Homans征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症状,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为中、高危产妇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DVT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气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 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血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5 d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从而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对照组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DVT发生率9.30% (4/43),对照组为15.00% (6/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老年髋关节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杨路德  刘璠  侍德 《江苏医药》2007,33(2):196-19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岁以上全髋关节置换病人43例,3个月内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法筛查,双下肢无DVT.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21例,应用LMWH预防DVT;对照组22例,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9例发生DVT,占40.9%;预防组中3例发生DVT,占14.3%(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 LMWH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2组持续应用14 d。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2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χ2=5.530,P=0.019);观察组术后7、14、30 d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不予任何抗凝药物,术后24h开始行物理方法预防DVT;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术后给予LMWH腹部皮下注射,2组均治疗7d。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双下肢DV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常规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2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MWH预防髋、膝关节术后DVT疗效确切,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鸡尾酒疗法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硬膜外自控镇痛+鸡尾酒疗法,观察组患者加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术后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及自控镇痛总次数均明显减少(P <0.05),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8.37%比12.24%,P> 0.05)。结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鸡尾酒疗法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能显著减轻术后的疼痛感,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术后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率、D-二聚体、患肢周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血肿、淤斑、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8%vs.16.67%,P=0.014)。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和患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 d D-二聚体和患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肺栓塞、血肿、淤斑、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显著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实施方法及其对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指标与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非急性胆囊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体力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 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DVT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FIB 以及D-Dimer 均显著降低,PT 及APTT 均显著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DVT 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3.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显著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策略的手术室护理能有效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镇痛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口服塞来昔布3 d后进行手术,在手术后6 h继续给予口服塞来昔布3 d,术后同时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对照组术前不给予镇痛药物,术后给予PCIA镇痛。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记录PCIA按压次数,观察手术前后血清COX-2、PGE2水平变化及镇痛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离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24 h、36 h及48 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27±1.09)次vs.(9.28±3.51)次,P<0.05]。观察组病人镇痛泵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9±29.87)mg vs.(154.21±64.9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 h观察组COX-2及PGE2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烧心、恶心呕吐及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超前镇痛可以减少静脉止痛药应用剂量,优化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运动疗法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8年8月~2020年10月10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早期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气压治疗仪,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TT、PT、TT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运动疗法可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DVT发生的概率,优化神经运动功能,提高凝血功能水平,改善下肢股静脉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