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通成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AIS再通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06例。根据再通治疗后3 d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将206例患者分为开通成功患者(n=157,其中61例接受DGMI治疗)和开通失败患者(n=49,其中21接例受DGMI治疗);以患者是否接受过DGMI治疗为依据,将接受DGMI治疗≥7 d的患者设为试验组(n=82),未接受DGMI治疗的为对照组(n=124)。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干预时间、干预方式、不良事件(症状性脑出血、死亡)、发病时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别比较开通成功患者和开通失败患者中对照组和试验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差异,包括症状性脑出血率、死亡率,以及90 d后的NIHSS改善率和mRS评分。结果 开通成功患者中,试验组90 d NIHSS改善率和m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开通失败患者中两组间90 d NIHSS改善率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症状性脑出血率和死亡率在两亚组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接受再通治疗的AIS患者,DGMI有利于再通成功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钱保进  唐向阳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7,38(8):1005-1008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淀粉样蛋白A(AA)、白介素-6(IL-6)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SE、AA、IL-6水平增高的患者作为试验组(n=66),水平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39),于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测量血清NSE、AA、IL-6水平,并在患者入院/起病第7、14天复查结果;在起病30天应用改良Rankin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①试验组患者第1、7、14天NIHSS评分、血清NSE、AA、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第30天mRS评分为1~2分患者21例,3~4分患者26例,5~6分1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血清NSE、AA、IL-6检测能够作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后的Rankin量表(mRS)的得分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m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第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和时间对NIHSS得分无交互作用(P=0.189),但对mRS得分有交互作用(P=0.033)。GEE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NIHSS得分平均降低3.071(95%置信区间:-5.280~-0.862;P=0.006),mRS得分平均降低1.190(95%置信区间:-1.953~-0.428;P=0.002)。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序贯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99)和联合组(n=103),对照组于患者发病6 h内应用注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用药剂量为2.0×104 U/kg,总剂量不超过1.5×106 U,配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30 min内持续静脉泵入完毕,后续仅给于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静脉溶栓24 h后序贯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配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两组患者均在尿激酶溶栓24 h后查头颅CT排除出血转化,给予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危险因素等基础性治疗。评估治疗后7、14、90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90 d mRS评分以及治疗14 d脑出血及症状性脑出血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4、9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出血率、症状性出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HISS评分≤7分(OR=0.177,95% CI 0.084~0.370,P<0.05)、发病至溶栓时间≤270 min(OR=0.342,95% CI 0.149~0.785,P<0.05)、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OR=0.288,95% CI 0.143~0.580,P<0.05)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 尿激酶溶栓后序贯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促进远期神经功能康复、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军尧  刘利波  李力军 《安徽医药》2017,38(8):1008-101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8(IL-18)水平与早期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收治的AOPP患者(AOPP组)128例,按中毒程度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5)和重度组(n=47),选取同期解放军武汉总医院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对象在入院时、入院第1、3及7天时外周血CRP、IL-18水平及肝功能五项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CRP、IL-18与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AOPP组患者外周血CRP和IL-18水平在入院时、入院第1、3及7天时逐渐升高,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在发病1周后下降,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RP和IL-18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入院第7天CRP和IL-18水平分别是入院时的4.94和2.96倍。AOPP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蛋白(ALB)和总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肝功能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8与ALT、AST、TBL呈正相关,而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 AOPP患者外周血CRP、IL-18水平与中毒程度、中毒时间和早期肝损伤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外周血CRP和IL-18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早期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方芳  张泓 《安徽医药》2018,39(7):847-849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早期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救治的65例百草枯农药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31)和死亡组(n=34),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RDW值(RDWd1)、入院第3天RDW值(RDWd3)、第3天与第1天RDW的差值(RDWd3-d1)的差异。结果 死亡组患者RDWd1、RDWd3、RDWd3-d1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d1、RDWd3-d1均是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074(95% CI:1.745~37.352,P<0.05)和5.430(95% CI:1.108~26.614,P<0.05)。结论 入院初始RDW水平及其早期动态增高对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联用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和糖脂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伴有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非透析性CK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CK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功能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阿托伐他汀均耐受,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肌酸激酶(CK)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酮改善了CKD患者的血脂异常状态,表现出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以及风险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在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给药,其中10%于1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90%药液在1 h内静脉泵入。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无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第1~2天予以60 mg/d阿加曲班稀释后持续静脉泵注(速度2.5 mg/h),其后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于生理盐水20 mL中持续静脉泵入3 h,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溶栓后1 h、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推,其余90%在1 h内静点完毕,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观察组50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14、90 d,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用药后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接收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门诊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剂量按0.9 mg/kg计算,最大剂量<90 mg,首先于1 min内静脉推注药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晨起空腹温水服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7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P-7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清MMP-7和hs-CRP水平,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8月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患,共118例。采用随机平行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尽早口服阿司匹林150~300 mg/d,并辅以血压调控、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溶解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测评治疗前后血浆Hcy、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14%,与对照组的72.88%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cy、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参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30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9例)和对照组(1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1次/d,连续用药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预后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血流、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24 h由输注泵持续泵入;第3~5天,1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输注泵3 h内输注完毕,每天2次,第6~10天改为每天1次;10 d后予以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共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按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制定的侧支血流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后侧支血流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1)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1)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 d的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30 d后,试验组患者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阿加曲班的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后,炎症反应程度降低,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减轻,阿加曲班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皿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NSTE—ACS行PCI患者10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接受标准药物治疗,并分别于PCI术前开始7d开始服用辛伐他汀20mg/次、1次/d和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d,连用7d。术后2组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术日,患者均按标准程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检测并记录入院次日、手术当日、术后24h血hs—CRP和vwF水平。结果①PCI术当日,2组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s—CRP下降幅度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6)mg/L比(3.4±2.3)mg/L,P〈0.05]。PCI术后24h,2组hs—CRP均较本组PCI术当日上升;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9)mg/L比(3.7±3.4)mg/L,P〈0.05]。②PCI术后24h,对照组vWF值较本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和PCI术当日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vWF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54)μg/L比(204±125)Ixg/L,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减低NSTE—ACS患者围术期hs—CRP水平,并减少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情况;并对不同卒中亚型的疗效进行比较,对阿加曲班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2月1日—2021年6月1日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作为分组的依据,390例入选患者分为阿加曲班组(285例)和未使用阿加曲班的对照组(105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吸烟史等基线资料,收集治疗前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入院时及治疗7 d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卒中病因分型等数据。卒中分型诊断标准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以住院第7天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为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阿加曲班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吸烟史,LDL-C、HDL-C、TC、TG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7 d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变化、治疗7 d时mR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例数、穿支动脉病变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组中,两组间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支动脉病变型亚组中,两组间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NIHSS评分改变与使用阿加曲班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与治疗7 d时NIHSS评分,冠心病史、LDL-C水平与治疗7 d时mR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卒中病史与治疗7 d时NIHSS评分改变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改善非心源性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预后,卒中分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史、既往卒中病史等因素对阿加曲班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lthel指数)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变化,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0.59%)(P<0.05)。治疗后,两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