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文杰  雷益  焦娟  张瀚文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299-1303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颅内SFT/HPC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S检查,6例行DTI检查;10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男女患者例数比为12:11,中位年龄44岁。病灶位于幕上17例,幕下5例,幕上延伸至幕下1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18例,类圆形5例。10例行CT平扫,病灶均呈稍高密度,密度不均7例,邻近颅骨骨质受压吸收或破坏5例。2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MR T1WI上病灶呈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17例,均匀低信号6例;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均匀稍高信号3例,4例囊变。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9例肿瘤内可见迂曲的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8例。23例中Ⅰ~Ⅲ级SFT/HPC分别为8、6和9例。主要病理表现为病灶内可见束状、编织状分布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丰富;Ⅱ~Ⅲ级病灶内可见更多的肿瘤细胞和较少的胶原组织,部分伴有肥大细胞和“鹿角”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23例病灶内CD34、CD99、Bcl-2和STAT6均为阳性表达。结论:颅内SFT/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MRI表现,均行MRI平扫及增强,其中女2例,男1例,年龄44~62岁,平均52.7岁。结果 3例HPC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均位于硬膜。2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混杂。3例均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2例病理表现为WHOⅡ级,1例为WHOⅢ级。结论颅内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多位于硬膜,总结其影像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潘锋  祝跃明  周林江  顾晓丽  沈健  黄小燕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80-118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3例行MRA、MRV检查。结果:16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14例外形波浪状分叶,2例呈类圆形;13例瘤内有囊变、坏死;10例可见瘤内血管流空信号。12例肿瘤T1WI上呈等低信号,4例呈高或略高信号;13例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11例DWI上呈等低信号,5例为高信号。7例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9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邻近颅骨有破坏,4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HP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PC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MRI特征,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颅内HPC的MRI表现。结果 11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9例(81.82%)肿块呈多分叶状,MR T1WI上呈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7例(63.64%)于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混杂等或稍高信号,10例(90.91%)肿瘤内部或边缘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11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仅2例(18.18%)示"脑膜尾征"。结论颅内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提高HPC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薛鹏  弓莉  杨纪周 《放射学实践》2005,20(7):572-574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对经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5例患者进行分析。5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CT行平扫,3例增强。结果:5例CT平扫为等高密度肿块,占位效应明显,无明显瘤周水肿。MRI扫描T1WI呈等低不均匀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显示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4例不均匀,1例均匀强化,2例示脑膜尾征。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表现:呈分叶状与脑膜相连,丰富的血管流空,血管周围围管性浓染,肿瘤内密度或信号常不均匀,无明显肿瘤内钙化,可见颅骨局限性骨吸收。HPC首选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同级别颅内HPC的MRI征象。结果:9例患者中,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侧脑室内。WHOⅡ级HPC 5例,呈类圆形,边界清,瘤周水肿不明显,无相邻骨质破坏,2例与硬脑膜以窄基底相连,2例见"脑膜尾征";WHOⅢ级间变型HPC 4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明显,有囊变、坏死,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2例相邻骨质破坏。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DWI图像呈略高信号,内部囊变坏死呈长T1长T2信号,DWI图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瘤周或瘤内见流空血管影。结论:术前磁共振检查可为颅内HPC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及脑膜瘤的MRI表现,以获得对颅内HP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颅内HPC患者11例及脑膜瘤患者107例.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颅内HPC的MRI 表现:肿瘤呈分叶状9例(81.8%),7例(63.6%)肿瘤以窄基底附着硬膜上,7例(63.6%)肿瘤内部呈迂曲的血管信号,8例(72.7%)肿瘤内囊变、坏死,7例(63.6%) T2WI呈等高信号,8例(72.7%)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11例(100%),5例(45.5%)可见瘤周水肿.肿瘤形态(P<0.01)、肿瘤内部迁曲的血管信号(P<0.01),T2WI信号强度(P<0.05)及DWI信号强度(P<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形态、T2WI及DWI信号、肿瘤内部迂曲的血管信号是鉴别颅内HPC及脑膜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东  陈燕萍  唐姗姗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27-1330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颈段椎管内。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在颅内病例中,4例病灶内有斑片状囊变或坏死区;4例显示有血管流空或强化血管影;5例有瘤周水肿;2例病灶部分跨过天幕。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 :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2例。2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例HPC分别位于右侧后颅窝和左侧颞部,均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T2WI及T1WI均以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周围轻度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1例肿瘤见流空血管信号及坏死、囊变区,1例增强后见脑膜尾征。结论HPC与脑膜瘤的MRI表现相似,影像表现有一定提示作用,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罕见颅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SFT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左顶部及小脑分叶状肿块各1例,CT平扫与脑灰质等密度,左顶部肿块周边见大片水肿。MRI平扫,T1WI与灰质等信号为主;左顶部肿块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多发蚯蚓状稍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不完整的长T1、长T2信号环;左小脑肿块T2WI呈等、低信号,其内可见留空血管,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左顶部肿块内可见蚯蚓状强化更明显条状影,其边缘环形异常信号未见强化,近大脑镰处可见脑膜尾征。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或波纹状分布,瘤细胞间夹杂丰富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波形纤维蛋白(Vim)(+),CD34(-)或(+)。结论颅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6例HPC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扫描,6例行CT扫描。结果所有病变均为单发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均为分叶状肿块,1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6例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间杂低密度,均未见钙化,1例邻近颅底骨质呈侵蚀破坏,5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可见明显增粗的血管影,4例可见明显的瘤周水肿带。T1WI以等、低信号、T2WI以低、高混杂信号为主,2例信号均匀、14例信号不均,13例周围有水肿。增强扫描中15例病灶均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病灶与硬膜呈宽基底相连,14例为窄基底相连。16例病灶均未出现“脑膜尾征”。DWI中,7例肿瘤呈等低混杂信号为主。MRS中,4例Cho峰明显升高;2例NAA峰及Cr峰降低。结论HPC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外肿瘤呈分叶状,内部密度不均匀,有囊变坏死,周围骨质无增生硬化,甚至有破坏吸收改变,水肿较严重,肿瘤内未见钙化,侵犯周围脑组织或并发颅外转移时,提示HPC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结果均为单发病灶,其中Ⅱ级21例,Ⅲ级12例。肿瘤好发于幕上大脑白质区,以额叶最常见,63.6%病灶发生钙化,MRI上T2WI多呈高信号、T1WI像多呈等低信号、T2WI-FLAIR多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可见囊变、出血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各异,可为轻中度强化或为明显强化。Ⅲ级病灶在部位、大小、囊变、占位效应、瘤周水肿、强化方式的上较Ⅱ级有一定的差异,而钙化及MRS未见明显差别。结论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可提高分级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涓  陈敏  郭锬   《放射学实践》2009,24(6):595-599
目的:分析颅内Ⅱ级与Ⅲ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此类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18例同时行MR灌注成像(PWI),10例同时行MR波谱成像(MRS)。4例曾行CT平扫。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其中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Ⅲ级10例。其MR上的相对特征性表现为:①额叶发病率最高,占60.9%;②大多数(73.9%)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无瘤周水肿;③肿瘤通常不引起中线结构移位或仅有轻度的中线结构移位;④肿瘤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易出现囊变,50%(5/10)的Ⅲ级肿瘤和46.2%(6/13)Ⅱ级肿瘤出现囊变;⑤增强扫描仅有39.1%(9/23)的肿瘤强化。强化模式多不均匀,可以呈完全强化或部分强化;⑥Ⅲ级肿瘤多大于Ⅱ级肿瘤,最大径的均值分别是51.8mm和36.2mm(P=0.042);⑦10/18例在PWI上显示rCBV图高信号表现,其中Ⅱ级肿瘤5例,占50%(5/10);Ⅲ级肿瘤5例,占62.5%(5/8);⑧MRS检查10例,Ⅱ级肿瘤6例,Ⅲ级肿瘤4例,平均Cho/Cr比值Ⅲ级肿瘤大于Ⅱ级肿瘤,分别为4.07和1.39,P=0.023;NAA/Cr比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5和1.52,P=0.705。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PWI及MRS,可以提高定性诊断及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7例患者,CT及MRI均显示肿瘤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16例有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肿瘤内密度多不均匀,部分伴有出血、囊性变及瘤周水肿。镜下肿瘤细胞呈椭圆形至梭形,染色质较均匀细腻,核仁多不明显,瘤细胞围绕"鹿角状"血管排列。WHOⅡ级12例,Ⅲ级5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和STAT6,大部分表达CD34、BCL2和CD99。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HPC是一种少见的非脑膜上皮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戴旖  龙莉玲  叶伟 《放射学实践》2015,30(2):127-130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FT的MR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肿瘤发生在幕下2例,幕上3例(其中侧脑室内1例),跨越幕上及幕下2例,鞍区1例。1例鞍区肿瘤在T1WI、T2WI上呈均匀等信号,其余7例信号不均,T1WI、T2WI上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中5例T2WI见小斑片状低信号区,3例见囊变灶,5例病灶内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MRI增强扫描示8例均明显强化;鞍区肿瘤强化均匀,其余7例强化不均;5例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3例囊变区未见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除侧脑室内1例周围脑实质水肿明显外,其余7例无或轻度水肿。病理显示8例均见丰富的小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34(~),CD99(+),Bcl(+),Vimentin(+),EMA(-)。结论:I-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当脑膜肿瘤呈等、较高信号,增强呈明显强化,其内出现粗大流空血管、T2WI低信号区时,可考虑该病诊断,但其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较少发生于颅内,分析颅内HPC的MRI表现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此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临床和影像资料,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2~58岁,平均41岁。结果本组6例中2例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3例发生于脑实质,1例发生于脑室内,肿瘤体积均大于3cm,边界清,均呈多分叶状,脑外病灶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明显均匀强化,脑内病灶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脑室内病灶接近或稍低于脑白质。注射对比剂后,6例均表现明显强化,内见点片及条状低强化灶,其中2例脑实质肿瘤内见弯曲条状低强化灶。结论颅内HPC少见,MRI形态及增强表现较有特征性,总结MRI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图像的纹理分析技术在颅内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4例SFT/HPC患者和20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资料。利用Image J软件在T2WI、对比增强T1WI(T1CE)和ADC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径层面并在瘤体实性部分勾画ROI,采用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GLCM)两种纹理分析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偏度、角二阶矩(ASM)、对比度、逆差矩、熵值及自相关等纹理参数,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SFT/HPC与AM的各项纹理参数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①直方图参数中,在T2WI、T1CE和ADC图像上SFT/HPC的最大值(MaxT2WI、MaxT1CE)、最小值(MinT2WI、MinT1CE、MinADC)、均值(MeanT2WI、MeanT1CE、MeanADC)和中位数(MedT2WI、MedT1CE、MedADC)均低于AM,在T1CE图像上的标准差(SDT1CE)大于AM,在T2WI和T1CE图像上的峰度值(KurtT2WI、KurtT1CE)和偏度值(SkeT2WI、SkeT1CE)均大于A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GLCM参数中,SFT/HPC在ADC图像上的ASM值(ASMADC)小于AM,在T2WI和T1CE图像上的对比度(ConT2WI、ConT1CE)小于AM,在ADC图像上的熵值(EntADC)大于A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WI、T1CE和ADC图像上的逆差矩值(IDMT2WI、IDMT1CE、IDMADC)及T1CE图像上的自相关值(CorT1CE)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AUC>0.7的参数中,以MinT1CE、MedT1CE和MeanT1CE的诊断效能最佳,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95.8%、90.0%)、0.964(91.7%、95.0%)和0.960(91.7%、95.0%)。结论:MRI的纹理分析可提供更多量化信息,对于术前通过MRI鉴别SFT/HPC与AM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