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拟行介入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 CYP2C19基因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13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根据是否进行 CYP2C19基因检测及个体化用药指导,非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和采用氯吡格雷标准剂量的常规治疗组。成本仅包括直接医疗成本,效果指标采用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次数,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个体化治疗组( n=312)的人均总治疗费用为49 319元,常规治疗组( n=201)为51 820元;1年内再入院率个体化治疗组为12.18%,常规治疗组为21.89%,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57.5元/%,相比常规治疗组,个体化治疗组每使100个患者中减少1例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入院,可少花费25 750元,表明个体化治疗策略具有明显的成本-效果优势。敏感性分析表明,提高用药效果对增量成本效果比的改变并不十分显著,提示医疗费用才是影响基因检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 结论: 通过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良好效果,并具有明显成本-效果收益,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我国拟行介入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依据CYP2C19基因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全球范围内的PLATO试验数据,依据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3组(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基因检测组)。通过运用TreeagePro 2011软件构建短期决策树模型及长期Markov模型,导入我国相关数据,评价不同治疗策略的成本-效果。结果与结论:针对ACS患者,根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常规应用替格瑞洛对自费患者及上海市的医保患者更具药物经济学优势,而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在全国范围的医保患者中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 CYP2C19基因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 836例,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 CYP2C19 IM和PM基因型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是否根据基因型改变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组(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最终入选468例患者,替格瑞洛组和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且替格瑞洛组又明显高于剂量加倍组( P<0.05)。MACE事件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均是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且替格瑞洛组及剂量加倍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17),其余MACE各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各组之间无差异性( P>0.017)。 结论 CYP2C19基因指导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基因特点进行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氯吡格雷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郑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ACS并行PCI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患者78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分为氯吡格雷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血药浓度、血小板抑制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我院使用氯吡格雷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收集氯吡格雷用药后第6天的血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氯吡格雷血药浓度,非扩增免疫杂交技术检测患者 CYP2C19基因型,并通过血栓弹力图来评估血小板抑制率。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87例患者,男性46例,女性41例;其中34例为快代谢型,38例中代谢型,15例慢代谢型;结果显示,快、中代谢型的药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0.667),而慢代谢型与快、中代谢型药物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显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仅根据 CYP2C19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并不一定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联合 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氯吡格雷的临床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患者,共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于术后24 h和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两组患者的经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统计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和1个月,观察组的经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对照组的经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50.0%的比例(34.04%)明显高于观察组(10.64%)(χ~2=7.42,P<0.01);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的MACCE发生率(6.39%)明显低于对照组(23.42%)(χ~2=5.37,P=0.02),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可减少心脑血管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提高术后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1日廊坊市广阳区管道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收治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加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2 h、1 d、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 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术后血小板的聚集率,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均行PCI手术,对照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结果:观察组术后2h、1d、7d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49.78±6.82,45.53±6.25,39.85±5.82)均低于对照组(57.77±6.72,54.82±5.92,49.64±7.52)(P<0.05);观察组术后谷草转氨酶(27.63±4.82IU/L)、血肌酐(122.94±6.35μmol/L)高于对照组(24.24±4.76IU/L,110.53±6.83μmol/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高于对照组(4.55%)(P<0.05);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但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从医疗服务角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两种治疗方案为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或经验性给予替格瑞洛,由此建立决策树及Markov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评价中国ACS患者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成本-效果。结果: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为成本最低方案,但直接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结论:对于PCI术后的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最推荐直接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CYP2C19中间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就诊的ACS患者,排除未行PCI手术、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对568例患者进行 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 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252例(占比44.37%),22例因各种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等)未接受PCI治疗,最终将230例 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占比40.49%)随机分配至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并对2组患者进行长达12个月的随访,统计分析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差异。 结果:随访1,6,12个月时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稍高于氯吡格雷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替格瑞洛组有2例发生致命颅内出血事件,可能原因是患者为出血高风险人群。呼吸困难发生率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 P<0.05)。替格瑞洛组6例患者发生显著的呼吸困难,导致患者无法耐受均转换成氯吡格雷。 结论: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ACS患者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方面,2组患者出血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但替格瑞洛组严重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基于本研究结果,谨慎建议对于 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患者,无出血风险高危因素时,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瑞洛均可选择;出血高风险人群,建议选择氯吡格雷。对于使用替格瑞洛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建议及时更换为双倍剂量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Clopidogrel is an antiplatelet agent widely prescribed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it is activated by the CYP enzyme system to active metabolite. CYP2C19 loss-of-function (LOF) allele(s) affect the responsiveness of clopidogrel, but not the new antiplatelet agents (prasugrel and ticagrelor). We reviewed the pharmacoeconomic studies on genotype-guided use of new antiplatelet agents. Areas covered: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e period of 2000 and 2014. Seven studies including cost-effectiveness and risk-benefit analyses of CYP2C19 genotype-guid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CS patients were reviewed. Genotype-guided prasugrel was found to be cost-effective when compared with univers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four studies. Three studies showed genotype-guided ticagrelor to be cost-effective in ACS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universal ticagrelor to be cost-effective in ACS patients. Drug cost of antiplatelet agents and relative risk of the new antiplatelet versus clopidogrel for clinical events were commo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Expert opinion: All studies in 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d on selecting antiplatelet agents for carriers of CYP2C19 LOF allele(s). Cost-effectiveness of genotype-guided use of antiplatelets was demonstrated in high-risk AC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 CYP2 C19基因型功能缺失患者介入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择期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行 CYP2 C19基因型检测的患者,按其表型分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及慢代谢组,将中代谢组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联用西洛他唑组,慢代谢组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联用西洛他唑组,另设快代谢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为对照组,连续用药6个月,随访其临床事件。结果:所有患者中 CYP2 C19基因快、中、慢代谢型的比例分别为25%,60%, 15%;中代谢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双倍剂量方案或氯吡格雷常规剂量联用西洛他唑方案、慢代谢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方案,可取得与快代谢型患者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方案相似的疗效,但慢代谢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常规剂量联用西洛他唑预防心脏缺血的获益不佳,劣于替格瑞洛方案。结论:择期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中代谢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双倍剂量或氯吡格雷常规剂量联用西洛他唑的方案可能有益;慢代谢型患者建议使用替格瑞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为尽早诊断和干预氯吡格雷抵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前瞻性收集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的患者101例,分别以患者体内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clopidogrel active metabolite,Clop-AM)浓度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AR)作为药动学和药效学指标,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定量考察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CYP2C19基因型、合并疾病等影响氯吡格雷抵抗的因素,建立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结果 Clop-AM表观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2 910 L·h -1,BMI对Clop-AM的表观清除率有影响,最终模型公式为CL=2 910×(BMI/25.09)×3.22;模型验证的平均预测误差(mean prediction error,MPE)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oot mean square prediction error,RMSE)分别为药动学-药效学:MPE=0.14,RMSE=10.77;药动学:MPE=0.26,RMSE=2.91;药效学:MPE=-0.05,RMSE=17.10。 结论 初步建立了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BMI较高的人群,Clop-AM清除加快,对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GRACE评分来衡量接受PCI术患者的缺血程度,并评估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在PCI患者术后抗栓治疗效果,以便给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记录GRACE计分项数据,计算最终得分。按术后使用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把患者分为2组并随访12个月,记录心肌缺血体征并结合用药作出分析。结果:在GRACE风险评分缺血高危组患者术后维持双抗治疗中,替格瑞洛更优于氯吡格雷。在低危组,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缺血高风险的患者更推荐选择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GRACE评分能区分不同接受PCI术患者缺血风险,在临床抗栓药物使用上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ACS患者CYP2C19酶代谢型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药效的影响,以期为患者制订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已行PCI术,同时进行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130例。根据代谢类型不同,将患者分成快、中、慢代谢3组,分析3组患者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不良反应以及院外用药情况。结果:①CYP2C19基因检测快代谢型46例,中代谢型62例,慢代谢型22例;②在不同代谢型患者中,慢代谢组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快代谢组和中代谢组,而替格瑞洛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快代谢组和中代谢组;③在慢代谢组中,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替格瑞洛,慢代谢组使用氯吡格雷患者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快代谢组和中代谢组;④出血不良反应在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⑤快代谢组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中、慢代谢组,其余合并用药的使用率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检测CYP2C19代谢类型将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更大益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