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联合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将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经中心静脉在10 s内快速推注完毕,立即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床旁心排量监测,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等参数,时间点标注为T50;而后在29 min内将剩余的0.9%氯化钠注射液450 ml输注完毕,再次使用TTE测量上述参数,时间点标注为T500。容量反应性定义为输注500 ml晶体液后患者SV增加≥15%(ΔSV500),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ΔSV50与ΔSV500的相关性;ΔSV50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其中有反应组40例(55.56%),无反应组32例(44.45%)。在接受5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4月我院ICU收治的4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补液试验前后均采用超声测量获得每搏量(SV)、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VpeakAO)、下腔静脉扩张指数(△IVC)以及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VpeakBA),并记录临床各项指标。根据对补液的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R)组和无反应(NR)组,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IVC、△VpeakAO、△VpeakBA与△SV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补液前△IVC、△VpeakAO以及△VpeakBA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47例次,R组25例次,NR组22例次。补液前,R组的△IVC、△VpeakAO和△VpeakBA均高于NR组;△IVC、△VpeakAO以及△VpeakBA与△SV呈正相关;△IVC、△VpeakAO以及△VpeakB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53、0.866,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床旁超声测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预测ICU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可用于指导其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娜  谢永鹏  刘克喜 《安徽医药》2021,25(12):2416-24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CA)对感染性休克的自主呼吸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的自主呼吸病人57例,经胸心脏超声(TTE)监测容量负荷试验(VE)前后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以VE后每搏出量增加值(ΔSV-VE)≥15%定义为容量有反应组,反之定义为无反应组.记录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FTc、ΔVpeak-C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Tc及各ΔVpeak-CA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期间6例在试验过程中因颈动脉狭窄、反复出现心律失常而被排除,最终共51例纳入分析,有反应组24例,无反应组27例.VE前,有反应组病人颈动脉FTc明显低于无反应组[(332.42±31.14)ms比(375.08±42.24)ms],ΔVpeak-CA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3.30±4.77)%比(8.16±4.31)%](均P<0.05),VE后两组颈动脉FTc、ΔVpeak-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前颈动脉FTc与ΔSV-VE呈高度负相关,r=-0.721;ΔVpeak-CA与ΔSV-VE呈正相关,r=0.700,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FTc、ΔVpeak-CA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CI:0.701~0.959)、0.810(95%CI:0.685~0.936),颈动脉FT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最佳临界值为349.83 ms时,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7.5%;ΔVpeak-CA最佳临界值为9.90%,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81.5%.结论 超声监测颈动脉FTc、ΔVpeak-CA均能较好地预测感染性休克病人的容量反应性,以FTc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最佳.  相似文献   

4.
顾怀金  方杰  王建斌 《安徽医药》2015,36(8):963-965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进行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淮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容量控制通气,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每隔1 h递增PEEP,PEEP从0 cmH2O增加到15 cmH2O(能承受者),根据不同的PEEP水平分为4组(PEEP 0 cmH2O组,PEEP 5 cmH2O组,PEEP 10 cmH2O组,PEEP 15 cmH2O组),在不同的PEEP水平下进行被动抬腿试验(PLRT),记录PLRT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观察不同水平的PEEP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结果 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基础PEEP水平为(8.3±2.8)cmH2O。随PEEP升高,PLRT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均逐渐升高,但不同PEEP组间CVP变化值(Δ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PEEP升高,CI逐渐下降,但不同PEEP组间CI变化值(ΔC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机械通气使用外源性PEEP的感染性休克患者,CVP作为评估其容量反应性的指标不可靠,CI作为容量反应性评估的指标相对可靠,且随PEEP增高,其容量反应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容量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积极的液体复苏、经验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鼻饲治疗,均治疗5 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组织灌注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每搏变异度(SVV)平均为(15±8)%,容量反应性阳性率为82.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6)%和9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 tmax)、全心射血分数(GEF)、心功能指数(CF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HR,CO,CI,SI,dp/d tmax,GEF、CFI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Lac、ScvO2显著上升,且治疗组动脉血Lac、CVP、DBP、SVRI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容量反应性,改善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同时缩短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 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肺部超声指标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抑制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100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抑制患者开展本研究,补液试验方法为采取500 ml乳酸林格液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为患者进行快速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与容量治疗的关系。方法 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适量输液、输全血,监测患者在术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比容(HCT)、pH、K+、Na+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存活37例,成功率92.5%。结论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采取输血为主的容量治疗可有效恢复血容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预诊冠心病的价值,寻找一个较理想的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方法 用超声观察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及球部,并与部分冠脉造影对照。观察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数量、是否钙化、彩色血流、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RI),计算颈总动脉内一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结果 本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多为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IMCSA增大、血流速度(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I和RI增加。本研究还显示,斑块形成以心绞痛组发生率最高,高血压组和心肌梗死组次之,以软性斑快为主,多在双侧CCA及分叉处。结论颈总动脉尤其分叉处的IMT增加或内-中膜精糙,回声增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对预测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丙酚镇静对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循环衰竭时容量反应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并发急性循环衰竭的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50例:标准镇静剂量1.5mg·kg~(-1)·h~(-1);B组50例:小剂量镇静0.7 mg·kg~(-1)·h~(-1),给予异丙酚前、后躁动镇静评分为-2或-1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60~75]实施被动抬腿试验(PLR),PLR后心排血量(CI)增加(△CI)>10%则表明容量反应阳性,△CI<10%则表示容量反应阴性,将镇静前容量反应阴性患者定义为容量反应性阴性亚组(C组),分别AC组、BC组,对比不同镇静剂量下容量反应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AC组与BC组实施镇静后容量反应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AC组的镇静后容量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针对容量反应阴性的并发急性循环衰竭的重症患者,经异丙酚镇静处理可改善容量反应性,标准剂量异丙酚应用处理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补液速度在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随机将110例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运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来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最初的休克情况设定补液速度。期间不更改补液速度进行补液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补液速度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抗休克良好者52例,复苏失败3例,补液速度准确率为94.55%,对照组的抗休克良好者43例,复苏失败12例,补液速度准确率为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根据休克指数的变化对补液速度进行调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loprost, a prostacyclin analog, reduces hepatic microcirculatory damage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animal liver model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portal flow velocity changes after Iloprost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and Raynaud's phenomenon, who usually have increased risk of microvascular thrombosis and transient liver disturbances. PATIENTS AND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3 males and 12 females, median age 58 years, range 47-66 year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and Raynaud's phenomenon, were exclusively treated with an infusion of Iloprost (2 ng/kg/min, 6 h/day) for 5 days. In each subject, the portal flow velocity (PV, cm/sec) and portal flow volume (PFV, mL/min) were obtained by using portal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equipment. RESULTS: Iloprost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p<0.001) increased both the PV (23.6+/-3.4 cmlsec vs. 29.1+/-3.9 cm/sec) and PFV (1748.8+/-310. 7 mL/min vs. 2254.9+/-404.1 mL/min) values. CONCLUSION: Hepatic perfus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Iloprost administration, suggesting that such treatment might be useful in preventing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Iloprost improves the portal hemodynamics, favoring local microvascular patency, and its effectiveness may be safely monitored by using portal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相似文献   

13.
彭巧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09-110
目的:探讨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床旁血液滤过(血滤)的疗效和护理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0例患者在内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紧急实施床旁血滤、脱水治疗,观察进行严密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8例均能耐受3h血液透析治疗,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症状缓解,血压、心率下降,呼吸平稳,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血钾值下降,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有效率为80%,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透析后肺内感染,1例在透析中血压持续下降,死于休克。结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床边血滤对患者干扰小,加之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晓览  刘宝  潘爱军 《安徽医药》2015,36(6):666-668
目的 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为降低抗凝风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ICU病房中脓毒症患者212例, 根据修订Geneva量表评分系统, 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90例低危患者中, 未进行抗凝治疗30例(A组), 随机抗凝治疗30例(B组), 经超声指导下抗凝30例(C组), 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天数、患者病死率等。结果 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B组造成的临床出血风险最高, 与A组和C组比较, 临床发生消化道、气道或泌尿道出血例数增加,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3组病例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经抗凝治疗后, B组造成的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 与A组和C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患者机械通气使用天数, 以超声引导下抗凝组时间最短。结论 超声引导下抗凝治疗, 可明显降低ICU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天数, 减少患者出血风险, 但对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e-Flow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燕达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超声e-Flow对脑部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总结检测结果。结果超声100个斑块中有66个可见新生血管,其中软斑40个,硬斑0个,混合斑块26个。34个超声未见新生血管的斑块中,硬斑块17个,软斑块8个,混合斑块9个。且未显示新生血管组的斑块厚度显著小于显示新生血管组的斑块厚度,P<0.05。结论超声e-Flow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较为敏感,且由于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梁雄飞  林燕 《安徽医药》2018,22(4):621-623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q8h静滴;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A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α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为14.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结论乌司他丁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休克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复合伤合并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复合伤合并休克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88例重型颅脑复合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变化等;及时补充血容量、电解质,针对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不同部位的合并伤进行抢救和护理,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结果88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74例,非手术治疗14例,治愈68例,致残14例,死亡6例。结论对重型颅脑复合伤的观察,除观察头部情况外,还应注意评估身体其它部位的伤情,及时止血控制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做好各期康复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