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结肠癌晚期患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及药学监护,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方法:以1例结肠癌晚期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针对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应用FOLFIRI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腹泻等不良反应,通过药师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延续第六版,推荐5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药物,同时强调药物毒性反应、相互作用的警示,关注特殊患者群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肿瘤患者是具有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的特殊患者群,选择抗病毒药物应慎重,以期获得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本文根据小分子口服肿瘤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毒性特点,结合肿瘤患者病理、生理特征,参考抗病毒药物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数据,对长期口服靶向药物肿瘤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分子靶向药物对晚索拉非尼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晚期肝癌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数据对比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AFP(甲胎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67%,对照组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毒副反应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能提升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中的VEGF和AFP,但同时提升毒副反应,因此在临床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斟酌.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处方与医嘱的常见错误分析,说明护理人员具备临床药学知识的重要性.方法 对本院处方及医嘱中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方面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常见错误有①溶媒选用不当;②配伍不当;③给药途径不当;④静脉滴注速度不当;⑤未执行严格的给药频次;⑥未避光使用.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药学水平,对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纠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子抗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抗癌药物主要是细胞毒药物,其作用机理是依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生长、修复、死亡的动力学差异。因此这类药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正常细胞,带来临床上常见的各种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也决定了其治疗窗窄,限制了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9.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种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结石、尿酸性肾病、糖尿病的发病和恶化因素。抗痛风药为一组通过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或分解而降低血、尿尿酸水平,或抑制粒细胞浸润而控制关节炎症,对抗痛风发作的药物,其合理应用和药学监护十分重要。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诊疗指南,对痛风的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进行综述。药师应确立痛风的治疗靶标、按痛风的分期选择用药、针对痛风合并症积极治疗,并从规避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药品、急性发作期禁忌的药品、水化和碱化治疗等若干监护点进行干预,体现现代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我国临床药学服务正从临床药学 (clinicalpharmacy)向药学监护 (pharmaceutical care,PC)全面发展与转变 ,这是一次医院药学领域的革命与飞跃。可以这么认为 ,临床药学是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医院药学实践 ,而 PC代表着医院药学实践的未来。随着临床用药数量和种类的剧增 ,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率迅速增加。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收到的报告统计 [1] ,1 987年因 ADR所致死亡人数约 1 .2万人 ,另有 1 .5万人因 ADR需住院治疗。但此报道数据远远低于实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可能仅为实际人数的 1 … 相似文献
11.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高血压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与结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和安全应用尤为重要,应监护其在治疗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诸如平稳降压、提高平滑指数,并依据血压类型选择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军队疗养院的药学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总结我院基本药物的药学服务流程。结果:基本药物的药学服务涉及医疗管理机构、医师、药师、患者等方面;涉及组织机构、药品目录、医师药师签章备案、处方点评、药品遴选、药品通用名统计、药品数量统计、药品调配、患者监护等12个关口。结论:《处方管理办法》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施行,为军队疗养院应用基本药物的药学服务打下了扎实的法规基础。军队疗养院应贯彻《处方管理办法》和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合理用药能力和药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环孢素A与抗结核药物合用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 目的: 参与使用环孢素A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针对药物治疗决策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提出并细化临床问题,通过检索文献证据,对各问题进行解答并建立同类临床问题药学监护流程及模式。结果:对于使用环孢素A患者的抗结核方案应选择强有力的药物及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注重环孢素A血浓度监测。结论: 临床药师可从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安全性等方面对免疫抑制患者抗结核治疗进行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4.
从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掌握药品说明书内容、监护整个用药过程及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四个方面探讨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物的药学监护,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临床药师应关注和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掌握抗肿瘤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协助医生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监护整个用药过程,做好药品的正确使用、患者的用药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临床药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团队合作共同为病人服务的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临床用药问题并正确预防或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国内外关于带状疱疹治疗与药物监护的进展.方法: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止痛治疗的药物品种及特点,以及其他综合处理措施.结果与结论:带状疱疹治疗要积极抗病毒及止痛治疗,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及生活干预,阻止发生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神经和眼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ICU出院患者160份病历作为基线调研组,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出院患者161份病历作为药学服务组,研究药学服务对镇静、镇痛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合理性的影响。结果:以镇痛为基础的系统镇静是重症患者镇静、镇痛充分获得的有利方案。系统镇静采用率由药学服务实施前的15.00%上升到实施后的44.72%。ICU患者镇静、镇痛药应用比例由实施前的72.50%上升到实施后的92.55%;镇静、镇痛不足比例由实施前的15.62%下降到实施后的5.58%。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重症监护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妇用药现状和需求,评估药学服务干预的效果,为探索妊娠安全用药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孕妇用药情况调查表,对在本院产科就诊、孕妇体检和孕妇学校学习的562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接受咨询和播放视频等进行综合药学服务干预,观察期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其安全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变化。结果:孕妇用药比例为48.58%,大专及以上学历、公务员、公费医疗和家庭收入较佳者用药比例显著高,中药及中成药应用比例最高(52.38%),在孕早期用药占50.92%,用药品种2种以上占79.49%;最需用药咨询内容依次为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适应证和药物相互作用;用药知识来源主要是医师、药师、网络。干预后安全用药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正确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综合性药学服务是确保孕期安全用药的可行和有效方法,值得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方法:分析妊娠期妇女的用药现状及需求,指导其正确用药。结果与结论:为妊娠期妇女提供药学服务,可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母体和胎儿造成的身体损害,对提高孕育质量、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日常用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药学服务,指导其正确使用药物。结果与结论:开展合理的药学服务可避免老年患者因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身体损害,对指导其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