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患,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在本病近视眼有高度的发病率,应慎重对待近视眼患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不伴有眼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其他眼部改变,在前房角始终开放的情况下,眼压升高引起视乳头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1]。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对6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60例血糖正常眼病患者(对照组)的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高眼压发生率为32.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糖尿病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拟研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变异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作用。以750例散发青光眼患者和1 500例正常对照者,对rs6917589、rs2842980、rs5746136、rs4880的SOD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用SNaPshot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等位基因关联分析表明,rs6917589和rs5746136与POAG有相关性(P=0.023和P=0.026)。rs2842980和rs4880与POAG无相关性(P=0.064和P =0.703)。由这4个SNP组成的单倍体型ATGT有POAG的趋势(P=0.003 2)。我们的结果显示SOD2与POAG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表明SOD2可能在POAG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客观检查的可行性和敏感度,早期诊断是疾病早期治疗使进行性视功能损害停止或延缓的关键,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控制眼压,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7.
李建阳 《贵州医药》1993,17(4):251-254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传染性眼病的减少及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青光眼致盲者占盲目人总数的5.3~21%,个别地区占24.28%,居致盲原因的首位。青光眼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进展,显著地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然而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前节各项指标的差异。方法:对3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UBM检查并记录各项测量数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巩膜睫状体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小梁虹膜夹角上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结构有明显差异,UBM在诊断鉴别该两种类型青光眼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新的客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以近视首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78例检查、确诊分析,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选取2007-2012年以近视首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78例(156眼),对其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眼压、房角、眼底、视野、家族史等有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1例(39.7%),女47例(60.3%)。发病年龄:10~15岁23例,16~20岁33例,21~25岁13例,26~30岁9例。屈光状态:<-3.00 D的低度近视眼58眼,-3.00~-6.00 D的中度近视眼50眼,>-6.00 D的高度近视眼13眼,正视眼35眼。眼压:10~20 mmHg者54眼,21~25 mmHg者34眼,26~30 mmHg者42眼,31~40 mmHg者19眼,>40 mmHg者7眼。眼底:C/D<0.6者97眼,C/D 0.6~0.8者53眼,C/D>0.8者6眼。眼底照相所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RNFLD):阳性者149眼,可疑者7眼。全自动视野分析仪检查:不同程度视野损害者102眼,阴性者54眼。156眼房角全部为开角未见特殊异常。有青光眼家族史者8例。结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发病年龄较早,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在本病近视眼有高度的发病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慎重对待近视眼患者,重视全面的眼部检查,这是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尼莫地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乙酰唑胺治疗组)30例进行治疗,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3个月时,试验组的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为(17.38±2.66)d B、(13.26±3.13)d B、(11.43±2.86)d B和(10.45±2.57)d B,对照组分别为(17.23±3.10)d B、(16.63±2.81)d B和(16.05±2.47)d B,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发生1例进行性视野神经损害,对照组发生7例,两组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尼莫地平能较好地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视野,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闭角型38例,开角型3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PCIOL植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眼压大小及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眼压均下降,视力明显改善,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77.8%,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P〈0.05);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多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PCIOL植入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能够降低眼压,改善视力,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控制好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12.
徐倩  徐长辉  赵婷 《淮海医药》2011,29(1):15-17
目的 分析比较0.15%阿法根P(0.15%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阿法根(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观察组32例患者(0.15%阿法根P,Bid)和对照组35例(阿法根,bid),随访1年.结果 0.15%阿法根P的降眼压疗效与阿法根相同,而0.15%阿法根P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阿法根.结论 0.15%阿法根P在临床中应用安全有效,优于阿法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洛阳博爱眼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睡前滴入曲伏前列素滴眼液,1滴/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1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峰值眼压、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NEI VFQ-25)总分、视盘参数和视野平均缺损(MD)及视盘筛板血流参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峰值眼压显著下降(P0.05),NEI VFQ-25总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24 h峰值眼压和NEI VFQ-25总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垂直杯盘比(C/D)、平均C/D和视野MD值均显著降低(P0.05),盘沿面积(RA)值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视盘参数和视野MD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视盘筛板血流速度、血流量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视盘筛板血流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明显控制患者眼压,改善筛板区血流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彭波  任璐  张千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2):2823-2828
目的 探讨熊胆开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4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0例(29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147眼)和治疗组(75例,145眼)。对照组患者滴眼曲伏前列素滴眼液,1滴/次,每晚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熊胆开明片,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压、视野、眼部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L)评分、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4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2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视野缺损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视野缺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显著升高,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他氟前列素滴眼液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眼内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使用"他氟前列素"、"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有效性"、"安全性"作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等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2004年至2015年英文文献共52篇及中文文献多篇,包括多中心临床研究及药品信息资料,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归纳性分析。结果:现有的研究已显示,他氟前列素是一种有效降低眼内压的药物。循证医学也发现他氟前列素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良好。不含防腐剂他氟前列素的降眼压效果与含防腐剂的相同。结论:研究提示,他氟前列素每日1次滴眼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16.
17.
赵艳  张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7):2115-2118
目的探讨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0例(136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68眼)。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脉康分散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野平均光敏度显著提高,视野平均缺损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显著升高,阻力系数(RI)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和RI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视敏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吴志鸿 《安徽医药》2021,25(10):1916-1920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ers,TLR4)是目前TLR家族中发现最早且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重要分子,它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主要受体,TLR4的激活能刺激机体释放多种炎性因子,使机体产生天然免疫反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合并近视患者的早期眼科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16例首诊于眼科的鞍区肿瘤合并近视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底等眼科特征。结果16例初诊,15眼(占46.88%)视力低于0.1,16例均出现视野缺损,但仅5例(占31.25%)呈典型的视交叉性单、双颞侧偏盲,23眼(占71.88%)出现不同程度视盘苍白,首诊误诊为单纯近视者9例(占56.25%)。结论鞍区肿瘤合并近视患者眼科症状较严重,容易误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orzolamide modifies peripapillary retinal haemodynamics in juveni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JPOAG) patients treated with timolol. METHODS: In 40 JPOAG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dorzolamide coadministration with timolol, the following examinations were achieved: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blood pressure (BP),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OPP), heart rate (HR), visual field and retinal flowmetry. RESULTS: Adjunctive therapy with dorzolamide induced the following modifications: IOP reduction [1.75 mmH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3, 2.26; P < 0.05], OPP increase (5.09 mmHg, 95% CI 2.97, 7.20; P < 0.02) and retinal blood flow improvement (35.0 arbitrary units, 95% CI 12.20, 57.80; P < 0.03). BP, HR and visual field indices did not change. CONCLUSIONS: Dorzolamide, in association or in fixed combination with timolo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retinal blood flow in JPOAG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