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糖皮质GCs诱导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糖皮质GCs诱导骨质疏松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0.5μg/次,2次/d,共12周)治疗,试验组加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首次2 mg,此后3 mg/月,共3个月)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TH、BALP、BGP、CTX-1、tPINP等骨代谢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的PTH、BALP、BGP、CTX-1、tPINP表达水平比较无差异性(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BALP、PTH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GP、CTX-1、tPINP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BALP、PTH表达水平上调幅度更大,BGP、CTX-1、tPINP表达水平下调幅度更大(P均0.05)。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糖皮质GCs诱导骨质疏松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PTH水平的异常表达,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这可能是伊班膦酸钠治疗糖皮质GCs诱导骨质疏松临床机制中的靶点。改善糖皮质GCs诱导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作用。方法 64例年龄47~80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予以口服伊班膦酸钠150 mg,每月一次;Ⅱ组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一次,两组患者均每天服用钙剂0.6 g及维生素D 200 IU,治疗时间1年,治疗前后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评价伊班膦酸钠及阿仑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作用。结果Ⅰ组治疗半年和1年后,患者腰椎骨量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6.25%和9.64%,(P<0.05),Ⅱ组治疗半年和1年后,患者腰椎骨量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6.82%和11.4%,(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髋部骨量较治疗前也有所增加,以腰椎骨量增加最为明显。结论两种双磷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均能显著改善患者骨量,临床疗效相近,但伊班膦酸钠临床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及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180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唑来膦酸治疗组(ZOL组)、伊班膦酸钠治疗组(IBA组)和阿伦膦酸钠治疗组(ALN组);ZOL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IBA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ALN组予以阿伦膦酸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变及研究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和骨折发生率。结果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及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伊班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作用.方法 32例年龄47~80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腰椎、股骨颈或股骨总量骨密度T值≤-2.5SD,予以口服伊班膦酸钠150 mg,每月1次,每天服用钙剂0.5 g,治疗时间1年,治疗前后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评价伊班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作用.结果 伊班膦酸钠治疗半年后,患者腰椎骨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持续性.结论 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能显著改善患者骨量,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绝经期冠心病妇女骨密度及骨生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60名绝经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2个月。测定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腰椎1-4(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全髋BMD及血钙(Ca)、血磷(P)、血清1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及1型胶原羧基端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腰椎1-4(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全髋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血Ca、P、β-CTX及P1NP都有不同程度改变,血Ca、P、β-CT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1NP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改变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提升绝经期冠心病妇女患者骨密度,改善骨生化和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动物模型,研究伊班膦酸钠对骨溶解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建立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空白对照组进行假手术;钛颗粒组在小鼠颅顶植入30 mg钛颗粒;1单位伊班膦酸钠组和10单位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于植入钛颗粒第2 d腹腔注射伊班膦酸钠10 mg、100 mg.手术后第10 d,取出颅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骨溶解面积为(0.070±0.009)mm2,没有发生明显骨溶解.钛颗粒组骨溶解面积为(0.369±0.050)mm2,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更大面积的骨溶解(P<0.05).1单位伊班膦酸钠组和10单位伊班膦酸钠组骨溶解面积分别为(0.164±0.018)mm2、(0.018±0.075)mm2,均小于钛颗粒组骨溶解面积(P<0.05).而且10单位伊班膦酸钠组比1单位伊班膦酸钠组骨溶解面积更小(P<0.05).骨溶解区域破骨细胞数量各组比较结果和骨溶解面积结果类似.[结论]伊班膦酸钠能够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伊班膦酸钠(艾本)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每日给予阿法迪三1ug Qd、珍牡肾骨0.63g Tid口服,试验组31例同时给予国产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艾本)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2mg,此后均给予3mg,每3个月滴注1次,连续用药1年。另30例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肝功、肾功及腰椎、股骨颈、前臂的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1年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前臂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腰椎骨密度增加3.2%,股骨颈骨密度增加7.2%,前臂骨密度增加8.5%,试验组血碱性磷酸酶也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腰椎及前臂骨密度也分别增加0.9%和1.2%,但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碱性磷酸酶也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肝功、肾功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除1例因严重骨痛退出实验外其余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伊班膦酸钠(艾本)间断静脉给药能有效地增加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缓解骨痛且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而单纯骨化醇加钙剂治疗老年患者的骨密度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仍有增加,提示艾本联合珍牡肾骨、阿法迪三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是可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大鼠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并从MAPKs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术组(ACLT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术+伊班膦酸钠治疗组(治疗组)。其中ACLT组及治疗组均行ACLT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处理。术后1w,治疗组予以腹腔注射伊班膦酸钠10μg/kg,1 w 1次,共12 w;ACL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参照伊班膦酸钠,1w 1次,共12 w。12 w后处死动物,对关节软骨行Mankin评分、软骨下骨显微CT及骨组织定量分析、以及对MAPKs信号通路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ACLT组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5),骨小梁厚度(Tb.Th)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骨小梁间隔(Tb.S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明显高于ACLT组(P0.05、P0.05),骨小梁厚度(Tb.Th)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骨小梁间隔(Tb.Sp)显著低于ACLT组(P0.05)。2ACLT组的Mankin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的Mankin评分明显低于ACLT组(P0.05)。3ACLT组中MAPKs信号通路(C-JUN、ERK1及P38)和MMP-13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1、P0.01、P0.01);治疗组的MAPKs信号通路(C-JUN、ERK1及P38)和MMP-13水平明显低于ACLT组(P0.01、P0.01、P0.01、P0.01)。结论伊班膦酸钠可能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的机制缓解大鼠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并且抑制软骨下骨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主因腰骶部及左下肢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人院。行CT及MRI示:骶椎体完全破坏,肿瘤范围较大,并超过骶骨边缘(图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究男性骨质疏松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6月,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适的文献,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涉及1 962例患者,包括骨质疏松组603例,非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 1 359例。Meta分析结果发现,男性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OR=1.43,95%CI 1.14~1.79,P0.05);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 0.23~3.69,P 0.05),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OR=1.86,95%CI1.12~3.08,P0.05);根据患者不同骨量减少程度进行亚组分析,中、老男性骨量减少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与骨量正常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男性OR=1.25,95%CI 0.66~2.36,P0.05;老年男性OR=1.11,95%CI 0.35~3.53,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中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且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防治肾小球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GC)所致的骨密度减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期1年。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6例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用强的松治疗半年后加用伊班膦酸钠,每3个月1mg,每3个月检测腰椎1~4(L1-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结果用GC治疗半年后各部位骨丢失(13.0—70.8)mg/cm^2,丢失率为1.4%~7.9%。加用伊班膦酸钠半年后L1-3和股骨粗隆骨量增加(5.2~26.2)mg/cm^2,增加率为1.0%~3.6%;L4、股骨颈和三角区继续骨丢失(0.5~6.9)mg/cm^2,丢失率0.1%~0.8%。2/16例出现能耐受的腰背部紧缩、酸沉和疼痛,48h内自行缓解。结论间断静脉用伊班磷酸钠防治肾小球疾病患者GC所致的骨密度减低有效且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34名绝经后妇女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铁过载对年龄、绝经年数、血钙(Ca)、磷(P)、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肝肾功能、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症反应、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PINP)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铁蛋白(Fer)显著升高(P<0.05)。Fer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骨质疏松组的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更重要的是,血清Fer和PIN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Fer和β-CTX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老年女性冠心病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两种疾病的协同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成功搜集并调查了181例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骨密度检测的老年女性患者,包括年龄、家庭、身高、体重、收入、居住地等基本情况,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骨质疏松人群)及对照组(骨量正常人群).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症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4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对患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冠脉CT检查,并与不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组患者腰1~4椎体(L1-L4)BMD值最低,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的比率更高,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多支血管病变比率更高。结论绝经后女性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并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于两者的协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治疗对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作用。方法将160例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每天两次接受二甲双胍(Glucophage 500 mg) 1片,西格列汀组接受西格列汀(Januvia 100 mg) 1片/d,持续24周。收集空腹血液和尿液样品用于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和尿脱氧吡啶啉(DPD)在基线、8周和16周后以及研究结束时的检测。在基线和干预24周后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前后腰椎(L_1-L_4)的骨密度。结果在二甲双胍组中,治疗24周时所有骨转换标志物的平均值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西格列汀组,平均血清总ALP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在24周时下降10%,尿DPD下降,在24周时下降维持在28%。结论 24周时间内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而西格列汀可以正向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低骨密度(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三组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服用他汀类药物、血清肌酐、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mg/dl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质指数(BMI)、性别、冠心病家族史、服用影响骨密度的药物(钙剂、类固醇激素及双膦酸盐类)、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mg/dl、血清钙离子水平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3)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低骨密度、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0.1、3.12、4.85。结论 低骨密度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骨量正常组,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olcification,C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115例ESRD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特征、原发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双能X射线评估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患者CAC发生情况。以钙化积分10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结果高钙化组56例,占维持性透析患者48%,其中男性36例,占高钙化组人数64.3%。高钙化组年龄、透析龄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25(OH) D水平均明显高于低钙化组,而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低钙化组(P0.05);男性高钙化组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钙化组,且其冠脉钙化积分与股骨颈骨密度(r=-0.34,P0.05)、髋部骨密度(r=-0.65,P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透析龄等因素后仍显示男性髋部骨密度与冠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β=-1870.47,P0.05)。但在女性患者中,高钙化组与低钙化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骨密度降低可能是男性维持性透析患者冠脉钙化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