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HPLC同时测定藤珠胃康颗粒中4个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藤珠胃康颗粒中4个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 %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5~0 min,19%乙腈;0~14 min,19%→26%乙腈;14~22 min,26%→29%乙腈;22~30 min,29%乙腈;30~40 min,29%→35%乙腈;40~55 min,35%乙腈),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 ℃。结果 人参皂苷Re在0.080 4~1.608 μg(r=1),人参皂苷Rb1在0.108 8~2.176 μg(r=0.999 9),人参皂苷Ro在0.288 8~5.776 μg(r=0.999 9),竹节参皂苷Ⅳa在0.176 0~3.520 μg(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1%,101.92%,99.76%,100.31%,RSD值分别为2.22%,2.07%,0.33%,0.64%。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藤珠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孙小玲 《中国药师》2013,16(3):349-351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梯度法同时测定复方三七维康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Rg13种皂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大连Spherisorb C18分析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 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Rb1分别在1.06~18.55 μg(r=0.997 3)、2.02~35.35 μg(r=0.998 2)和2.02~35.35 μg(r=0.998 2)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三七皂苷R1为100.8%(RSD=1.53%,n=5),人参皂苷 Rg1为98.9%(RSD=1.87%,n=5),人参皂苷Rb1为99.7%(RSD=1.90%,n=5)。结论:HPLC梯度洗脱法能够将多种皂苷很好地分离检测,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3.
林庆新 《中国药师》2013,(10):1527-1528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参三七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150 mm×4.6 mm,5 μm)分析柱,流动相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4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3%,97.84%,98.43%,97.34%,RSD分别为2.08%,1.66%,1.73%和1.42%(n=5)。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人参三七颗粒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方法 采用SHIMADZU Shim-pack XR-ODS Ⅲ(2.0 mm×75 mm, 1.6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体积为3 μL。结果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分别在0.025 7~0.257 0、0.101 2~1.012 0、0.104 4~1.044 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7%、98.1%、98.8%。结论 本方法在15min内可以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有效分离,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流动相的消耗,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程道海  王捷  陆华  黄振光 《中国药师》2015,(11):1978-1980
摘 要 目的: 建立舒血灵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 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梯度为:0~8 min,20%A→20%A,8~40 min,20%A→30%A,40~60 min,30%A→45%A;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三七皂苷R1在浓度0.05~0.50 mg·ml-1范围内,人参皂苷RG1和Rb1在浓度0.20~2.00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三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9%、98.42%、98.89%,RSD分别为0.85%、0.97%、0.74%(n=6);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49%、0.20%和0.39%;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75%、0.56%和0.51%;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施法  吴怡  王洋 《中国药师》2013,16(3):339-341
摘 要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7种活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安捷伦Poroshell 120 SB-C18(100 mm×3.0 mm,2.7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80,210 nm。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0.408μg(r=0.999 9),0.020~0.401 μg(r=0.999 8),0.021~0.415 μg(r=0.999 9),0.004~0.080 μg(r=0.999 9),0.004~0.080μg(r=0.999 9),0.004~0.080 μg(r=.999 9),0.004~0.080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7.1%~102.4%,RSD<1.7%(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评价和监控复方丹参滴丸的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同济2号颗粒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绿原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方法。方法 以水(0.1%甲酸)-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YMC-Pack Pro C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模式,以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测定。监测离子分别是m/z 829(黄芪甲苷)、m/z 353(绿原酸)、m/z 845(人参皂苷Rg1)、m/z 1 108(人参皂苷Rb1)、m/z 932(三七皂苷R1)。结果 黄芪甲苷、绿原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分别在0.075~2.4、0.95~30.3、1.71~54.72、1.12~35.92、0.45~14.28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捷,适用于同济2号颗粒的快速检测,为该药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主要原料红参醇提过程中3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定量模型,实现提取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 在线采集红参醇提过程的近红外光谱,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提取过程药液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量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与测定值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进而对提取过程进行在线分析。结果 人参皂苷Rg1和Re的建模波段均为9 403.7~7 498.3 cm-1和6 102~5 446.3 cm-1组合波段;人参皂苷Rb1的建模波段为5 774.1~5 446.3 cm-1。人参皂苷Rg1、Re、Rb1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40、99.44、99.41,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18、2.77、11.00。结论 所建立的3种单体皂苷定量模型预测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测定红参醇提过程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测定绞股蓝中七叶胆苷XLVI和人参皂苷Rb3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水(B)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 七叶胆苷XLVI在3.30~39.62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13%,RSD为1.84%;人参皂苷Rb3在3.27~39.26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2%,RSD为2.82%。结论 该方法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准确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为绞股蓝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跌打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的HPLC-ELSD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6 μm),柱温30 ℃,流速0.5 mL·min-1,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 ℃,载气(空气)体积流量3.0 L·min-1。结果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分别在0.158~3.16 μg(r=0.999 8),0.407~8.14 μg(r=0.999 5),0.446~8.92 μg(r=0.999 9)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5%(RSD=1.04%),98.09%(RSD=1.03%),97.34%(RSD=0.8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跌打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栓通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b1、Rg1、Re、Rd及三七皂苷R1在脑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给予不同浓度的血栓通后,不同时间点血栓通主要成分在正常脑组织和缺血脑组织中的含量。结果 结果表明,血栓通活性成分在脑缺血大鼠脑中的分布远高于正常大鼠,并且其在脑内的含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降低。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开放,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与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用药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取同一批次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8瓶,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溶解后,分别加入8 U胰岛素注射液混合均匀,考察配伍后溶液在0、4、8 h内溶液颜色及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和紫外光谱的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中主要化学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及指纹图谱变化和配伍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以评估其配伍后药液的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与8 U胰岛素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8 h内外观无明显变化;pH值和紫外吸收无明显变化;配伍液中粒径≥ 10 μm、≥ 25 μm的微粒数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范围;主要化学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情况均无显著变化,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3,配伍药液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再加入8 U胰岛素注射液混合后的药液在8 h内配伍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凝聚态β-AP25-35(20 μmol·L-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 h,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增高,同时GSK-3β蛋白表达也增多。用人参皂苷Rb1或GSK-3β特异性抑制剂氯化锂预处理后,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同时GSK-3β的表达也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GSK-3β的表达来抑制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MOE软件对有效成分与潜在靶点作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活性成分8个、有效药物靶点33个,其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趋化因子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作用。GO富集分析选取43个条目,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等细胞组分;内肽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了涉及炎症、细胞凋亡、代谢、免疫、肿瘤等102个条目,其中IL-17信号通路起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三七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体外溶出法考察野生西洋参细粉、极细粉与超微粉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与溶出度。方法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进行不同粉碎度野生西洋参粉体外溶出度试验,绘制溶出曲线,考察不同粉碎度粉末的体外溶出行为及释药机制。结果 前10 min,野生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为极细粉>细粉>超微粉,10 min后超微粉的溶出率最大,极细粉的溶出次之,而细粉溶出最慢。结论 野生西洋参粉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与粉末本身的粒径和浸润有关,在粉末浸润后,超微粉的溶出最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原代培养的人肝细胞研究人参皂苷Rb1和Rg1、丹参素钠、冰片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诱导作用。方法 分别将3批次的冷冻原代人肝贴壁细胞进行接种培养,使用人参皂苷Rb1和Rg1、丹参素钠、冰片(30 μmol/L)对CYP1A2、CYP2B6和CYP3A4进行诱导,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CYP450酶mRNA表达水平,评价4种单体成分对P450酶的诱导作用。阳性对照为20 μmol/L利福平(CYP3A4诱导剂)、50 μmol/L奥美拉唑钠(CYP1A2诱导剂)和1 mmol/L苯巴比妥钠(CYP2B6诱导剂);阴性对照组为10 μmol/L红霉素。冰片(30 μmol/L)与利福平联合给药,观察冰片对利福平的CYP1A2、CYP2B6和CYP3A4诱导作用的影响。结果 3批次人肝细胞的诱导结果显示,阳性诱导剂奥美拉唑、苯巴比妥、利福平分别显著诱导CYP1A2、CYP2B6、CYP3A4的表达,阴性对照红霉素对CYP1A2、CYP2B6及CYP3A4的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影响,人参皂苷Rb1和Rg1、丹参素钠、冰片在30 μmol/L浓度给药时,对3批次人肝细胞的CYP1A2、CYP2B6和CYP3A4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影响;30 μmol/L冰片与利福平联合给药,与利福平单独给药比较,3批次肝细胞的CYP2B6、CYP3A4 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对CYP3A4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尤为显著。结论 人参皂苷Rb1和Rg1、丹参素钠、冰片在30 μmol/L浓度给药时,对3批次人肝细胞的CYP1A2、CYP2B6和CYP3A4均没有诱导作用。冰片与利福平联合用药时,可以阻断利福平对CYP2B6和CYP3A4的诱导作用,对CYP3A4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湖南产莲子中黄曲霉毒素G_1、G_2、B_2、B_1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法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法,采用岛津GL 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5∶13∶52),柱温35℃;光化学衍生器(254 nm)激发波长λ_(ex)=360 nm,发射波长λ_(ex)=450 nm。结果黄曲霉毒素G_1、G_2、B_2、B_1分别在6.7~33.3、11.4~56.8、10.3~51.5、4.1~20.3 p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7%、97.72%、96.11%、99.52%,RSD值分别为1.69%、1.40%、2.72%、1.34%(n=6)。9批莲子样品中,有6批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来自于农贸市场农户自存的2批次检出黄曲霉毒素B_1,实验室塑料袋包装储存1年的1批检出黄曲霉毒素B_1、B_2,但质量分数均低于法定标准限量。结论不同来源湖南产莲子中黄曲霉毒素质量分数均低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限量。该法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为完善莲子安全性控制和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