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灌注成像(CTPI)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TIA和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患者,分为TIA组47例和脑梗死组117例。分析达峰时间(TTP)、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并定量分析,得出CTPI鉴别超早期TIA和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TIA组患侧TTP明显下降(P〈0.001),CBF和CBV轻度下降,但较健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患侧TTP、CBF、CBV均有明显下降(P〈0.01)。并且脑梗死组比TIA组各指标下降更加明显,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CTPI鉴别TIA和脑梗死:TTP敏感性为80.85%(38/47),特异性为78.63%(92/117);CBF敏感性为87.23%(41/47),特异性为91.45%(107/117);CBV敏感性为78.72%(37/47),特异性为83.76%(98/117)。结论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可鉴别诊断TIA,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真实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灌注成像(CTP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相关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及其较常规MRI检查的优势。方法前瞻性对连续的41例资料完整的TIA患者与20例做对照的健康成人均行DWI和CTPI检查,并进行χ2检验。结果TIA患者的DWI和CTPI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6.6%(15/41)和63.4%(26/41)。DWI共发现15例患者中的18个TIA责任病灶影,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占50%(9/18)。结论DWI和CTPI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DWI在区分急性和慢性病灶方面有很大价值,对临床诊治和疗效评价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CTP)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估责任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24 h内均行CTP、MRI-T2WI及MRI-DWI检查.重建CTP及CTA图像,评价梗死灶的CT灌注参数、颅内责任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定时定期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IA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比较各组在发病后24 h、治疗l周和4周时的LPA水平。结果在发病24 h内,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LPA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LP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及TIA组治疗4周后L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警因子;当LPA升高时,应积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同时LPA可作为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兴趣区、对侧相应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到峰值时间(TIP)等指标进行测定,科学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 病灶侧TFP、MTT、rCBF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MTT、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各项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科学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和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采用CT颅脑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于2013年4~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所参与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1例,全部经MRI与CT检查明确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0例为TIA组,脑梗死者41例为CI组。所有病例均分别开展CT颅脑灌注成像,并于CT平扫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再酌情分析两种不同病例的实际表现差异。结果 CT颅脑灌注成像检查有效检出率为95.1%,明显高于CT平扫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中患侧的TTP与MTT与健侧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CI组中患侧的CBV、CBF、TTP与MTT与健侧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颅脑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综合多项检验指标结果可更好的判断疾病发生与进展状况,为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诊急性缺血性脑病临床患者65例,在症状发生后1~2h内对患者首先行CT平扫,而后展开CT灌注成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平扫确诊为脑梗死者27例,未发现异常者38例;经CT灌注成像确诊为脑梗死者62例,3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图像上感兴趣区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域的局部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峰值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敏感性、准确性优于CT平扫,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功能成像(functional imaging)的方法.它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因其可反映活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故为医学影像学界和临床所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56排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5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行常规头部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CTP可获得急性梗死区与对侧镜像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并能判断有无缺血半暗带及其范围,提示临床尽早进行溶栓治疗,以挽救存活脑组织。头颈CTA可评估患者头颈部动脉有无狭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85例患者中CTP有61例显示灌注异常,核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参数CBF、MTT、TTP相对于镜像区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V相对于镜像区对比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核心梗死区CBV、CBF低于缺血半暗带区(P <0.05),而MTT、TTP高于缺血半暗带区(P <0.05)。85例患者中CTA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脑灌注成像(CTPI)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TIA和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13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TIA组38例和脑梗死组92例.分析达峰时间(TTP)、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并定量分析.结果 TIA组患侧TTP明显下降,较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F和CBV轻度下降,但较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侧TTP、CBF、CBV均有明显下降,较健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脑梗死组各指标下降值与TIA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可鉴别诊断TIA,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CT灌注成像(CTPI)将脑组织形态学与功能学信息相结合,可观察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其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及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45例经检查显示健康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研究对象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灌注参数。结果观察组的BF及BV均低于对照组,PS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上述CT灌注参数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上述CT灌注参数间均有新主席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CT灌注参数对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区别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疾病.由于脑功能障碍,临床可以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无任何临床症状、体征的静默型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技术(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verage search length,ASL)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缺血半暗带面积,在ASL上对比不同部位脑血流量值(cerebral blood flow,CBF)与对侧正常区CBF值.结果 ASL与DWI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与常规MRI扫描(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ASL两种检查方法的缺血半暗带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1,P=0.082);ASL检查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病变部位的CBF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侧正常区相比,明显偏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灶检出及血流灌注提示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辐射剂量CT脑灌注成像与CT平扫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别采用CT平扫及低辐射剂量CT脑灌注成像扫描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及低辐射剂量CT脑灌注成像扫描诊断结果发现,普通CT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为25.00%(30/120),低辐射剂量CT脑灌注成像的敏感性达83.3%(10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通过低辐射剂量CT脑灌注成像扫描作出诊断,诊断效果优于CT平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人院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头颅CT平扫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实验组则给予CT灌注成像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CT参数与6个月NIHSS随访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一周rCB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rCBV、rMTr与rT'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7±0.39)vs.(2.88±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CT灌注成像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陈颖 《哈尔滨医药》2012,(5):338-33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根据发病时间将急性期脑缺血患者(发病时间在0~24h以内)以3h为标准间隔共分为四组,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发病0~12h以内的一、二、三组患者病变DWI均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改变,与常规序列信号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2~24h组患者DWI序列与常规序列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的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对比,探讨其对于诊断超早期脑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超早期脑梗患者进行前后不同的检查,一次进行常规CT检查,隔一段时间后再行一次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分析两次的CT图像,一周后进行CT复查,比较诊断两种方法对超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常规CT检查50例患者中有17例发现有疑似脑缺血区,,阳性检出率为34.0%;CT灌注成像检查中发现有48例患者存在脑缺血区低密度影,阳性检出率96.0%;其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CT检查对超早期脑梗的诊断虽然有一定价值,但是因为其准确率有限,目前不能满足疾病诊断的需要;CT灌注成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成为超早期脑梗的预防和诊断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