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性心动过速特有的兔耳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Marriott首次报道应用Gozensky和Thome提出的兔耳征(rabbit ear sign),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内差异性传导。  相似文献   

2.
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价值和治疗意义至今尚有争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价值也待进一步证实。本文旨在:(1)了解出院前室性异位搏动和以往病史及心肌梗塞急性期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2)估计出院前室性异位搏动对预后的意义,以及单独室性异位搏动能否用来判断预后;(3)评价何种临床参数与梗塞一年后室性异位搏动的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V_1-a、V_1-b连续记录,定准电压 mV。示P-P间期0.91~1.05秒,QRS波形三种:(1)呈rS型,P-R间期0.17秒,系窦性搏动;(2)呈QS型,时限0.12秒,其前无有关P波,属室性异位搏动;(3)呈rS型,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异位搏动之间,其P-R间期0.15~0.16秒,为室性融合波。室性异位搏动有四个特  相似文献   

4.
一般,睡眠时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本文对1260例示有室性异位搏动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表现为睡眠时异位搏动明显增多的50例进行分析。并与50例年龄、性别和24小时室性异位搏动发生率近似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便了解睡眠时加剧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男63.2±18.7岁,女64.4±16.4岁。睡眠时,研究组每小时室性异位搏动(平均43.2±30.7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62.9±16.3次)为高。(P<0.005)。白天,研究组每小时室性异位搏动(平均45.2±13.6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67.7±13.8次)为低(P<0.05)。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研究组病例睡眠时也显示明显增多(x~2=22.1;P<0.001),而对照组减少(x~2=19.1;P<0.001)。两组夜间心率均较白天为慢,而  相似文献   

5.
<正>室性异位搏动QRS波形正常化的基本概念为当窦性心律伴有单侧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如发生室性异位搏动,其QRS波形反而变窄,与正常QRS波群相似,则称为室性异位搏动波形正常化。其正常化的程度可以是较束支阻滞时的宽度减轻(轻度正常化)、接近于正常范围(显著正常化)或波形完全正常(完全正常化)3种情况。现报道6例。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心悸待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异位搏动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异位搏动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24 h内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NN50、RMSSD、SDNN及SDAN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ECG 系房颤,QRS 形态有3种:Ⅱ导联 R_(4、6、9、17、18、)aVR 导联 R_(2、3)和 V_1导联 R_(2、5、9)宽大畸形为室性搏动,Ⅱ导联 R_(3、12)为室性融合波,其余 QRS 为室上性。室性搏动均以逸搏形式出现,Ⅱ导联 R_(4-6、17、18、)aVR 导联 R_(2、3)为连续出现的室性搏动,R-R 间距为1.32和1.34s,但第1个逸搏和单个出现逸搏则无固定的配对关系,长异位搏动间距(Ⅱ导联 R_6-R_9、R_9-R_(12)、R_(12)-R_(17)、V_1导联 R_2-R_5、R_5-R_9)是短异位搏动间距的倍数,这说明该异位起搏点与主导起搏点  相似文献   

8.
(1)在同一导联心电图中出现两组(通常为两种形态)异位搏动。 (2)前一组异位搏动附和典型并行心律的特征,后一组异位搏动通常依赖于前者出现,且与前者呈固定的联律间期。  相似文献   

9.
"兔耳征"是Gozensky和Thorne[1]首先提出的,1970年,Marriott[2]首次报道应用"兔耳征"(rabbit ear sign)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内差异性传导。1."兔耳征"的定义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右胸导联,如V1或MCL1(双极改良胸前导联)导联,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即3相RsR’型(R和R’间有或没有s波)时,R和R’波被命名为"兔耳"。R波振幅高于R’波时,即左耳大,称"左兔耳征",即"兔耳征"阳性,最常见于左室室性异位搏动;R波振幅低于R’波时,即右耳大,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性,8岁。因“心悸3d”来我院门诊。患儿无发热,体检无殊。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总心搏数126029次,平均心室率92次/min,正常顺传的QRS时间约0.06s,可见形态略不同于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图1A),约0.07s,窦性P波在其之中或之后,在V1近似QS型,但振幅明显小于正常QRS波群(如R8、R13),部分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如R2、R6),偶见室性融合波群(如R15),且两异位搏动的间距存在一最大公约数。异位搏动共计约11502次,占总心搏数的9.1%,提示为频发高位并行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差异性传导及室性融合波群)。偶见突然出现的窦性P波后QRS波群脱落引起的长RR间期(图1B R7’-R8’),经测量,该处窦性P波前后的异位搏动(R4’、R11’)与短异位搏动(R2’、R4’)存有倍数关系,提示此处亦是异位搏动(并行性高位室性期前收缩)的激动发生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高位室性并行心律(可见室内差异性传导及室性融合波群),高位室性期前收缩隐匿性逆传致生理性二度莫氏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1.
窦房结折返     
窦房结折返(SNR)是产生房性异位节律的机理之一,本文报道四例自然条件下发生的SNR 搏动及SNR 心动过速,例一为房性早搏诱发的单次SNR 搏动;例二为房早诱发的连续两次SNR 搏动,并有折返途经中的文氏现象;例三系表现为短阵性心房扑动的SNR 心动过速;例四为典型的SNR 心动过速。文中对SNR 在常规心电图中的特征性表现作了说明。讨论了SNR 发生机理、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并提出SNR 可能是某些心房扑动或颤动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是过早室性异位冲动中最常见的类型,有3个重要的临床含义。(1)异位节律可以是基础疾病的表现;(2)异位搏动的畸形QRST类型可受心肌疾病的影响,因而成为重要的诊断指标;(3)在有病理基础时,这些节律可发展成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上行为Ⅰ导联,下行为aVL导联,系同次描记。上行中室性异位搏动配对间期明显不等,且出现室性融合波,异搏间期有最大公约数可寻,可确诊为室性并行心律。下行中室性异位搏动之配对间期相等,每隔2个窦性心搏则发生1次提前的室性异位心搏,颇似室性早搏三联律,但其异搏间期与Ⅰ导联有近乎相同之最大公约数,因而推测其亦为室性并行心律,只  相似文献   

14.
本图除正常窦性搏动外,可见频发的异位搏动,波型均呈R型,时限大于0.12秒,畸形,有完全的代偿间歇,故为室性异位搏动。它还有四个特点:①联律间期明显不等,越过0.06秒,变化在0.46~0.80秒之间;②异位搏动的长间距为短间距的倍数,图中有3次异位搏动连续出现2次,其间无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有关室性异位搏动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针对舒张期高血压进行的,至今尚缺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室性异位搏动发生率及其特点的资料。材料与方法选择年龄≥60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即收缩压160~219mmHg(21.3~29.2kPa,1kPa=7.5mmHg),舒张压<90mmHg,12导联心电图除外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缓(<50次/分)。于药物治疗前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简称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3 7岁。主诉反复心悸、气短、头晕 ,而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图为V1 导联 ,V代表心室肌 ,EV代表异室连接处 ,EF代表异位兴奋灶。图中R2、7、8、1 2、1 3为室性异位搏动 ,呈右束支阻滞型 ,时限 0 .12s,可能起源于左心室上部 ,这些异位搏动联律的间期不等 ,相差 0 .16s,且呈倍数关系 ,故考虑为室性并行搏动。下行QRS波有 3种形态 ,①呈rS型为窦性搏动。②R6、1 1 与窦性联律间距相等 ,可能为室性折返性PS。③异位搏动成串出现 ,间距显著不规则 ,可能为异位兴奋灶与心室肌之间存在某种类型传出阻滞所致 ,因无最小间距的…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 外表健康的志愿者中运动诱发的频发或连发室性异位搏动的检出率及其远期意义[英]/Busby MJ…∥JACC·-1989,14(7)·-1659~1665 在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或运动诱发的频发或连发室性异位搏动常被认为是心脏病严重的表现,或预示将发生心脏事件。但在无症状的一般人群中,这类复杂的心律失常的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1)在一组包括各种年龄的无症状“健康人”中,运动  相似文献   

18.
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与无室性异位搏动的类似冠心病患者相比,具有较高的死亡危险性。纽约健康保险计划(HIP)研究结果显示,在1小时的基础监护中发现有复杂性室性早搏(指连续二个或二个以上、Ron T 现象、二联律、多源性早搏)者其冠心病猝死的危险性特别高(这里猝死的定义是患者在保持平时的健康状况下、无任何新的心肌梗塞症状和体征而于数分或数十分钟内的死亡)。猝死与复杂的心律失常有关,提示表现为室性异位搏动的心电不稳定性会导致致死性心室颤动的发生。但是有些研究者发现,在冠心病患者24小时  相似文献   

19.
伴有不规则传出阻滞的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遇 2例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异位周期极不规则 ,考虑为并行灶与心室肌之间存在不规则传出阻滞所致 ,现报告如下。例 1,患者男 ,34岁 ,心悸及发作性头晕 1个月 ,体检除心律不齐外 ,无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心电图 (图 1)为Ⅰ、Ⅲ、aVL及V1 导联 ,上行数字表示异位RR周期 ,下行数字表示推算出的并行节奏点固有周期。图示 :基础心律为窦性 ,频率 73次 min。反复出现提前的、宽大畸形的室性异位搏动 ,多成串发生 ,持续 3~ 6次心搏 ,且联律间期不固定 ,变动在 0 4 4~ 0 80s之间 ,V1 导联中R2 .4 形态异于其它异位搏动 ,…  相似文献   

20.
选择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费时费事之举,多数学者根据动态心电图日与日之间(长期)室性异位搏动的自然变化来制定判断标准。用短期药物试验可节省时间,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