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表面或脑底部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有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它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凶险。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轻、中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脑脊液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我院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脑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脊液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软脑膜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也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体征的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两组其它内科治疗按常规进行。结果第28d时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26例(86.7%),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脑血管痉挛缓解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46.4%),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脑血管痉挛缓解率75.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脑血管痉挛缓解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杨华  夏曙华 《贵州医药》1995,19(2):94-96
使用脑脊液置换疗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其中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创伤性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通过本法处理,疗效满意。结果表明:腰穿行CSF置换疗法可作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的常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民 《中国医药指南》2014,(9):165+167-165,16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为更好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1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头疼视觉模拟评分(VAS)、昏迷程度评分(GCS)、脑积水发生情况、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脑脊液置换疗法组VAS评分、GCS评分均优于一般内科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置换疗法脑积血发生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常规内科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比常规内科治疗方式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头痛,降低脑积水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病死率,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玉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71-1672
目的:观察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4~6周,止血、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等常规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28例患者经过置换脑脊液疗法治疗后,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短期内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两组急性期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和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从而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即脑脊液置换组20例,对照组即传统保守组20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1例死亡,患者头痛最短持续3~12d,平均7.5d。对照组有3例死亡,头痛最短持续5~20d,平均12.5d。治疗组脑脊液置换4次,有8例脑脊液恢复正常;对照组2周内有5例脑脊液恢复正常,余黄变。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法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便、有效。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又称原发性SAH。其它原因所致的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SAH。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 10 % ,占出血性脑卒中的 2 0 % ,属脑卒中的急危重症 ,临床复发率高 ,死亡率高。在治疗方法中 ,脑脊液置换SAH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放液量不够 ,及颅内压减低不均匀等 ,存在不少弊端。我院自 1999年以来 ,对收治的 4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采用置管闭式引流脑脊液 )与对照组 (脑脊液置换 )观察…  相似文献   

12.
晋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167-168
目的观察尼膜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46例患者,其中56例仅行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88例在行脑脊液置换、常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治疗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u=2.1072,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患者多伴有头痛。我们 2000-2003年对42例住院SAH伴头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脊液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脑底部腩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病致残率最低而死亡率最高,其并发症多且重,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交通性脑积水,脑室扩张等,其中再出血是致命的并发症。我院于2004年9月-10月期间收治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引进了脑脊液置换技术,配合药物治疗及全面护理,目前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效果。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防止脑血管痉挛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将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正常,意识转清、CT改变的时间及残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正常,意识转清,CT改变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残死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肯定,基层医院即可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CVS以及继发的脑缺血改变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本院2003年至今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CVS19例,采用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有着操作简单,恢复效果良好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医学界应用各种置换疗法治疗疾病已不少见。神经内、外科应用 CSFC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在1985年就有人应用于临床。SAH 易发生脑血管等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为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我们于1992年以来对15例病人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SA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误诊的5例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确诊的过程的价值以及其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5例误诊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效果。方法 :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 4 0例和对照组 3 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防止脑血管痉挛等一般治疗 ;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 ,将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正常、意识转清、CT改变的时间及残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 ,脑脊液正常 ,意识转清 ,CT改变的时间 ,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残死率明显减少 ( P <0 0 5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 ,效果肯定 ,基层医院即可开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