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胺(Bb)分别注入同侧的伏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和2种单标神经元。双标神经元占3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9%,PI单标神经元占58%,Bb单标神经元占33%。双标神经元多位于中脑中央灰质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和中缝背核内;PI单标神经元的分布同双标神经元;Bb单标神经元除位于上述区域外,还可见于背外侧区和背侧区。位于注射区同侧的标记神经元多于对侧,标记神经元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法,研究了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向伏核和中缝大核的分支投射。将双苯甲亚胺(Bb)和碘化丙啶(PI)分别定向注入中缝大核和一侧伏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细胞和两种单标细胞。双标细胞占3种标记细胞总数的21%,PI单标细胞占32%,Bb单标细胞占47%。标记细胞多位于注射侧中脑中央灰质中段、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及中缝背核内,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3.
向6例猫右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注入30%HRP溶液,观察和分析背中缝核内出现的标记细胞状况。发现标记细胞较集中于核的中段及稍偏吻侧部,向吻尾方向逐渐减少,靠近尾端部全无标记。标记细胞主要出现于核的腹侧部及两外侧部腹缘处,核的背侧部及外侧部的背侧部分甚少,两侧无差别。标记细胞形态多样,但腹侧部及外侧部腹缘处以梭形细胞为主,此处标记也最多。除背中缝核外,脑干尾侧中缝核群(大中缝核、苍白中缝核、隐中缝核)也出现少量标记细胞。结合文献分析,作者等推论背中缝核向尾侧亚核的投射可能与大中缝核向脊髓后角的投射意义相同,两者之间显示着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体部定位关系,即背中缝核以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投射为主,也发出少量纤维向脊髓后角投射;以大中缝核为主的脑干尾侧中缝核群主要投射向脊髓后角,但也发出少量纤维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向丘脑和臂旁核的谷氨酸能投射进行了观察。磷酸激活的谷氨酸胺酶(PAG)是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识物。PAG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少量PAG样阳性胞体也见于它们的Ⅱ层外侧部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4%,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3.2%呈PAG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7%,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4.3%呈PAG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3%和24.6%,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1.6%和30.1%。外侧网状核内的部分PAG样阳性神经元也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或臂旁核投射。Ⅰ层内的双?  相似文献   

5.
猫下脑干至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的纤维投射——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猫10只,分别干其颈膨大或腰膨大的一侧全灰质或一侧后角内注射HRP,研究下脑干到脊髓颈、腰膨大的投射。我们发现下列核群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脊髓: 1.网状结构:巨细胞核、延髓中央核腹侧亚核、脑桥尾侧网状核和头侧网状核有较多脊髓投射细胞。延髓中央核背侧亚核、小细胞网状核、外侧旁巨细胞核、旁正中网状核腹侧亚核及中脑楔形核也向脊髓发出少量投射。除延髓中央核和小细胞网状核主要投至后角外, 其余核主要投射到后角以前灰质。 2.中缝核:大中缝核、苍白中缝核、隐中缝核向颈、腰膨大发出投射。背侧中缝核仅投射到颈膨大后角以前灰质。 3.薄束核及楔束核:向同侧颈、腰膨大发出部分重叠的定位投射。 4.脑神经核:E-W核、动眼神经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及前庭内侧核、外侧核、脊核和上核,前庭核ι细胞群均有细胞向脊髓发出投射。在前庭外侧核内,标记细胞有体部定位排列。 5.蓝斑、蓝斑下核、旁结合臂外侧核及内侧核、Kolliker-Fuse核、疑后核;投射至两侧脊髓。 6.红核:大量标记细胞出现在对侧红核内。红核的腹外侧部细胞投射至腰膨大,背内侧部投射到颈膨大。 7.上丘及中脑水管旁灰质投射到颈膨大后角以前的灰质。  相似文献   

6.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向三又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 5 C)投射的起源细胞在其吻、中、尾三个部分的分布不同,且由尾段向吻段有从腹侧向背侧移行的趋势。尾段的HRP逆标细胞主要位于PAG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中段的标记细胞较多,主要见于腹外侧区、背侧区和背外侧区腹侧部,尚可见一些顺行标记的终末;吻段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背外侧区,在上丘深层、Cajal氏中介核、Darkschewitsch氏核内,也可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和终末均主要位于注射侧的PAG内。PAG向Sp 5 C投射的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主要位于PAG的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中段的双标细胞占全部双标细胞数的57%,尾段占41%,吻段占2%。在背中缝核(DR)内,亦可见到一些双标细胞。PAG内的双标细胞占其HRP标记细胞总数的37%,但仅占5-HT样阳性细胞总数的4.5%。标记细胞主要为中型(20—30μm)梭形及三角形,小型(<20μm)梭形和大型(>30μm)多角形细胞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与免疫荧光结合方法研究了单个含SP或CGRP的三叉神经节细胞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的分枝投射。将DiamidinoYellow(DY)注入尾侧亚核,FastBlue(FB)分别注入吻侧亚核或极间亚核,发现DY/FB双标细胞占同侧三叉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总数的13.2%(FB注入吻侧亚核例)和2.3%(FB注入极间亚核例);双标细胞中含SP者分别为74.4%和69.6%;含CGRP者分别为72.1%和64.3%。将DY注入极间亚核,FB注入吻侧亚核时,DY/FB双标细胞占同侧三叉神经节标记细胞总数的1.6%,双标细胞中有67.9%为SP阳性,73.9%为CGRP阳性。多数的双标且呈SP或CGRP阳性的三叉神经节细胞直径约为25~50μm,为中、小型节神经元,而直径大于50μm的大型细胞较少见。以上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进入脑干后的下降支分枝投射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各亚核,它们可能与面口部的痛信息传递有关。SP和CGRP是这些分支投射神经元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区的逆行追踪技术结合用盐酸溶液刺激大鼠口、舌粘膜的方法,观察了FOS、HRP单标记和双标记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证明脑干内除臂旁核、孤束核、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脑区外,大量FOS样阳性神经元聚集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Ⅰ、Ⅱ层,三叉旁核(间质核)有中等量分布而Ⅳ、Ⅴ层内仅见散在标记细胞.HRP逆行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注射对侧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束核.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逆行标记细胞局限于背外侧部Ⅰ层,多为沿外缘呈切线方向走行的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细胞.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背外侧部浅层内,可见到一些胞浆内含HRP反应产物、核为FOS样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本文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存在大量对口、舌粘膜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痛感受神经元,其中部分神经元将伤害性感觉传入信息传递至丘脑.  相似文献   

9.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也与中缝大核内它神经元之间形成多种触联系,本研究结果首次在突触水平证明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间接通路,同时又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之,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最少。此外,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外侧和三叉神经根内也有向小脑核投射的起源细胞。来自中脑核的纤维多终于顶核和间位核前部,来自脊束核和感觉主核的纤维较多地终止于间位核后部和齿状核。运动核的纤维终止于顶核、间位核前部和齿状核。起源于三叉神经运动核腹外侧,三叉神经根内细胞群的纤维,在小脑核中有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相似的终止。三叉—小脑核的纤维投射是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HRP法、WGA—HRP法和ARG法进一步研究了大白鼠前脑、脑干和小脑向孤束核的纤维投射及其局部定位关系。作者发现皮质32及8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孤束核头段;皮质24及8a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孤束核中段;皮质23及13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孤束核尾段。此外,结果还证明室旁核、下丘脑外侧区、兰斑核、K—F氏核、小脑顶核、中缝大核、网状大细胞核、外侧网状核、及延髓网状结构向孤束核的纤维投射,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本文结合前脑、脑干向孤束核的纤维投射讨论了内脏活动调节及针刺镇痛效应的中枢机理并对大白鼠孤束核的分段(头、中及尾段)标准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向大白鼠下丘内注入WGA-HRP,在间脑和脑干内,逆行标记细胞出现于下列非听性区域:双侧(对侧为主)的后索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中央核的背侧部;双侧(同侧为主)的蓝斑、桥首网状核、背外侧被盖核、黑质、束旁下核、穹窿周核;双侧臂旁内侧核、中脑被盖深核、丘脑下部外侧区;同侧的上丘深层、未定带;对侧孤束核;以及延髓后中隔、中央被盖核、背中缝核。来自后索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的起源细胞主要位于闩以下平面。结果表明下丘不是单一听觉传导路的中继核,而是一个与多种功能有关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HRP微电泳技术,将HRP注射至豚鼠脑桥的腹侧被盖和背侧被盖,追踪其逆行传入投射。将HRP注射至脑桥腹侧被盖后,中脑上丘腹侧的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和网状结构交界处(MSR),具有较密集的标记神经元。此外,在下丘腹侧的楔状核(MLR)、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网状巨细胞核、前庭内和外侧核、蓝斑及其腹侧的网状结构部分以及脊髓颈膨大灰质,也观察到了标记细胞。将HRP注射至脑桥背侧被盖后,脑桥尾侧网状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的标记神经元较多,前庭内、外侧核和外侧楔束核也见到标记细胞,中脑部位仅在红核及其附近见到少量标记细胞。蓝斑及其腹侧的网状结构部分和脊髓灰质未见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用直接抗GABA免疫组化方法和与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记法在光镜下观察了GABA样神经元和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在大鼠三又神经惑觉核簇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GABA样神经元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各亚核中,但在每一亚核和尾侧亚核的各层,其分布状况和细胞形态特征各异。在尾侧亚孩,GABA样神经元的分布密度为Ⅰ、Ⅱ层>Ⅳ、Ⅴ层>Ⅲ层;在极间亚核,GABA样细胞分为背、腹二群,以腹侧群为主;在吻侧亚核,分为背内侧群、内侧带群和腹外侧群三群;在感觉主核分为背内侧群和腹外侧群;在三叉上核分为吻内侧群和尾外侧群。同样,本文首次发现,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也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各核中,而且在各亚核及各层中其分布密度及细胞形态也不相同。在尾侧亚核,双标细胞占38.6%,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具有较长附突;在极间亚核,双标细胞占40%,主要分布在腹侧群;在吻侧亚核中仅在腹侧群有少量小的双标细胞;在感觉主核,双标细胞占20-30%,主要集中在背内侧群,腹外侧群仅有少量;在三叉上核,双标细胞仅出现在尾外侧群。结果提示:GABA对三叉神经感觉核簇中的各种深浅感觉功能的传导和整合可产生广泛的抑制影响,但其影响形式、程度和机制可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猫眶回至脑干下行投射的起源和终止部位,分别向眶回前部和后部注射WGA-HRP,追踪在脑干里的顺行标记终末支,结果如下: 1.眶回前部注射,标记终未支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各亚核、感觉主核、孤束核和臂旁核等,而眶回后部注射,标记终末支多位于中脑中央灰质和臂旁核等。 2.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由尾侧亚核吻部至感觉主核,于背侧部或背内侧部形成连续柱形标记区,其中吻侧亚核标记最密。孤束核的标记见于闩以上,吻侧部标记密集。臂旁核内的标记在眶回前部注射例多见于其内侧核;在眶回后部注射例,外侧核内标记稍多。中脑中央灰质里的标记区由尾向吻侧,逐渐由背外向腹外转移。 3.各部的标记终末支主要见于注射同侧,对侧标记较少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16.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也与中缝大核内其它神经元之间形成多种突触联系。本研究结果首次在突触水平证明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间接通路,同时又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末与中缝大核内的神经元成分之间还形成比较复杂的突触联系,并对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 ,选用 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 ,采用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 层内的 Calbindin D-2 8k样和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HRP注入臂旁核后 ,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三叉尾侧亚核 层至 层。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主要集中在 层内侧带。电镜下观察 ,此二者的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散分布 ;两者的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之间主要形成轴 -树突触 ,偶见轴 -体突触 ;Calbindin D-2 8k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占 83% ,Parvalbumin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占 85 %。此外 ,还观察到参与突触小球组成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以上结果提示 :(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的 Calbindin D-2 8k样或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可通过突触传递机制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进行调控 ,影响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标技术研究了中脑中央灰质向伏核的SP能和L-ENK能投射。将HRP注入一侧伏核,然后将中脑切片分组后分别行HRP组织化学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在中央灰质内分别观察到SP样阳性细胞,ENK样阳性细胞、HRP单标细胞以及SP-HRP和ENK-HRP二种双标细胞。SP-HRP和ENK-HRP双标细胞分别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5%和2%。SP-HRP双标细胞主要位于中央灰质  相似文献   

19.
在9只成年猫应用HRP轴突逆行追踪法证实了中脑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神经元发纤维向下投射到大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和尾侧脑桥网状核)。中脑中央灰质的两侧半均出现标记细胞,注射侧略多于对侧。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标记细胞主要集中在注射侧两核的头端部分(后连合平面)。另外,背中缝核在9例中只有5例出现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别用逆行和顺行追踪相结合及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对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和5 HT 样阳性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与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证明HRP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Ⅲ层;将顺行标记物PHA L 注入中缝大核,证明PHA L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尾侧亚核的Ⅰ层,Ⅱ层内仅有少量PHA L 顺标终末;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结果显示5 HT 样阳性终末也主要存在于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其它部位仅散在分布。在电镜下观察到:(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的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分别与PHA L顺标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其中大部分为对称性突触,非对称性突触较少;(2)尾侧亚核Ⅰ层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分别与5 HT 样阳性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这些突触联系也以对称性突触为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缝大核的下行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对此层内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可能主要发挥抑制作用,而5 HT 是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