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文娟  乔路阳  张林 《天津中医药》2023,40(9):1120-1125
通过整理宋金元时期的代表方书,对宋金元时期方剂的服药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时期方剂的日服次数大多未作明确说明,在纳入研究的共5万余首方剂中,明确写明日服次数的仅4 126次,其中主要为日三服(63.2%),其次为日二服,若病情危重时或需要药力持续时,也有日四至六服,对于药性峻烈且含有毒性药物的方剂,也有日一服的服用方法。同时,研究发现该时期方剂的服用时间多为食前服(46.9%),多用于病位在下的疾病,而心系及眼科疾病等因其病位在上,则多采用食后服,一些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的疾病可于发病前服药。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现代临床使用宋金元方剂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中药汤剂的煎药方法、服药时间、服药温度、服药次数、服药量、饮食宜忌及服药后的观察7个方面服药护理的介绍,得出积极做好中药汤刺的服药护理,有助于克分发挥其疗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3.
张红专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70-570
服药时间 ,是临床根据病情需要 ,在一定的时间内服药 ,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及早康复的一种服药方法。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 ,各地对中药的服药时间重视不够 ,一般不分疾病轻重缓急 ,亦不分药物性能和方剂作用 ,按每日 1剂 ,水煎 ,上、下午各服 1次的模式进行。这种服药模式 ,有碍于提高临床疗效 ,为此 ,笔者从中医护理角度 ,对服药时间问题 ,作一探索。1 急性病证的服药时间急性病证 ,病期短 ,发展快 ,病情危急 ,其服药时间也会随之改变 ,温病之“风温邪袭肺卫 ,病重者二时一服 ,日三服 ,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 ,日三服 ,夜…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服药时间、次数、方法、再取条件、剂量以及服药后的要求等等,均有详细阐述。笔者拟对此作一归纳,以供词道参考.里顿服即l次给药。有7方采用此服法,但给药时间各异。大陷胸丸服法后有“一宿乃下,如不下更取,取下为效”之句,由此可知为傍晚服药。十枣汤则在乎旦(早晨)服。瓜蒂散、调胃承气汤、三物白散、桂枝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顿服”属于必要时服用,无定时.2分两次服药法《伤寒论})有30方采用此法。可区分四种情况:1日服2次有枝枝二麻黄一场、甘草汤等二方采用日2服法。二方为轻剂,服用从级。不…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的方药服用方法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特色之一,其服用方法十分讲究,不同病情,不同药物,服法绝不可千篇一律。有人曾对105例中药汤剂无效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服法不当者10例,占无效总数的9.52%。正如徐灵胎所说:“力一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张仲景提倡的服药方法一般是一剂药共煎后分次服,而服药的时间、间隔时间十分讲究。如桂枝汤服法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记载的服药方法,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汉代以前的服药经验。虽是口服给药,却对服药时间、次数、服用量的变化、服药后的要求以及再服条件等等进行认真选择,不仅方法丰富多采,而且依证(剂)选法,示人规矩,充分体现了服法是使药物在人体适时发挥最佳效果的重要手段。仲景记载的服药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清·徐灵胎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体会非常深刻。近代时间治疗学的研究证明,一昼夜的不同时间,药物在人体的作用大小颇不一样,因此探索理想的服药时间已引起医学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在此基础上,汤剂服用方法的正确与否,与药物临床疗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从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及剂量、服药温度以及服药时饮食禁忌等方面加以论述。中药汤剂的服药时间需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因人制宜:①空腹服:如滋补类、驱虫类、峻下逐水类药物宜晨起空腹服;②饭前服:治疗胃肠道疾病、腰以下疾病的药物均宜饭前30分钟服;③饭后服:对胃肠道有  相似文献   

8.
汤剂服法在宋以前灵活机变,以一剂一煎三服为多见;迨至宋代,由于散剂盛行,使得古方汤剂一律改为煮散,多一煎一服,而日服次数语焉不详;自元明汤剂重新恢复使用,沿用了散剂服法,以一剂一煎一服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体质学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与扩充其运用,则首推仲景。本文以《金匮要略》方后医嘱为依据,从服药时间、方法、剂量、药后调养与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其对体质学说的贡献,借以说明细心剖析仲景有关条文,认真领会其体质学思想,于提高疗效颇有裨益。一、体质与服药方法、时间、剂量的联系 (一)《金匮要略》方后医嘱对于服药方法的论述:服药方法归纳起来有顿服法、再服法、三服法、四服法和五服法共五种。 1.顿服法指浓煎一剂。一次服完。多用于体质强壮,邪气充实,病证危重急迫之时。这种服药法具有药专、势猛和能迅速发挥药效之特点。甘遂半夏汤、半夏干姜汤、大黄牡丹皮汤等19个方剂均采用此法煎服。  相似文献   

10.
郑相敏  赵海滨 《河南中医》2021,41(6):811-814
《金匮要略》中汤剂的服用次数,是由药性、用药目的 、病证性质、病势缓急、疗程长短等决定的.常规服用方法为日3次,若攻邪救危,可集中药力,日服2次;长期服药或病轻者,可减少服药次数.邪重病急者,欲取高效、速效者应顿服,并注意药后之病证变化及患者反应,决定是否停用或再服.服用较小剂量的方药大致有3类:一是治疗痰饮病、水气病...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是应用最普遍,且认为易吸收、易显效的剂型.中药汤剂多年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服用方法.即:将头煎与二煎药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笔者认为这种服法是一种传统的不科学的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佳  张林  赵思佳  杨琳 《中医杂志》2015,(4):278-282
对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书中的临床用药策略进行总结,归纳其用药策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随证施量"为原则,二是重视"服药时机"。前者包括重剂起沉疴、逐渐增量、逐渐减量、试探性给药、继守前方以及中病即止的方法;后者包括饥时服、空心服、临卧服、下午服、露一宿以及不拘时服的服药时机,均体现了缪希雍丰富而精湛的医学造诣。  相似文献   

13.
药物疗效是中医药的特点,汤药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服药方法.而要取得满意疗效除处方用药切中病机,合理配伍之外,还应有正确的煎药方法.从煎药的容器、用水、特殊煎法等方面去阐述.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烧锅为好,忌铁器.煎药加水量要视药物多少而定,一般头煎加水较少,二煎为多.另外可根据药物体积大小.药物本身的吸水程度来决定加水的量.对一些特殊药品根据其药性采用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熔化、泡服、冲服、打碎等煎法.服药合理,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时间根据其作用可饭前服、饭后服、空服、按时间服、睡前服.汤剂又可分为温服、冷服、鼻饲等.对于使用峻烈毒性药,宜小量至有效为止,勿过量,以免中毒.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法.  相似文献   

14.
临证辨证处方固属首务,煎药、服药方法亦不容疏虞。外感热病多为解表剂,方剂煎服宜"时时轻扬、频频温服"。时时轻扬之法肇自《内经》,完善于吴鞠通,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又恐病重药轻,取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之服法:时时服之,多备少服,中病即止。亦有学者认为药轻病重,贻误病机;温邪秽浊多从口鼻而入,初在上焦;芳香逐秽轻灵之药,久煮则药气耗散,失轻清宣散之效,过煮味厚入中焦矣;药量多则气味浓烈,刺激脾胃,药过重,则过病所,故宜轻扬。吴氏所言"轻扬"乃选药质地、用量、煎服,仅对上焦温病,非所有外感热病;时时服之,既能规避药轻病重,也不会药过病所,正是吴氏心思灵巧之创。仲景桂枝汤服法更为明确:"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轻":不宜久煎,一次服药剂量不宜太大、浓度不宜过浓;趁温多次频服,中病即止。"扬"即表解、表透;"时时"即常常,每时每刻,服药间隔短,连服。器具:砂锅最优器,亦可不锈钢锅替代,不可用铁、铝、铜等器皿;火候与时间:先武火,再文火,芳香性药物,则先煮沸再文火;次数控制:1剂药物,一般2~3次为宜;浸泡与用水:煎煮前需用水浸泡,30~60min为佳,水温25~30℃。外感热病传变迅速,宜打破一日一剂,水煎分两到三次服用习规,不宜超过两天量,随病情变化,跟换方阵,以应病势,热退身凉则弃余药不用,病势不减则加快服药速度,或改法拟方,此即医圣张仲景所言"周时观之"内涵所在。附成人外感、幼儿支气管炎(风寒闭表、痰热内蕴)验案。  相似文献   

15.
《医学源流论》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可见治疗疾病,医生开的方药虽好,若服药方法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疗效。西药服法严格地规定药的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提高治疗效果。而中药服法则是根据天人相应、病情轻重缓急,采用灵活多样的服药方法。现就中药服法规律探讨于下。 1 据天人相应的时辰服法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天地问的一切变化对人的生理、病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内经》中早就指  相似文献   

16.
方药组成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制香附、泽兰叶、代赭石各15克,益母草、茺蔚子、土鳖虫各30克. 服法及注意点上药加水1000毫升,浓煎至500毫升,每次服200~250毫升,2小时服一次,温服.一般服药2次后,即感腰腹坠胀疼痛,宫缩加强.临床上大多服1~2剂,最多4剂,即可奏效.  相似文献   

17.
服用中药汤剂的临床护理体会(三等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临床病人服用中药汤荆的服药时间、次数、方法的安排与护理及服药的饮食禁忌等,为病人正确煎药、服药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方剂的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用方法,这些均会对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1]。因此,历代医家对服药方法都十分重视。正如徐大椿所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2]。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多数方剂的服药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记述,且不乏独特之处,现归纳其特点如下。1依病情定服法同一疾病,根据病情的轻重确定相应  相似文献   

19.
中药汤剂服法为中医辨证论治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临床的疗效。对古今医者有关服法方面的论述及临床经验、实验研究,提出了汗、下、消、清、补五法较佳的服药时间及服药次数,并首次将二者的结合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服药时间、服药量次、辅服白饮及啜粥、药后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论》的服药护理知识作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