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舌象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舌苔是舌象重要组成部分。舌苔形成和变化的生理病理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舌苔形成过程中除了凋亡相关的基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EGF影响舌苔形成的机制角度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苔变化、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临床检验指标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法,ELISA测定86例胃癌患者和80例对照血清EGFR水平,非参数检验分析舌苔变化、血清EGFR水平、临床检验指标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特别是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等临床检验指标正常的白苔或薄苔人群。血清EGFR水平与年龄无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检验指标正常的人群,观察舌苔类型与检测血清EGFR水平,对胃癌的早期防治可能有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清人上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8例胃癌患者hEGF含量,分为瘀血舌象和非瘀血舌象,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118例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为91例,占77.1%,胃癌患者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84±0.41)μg/L,非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29±0.48)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92±0.32)μg/L(P0.01);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明显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1)。结论:血清hEGF水平与胃癌患者瘀血舌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舌苔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以原发性胃癌为基础病种,基于38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和39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记录受试者苔色和苔质,苔色包括白苔、黄苔和其他,苔质包括薄苔、厚苔、剥苔。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血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布情况,分析苔色、苔质与TGF-α基因SNP位点的相关性。结果仅携带SNP rs11466285 TC/TT基因型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苔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其他各基因型苔色和苔质在两组受试者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NP rs503314 GG基因型、rs3732253 TC/TT基因型和rs538118、rs2166975显著影响苔色变化(P0.05),SNP rs503314 GC/CC基因型和rs538118显著影响苔质变化(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舌苔形成可能与TGF-α基因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分为望、闻、问、切四诊,医师往往通过望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而舌诊又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疾病诊断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脾气通于口,舌象的变化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以舌苔变化较为显著[1].《辨舌指南》载:“四诊以望居先,察目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之中,尤以辨舌最为重要,盖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徵.”说明了舌诊对于疾病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E-cad、EGF表达水平同舌苔薄厚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和我院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按照舌苔的薄厚进行分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体检者血清E-cad、EGF的表达水平,将所得结果使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结果 E-cad、EGF在健康对照组薄苔个体血清中表达水平均高于厚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cad在厚苔和薄苔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健康对照组,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GF在糖尿病患者厚苔和薄苔组之间表达水平相当,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薄苔个体血清中E-cad、EGF含量高表达;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cad表达水平较相应健康对照组增高,依然在糖尿病薄苔个体中高表达;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GF表达水平与舌苔厚薄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厌食症患儿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舌苔厚薄的关系,观察中药儿宝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厚腻苔和花剥苔厌食症患儿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其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并采用中药儿宝方治疗。结果:厌食症患儿厚腻苔组唾液h-EGF含量高,花剥苔组唾液h-EGF含量低,与正常组薄白苔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中药儿宝方治疗后,厚腻苔组和花剥苔组均恢复为薄白苔及薄白苔的h-EGF水平,与正常组薄白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的发生可能与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异常呈相关性,而中药儿宝方运脾治疗可以调节厌食症患儿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溃疡愈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保护胃黏膜免受损伤因子破坏,维持胃肠黏膜完整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损伤修复中有EGFR的高度表达,对胃黏膜的保护及其损伤的修复有很重要的作用。EGF和EG-FR是评价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通过影响EGF和EGFR的表达,在改善胃溃疡的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QOUH),防止胃溃疡复发等方面疗效肯定。研究大多以实验为主,而规范的临床观察研究较少,今后应着眼于怎样应用于临床,多开展中医关于EGF、EGFR与胃溃疡愈合关系的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丁兴  詹臻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32-1834
望舌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尝试借助于现代医学手段来阐明舌苔形成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分别从舌苔与凋亡相关基因、舌苔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舌苔胃癌患者的血清代谢物差异。方法:106例胃癌患者分为薄白苔组(30例)、白厚苔组(29例)、黄薄苔组(26例)和黄厚苔组(21例),33例薄白苔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UPLC-MS)分析血清代谢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非参数检验分析等方法确定不同舌苔胃癌患者的血清代谢标志分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四组中棕榈油酸、α-亚麻酸、亚油酸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均显著上升,磷脂酸在薄白苔组、黄薄苔组和黄厚苔组均显著上升,薄白苔组中二十碳五烯酸显著上升,黄薄苔组有花生四烯酸乙醇胺、溶血磷脂酸、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硬脂酰肉碱显著上升。结论:胃癌患者不同舌苔存在特征性的血清代谢分子,为舌苔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肖寒  朱介宾  申小苏  方乃青 《陕西中医》2008,29(12):1580-1582
目的:观察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舌象和脉象的关系。方法:测定103例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值,并进行观察其舌象、脉象。结果:暗舌、腻苔、弦或涩脉、气血瘀滞证的患者血清VEGF值明显高于其他舌象、脉象及其他证型患者。结论:气血瘀滞证的患者VEGF值相对较高,暗舌、腻苔、弦或涩脉患者VEGF值也相对较高,说明其血管生成旺盛,肿瘤易于发生转移。在中医辨证施治时加活血化瘀的药物,对于改善血瘀症状、降低血清VEGF值、预防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及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技术对24例消化性溃疡(PU)和27例萎缩性胃炎(AG)及12例正常胃粘膜者血清及胃液(E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PU组低于对照组(P<0.05),A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PU组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AG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及胃液EGF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湿热证黄腻苔舌微生态与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探讨湿热证舌苔形成机理. 方法 42例湿热证黄腻苔患者为实验组,28名健康人正常舌象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清洁口腔后刮取舌苔送检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细菌总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厚黄腻苔与实验组薄黄腻苔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变化表现为正常舌苔>湿热证薄黄腻苔>湿热证厚黄腻苔;细菌总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厚黄腻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变化表现为湿热证厚黄腻苔>湿热证薄黄腻苔>正常舌苔;两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细菌总数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的变化反映在舌苔的变化上,可能与舌微生态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有关,但两指标间的相关性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普胃丸(Puwei Pill,PWP)对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CGU)大鼠胃组织中促增生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WP组和奥美拉唑肠浴片(OMLZ)组,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CGU模型,通过灌注给药,于16 d后处死大鼠,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PWP对胃组织中EGF和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考察PWP抗CGU的促黏膜增生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WP与OMLZ组EGF和EGFR的平均阳性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EGF和EGFR蛋白表达均显著提高(P<0.01或P<0.05),PWP可明显增加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蛋白表达。结论:PWP通过促进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蛋白表达来发挥抗CGU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溃疡愈合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组织的EGFR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GA组胃粘膜GEF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时增加,GH及GS组更加明显。结论 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粘膜EGFR的表达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参数特点,以期为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诊察提供舌象客观化参数依据。方法 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中医舌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46例胃肿瘤患者舌象图像,计算客观化参数并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比较胃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舌色、胖瘦、齿痕点刺、裂纹、瘀斑苔色、厚薄、腐腻等参数差异。结果 胃肿瘤组的厚薄指数、胖瘦指数、齿痕指数、裂纹指数、瘀斑指数、舌色R值、G值、B值、H值、V值(RGB_R、RGB_G、RGB_B、HSV_H、HSV_V)、苔色R值、G值、B值、H值、V值(RGB_RT、RGB_GT、RGB_BT、HSV_HT、HSV_VT)高于正常组(P < 0.05),胃肿瘤组的腐腻指数、剥苔指数、点刺指数、舌色S值(HSV_S)、苔色H值(HSV_HT)低于正常组(P < 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参数与自然人群舌象特征参数存在差异,舌象特征参数可为中医临床诊察肿瘤病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与bax、bcl-2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bcl-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bax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在各组舌苔中均未检测到bc1-2基因表达.结论: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象与血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方法观察200例新发单侧脑梗死患者不同苔色、不同苔质,分析其与血CRP含量的关系。结果厚苔组(117例)CRP高于薄苔组(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相关分析r=0.186,P=0.008,舌苔薄厚与CRP成正相关。不同滑润、燥苔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腻苔组(149例)CRP高于非腻苔组(51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腻苔与CRP成正相关。不同苔色组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象的变化可能与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