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一位原因[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在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异常、严重高血压,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出现,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严重负担。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懿 《河北中医》2011,33(9):1417-1418,143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随后出现微量蛋白尿,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病情将不断进展,直至发展为肾衰竭。中医古籍中并无直接关于DN的独立病名记载。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DKD)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DKD早期无明显肾脏病表现,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肾功能常难以逆转。研究显示,DKD到达微量白蛋白尿期(3期),干预治疗尚能逆转白蛋白尿和阻止肾功能恶化,一旦进入临床期(4期),干预治疗只可以延缓但不能逆转肾衰竭进展[2]。笔者在积极控制DKD基础上,应用自拟活血护肾汤治疗DKD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如何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7,48(5):471-471
答: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进展到某一阶段,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超过正常的40%,即开始出现微量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的临床表现,也是隐性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较长,变证较多,即中医“久病不已,穷必及肾”,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属糖尿病心、脑、肾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尤其是早期肾病及临床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等[1]。若DKD患者未得到有效控制,肾小球滤过率将进行性下降,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目前西医尚无精准的DKD治疗药物,以控糖、降压、减少蛋白尿和纠正脂代谢紊乱等对症处理为主,若发展为ESRD,则需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通常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以及胞外基质增生,导致肾小球的高滤过和蛋白尿;直至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蛋白尿,继之出现l临床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不全,终末期肾衰(ESRD)是DN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现代医学在防治上除强调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效措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自拟补脾益气升阳方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危害最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临床上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以出现肾病综合征,晚期则出现肾功能衰竭.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及平均寿命延长,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广东省中医院全国肾脏病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霓芝教授从医3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且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糖尿病肾病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体积增大,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会逐渐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是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糖尿病肾病是糖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幼年发病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主要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开始可以是间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蛋白尿,由于长期的蛋白尿,以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徐春华  马建伟 《新中医》2014,46(3):221-222
<正>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病理以原发性肾小球病变为主,其中又以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居多,分别占33.82%、18.84%和14.98%。典型的糖尿病肾脏病变(DKD),其蛋白尿的发展很缓慢,一般需要10~1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且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往往合并肾功能损害。若糖尿病病史少于10年且肾功能良好的患者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应考虑伴有非糖尿病肾病。临床上笔者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收到较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肾脏合并症,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表现为间隙性或持续性的蛋白尿或管型,继之为高血压、水肿、肢冷、腰酸、头晕、尿多等,属于继发性肾脏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差。中医药治疗本病,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对早中期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对晚期患者亦可起到改善症状、减少透析并发症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该病以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特异性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基本病理改变[2],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从临床特点来看,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继发的"消肾"、"尿浊"、"水肿"等病的范畴。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心血  相似文献   

14.
常俊昭  陈刚毅  汤水福 《新中医》2016,48(7):231-233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是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糖尿病引起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最主要的病因,在我国位列第二~[2]。西医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尚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终末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病情继续恶化发展,最终成为尿毒症。众所周知,糖尿病发展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糖尿病肾病又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疏风凉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开始可以是间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渐加重为持续性蛋白尿,由于长期的蛋白尿以及糖尿病本身蛋白质代谢失调,后期病情继续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目前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的重要原因,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尽早进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蛋白尿的程度与该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针对蛋白尿的治疗尤为重要。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是其主要特征。滕士超教授从“湿瘀阻络”的基本病机出发,拟定具有“利湿化瘀通络”功效的消肾方,灵活加减,能延缓DN的进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标记物,也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最危险因素及预测临床肾病、肾衰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指标。因此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尤其早期蛋白尿成为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之一。笔者采用缬沙坦联合荆防肾炎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已成为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病因。据统计,约50%的患者在出现蛋白尿后7年内死亡。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补肾活血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肾小球内血液动力学及高凝状态,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