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肤敏膏”的研发探析中药复方研究中的量效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生  李静平 《中药材》2008,31(1):111-112
"量效关系"是药物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的关键之一.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中药复方研究中的"量效关系"不易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本文从"肤敏膏"的相关研发实验入手,探析中药复方研究中的量效关系问题,以期深化中药复方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对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药及其复方自身的特殊属性,导致了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从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自身特点、不同剂量的中药及复方对疗效的影响和不同医家对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实验研究量效关系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中药复方实验研究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复方剂量比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复方时间量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拆方合方与疗效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实验研究的量效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剂量阈、治疗窗阈的概念,建议中药复方实验从研究载体,剂量标准,量比,参照指标,时间量效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朱琳  沈涛 《光明中医》2015,30(2):260-261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因此方中各药物的用量是影响方剂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其功效的关键因素。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由于中药在组方用药上有着特殊的复杂性,因此导致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将从单味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单味中药作用因量而异、复方中药物剂量的变化致使效用改变、按固定比例等四个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相似文献   

6.
于淼  韩佳瑞  焦拥政  赵林华 《中医杂志》2011,(20):1793-1794
通过分析中药及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及其复方剂量阈、治疗窗的概念,以及加强剂量阈、治疗窗研究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所谓量效关系,即药物用量及配伍与其产生的相应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剂量为药物的份量,由小到大可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等,药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生物效应.导师熊辅信临证用药十分重视中药的量效关系,并认为,无限制地缩小或增大剂量均是不可取的,应该科学地对待中药量与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黄芪单味药及复方的研究2方面入手探讨近年黄芪量效关系研究进展,指出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其中影响量效关系的因素很多,而中医药基础理论是中药量效关系的核心和关键,目前中药及复方量效关系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完整系统的体系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9.
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药的量效关系,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关系,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对中药量效关系认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认为中药的量效关系除具有一般药物所共有的属性,又具有基于整体观的用药规则、基于七情和合配伍形成的非线性量效特点、基于量效改变而致配伍关系变化的多重疗效特点等中医药鲜明特征。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药对、方剂的量效关系的研究。量效关系研究将有可能从概念与科学内涵、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这将为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赋予现代依据,为中医用药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基础,也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有关实验方剂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了中药配伍的实验研究进展、药物化学研究、药理学研究及微量元素研究等。 1 中药配伍实验研究进展 张氏等[1]认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有重要意义,可为阐述组方原理、研究古方、筛选新方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可指导剂型改革,优选用药剂型及制备工艺;可优选用药方案,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可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揭示中药复方制剂量效关系、剂量毒性关系、分布与疗效关系等。作者认为,目前研究所用的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各有优缺点。提出对复方中药制剂用现代药理学…  相似文献   

11.
中药重剂应用历史久远,作为一种临床现象长期存在,而超大剂量应用必然无法避免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也为临床安全用药埋下隐患。笔者从方剂中剂量的比例关系、剂量与药效关系、剂量与产地品种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中药毒副作用客观存在的事实,中药饮片应用中有关炮制、煎服等的特殊要求,提出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有明确的用药特点,是充分考虑临床治疗安全及有效的辩证施治,但中药量效关系中的最低有效量、最佳剂量、中毒量依然是模糊概念,而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快对中药量效关系、中药长期毒性、方剂药理及剂量比例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胜  聂安政  王笑  张冰 《中草药》2019,50(7):1708-1712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剂量效应关系临床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剂量效应关系是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研究的难点。本文探讨了量效关系的相关概念和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中药复方量效关系临床研究的背景、方向和作用,介绍了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临床研究当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合适的复方量效关系临床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量效关系是确定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化学药量效关系研究日臻完善,有着相对完善的概念、理论学说、原理、方法和应用,量效关系的参数、量效关系曲线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模式,而且仍在不断地完善。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中医方药剂量理论散在于众多古今文献及名老中医临床实践应用之中,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国内各研究团队开展了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但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现在的化学药理研究方法还不能体现方剂量效之间的关联,中药特有的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尚属空白。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群体研究模式的量效关系数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应从影响量效关系的因素入手,发现量效关系与个体化治疗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建立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七情配伍与中药复方毒/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七情配伍对中药复方毒/效关系的影响,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以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结果为依据,分析总结七情对中药复方毒/效影响及其作用的规律.结果七情配伍中相须、相使配伍能产生增效减毒效应,相杀、相畏配伍具有减毒增效之功,相反、相恶配伍有潜在的增效作用.七情合和在病证的影响下对复方整体毒/效关系起多样性作用,能使复方毒性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结论中药七情配伍与复方的毒/效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合理利用七情对药物毒/效关系的影响,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高药物疗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38-1339
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多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动力学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学科与网络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结果:与单成分有效性研究相比,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问题分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是指中药复方入口前的原成分群与某一时间点固定的网络关系,如中药复方采用指纹图谱表达,亦为网络谱效学问题;动态的网络药理学问题是指入口后中药动态代谢后血样中成分群与各时间点的网络药效动力学问题,与指纹图谱结合后者为网络谱效动力学,后者包括前者,因此中药复方网络谱效动力学问题是量-比、量-时、量-效三者的有机统一整体;结论: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的关键而又基础的科学问题是基于网络平衡常数表征的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测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43-1346
目的:采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考察不同剂量大承气汤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血浆预处理以后,UHPLC/Q-TOF采集血浆样品数据,建立数据矩阵,使用PCA等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矩阵,提取能够反映病症与疗效的代谢物组,考察代谢物组随剂量的变化趋势,以代谢物组的大承气汤整方的量效关系。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大,其样本点逐渐远离模型组向空白组回归;以剂量组主成分得分值拟合量效曲线图,得到S型曲线;量效参数为:量效关系剂量范围[D]0.2~[D]0.8=12.76~19.50 g/kg,中位剂量:[D]0.5=15.77 g/kg,阈剂量:[D]0.2=12.76 g/kg。结论: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制剂过程蕴藏着中药"毒-效"合和关系,是实现中药"减毒增效"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制剂角度阐释中药制剂复方合煎、中药制备工艺、剂型及给药途径、辅料品质等对中药"毒-效"的影响,指出应从中药制剂全过程、基础研究及中药现代制剂角度加强对中药"毒-效"关系的整合分析,探寻制剂过程中"减毒增效"的机制,明确中药制剂在中药"毒与效"中的核心地位,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就近年来中医药单复方抗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与分析,分别从单味中草药、中药复方、辩证论治、中西医结合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抗肝硬化量效关系研究及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