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肺功能与CT肺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龙莉玲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2):1707-17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指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没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不属于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继发于气道炎症和肺实质的肺气肿性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也是COPD的常见征象[1]。因此,对怀疑有COPD的患者,临床诊断常用肺功能试验(pulmonaryfunction test,PFT)测定第1秒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1second,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volume,FVC)的比值(FEV1/FVC)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双相(吸气相和呼气相)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成像与肺功能的关系,旨在为COPD提供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方法 42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行双相MSCT气道成像,使用自编气道分析软件获得第3~5级支气管双相管腔面积及其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双相管腔面积及其比值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呼气相管腔面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高于吸气相管腔面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随管腔面积减小而增大,第5级支气管呼气相管腔面积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5与0.711,P值均<0.001)。(2)双相管腔面积比值与肺功能具有程度不一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着管腔面积变小而增加,第5级支气管双相管腔面积比值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72与0.596,P值均<0.001)。结论双相MSCT气道成像能通过评价气道大小及其变化较好地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的遗传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306医院呼吸科获得诊断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220例,男142例,女78例,年龄37~101(74.0±10.0)岁,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且年龄、性别与COPD患者相匹配的285例健康人群列入对照组,男183例,女102例,年龄44~97(72.5±8.6)岁.将COPD组分为4个亚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70%,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占计值百分比(FEV1%)≥80%为轻度组;50%≤FEV1%<80%为中度组;30%≤FEV1<50%为重度组;FEV1≤30%为极重度组,将轻度与中度合并为轻-中度组,重度与极重度合并为重度-极重度组.搜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SNaPshot法检测AQP5基因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位点(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的基因型分布.采用x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数比(OR)及95%可信区间(CI).比较AQP5 3个tSNP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健康对照组和COPD患者间的差异,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罹患COPD的相关性.比较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AQP5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QP5基因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OPD患者与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但在COPD患者中,rs3736309在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患者中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3736309多态性位点可能与COPD患者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COPD的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平扫的693例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2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70%,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95%]和高危组471例(FEV1/FVC>70%,80%1%<95%)。定量CT参数包括吸气相CT全肺5~8级支气管测量的管壁面积与气道面积比值(W/A)、管腔面积与气道面积比值(L/A)、全肺及5个肺叶的低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等。基于定量CT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OPD高危人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组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双气相CT探讨保存率肺功能受损(PRISm)患者的肺部定量影像特征,包括小气道病变及肺气肿。方法:纳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吸烟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6组。PRISm组定义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80%;正常对照组定义为FEV1/FVC≥70%,FEV1%pred≥80%;COPD GOLD 1~4级定义为FEV1/FVC<70%。将所得胸部双气相CT图像导入“数字肺”自动检测平台进行分析,CT定量参数包括全肺及各肺叶肺气肿区域百分比(Emph%)和小气道病变区域百分比(fSAD%)。6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和CT定量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共有159例受试者(PRISm组31例;正常对照组32例;GOLD 1~4级分别为14例、27例、33例、22例)。GOLD 2~4级全肺及各肺叶的Emph%和fSAD%均较PRISm组显著增加(P均<0....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分析肺气肿程度对气道径线及其与肺功能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对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呼气相 CT 扫描,测量肺气肿指数(LAA%)以及右肺上叶尖段(RB1)、右肺下叶后基底段(RB10)、左肺上叶尖后段(LB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B10)亚段支气管的气道径线,包括管壁厚度(WT),管壁厚度/气道直径(WT/AD),管壁面积比值(WA%);以 LAA%=15%为界限,将 COPD 患者分为2组,即轻度肺气肿组(34例)和重度肺气肿组(39例)。分别比较不同亚段支气管的轻度、重度肺气肿组 WA%、WT/AD、WT 与 FEV1%的相关性。结果除外 RB10亚段支气管的轻度肺气肿组中 WT 及重度肺气肿组的气道径线与 FEV1%无明显相关(P >0.05),其余各亚段支气管(RB1,LB1,LB10)的轻度肺气肿组气道径线指标与 FEV1%均呈负相关(r=-0.382~-0.799,P <0.05),均优于重度肺气肿组(r =-0.371~-0.687,P <0.05)。RB1、LB1、LB10气道径线均与FEV1%呈负相关,其中 RB1的气道径线与 FEV1%相关性最好;各亚段支气管中轻度肺气肿组气道径线与 FEV1%的相关性均优于重度肺气肿组。结论肺气肿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气道径线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在 COPD 患者的 CT 定量研究中,需将这一相互影响的过程考虑入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上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气管指数(TI)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COPD患者和5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检查.按照COPD GOLD分期将COPD患者分为Ⅰ~Ⅳ级,根据COPD高危因素(吸烟>10包年)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测量主动脉弓上缘1 cm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前后径(APD)和横径(TRD),并计算TI(TI=TRD/APD).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同时评估T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在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在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COPD组和对照组的右主支气管TI分别与FEV1(r=0.345,P=0.000),与FVC(r=0.277,P=0.002),与FEV1/FVC(r=0.339,P=0.000)有一定的相关性.左主支气管TI与FEV1 (r=0.233,P=0.008)、FVC(r=0.184,P=0.039)、FEV1/FVC(r=0.218,P=0.014)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与FEV1、FVC、FEV1/FV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OPD各级主支气管TI、左主支气管TI、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主支气管TI,左、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组左、右主支气管T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左、右主支气管的TI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FVC、FEV1/F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TI可作为评价COPD肺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CT肺功能评估,探究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COPD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参数与CT肺功能评估结果,为COPD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PD中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型,完成肺功能、CT检查,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肺气肿指数(LAA%)。结果: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之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EV1占预计值%、FEV1/FVC%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变小;LAA%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增大。LAA%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775,P=0.001);LAA%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58,P=0.001)。结论:CT肺功能评估与临床肺功能检查之间呈负相关,随着肺通气功能的降低,COPD患者的LAA%随之升高,说明CT评估肺功能是可行的。COPD各中医证型之间LAA%、肺功能参数存在差异,可为COPD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及形态分型与肺功能试验(PFT)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40例COPD患者的HRCT表现进行形态学分型,并将分型与肺功能之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RCT显示COPD形态为:正常型1例,支气管壁增厚型24例,气肿型8例,混合型7例.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在支气管壁增厚型和混合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患者其肺功能异常改变的程度较重.结论 COPD的HRCT影像学表现和形态学分型与气流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128层螺旋CT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吸烟者及非吸烟者的肺段及亚段水平气道壁厚度,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用128层螺旋CT扫描COPD患者、健康吸烟者和非吸烟者40例,分别为第1组(20例)、第2组(10例)和第3组(10例),并测量能显示支气管横截面的气道壁外径D和内径L,通过公式计算出气道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及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并分别与肺功能及吸烟指数之间做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组FEV1明显低于2组和3组(P<0.001),2组FEV1低于3组(P<0.005);1、2和3组之间的T/D及W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1、2和3组气管壁厚度与第1 s用力呼吸量(FEV1)及FEV1/FVC呈负相关性,而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性(P<0.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以定量评估COPD患者、健康吸烟者及非吸烟者气道壁厚度,气道壁厚度与气流受限程度呈负相关而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与FEV1/FVC比值 (FEV1/FVC)对判断高原COPD气流阻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了海拔 2 2 6 0~ 390 0m地区 86例COPD、3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FEV1%与FEV1/FVC。结果 :COPD组FEV1%与FEV1/FVC呈正相关 (r=0 .897,P <0 .0 1)。依FEV1% <82 %、FEV1/FVC <77%作为判断气流阻塞标准 ,COPD组分别为 87.2 1%和 86 .0 5 % ,限制组分别为 84.38%和 12 .5 0 % (P <0 .0 1)。作为COPD分级标准 ,FEV1%与FEV1/FVC的下降不一致 ,Ⅱ、Ⅲ级FEV1/FVC显著高于FEV1% (P <0 .0 1或P <0 .0 5 ) ,Ⅰ级略低于FEV1% (P >0 .0 5 )。结论 :FEV1%和FEV1/FVC对诊断高原COPD气流阻塞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FEV1/FVC能较好地区别阻塞性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在判断气流阻塞分级时 ,FEV1%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血管改变、肺气肿、气道受限三者相关性,在体内证实COPD患者肺血管与肺气肿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数字肺”平台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共计113例。计算吸气相CT图像上肺低衰减区百分比(LAA%),全肺以及各个肺叶肺血管体积百分比(IPV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肺气肿的肺血管参数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IPVV%与LAA%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的相关性。结果 全肺以及各个肺叶IPVV%与LAA%呈显著强负相关(P值均<0.001),最强相关系数r=-0.735,在右肺上叶和左肺上叶相关性最强。全肺以及各个肺叶IPVV%与FEV1%和FEV1/FVC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01),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r=0.441和r=0.498。IPVV%与LAA%的相关性显著强于IPVV%与FEV1%和FEV1/FV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耗费很高的、可预防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早期干预对减缓患者肺功能下降、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渤海湾两家医院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1∶1配对研究,探讨该地区COPD的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的人群防治COPD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MSCT扫描,结合临床肺功能检查(PFT),评价MSCT的肺密度指标在预测诊断COPD方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为COPD的患者及对照组26名健康志愿者,使用MSCT进行胸部扫描,测量和计算各肺密度相指标,并与临床肺功能指标进行相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法评价肺密度各项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患者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正常组与COPD组在最大吸气末平均密度(ALDin)、最大呼气末平均密度(ALDex)、肺密度差(ALDin-ALDex)、肺密度比(ALDex/ALDin)及肺密度变化比率[(ALDin-ALDex)/ALDin]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ALDex与COPD的PFT诊断指标FEV1/FVC相性较好,ALDex与FEV1和FEV1/FVC相系数分别为0.600,0.759.ALDin、ALDex、ALDin-ALDex,ALDex/ALDin、(ALDin-ALDex)/ALDin最恰当的预测COPD的临界点分别为-865、-769、-84、0.90、0.098,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42、0.73、0.709、0.709、0.709.其中以ALDex的临界值预测诊断准确性最高,应用该临界值在诊断COPD病变的敏感性为73.9%,诊断特异性为93.7%,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MSCT能便捷、准确地获得评价肺功能的指标,与临床PFT检查的指标有很好的相性.肺密度指标的临界值可用于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RCT定量评价不同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7级支气管径线,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多平面重组方式重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测量其4~7级支气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各参数,并与肺功能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的气道壁各径线与肺功能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1)呈负性相关(r=-0.416~-0.614,P<0.001),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33,P<0.001),与25%最大呼气流量(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5,P<0.001)。壁厚度与外直径的比率(TDR)与FEV1呈负性相关(r=-0.048~-0.593,P<0.001),与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26,P<0.001),与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1,P<0.001)。结论 HRCT所测量的COPD气道壁径线,尤其WA%和TDR与肺功能有较好的负性相关性。HRCT能显示COPD患者4~7级支气管的解剖细节且所得气道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及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PFT)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图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对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支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测量肺门水平各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并分析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VC)的关系.结果 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02支.左支气管动脉41支(40.2%),平均管径1.51 mm.右支气管动脉61支(59.8%),平均管径1.98 mm.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68,P<0.001)、FEV1%(r=-0.476,P<0.001)、FVC(r=-0.381,P=0.002)、FEV1/FVC(r=-0.468,P< 0.001)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314,P=0.046)、FEV1%(r=-0.357,P=0.022)呈负相关,与FVC(r=-0.265,P=0.094)及FEV1/FVC(r=-0.284,P=0.07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右支气管动脉管径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FEV1%预呈负相关,说明支气管动脉与COPD的气道结构重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3D动态增强MRI(3D DCEMRI)肺灌注成像的表现及与HRCT表现、肺功能检查(PFT)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20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别进行PFT检查、3DHRCT扫描及3D DCEMRI灌注成像.评价不同HRCT表现型患者的3D DCEMRI灌注成像的表现特点,计算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组织的信号强度之比(RSI),在此基础上评价RSI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MRI灌注成像主要表现为两肺广泛斑片状的灌注缺损;rSI分别与FEV1(r=0.468,P=0.037)、FEV1/FVC(r=0.578,P=0.008)及FEV1%(r=0.663,P=0.001)呈正相关.结论 3D DCEMRI可以评价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灌注情况,半定量分析指标RSI与肺功能指标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70岁以上老年军人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程度及预防治疗情况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居成都市军队干休所师以上、70岁以上离休干部以往确诊为COPD、目前仍存活的330例患者进行群体调查,对已经死亡的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PD发病率为18.9%,平均病程15年,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50~69岁,均有吸烟史,88.8%的患者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生活质量比较差的78例(23.6%),生活质量极差的9例(2.7%)。COPD分级,Ⅰ级(轻度)65例(19.7%),Ⅱ级(中度)166例(50.3%),Ⅲ级(重度)99例(30%)。需长期药物及家庭氧疗的39例(11.8%),需长期住院的9例(2.7%)。结论成都市70岁以上的军队离休干部的COPD发病率高于一般老年人群,吸烟是COPD的最危险因素,COPD仍然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注重缓解期的防治是减少反复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肺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肺气肿指数(E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研究组)和34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均行MSCT及临床肺功能检查.测量肺容积、肺气肿容积(EV)、EI,分析全肺及肺叶EI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各肺叶EI总和与全肺EI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呼吸两相各肺叶及全肺E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深吸气相右肺上叶EI值与FEV1/FVC呈正相关(r=0.400,P<0.05),其他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693~-0.498,P<0.05)、FEV1/FVC(r=-0.765 ~-0.353,P<0.05)呈负相关;深呼气相各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729~-0.473,P<0.05)、FEV1/FVC(r=-0.769~-0.353,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MSCT测量全肺及各肺叶EI值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EI值能够判断COPD患者全肺及肺叶的损伤程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