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冲脉理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冲脉理论取穴法与常规取穴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冲脉针刺组(42例)和常规针刺组(36例).冲脉针刺组以冲脉理论为指导取穴针刺治疗,穴取大杼、上巨虚、下巨虚、内关、公孙为主;常规针刺组常规取穴针刺,穴取风池、廉泉、天突、内关、足三里等.两组每日治疗1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吞咽功能.结果:冲脉针刺组有效率为100.0%(42/42),常规针刺组有效率为77.8%(28/36),冲脉针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冲脉针刺组治愈患者治疗时间为(28.65±10.42)天,常规针刺组为(38.74±21.30)天,冲脉针刺组明显短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应用冲脉理论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并且取效较快.  相似文献   

2.
张佛明  郭长青 《中国针灸》2006,26(8):602-604
目的:探讨冲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古代文献上冲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冲脉循行的特点,并从冲脉在人身中的作用和冲脉主病两个方面对冲脉的主治规律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冲脉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关系.结论:对于内分泌失调所致之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老年人气血两虚所致之病症,针灸疗法能发挥药物所不能及的作用,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玉香 《天津中医药》2009,26(3):253-255
对月经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月经是肾气化作用的结果观点.论述了肾气,天癸及太冲脉在月经产生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天癸是命门元气的一部分,通过肾脉达于胞宫,从胞宫进入太冲脉.太冲脉是冲脉的下行支--足少阴肾与冲脉相合之脉.由于天癸元气(冲脉之气)从胞宫下行于足少阴肾经,而足少阴经气由足上行,两气相激,可使太冲脉气血渗诸络温肌肉.又由于足少阴肾经表里内外与肝脾心肺的联系,使冲脉气血内养五脏六腑,外濡肌肉关节.肾对月经产生的气化作用,是在气机升降出入有序,经脉循环,气血贯通的生理活动中完成的.肾的藏泻有节而致月经有周期性排血.通过对月经产生机制的探讨,提出了妇科病的治疗要注意运用调气法,对临床常表现的冲脉虚损的病理机制,要补肾益冲气.而冲气逆乱的实证病机要注重调肝畅冲气.  相似文献   

4.
论月经不调从冲脉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冲脉与月经的生理关系及病理联系,分析冲脉失利与月经不调的内在联系。分别从冲脉与月经的关系、固冲以固经、理冲以通经等3个方面探讨了月经不调与冲脉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与人体全身皆有联系.全身气血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通过冲脉的盛衰反馈干胞宫,影响女性经、孕、胎、产、乳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内经>、<难经>关于冲脉理论的深入分析,探讨冲脉与肾、脑、女子胞的密切关系,提出冲脉理论在妇科病治疗方面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为中医妇科病的辨证诊断和针灸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慧红 《新中医》2007,39(8):95-97
太冲脉理论源自《内经》,从历代医家对发挥太冲脉理论着手,探析太冲脉病变对闭止性月经病症的影响。并对其有关概念、生理病理、辩治特点作了初步阐释,突出论述太冲脉盛环节在月经病调治过程中的应用意义,为中医理论临床运用提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与人体全身皆有联系.全身气血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通过冲脉的盛衰反馈干胞宫,影响女性经、孕、胎、产、乳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冲脉气逆理论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唯 《中医研究》2009,22(7):3-5
冲脉气逆理论是张锡纯重要的学术思想,张氏运用这一理论对内科杂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至今仍广泛、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张锡纯冲脉气逆理论及其在现代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联系《内经》诸篇,对冲脉与阳明、谿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论述冲脉在"阳明主润宗筋"作用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厘清冲脉在多个层次与脏腑经络的气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应用以冲脉为作用对象,对消化、免疫、运动等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和《难经》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肺痿一词,将病位与病性结合在一起。《素问·痿论篇》提出"痿"的病因与《金匮要略》中肺痿的发病原因极其相似,可见"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方法也可适用于肺痿的治疗。同时在《素问·痿论篇》也记载了痿证与阳明、冲脉、带脉和督脉关系密切,所以笔者认为肺痿与冲脉,带脉和督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治疗冲脉病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医家,代表性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详细地记载了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其毕生研究中医学的结晶.张锡纯对冲脉病证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上颇多独到之处,但散见于该书的各个章节之中.笔者在学习张氏著作的基础上,对张氏有关"冲脉病证"的论述作一粗浅的梳理,以展示张氏治疗冲脉病证的特色,也便于同道在学习与临床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近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1]总计三十卷,书中记录了其平生的理论及经验。张锡纯临床注重冲脉应用,其在冲脉的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颇有心得,且临床辨证治疗常获奇效。现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冲脉的思想特点总结如下,望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从气血角度对冲脉的生理、病理、临床治疗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古人关于冲脉的认识进行了点评.首先,以古代哲学关于气的认识为着眼点,从气的角度认识冲脉,并探讨了冲脉与宗气、元气的关系.其次,从冲脉为"血海"方面探讨了冲脉与胃的关系.最后,从临床角度探讨分析了"气本血用"观对治疗冲脉病证的指导意义,并对叶天士、张锡纯关于冲脉证治特点做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5.
冲为血海,冲脉隶于阳明,说明阳明脉与冲脉有密切的联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便有"五七"直至"七七"之年阳明脉衰的理论,可见,阳明脉津气是保持女性以月经为表征的生殖生理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以"补益阳明"治疗月经病的机理,为临床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1 心-肾-子宫轴的理论依据 1.1 经络的直接联系 子宫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功能由脏腑的支持而实现,其联系以经络为基础.五脏之中,肝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肺"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灵枢·营气>)与督脉、任脉相通;心与子宫藉直通的经络相联系,如<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故肾通过冲脉、任脉、督脉三脉与子宫直接相系;此外肾还藉一条直通的经络与子宫相联系,如<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由此可见,与子宫具有直接经络联通的脏腑主要是心与肾.经络上的联系和通达,奠定了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瘀毒理论的概念渊源与致病特点,从瘀毒理论与子宫腺肌病的理论联系、相关指标联系等角度论述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指出临证时遵循化瘀解毒治则,创新应用抗肿瘤类药物,兼顾疏肝养肝与培补正气之法,以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8.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通过列举书中有关"谿谷"的条文,并分析"谿谷属骨"理论的解剖学意义,以及与中医骨伤科其它理论的关系.研究表明,谿谷位于肌肉交汇的部位,深入及骨并与其相连属,是周身荣卫之气循行交汇的场所,借冲脉和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谿谷属骨"理论明确地提出了骨与附属肌肉和血液循环的密切相关性,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骨与其它器官的广泛联系.该理论完整地呈现了"肾主骨"的具体实现环节,是其最具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并且很有可能是中医骨伤科学四大学说最直截的解剖依据和理论基础.因此,"谿谷属骨"理论相关的整理挖掘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骨伤科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有"五脏六腑之海""血海""十二经之海"之称,冲脉与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临床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冲脉的相关文献发现,历代文献对冲脉的起始部位说法不一,具体起始部位包括气街、肾下、关元、胞中等。该文通过综合历代相关论述,对冲脉不同起始部位进行分析,认为冲脉的起始部位当以"肾下胞中"为妥,既丰富发展了冲脉生理、病理理论,赋予冲脉更为广泛的内容,同时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1 对冲脉的认识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冲脉的循行较为复杂,根据<素问>、<灵枢>诸篇及<难经>、<奇经八脉考>记载,从循行上看,涉及任、督、阳明、厥阴、少阴五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正如<素问.骨空论>所言:"渗诸阳,灌诸精",为十二经气血之要冲.冲脉值腹气之街,有经径气之街,与多脏相连,可容纳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为十二经之海,与任督两脉一源三歧,同属奇经.督脉主升,总督一身之阳;任脉主降,任养一身之阴;冲脉既可摄督脉之过升,又可调任脉之气逆,与任督共主全身多种疾病.冲脉与阳明共主胃肠疾患.冲脉升降出入失常,可发为气逆之症.肝肾同源,肾气亏虚,肝气逆乱,均可引动冲脉之气.可见冲脉病不是单一病候,往往由多经脉、多脏腑累及.因此,在治疗中应整体调整.姜揖君老教授指导我们治疗冲脉病的总则分别为通任督二脉,调摄阳明、厥阴、少阴经脉,再根据他们直接间接关系,全盘考虑,分别轻重,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