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对各级、各类出版物刊登的中文藏医药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藏药方剂组方的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出版物中中文藏医药文献中藏医方剂组方规律与中医方剂组方规律的比对分析,研究藏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藏药药味、性、效与疾病“对治”是藏医临床遵循的基本原则;藏医根据疾病“对治”原则进行藏药方剂组方,组方遵循“主仆”原则;依据病性与药物的性、味与化味,病性与药物的性效,病性与药物的功能进行组方,并根据临床实际进行相应的加减应用。结论:开展藏药方剂研究及临床应用应遵循藏药方剂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痹、寒痹和湿痹方剂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筛选古籍中治疗风痹、寒痹和湿痹方剂,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假设检验与关联规则分析前30味高频药物,量化方剂性味归经并以此为变量对每类方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338首方剂,其中风痹122首、寒痹110首、湿痹106首。3类方剂中前30味高频药物中共有21味相同药物;均以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风痹发散风寒药、寒痹温里药、湿痹渗湿化湿药。寒痹中肉桂、附子、当归、牛膝、羌活、芍药、黄芪和湿痹中茯苓、白术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类药物。3类方剂均以微温为主,其次是温、平。每类方剂按药性聚为5个主类时治则分类清晰。结论风、寒、湿痹3类方剂用药相互兼顾又各具特色,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结合能够全面分析痹证治则治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产后痹的中医证型及药用组方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检索词为"产后痹""产后风湿病""产后风湿症""产后风""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关节痛",排除重复病例文献,共纳入185篇文献,从中筛选出方剂157首,包含中药185味;对产后痹证型、四气、五味、归经、药物频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共有证候6个,其中气血亏虚、风寒湿痹阻、脾肾亏虚、瘀血痹阻最为常见;四气统计提示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治疗常用中药频次在10以上者共计45味,药物药效分析对应临床证候,以补气和血、祛风散寒除湿为主。根据药物新处方分析进行聚类分析提取产后痹新处方8个。结论:产后痹中医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其症候特点、用药及组方规律对产后痹进行文献分析,体现了中医的诊疗思路,为产后痹的标准化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眼科以内治为主,为了更好地掌握眼科方剂,以具有代表性的眼科专著为抓手,分析组方思路,将眼科组方规律归纳为四大类:(一)七十二证对证列方,以《秘转眼科龙木论》七十二证方论为代表;(二)五轮定位,按轮选方,典型的专著有《明目神验方》《眼科集成》;(三)整体辨证,立法组方,始于《原机启微》,而后《审视瑶函》《目科捷径》等明清专著均有发展;(四)病证结合,方证对应,近代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梳理中医眼科方剂组方规律,发现方以药成,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中药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通过配伍,增效减毒,调整脏腑的阴阳盛衰,达到整体的阴平阳秘,疾病自愈。组方规律的沿革和中医、中药的理论发展息息相关,学习方剂必须了解当时的学术背景和作者学术思想,这有助于学好、用好历代眼科名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方剂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揭示其内在的组方规律。方法:研究云环境下分析海量数据的关键技术,构建方剂组方数据的指标体系,结合MapReduce编程模型对Apriori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并利用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方剂组方规律分析平台对方剂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以海量方剂组方数据为例,探索方剂组方的一般规律,得出方剂药物间和症状与药物间的关联关系。结论:研究结论与实际应用相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病证方药的内在规律,可以为临床病证辨证论治、遣药组方提供依据。在计算效率方面,云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覆盆子为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本文首先检索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国家知识产权网,归纳总结了 476个含覆盆子方剂组方规律,发现它常与温肾助阳、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再分析近10年来覆盆子专利、文献与产品注册现状,发现相关药品以补肾为主,相关健康产品主要用于缓解体力...  相似文献   

7.
247首安神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祖晓  唐启盛  曲淼  赵晶 《中医杂志》2007,48(11):1013-1015
目的分析安神方剂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神志病的病机、证候、治法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47首安神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五脏归经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结果补益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使用频次最高,多与化痰除湿等祛实治法配伍使用;五脏归经以入肾、肝、脾经为主。结论虚证(尤其肾虚)是神志病的首要病机,虚实夹杂是主要证候特点,补益法和化痰除湿法的配伍应用是神志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桑白皮古今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古方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检索数据库,今方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为检索数据库,筛选含桑白皮的方剂。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基于Aprior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SPSS Statistics 21.0 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合桑白皮的古方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喘证、肺痈、肺热等肺系疾病,含桑白皮的今方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古方配伍药物频次较高的是炙甘草、木通、赤茯苓、苦杏仁、黄芩等,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较多;今方配伍药物频次较高的是苦杏仁、黄芩、紫苏子、甘草、浙贝母等,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较多。古今方四气均以寒性为多,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古方主要涉及药物14味,今方6味。古方得到新方5组,今方6组。结论:含桑白皮的古今方剂主治的疾病均为肺系疾病,今方亦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配伍药物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为主,古方又常配伍利水渗湿药,今方多配伍解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直肠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直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从基因蛋白质角度对接。方法:收集并筛选《肿瘤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直肠癌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直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25首治疗直肠癌的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直肠癌方剂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5)
目的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研究治疗中风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 130首治疗中风方剂,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对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高频中药、配伍规律及核心中药组合。结果治疗中风常用中药类别为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常用中药为防风、川芎、当归、附子、麻黄,最常用的2、3、4味中药组合分别为川芎-防风、川芎-麻黄-防风、川芎-防风-麻黄-人参,提升度较高的潜在关联规则为金箔→朱砂、蝉蜕→僵蚕等。结论以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中风病因病机对治疗中风方剂进行研究时,能较好地反映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发现潜在中药配伍规律,并能明确其核心药味,有助于现代中药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1.
1定义 妇人产后或人流后,出现肢体疼痛;四肢关节疼痛、酸楚、重着或麻木;或兼怕冷恶风、自汗盗汗等症状,称为"产后风"或"产后痹"。古人又称为"产后身痛"等。 2主要症状 出现症状的时间和轻重因人而异:有的产后立即出现:有的在数天或数月后出现。其共同特点是:怕冷、怕风、身体酸痛或四肢酸痛,或刺痛,或窜痛,或重着,或麻木,或兼腰酸跟楚;  相似文献   

12.
历节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历节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汉代张仲景在《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基础上,认为本病表现独特,且与一般的痹证有所区别,故以历节命名,以示重视。对历节病名的解释,尤在泾说:“历节者,遇节皆痛也。”沈金鳌概括为:“白虎历节风,痛痹之一症也,以其痛循历遍身关节,故日历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日白虎历节。”程门雪将本病描述为:“历节病者,  相似文献   

13.
益肾、健脾和柔肝中药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治疗OA常用的益肾方,健脾方和柔肝方的抗炎镇痛效应。方法以小鼠热反法缩腿反应,耳廓肿度及佐剂性关了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指数为指标,观察益肾方,健脾方和柔肝方的抑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畴。结合《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金匮要略》所述历节病最为相符,并根据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仲景遣方用药特点,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载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骨性关节炎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获取高频率、协同出现的关键药对,探寻中医治疗这3 种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当归、黄芪、桂枝、芍药等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心药物。牛膝、茯苓、黄柏、大黄等为治疗痛风核心药物。当归、独活、牛膝、白芍等为治疗骨性关节炎核心药。分析结果可知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骨性关节炎时,大都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此外,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时多采用祛风湿法,在治疗痛风时多采用利水湿法。  相似文献   

16.
在宝光牌风湿液和小活络丸治疗痹病的对比观察中,发现宝光牌风湿液(治疗100例)在缓解或消除痹病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沉、抗“O”恢复正常等方面均优于小活络丸(治疗50例)。按中医分型,宝光牌风湿液对寒湿阻络型、淤止阻络型及肝肾两虚型痹病均有显著疗效,以肝肾两虚型的治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宋涛 《新中医》2021,53(12):39-41
目的:观察膝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给予膝痹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径、屈伸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代谢性关节炎。中医在痛风的辨证论治、分期治疗、专方治疗、外治疗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对本病的研究大多属于低水平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提高中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对有效方剂的药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方痛风胶囊对临床痛风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的影响和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痛风急性期病人,分别给予秋水仙碱加别嘌呤醇治疗,以及复方痛风胶囊治疗7d.观察临床积分、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小鼠用复方痛风胶囊灌胃7d后,以次黄嘌呤600mg/kg腹腔注射和烟碱100mg/kg灌胃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30 min后取血,观察药物对血尿酸的影响.以热板法观察复方痛风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 复方痛风胶囊改善痛风患者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情况,降低血尿酸、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复方痛风胶囊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的血尿酸量,对热板致痛具有明显镇痛作用.结论 复方痛风胶囊能降低血尿酸、抗炎镇痛从而产生对痛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中痹证患者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该病种有明显上升趋势;尽管痹证发病时间数列的趋势和循环成分可以根据分析中医医院历史数据各年的痹证情况而识别,但许多痹证时间数列往往显示在一年内有规则发病。因此利用基于季节指数算法开展的痹证发病规律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算法成为中医医院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