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观察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NAFLD炎症进程的变化。方法肝组织标本及血清标本分别来自实验组高脂乳剂灌胃法成功构建的NAFLD模型(M组)及同期生理盐水灌胃替代构建的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M组4、8、12周(M4、M8、M12)和C组12周(C12)大鼠血清ALT、ADMA水平及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同期评估各组肝脂肪炎症进程积分(NAS)。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应用LSD-t法;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多组间比较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与C12组相比,M12组大鼠血清ALT、ADMA水平及肝组织匀浆NO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1、0.001)。血清ADMA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95,P=0.228),与肝组织匀浆NO水平、大鼠NAS呈正相关(r=0.631,P0.001;r=0.782,P0.001)。结论 NAFLD大鼠血清ADMA水平随肝组织脂肪炎症活动进程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且与肝组织炎症损伤因子NO水平、NAS呈正相关。ADMA作为一种新的炎症因子用于评估NAFLD肝组织慢性炎症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7,(10)
目的研究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SD大鼠和C57BL/6J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的特点和差异。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小鼠对照组8只,小鼠NAFLD模型组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大鼠对照组8只,大鼠NAFLD模型组8只。对照组给予蛋氨酸-胆碱充足(MCS)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MCD饲料喂养。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所有大小鼠。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组织行HE、Masson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Ishaki评分系统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8周时,大小鼠模型组体质量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大小鼠NAFLD模型组血清ALT、AST显著升高,TG、TC显著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大体外观显示大小鼠模型组肝脏色泽暗淡,泛黄,触之有明显颗粒感。肝组织病理显示大小鼠模型组均出现严重肝脂肪变及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但小鼠模型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大鼠模型组(P0.05)。结论 MCD饮食8周能成功诱导SD大鼠和C57BL/6J小鼠NAFLD模型,出现肝脂肪变和转氨酶异常升高。C57BL/6J小鼠模型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要严重于SD大鼠,更适合应用于NAFLD相关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A组(高脂喂养8周)、B组(高脂喂养12周)、C组(高脂喂养16周)。测定各组血清瘦素、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5(IL-15);评价各组大鼠肝脂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积分水平。结果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炎症活动度记分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B组(P〈0.01)。模型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B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组(P〈0.01)。模型C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模型A、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IL-15水平与模型A、B组有显著差异(P〈0.05)。瘦素与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有相关性(R2=0.378,P〈0.05);IL-10、IL-12、IL-15与NAFLD炎症活动度相关(R2=0.551,P〈0.01)。结论本实验初步认为,瘦素可能是影响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的重要因素;IL-10、IL-12、IL-15对NAFLD炎症活动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GPS)对2型糖尿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瘦素(LP)、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NAFLD模型组(7只),T2DM并NAFLD模型组(51只)。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 w;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 w,建立T2DM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分为GPS大剂量干预组(9只,JH组),给予GPS1 g·kg-1·d-1灌胃;GPS小剂量干预组(9只,JL组),给予GPS 0.5 g·kg-1·d-1灌胃;T2DM并NAFLD模型对照组(9只,M组),同等体积纯净水灌胃;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为6 w。实验周期14 w。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P水平。酶联免疫法测APN定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结果 JH组、JL组血清LP水平低于M组(P<0.01);JH组低于JL组(P<0.05)。JH组、JL组血清APN水平高于M组(P<0.01);JH组高于JL组(P<0.05)。肝脏病理学NM组、M组重度NAFLD,JH组、JL组中度至重度NAFLD。结论 GPS通过抑制T2DM并NAFLD大鼠通过抑制血清LP水平上升,血清APN水平的下降,达到抑制脂肪肝程度的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及其介导的凋亡途径在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酒精混合液喂养);模型组又分为4、8、12、16周4个时相点(各8只);采集标本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对肝脏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评分及肝组织中GRP78、SREBP1-c、Caspase-3蛋白表达及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8周时肝组织中GRP78、SREBP1-c、Caspase-3蛋白表达开始升高,于16周时达最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GRP78、SREBP1-c、Caspase-3等相关调控因子介导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反应途径参与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并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NAFLD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模后用槲皮素低、高剂量进行干预治疗8周.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肝指数、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白细胞介素(IL)18、IL-10、丙二醛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槲皮素治疗前后各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相关分析用Pearson法.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指数、FBS、甘油三酯、IL-18、丙二醛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降低(t值分别为2.46,5.12,5.24,4.82,3.45,-2.23,P值均< 0.05);电子显微镜下肝脏出现明显炎症和脂肪变性,相关分析提示IL-18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714,P<0.05),IL-10水平与炎症和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0.463,P值均<0.05).经槲皮素干预后,肝指数、FBS、IL-18水平显著下降(F值分别为10.29,10.28,60.59,P值均<0.05),IL-10上升(F=52.584,P<0.01);高剂量组改变更明显.结论 在NAFLD大鼠血清中IL-18表达增高,IL-10下降,且与肝脏炎症和脂肪变性有一定相关性,槲皮素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而延缓NAFLD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清蛋白(WP)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者是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加用WP液灌胃干预,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肝重、肝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脂肪变,脂肪变积分为2.8±0.4,NAFLD活动度积分(NAS)为6.2±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0.5,P<0.01及0.9±0.7,P<0.01);动物体重、肝重、肝指数和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肝指数为3.5±0.2,ALT为42.4±7.5u/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动物体重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其中ALT为34.8±5.6U/l和TG为0.2±0.1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2.4±7.5U/l,P<0.01和0.6±0.5mmol/l,P<0.05);肝细胞脂肪变积分为1.6±0.9,NAS为2.9±1.4,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 WP对NAFLD大鼠肝脂肪变有防治作用,可能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以及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ALP)和甘油三酯(T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和病理关系,建立NAFLD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NAFLD患者的年龄、BMI、γ-GGT、TC、空腹血糖、ALP、TG和肝组织病理资料,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其与NAFLD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并建立NAFLD ROC曲线。结果患者BMI、TC、TG、γ-GGT和空腹血糖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61、0.818、0.875、0.626及0.857(P0.01);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肝脏脂肪变性无明显相关性;BMI、TC、TG及γ-GGT对判断F≥2、F≥3和F≥4曲线下面积均≥0.9,而空腹血糖曲线下面积≤0.9。结论 BMI、TC、TG、γ-GG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类药物在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普罗布考类药物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Wister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实验组(24只)。空白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实验组喂养普通饲料的同时加入酒精,5周后将实验组再随机分为药物组(12只,普罗布考,剂量1 mg/kg),非药物组(12只),共治疗5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肝肿大程度、血清ALT、肝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普罗布考明显减轻肝肿大(P<0.05),降低血清ALT(P<0.01),肝组织病理改善明显(减轻脂肪变性程度,P<0.01;减少小叶炎症数,P<0.001;减轻肝细胞气球样变性,P<0.05)。结论普罗布考在治疗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中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肝脏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表达,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饮食诱导肥胖组(DIO组)、糖尿病组(DM组),成模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脂质含量、肝脏visfatin mRNA及蛋白表达;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DIO组大鼠Fins、HOMA-IR、TG、TC、肝脏TG较NC组显著增高,ISI显著降低(P<0.05,P<0.01);DM组FPG、Fins、HOMA-IR、ALT、FFA、TG、TC、LDL、肝脏TG较NC、DIO组显著增高,ISI显著降低(P<0.01);DM组大鼠肝脏visfatin mRNA和蛋白较NC组显著增高(P<0.05)。肝脏HE染色显示DIO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脂肪变性,糖尿病大鼠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碎片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及肝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由于胰岛素抵抗而致的visfatin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动态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抵抗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脏抵抗素mRNA的动态表达,探讨抵抗素在大鼠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M组),C组给予普通饲料,M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9,13,17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肝组织TG,测定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炎症活动度计分。结果第9,13,17周末M组大鼠抵抗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且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M组大鼠血清FFA、TG、TC、TNF-α及肝组织TG较同期C组均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组大鼠各时点肝脏抵抗素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7,0.888,0.873,P<0.05,P<0.01,P<0.01);在第9,13周末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呈正相关(r=0.861,0.892,P<0.01);而与ISI在第9周末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高脂饮食NAFLD模型大鼠肝脏抵抗素基因表达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抵抗素可以通过胰岛素抵抗及对炎症因子的调控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甙(GPS)对2型糖尿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肝细胞核因子(HNF)-1α的影响。方法 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N组),NAFLD模型组(NM组,7只),T2DM并NAFLD模型组(模型组,51只)。N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N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40 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周,建立T2DM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分为GPS大剂量干预组(9只,JH组),给予GPS 1g·kg-1·d-1灌胃;GPS小剂量干预组(9只,JL组),给予GPS 0.5g·kg-1·d-1灌胃;T2DM并NAFLD模型对照组(9只,M组),同等体积纯净水灌胃;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为6周。实验周期14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HNF-1α,肝脏病理学。结果 1肝组织HNF-1α:以N组扩增倍数为1计算,NM组肝细胞核因子表达为0.85,与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组为0.62,与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JH组HNF-1α升至0.80,与M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JL组HNF升至0.68,与M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2肝脏病理学:NM组、M组重度NAFLD,JH组、JL组中度至重度NAFLD。结论 GPS能够抑制T2DM并NAFLD大鼠肝脏HNF-1α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观察铁调素(Hepc)、IL-6在肝脏炎症进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NAFLD肝组织标本均来自本课题组前期利用高脂乳剂灌胃法成功构建的大鼠NAFLD模型(M组)及同期生理盐水灌胃替代构建的正常大鼠对照组(C组)。Hepc、IL-6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8、12周M组(M_4、M_8、M_(12))和12周C组大鼠肝组织中Hepc、IL-6的表达水平,同期评估各组肝脂肪炎症程度积分。检测2组大鼠肝组织Hepc和IL-6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肝组织NAS积分。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相关法。相关性分析均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随试验周期延长,Hepc和IL-6在M_4组、M_8组、M_(12)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与C_(1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pc:0.372±0.216、1.213±0.193、2.390±0.192 vs 0.166±0.192;IL-6:0.499±0.218、1.290±0.210、2.644±0.441 vs0.240±0.109,P值均0.05);M组大鼠肝组织Hepc和IL-6表达呈正相关(r=0.944,P0.05);M组大鼠肝组织Hepc和IL-6表达水平均与NA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7和0.907,P值均0.001)。结论初步观察到实验性NAFLD炎症进程可影响肝组织Hepc、IL-6表达且Hepc与肝组织炎症损伤因子IL-6表达强度相关性明显。Hepc和IL-6作为NAFLD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因素Fas/FasL、Bcl-2/Bax蛋白及Caspase-8 mRNA的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以正常饮食设立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Bcl-2及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NAFLD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更明显(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肝脏脂肪变加重,Fas、FasL蛋白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增加;Bcl-2、Bax在对照组的表达均为散在弱阳性,实验组4、8、12wk阳性细胞数渐增加,并在脂肪变明显的部位着色深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进行性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Caspase-8 mRNA表达量在高脂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随肝脏脂肪变及炎症加重呈进行性上升.结论:在NAFLD发生过程中,肝细胞凋亡促进NAFLD大鼠病情进展;Fas、FasL、Caspase-8 mRNA相关调控蛋白的活化是引起N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因素.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Bcl-2表达上调,二者表达的相对比例发生异常,这可能是NAFLD中肝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脂乳剂灌胃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7只,体重(170±15)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所有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同时应用高脂乳剂灌胃法喂养模型组大鼠,而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替代。在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段,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别检测各组体重和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LI);检测大鼠空腹血清ALT和AST水平,观察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12周LI显著增大(P=0.000);12周时,血清ALT(P=0.030)及AST(P=0.000)较同期对照组升高;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4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少量脂肪空泡形成;模型组8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12周肝小叶腺泡3区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NAFLD典型的病理特征。本实验大鼠死亡率2%,模型构建成功率98%。结论脂肪乳剂灌胃12周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临床相似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钠(RSG)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对照(CON)组、高脂(HFD)组、RSG组.高脂饮食8 w建立大鼠NAFLD模型,建模后,RSG组灌胃3 mg·kg-1·d-1RSG,CON组及高脂组灌等量蒸馏水,共12 w.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COX-2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的MDA、CRP升高(P<0.01),SOD降低(P<0.01),HFD组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P<0.01),COX-2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HFD组相比,RSG组的MDA、CRP降低(P<0.01),SOD升高(P<0.01),肝脏脂肪变性减轻(P<0.01),COX-2表达下降(P<0.01). 结论 RSG可以减轻高脂诱导的NAFLD大鼠COX-2的表达,从而减轻NAFLD的炎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中药威灵仙化学成分多样,药理作用广泛。前期研究显示威灵仙能有效干预实验性肝纤维化。目的:研究威灵仙总皂苷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肝脏病理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养16周诱导实验性NASH大鼠模型,分别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威灵仙总皂苷灌胃干预8周,同时设置不予药物干预的模型组和以普通饲料饲养的空白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度积分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分度和炎症分级。结果:经8周药物干预后,威灵仙总皂苷组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脂肪变性分度和炎症分级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与临床常用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威灵仙总皂苷可有效改善实验性NASH大鼠模型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损伤,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疗效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相当。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免疫、对抗肝脏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陈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和茵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诱导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分别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次/d,共4周,观察不同方式治疗后小鼠体重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以及Th17/Treg细胞比率;并通过RT-qPCR检测二者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1),肝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及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经治疗4周后,茵陈苓桂术甘汤各剂量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空泡样变性、脂肪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轻。机制方面,与空白组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C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疗效。方法 C57BL/6小鼠予高脂饮食建立NAFLD模型。实验分为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均分别设置对照组、高脂组、低剂量(15 mg·kg-1·d-1)维生素C(LD-VC)组、中剂量(30 mg·kg-1·d-1)维生素C(MD-VC)组和高剂量(90 mg·kg-1·d-1)维生素C(HD-VC)组5个亚组,每组6只。早期预防是在造模同时给予维生素C预防12周,后期治疗是在高脂饲养6周时通过肝脏病理确定NAFLD建模成功后再给予不同剂量维生素C治疗12周。观察各组间小鼠体质量、肾周脂肪重,血清ALT、AST、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S)系统对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进行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内炎症和气球样变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Tukey′s多重比较检验和Kruskat WallisH检验。结果 早期预防中,LD-VC组的体质量、肾周脂肪重、三酰甘油水平和肝细胞脂肪变性评分均低于高脂组[(30.27±0.94) g比(32.18±1.35) g、(0.25±0.0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GPS)对2型糖尿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量的影响。方法 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N组),NAFLD模型组(NM组,7只),T2DM并NAFLD模型组(51只)。N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N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 w;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 w,建立T2DM并NAFLD大鼠模型;将模型组分为GPS大剂量干预组(9只,JH组),予GPS 1 g·kg-1·d-1灌胃;GPS小剂量干预组(9只,JL组),予GPS 0.5 g·kg-1·d-1灌胃;T2DM并NAFLD模型组(9只,M组),同等体积纯净水灌胃;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6 w。实验周期14 w。检测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糖(GLU)、肝组织TG、肝脏病理学。结果肝组织TG水平:JH组、JL组低于M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水平NM组与N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血TG水平:JH组、JL组与M组有显著差异(P<0.01)。肝脏病理学:NM组、M组重度NAFLD,JH组、JL组中至重度NAFLD。结论绞股蓝能够降低T2DM并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