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虚邪毒阻络是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肾络亏虚为本病发生的基础,邪毒是本病发展和加重的重要条件。指出:肾络亏虚与邪毒瘀阻肾络在致病时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邪毒既是肾络亏虚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肾络虚损的原因。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缠绵不愈,应重视本病的病因病机,合理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胃黏膜屏障功能在胃癌前病变(PLG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损伤修复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失衡及各种神经介质和体液调节关系密切,胃黏膜屏障损伤程度又与PLGC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脾虚络阻毒损”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基本病机特征.其中脾胃虚弱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毒损胃络是贯穿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关键病理因素.健脾通络解毒法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保护的重要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毒"的涵义、毒邪学说的创立及与胃络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毒损胃络"可作为CAG的病机之一。认为毒邪与湿热痰瘀胶结、蕴阻胃络,致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变证丛生。并结合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了"毒损胃络"与CAG密切相关。以"毒"立论,从"毒"论治CAG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特点,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肺络,核心病机为毒损肺络;治当尽早化湿毒、解热毒、祛瘀毒以通肺络;危重期应芳香开窍通络,注意开闭固脱、化瘀通络;恢复期应通补肺络、清彻余邪;围绕"解毒通络"综合辨证施治,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避免病情向危重症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龙江医派著名医家华廷芳对寒地神经性呕吐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经验。华老重视三因制宜思想,认为寒地神经性呕吐以实证居多,其基本病机为实邪伤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辨证施治从“寒燥伤胃”“痰热中阻”“少阳邪郁”“久病生变”4方面进行论述,并附典型医案1则。  相似文献   

7.
赵建军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毒损经络、脊髓,络道阻滞,络脉不畅,神经不能传导是痿病发生的病理机转,髓阻络滞是痿病的主要辨证分型,益髓通经是治疗痿病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病情重笃、病机复杂,本病发生的重要发病原因是“毒邪”,关键病机是毒损脑络、脑窍闭阻,邪气蕴结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病“毒邪”既有外来毒邪也有内生之毒,以内生毒邪为主,为专病专毒,多种邪气胶结,成因复杂,所致病位在至高至深之脑,沉疴痼疾须以效专力宏之药救之,芳香开窍药物借助辛香走窜通络之性,开通窍闭,以促毒邪消解;引药上行,直达病所,以达“毒”侵袭之位,并助药效,故在治疗上须重视芳香开窍之法,芳香开窍法的运用宜早不宜迟。本文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毒邪”在ALS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芳香开窍解毒法用于治疗ALS的理论基础,期望能为目前ALS的治疗困境提供不同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苏芮  韩振蕴  范吉平  张允岭 《中医杂志》2011,52(16):1370-1371
对于老年性痴呆(AD)的中医病机,历代医家认为心、脾、肾与脑髓的关系密切,肾精亏虚,痰浊瘀血闭阻,脑髓空虚是痴呆的基本病机。随着中医对AD发病更深入的认识,发现"毒损脑络"也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中医病机。具有神经元毒性的病理产物可以造成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属于"内生毒邪"范畴。而神经元细胞膜的广泛损伤则属于"气络"受损的范畴。"毒损脑络"理论是当代中医在抗衰老以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实认为白塞病的病位在络脉,湿热毒邪扰乱络脉“行血气”的功能,络气有余、络血瘀滞为病机关键,病程中常出现瘀毒阻络、络道受损的病理改变。其提出和络气血,解毒通络的治法,辨证施治以虚实为经、气血为纬。同时,金实强调灵活化裁祛邪外出之品,使病邪由血分透转气分,络道向愈。  相似文献   

11.
从络脉学说论治脓毒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脓毒症是感染、休克、烧创伤等危急重症的严重并发症。本文从络病的学说认识脓毒症,提出“正虚毒损,络脉闭阻”是脓毒症的基本病机的观点;机体正气不足之时,外来毒邪与内生毒邪客于络脉,使络中毒热、瘀血、痰浊内生,令多脏器功能受损。扶正解毒通络、分层扭转是脓毒症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2.
分型辨治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功 《新中医》2003,35(10):5-6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机变化多端,虚实夹杂,以正虚邪侵为基本病机。辨证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补益心气为基本法则,同时应根据病情的临床特点,结合分型进行论治。临床根据其病情发展特点,分为邪闭心络、热郁伤神、气血亏损、阳虚络阻等型,辨证施治,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络病理论从肠络病范畴探讨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病因来看,放射线损伤为本病的外因,放射线属外来之毒中的火热毒邪,火热毒邪侵袭肠络,或新感而发,或伏于肠络后发,毒致络损,引起肠腑功能失司;而内因多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放射线损伤进一步加剧了其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从病机上来看,火热毒邪外袭,毒损肠络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始动及加重因素;痰、瘀、毒胶结留滞,于肠络息而成积,痹阻肠络为病机关键;气血亏虚,肠络失养为其本,肠络空虚贯穿本病的始终,为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基础。毒损肠络、肠络空虚、肠络痹阻,三者的病理演变体现了络病由气及血、易滞易瘀的特点。治疗上,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络以通为要"为总治则,根据络脉瘀滞或络脉虚滞的不同,采用祛邪通络、补虚通络的治疗方法,并注重分期论治、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15.
黄淑芬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芬教授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肾络瘀阻,治疗上主张舒络固肾,即疏通络脉,解除毒邪,扶正补虚。在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强调根据阴阳气血变化辨证施治,同时善于中西药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从络病毒损肠络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因机证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和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损是UC的发病之本,肠络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毒损肠络是致病的病机关键,故提出"脾虚络瘀毒损"是UC的基本病机;根据"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提出"益气活血,通络透毒"的治法,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益气活血透毒汤"的方药组成与配伍意义及加减,以期对开拓UC的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薛焕德  刘晓艳 《中医杂志》1998,39(8):476-478
通过对8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分析,认为其病机以湿热中阻为主,多兼瘀血阻络。本病病程、年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HBeAg阳性率与辨证分型无相关性,但如丙氨酸转移酶(ALT)超过正常值6倍和黄疸出现可作为湿热中阻型诊断的客观指标。本病湿热中阻型与肝郁脾虚型的ALT最易复常,肝肾阴虚型难于治疗,疗程长且疗效较低。本病病机演变的关键是湿热疫毒,其治疗当立足湿热,兼顾瘀血,分清主次,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毒邪具有非孤立性.毒总是与其他病邪交织而存,临床上很难发现孤立存在的毒邪。毒以其成因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征.但也有其临床共性,即毒损络脉,功能破坏,形质受损。中风病毒损脑络是其基本病机,风毒损络、(火)热毒损络、痰毒损络和瘀毒损络是中风病毒损脑络的主要表征形式,具体的临床表现又因其病程阶段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廉凤霞  祝向东  徐静 《新中医》2014,46(9):24-25
介绍高如宏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血热、血燥、血瘀、血虚,治疗从血论治。高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尚有湿毒蕴阻、滞络损肤,可从湿毒论治。临床上可分邪阻肌表、寒湿困脾、湿毒蕴肤、脾虚湿蕴几种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宋绍亮教授临证中对于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诊治有独到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机为邪毒内伏,瘀阻脑络,其中邪毒内伏为发病之关键。治疗则注重在辨病基础上辨证治疗,重视雷公藤的使用,主张清解伏邪,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