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素英  杜秋 《吉林医学》2000,21(5):285-287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血清封闭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9例 (9只眼 ) ,施行玻璃体切除及 C3F8气体充填 ,术后随访 3个月~ 2 4个月 ,对裂孔封闭情况及视力、Am sler方格表 ,即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 9只眼中 8只眼 (89% )裂孔完全封闭 ,视力 0 .0 5~ 0 .1有 5只眼 ,0 .2~ 0 .5有 4只眼 ,仅 1例因裂孔封闭不佳继发视网膜脱离术后主要并发症晶体混浊加重。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血清封闭黄斑裂孔可使患眼裂孔无损伤及时封闭 ,在此基础上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能忠  高先德 《四川医学》2000,21(3):253-254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由于破孔在视网膜后极中央 ,治疗既要封闭裂孔 ,又要尽量保持良好视力。其中一部分病例适于应用玻璃体腔内注气手术进行治疗。现将我院 1993年 9月至 1997年 5月 ,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6例 16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6例 (16只眼 )患者中 ,男性 6例 ,女性 10例 ,年龄 53~ 6 9岁 ,平均 6 1岁 ,均为高度近视(- 10 .0 0D~ 2 0 .0 0D)患者 ,无眼外伤史。视网膜脱离时间为 4周至 3个月。初诊时视力 :4眼为眼前手动 ,占 2 5% ,12眼为 0 0 1~ 0 .0 2 ,占 75%。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在眼底后极…  相似文献   

3.
<正>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黄斑裂孔较少见。1986~1990年我院收治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398例,合并有黄斑全层裂孔者21例(5.28%)。均施行黄斑裂孔及周边裂孔冷凝+硅胶条带环扎及球内注气三联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本组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47岁。右眼13例,左眼8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6个月,平均为54.3天。 2.眼科情况:轻度近视2例,中度近视5例,高度近视12例,正视眼2例(有明显外伤史)。  相似文献   

4.
李春梅  薛菊霞 《现代医学》2003,31(5):311-311
C3F8气体是一种对机体无毒、透明、在眼内能够膨胀并且能维持时间较长的气体 ,已经广泛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本院采用体积分数为 0 .997的C3F8气体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现将其临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收集于本科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2月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C3F8气体注入术 17例 (17眼 ) ,其中男 8例 ,女9例 ,年龄 2 1~ 6 5岁 ,平均 39.2岁。屈光状态为高度近视 10例 ,中度近视 5例 ,正视眼 2例。 17例患者经间接眼底镜、三面镜及B超检查证实有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术前视力为手动-0 .1。2…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裂孔是造成视网膜脱离 ,致使视力低下或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往往因患者就诊延迟或漏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视网膜裂孔 6例 ,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封孔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6眼 ,男 2例 ,女 4例 ,46~ 6 0岁 ,平均 5 6岁 ,右眼 4例 ,左眼 2例 ,病程 1~ 8d ,平均 4.5d ;近视状态 3眼 ,正视 3眼。裂孔均位于赤道及靠近锯齿缘一侧 ,其中小于 1PD裂孔 2眼 ,1~ 1.5PD 4眼。裂孔位于颞上象限4眼 ,鼻上象限 1眼 ,颞下象限 1眼 ,均呈单一马蹄形裂孔…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87年 8月~ 2 0 0 0年 8月在视网膜复位术中用硅胶作为加压材料 ,有少数病人在术后发生了硅胶排斥反应 (以下简称“硅胶反应”)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36眼 ,其中男 5 70眼 ,女36 6眼 ;<2 0岁 12 9眼 ,2 1~ 40岁 5 5 0眼 ,41岁以上 2 5 7眼。病变情况 :黄斑裂孔 47眼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 5 3眼 ,1个象限单个裂孔 376眼 ,1个象限多个裂孔 2 44眼 ,2个象限 2个裂孔87眼 ,2个象限多个裂孔 10 4眼 ,锯齿缘裂孔 2 5眼 ,以上病例均伴有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 :环扎 47眼 ,环扎 +带下顶压 889眼 ,术中采用板层巩膜隧道结合缝线…  相似文献   

7.
兜带术(slingtechnigue)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972年由Margherio等[1]推荐使用并得以逐渐推广。1991~1995年,我们对传统的兜带术稍加改良,采用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资料本组47例(47只眼)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17~76岁,平均43岁。47例中近视36例,外伤7例,不明原因4例。近视36例中.近视度数一8.OD以上者3例,-8.0—-2,SD者33例,病程l~6个月。47例均经裂隙灯三面镜确诊为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裂孔呈圆形或椭圆形44例,菱形3例。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自然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30例(30眼),随访6个月~4年,包括视力、彩色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眼黄斑裂孔均由钝挫伤所致,其中28眼于外伤后即刻发生。随访过程中,3眼黄斑裂孔在外伤后3~12周自行闭合,视力提高;8眼黄斑裂孔扩大,2眼视网膜脱离,发生时间均在伤后3个月,此2眼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后视力提高;2眼黄斑裂孔缩小;其余15眼黄斑裂孔大小无明显变化,视力稳定者,未做特殊处理,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外伤性黄斑裂孔有自行闭合可能,且发生多在伤后早期。因此对视力稳定、孔径无扩大者,可暂不手术而密切随访;外伤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很低,对孔径扩大、视力下降者,或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时,手术治疗有利于黄斑裂孔的闭合和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对视功能损害严重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封闭黄斑裂孔 ,达到有效的治愈目的 ,是眼科探讨的问题。自 1992年 8月~ 1999年 8月 ,笔者共收治 42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现对手术及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性 19例 ,女性 2 3例 ,年龄5 2 .1± 7.8岁 (17~ 6 4岁 ) ;病程 3天~ 1年。屈光状态 :正视3例 ,中度近视 13例 ,高度近视 2 6例。无晶体 1例。 42例术前均行视觉电生理检查 ,9例视网膜电图记录不到 b波 ,33例 b波均显著下降。单纯黄斑裂孔 37例 ,合并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例(14只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第一次玻璃体手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后的效果.结果14例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眼中,7例存在黄斑前膜,占50%;2例黄斑白孔及气体量不足2例;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裂孔及体位不正确各1例.再次玻璃体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例失随访,余11例中解剖复位成功者9例,占81.8%,其中视力提高者6例,占66.7%.结论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复发原因主要由黄斑前膜造成.再次玻璃体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氟丙烷(C3F8)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38只眼,12例12只眼单行C3F8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6例26只眼在C3F8眼内填充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结果 非光凝组7只眼复发,占58.3%,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上视力8只眼,占66.7%;光凝组2只眼复发,占7.7%,术后有17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65.4%.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9<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C3F8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体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燕雄  蔡敏玲 《医学文选》2000,19(6):985-986
近年来,国内相继开展玻璃体腔内注气的方法进行治疗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率不断提高。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月,采用国产全氟炳烷(C3F8)气体玻璃体腔内注入治疗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例,获得较好效果。现将体位护理工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9.9岁;左眼28例,右眼17例。脱离范围:1个象限8例,2个象限11例,3个象限16例,全脱离10例。裂孔情况:单纯黄斑裂孔10例,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35例。全部病人术后均采取俯卧位及头低坐位4~5天,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45例患者中视力提高36例(约占80%…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6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填充(C3F8或C2F6)。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3.2月),结果:初次手术56只眼视网膜复位(占86.2%),9只失败眼,3只眼经补气成功,4只眼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成功,2只眼放弃治疗,除2例未复位者,余视力均提高,其中0.05及以上者占69.2%,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一种严重而预后欠佳、治疗困难的特殊类型。以往临床上采用单条硅胶板层巩膜下充填 ,但效果不佳 ,往往术后数月即造成视网膜脱离复发。我院自 1995年始 ,对收治的 8例 9只眼的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改用双条硅胶板层巩膜下充填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系连续住院手术病例 ,8例 (9只眼 )中 ,男6例 ,女 2例 ;右眼 5眼 ,左眼 4眼 ;年龄为 2 1岁~ 45岁。病程 :1周~ 1个月 ;术前视力 :指数 :2眼 ,0 .0 2~ 0 .0 5为 5眼 ,0 .1~0 .3为 2眼 ;脱离范围 :1个象限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硅油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术中使用曲安奈德染色,内界膜剥离,术中注入硅油,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4~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16眼黄斑孔性视网膜复位15眼(93.75%),黄斑裂孔闭合,1眼黄斑裂孔未闭合视网膜仍浅脱;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10眼(62.5%),不变4例(25.0%),视力下降2眼(12.5%)。结论:硅油填充能获得较好的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可作为首选填充物。  相似文献   

17.
激光光凝对视网膜裂孔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避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发展和配合网剥手术成功的极有价值的手段。我院自1 992年以来采用WD -DL92型染料激光对一些可能致网膜剥离的干性裂孔及伴有浅层网膜剥离 ,术后需补充激光光凝的病例 ,进行激光封闭治疗 ,并随访 3个月~ 7年 ,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39例 ,女 2 6例 ,年龄 1 6岁~ 6 8岁 ,平均 47岁。共 6 8只眼全部经三面镜检查确诊为视网膜裂孔 ,其中属网剥术后补充激光光凝的 1 4只裂孔 (湿性孔 ,冷凝后有漏水者 ) ;马蹄形有玻璃体…  相似文献   

18.
罗毅  李敏 《广西医学》2002,24(4):592-592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罕见 ,现将我们遇见一例双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2 7岁 ,因双眼逐渐视朦伴夜间走路困难5年 ,于 1 998年 1 0月来我科就诊 ,无眼外伤史 ,视力右眼 0 .2 5 ,左眼 0 .1 2 ,不能纠正 ,双眼前节正常 ,玻璃体轻度浓缩 ,黄斑部见玻璃牵引 ,视乳头颜色淡白 ,血管细 ,血管弓以外的视网膜暗灰色 ,透见黄白色的脉络膜血管 ,赤道部和周边视网膜可见细颗粒状、星状的色素团沉着 ,黄斑部见 1 /3PD大小的裂孔 ,其周视网膜脱离约 4~ 5 PD。视野检查 :…  相似文献   

19.
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如何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61眼周边视网膜裂孔,随防观察2-23个月,平均17个月。治愈58眼(95.1%),无效3眼(4.9%);治疗后视力提高25眼(4%),不变33眼(54.1%).光凝1次成功者39眼(63.9%),2次成功者18眼(29.5%),3次成功者1眼(1.6%).未见任何并发症。随访中,所有治愈患者无1例复发,发生视网膜脱离。倍频Nd:YAG激光光凝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和防治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玻璃体牵拉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所有病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处理,如玻璃体腔内填充消毒空气、C3F8、硅油等,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9只眼中后极部裂孔呈裂隙状12只眼(63.2%),小马蹄形3只眼(15.8%),小圆形4只眼(21.0%)。其中<1/4 PD者10眼(52.6%),1/2~1/4 PD者7眼(36.9%),1~1/2 PD者2眼(10.5%)。裂孔位于下方血管弓旁9只眼(占47.4%),上方血管弓旁4只眼(占21.1%),视盘下方1-4个视盘直径距离5只眼(占26.3%),视盘上方2个视盘直径距离1只眼(占5.2%)。后巩膜葡萄肿18只眼(占94.7%),其中Ⅰ型(宽基底黄斑型)11只眼(占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