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变化.方法 以外周血中CD34+/CD133+/KDR + 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标志物,对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EPCs数量;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EPCs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并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无高血压或冠心病史、透析是否充分、血红蛋白水平进一步作亚组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CEPCs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CD34+=2.205,tCD34+/CD133+/KDR+ =2.148;均P<0.05);合并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EPCs数量较无高血压者显著降低(tCD34+ =2.183,tCD34+/CD133+/KDR+=2.023;均 P<0.05);有冠心病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EPCs数量低于无冠心病史者 (tCD34+=2.136,tCD34+/CD133+/KDR+ = 2.072;均P<0.05);Kt/V≥1.3组患者CEPCs 数量明显高于Kt/V<1.3组(tCD34+ =2.276,tCD34+/CD133+/KDR+=2.086;均 P<0.05);血红蛋白≥110g/L组患者较血红蛋白<110g/L组患者 CEPCs数量为高(tCD34+=2.707,t CD34+/CD133+/KDR+=2.859;均P<0.05).结论 充分血液透析、积极控制高血压、改善肾性贫血使血红蛋白达标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有助于降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同反应性的机理.方法选择本院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免疫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EPO及中和性EPO抗体,并检测常规生化及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水平及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iPTH、碱性磷酸酶(ALP)的关系,探讨透析充分性与EPO、Hb、BUN、iPTH及ALP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EPO抗体和贫血的关系.结果①血液透析患者EPO与BUN及ALP存在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5,-0.41,P<0.05),但EPO与Hb、Kt/V及iPTH等均无相关性.Hb与BUN、ALP、iPTH等无相关关系(r分别为-0.03、-0.05、0.12,P均>0.05);②Kt/V大于1.2透析较充分的一组中Hb高而iPTH较低,Kt/V小于1.2的一组中Hb低而iPTH较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两组中BUN、Alb、ALP及EPO水平无明显差别;③利血宝组及益比奥组抗EPO抗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例(1/17)、2例(2/35),两例抗体滴度为1:8~1:16,益比奥组中有1例EPO抗体滴度为1:128,该患者骨髓活检示红系增生低下-纯红再障.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与BUN及ALP存在显著负相关,但贫血程度与EPO、BUN、iPTH、ALP无明显直接相关,充分透析能较好改善贫血.使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产生抗体,该抗体可导致骨髓红系增生低下,加重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CM)监测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二组,A组:Hb:100—130g/LB组:Hb:50-99g/L,采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CM)观察尿素清除率(KT/V值)变化情况。结论A组:KT/V值为1.22±0.8,B组:KT/V值为1.54±1.0,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高,KT/V值偏低;血红蛋白水平低,KT/V值偏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预冲方法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5次半开放式预冲方法(半开放式组),然后5次透析都采用密闭式预冲方法(密闭式组),通过在线尿素清除率的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测定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数(Kt/V)。观察透析器的凝血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半开放式组透析3次后Kt/V有明显的降低,而密闭式组第1-5次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数值,透析5次后两组之间K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开放式组透析器在复用3-4次后,回血时透析器有凝血现象,与密闭式组比较,凝血分级有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采用密闭式预冲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操作程序简单,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保持Kt/V值的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5.
张宏涛  王志奎 《临床荟萃》2022,37(12):1099-1103
目的 评估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情况,并对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20年12月在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238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以血红蛋白(hematocrystallin, Hb)≥110 g/L为界线,分为Hb合格组(Hb≥110 g/L)和非合格组(Hb<110 g/L),比较2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生化检查、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平衡试验结果等因素,并分析该中心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治疗合格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1)入组的所有患者的平均Hb水平(103.85±19.13) g/L,合格组108例(45.38%),非合格组130例(54.62%);(2)单因素分析示Hb水平与总KT/V(r=0.282,P<0.05)、腹膜KT/V(r=0.230,P<0.05)、超滤量(r=0.146,P<0.05)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r=0.154,P<0.05)呈负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低白蛋白、肌酐...  相似文献   

6.
持续质量改进对于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并观察纠正贫血与患者住院率的关系。方法对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访,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贫血的治疗流程。结果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由(101.20±18.05)g/L上升至(109.80±16.67)g/L(P<0.01),血红蛋白≥110g/L患者的比例从42.2%上升至52.2%。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没有显著性改变,铁充足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10g/L的患者住院率显著高于≥110g/L者。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在透析充分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4008S血液透析机OCM检测了38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一次血液透析时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用尿素动力一室模型计算Kt/V值;根据有、无残余肾功能,将38例分为两组对OCM和计算Kt/V值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OCM检测Kt/V值为1.13±0.58,计算Kt/V值为1.18±0.17,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7,P<0.01)。尿素动力模型计算二组的Kt/V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OCM检测其Kt/V值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液透析机OCM可作为检测Kt/V,评价透析充分性的简便、可靠的指标,并可避免透析后尿素反弹和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钟波  杨飞  王宁  李莉  翟静好  吕海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36-1138
目的:评估透析充分性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的影响。方法:38例临床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年龄(60±11)岁,入选标准如下,(1)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2)皮下注射rHuEpo4个月以上;(3)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红细胞压积(Hct)在3个月内达到目标水平35%。排除标准为,(1)乙肝表面抗原和抗爱滋病抗体阳性;(2)实验前3个月有输血史或有活动性出血情况;(3)急慢性感染。连续4周每周评估Hct和血红蛋白(Hb)水平,TSAT、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血清白蛋白(sAlb)、标准化蛋白代谢率(PCRn)和每周rHuEpo剂量在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Hct与Kt/V无相关性,rHuEpo剂量和Kt/V负相关(r=-0.853,P<0.001),多重回归分析表明rHuEpo剂量为与Kt/V相影响的独立变量(P<0.001)。按照Kt/V值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Kt/V小于1.3病例,B组为Kt/V大于1.3病例),结果表明两组之间Hc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B组病例每周rHuEpo使用剂量显著性低于A组,其中B组用(11...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估其睡眠质量。记录患者的透析方案、生化指标及治疗用药等资料,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62.23%的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年龄、透析年限、每周透析总时间、尿素清除指数(Kt/V)、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乘积、血红蛋白(Hb)及血液滤过次数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睡眠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其中Kt/V、每周透析总时间、血iPTH、血钙磷乘积和Hb对睡眠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问题。透析不充分、钙磷代谢紊乱和贫血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并记录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质量、透析方式、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Kt/V、残肾功能,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和控制不良组,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Kt/V、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干体质量是否达标、残肾功能以及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t/V、干体质量达标率、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Kt/V值、干体质量不达标、未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平均透析时间(41±29)个月.透析中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利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Kt/V值;同时透析前后取全血检测尿素氮浓度等,根据单室尿素动力模型DaugirdasⅡ公式计算K t/V值,比较2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不同体质量,超滤量,血流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利用OCM法测得的Kt/V值与采血计算法所得的K t/V值分别为(1.42±0.25)与(1.45±0.25),直线回归分析相关指数 r=0.979,P< 0.001.不同体质量≤60kg和>60kg的2组患者,OCM监测的K t/V值分别为(1.50±0.27)与(1.37±0.22),t =2.09p=0.04采血计算Kt/V值(1.54±0.27)与(1.40±0.22),t=2.23,P=0.03 2者有显著差别.不同超滤量<3kg和≥3kg的2组患者,K t/V值无显著差别OCM法比较t=-1.34,P =0.19采血计算法比较t=-1.52,P=0.13.不同血流量200~250ml/min和260~300ml/min的2组患者,Kt/V值有显著差别OCM法比较t=-9.11p=0.01采血计算法比较 t=-9.13,P=0.01.不同血红蛋白水平Hgb≤110g及Hgb>110g的2组患者,K t/V值无显著差异OCM法比较t=0.33,P =0.74采血计算法比较t=-0.15,P =0.88.不同红细胞压积水平HCT≤33%及HCT>33%的2组患者,Kt/V值无显著差异OCM法比较t=-0.50,P =0.62采血计算法比较t=-0.81,P =0.43.结论 采用OCM监测可以很好的反映患者单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有利于短期内调整透析处方,并结合其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以保证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对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剂量和酸中毒状态分别对机体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306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检测透析前血清HCO3^-、pH、血清白蛋白、标准化蛋白代谢率(PCRn)、Kt/v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参试患者均为标准HCO3^-透析,持续时间平均(100±37)月,排除标准为:合并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恶病质状态。结果平均年龄为(61±13)岁,Kt/v为(1.34±0.15),PCRn为(1.09±0.06)g/(kg·d),血清白蛋白为(39.3±3.3)g/L,BMI为(20±2.3)kg/m^2,HCO3^-为(21.0±2.4)mmol/1,pH值为(7.36±0.06)。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Rn(P〈0.05)、HCO3^-(P〈0.05)、pH(P〈0.05)显著正相关,但与Kt/V和BMI无显著相关性,血清HCO3^-和PCRn显著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清HCO3^-浓度和PCRn对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显著性意义,而Kt/v对血清白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将参试患者分为2组,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36.9±2.3)g/L,而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41.1±2.8)g/L(P〈0.05);相应组PCRn分别为(1.08±0.07)g/kg/d和(1.09±0.06)g/kg/d(P=NS)。同时结果提示血清白蛋白浓度与透析剂量无显著相关性(Kt/V范围:0.95到1.82)。结论对于Kt/v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酸中毒对血清白蛋白水平为负性影响,同时与膳食蛋白摄入(通过PCRn进行评估)无关。当机体存在中度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状态时,PCRn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膳食蛋白摄入情况,可能与机体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郊县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治疗状况,为优化郊县和农村地区的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青浦区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33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60例。患者年龄55.28±12.36(26~80)岁,透析龄40.71±30.56(3~131)个月。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分别为88.0%(117/133)、99.1%(116/117)和12.8%。49.6%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1种降压药,应用2种、3种和以上者分别占40.0%和10.4%。单药用药以钙通道阻滞剂最多(87.9%),其次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22.9%)。贫血治疗的达标率为29.3%(39/133)。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率为94.7%,口服铁剂应用率为85.7%。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治疗达标率依次为54.9%、25.6%、51.1%和32.3%;仅有5例(3.76%)上述4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患者中30.1%(40/133)的患者合并血吸虫肝病,前者较无血吸虫肝病患者年龄高(58.8±11.7岁比53.8±12.4岁,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39.2±6.4g.L-1比41.1±3.1g.L-1;96.1±9.8g.L-1比99.9±10.0g.L-1,P〈0.05)。结论:上海青浦地区MHD患者合并血吸虫肝病、贫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且相应治疗不充分,血压和Hb的达标率低。相当比例的血液透析患者未能满意地控制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析前血红蛋白、尿素氮、IL-6、CRP及β2-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及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β2-MG[(5.390 ±0.550)、(4.570±0.435)mg/L,t=5.848,P<0.01]及CRP[(1.160±0.205)、(2.516±0.211) mg/L,=22.147,P<0.01]、血红蛋白[(95.680±13.272)、(106.920±5.845) g/L,t=3.18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4.470±18.043)、(12.170±7.863) ng/L,扛2.891,P <0.01]、β2-MG[(5.740±0.893)、(3.850 ±0.541) mg/L,=5.530,P<0.01]、CRP[(1.092±0.220)、(1.479±0.211) mg/L,=5.329,P<0.01]、血红蛋白[(95.680±14.185)、(114.160±7.386) g/L,t =4.50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FHD组与HFHD组治疗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7.750±15.935)、(12.170±7.863) ng/L,t =4.382,P <0.01]、β2MG[(4.570±0.435)、(3.850±0.541) mg/L,t =5.209,P<0.01]、CRP[(2.516±0.211)、(1.479±0.211) mg/L,t=15.580,P<0.01]、血红蛋白[(106.920±5.845)、(114.160±7.386)g/L,=3.843,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HD较LFHD更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纠正MHD患者肾性贫血,从而显著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两种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患者,改用HFHD 10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电解质水平,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及食欲评分。结果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FHD治疗前后,Alb分别为(38.2±4.4)g/L、(41.5±7.2)g/L,Hb(77.12±4.63)g/L、(101.4±8.67)g/L,iPTH为(654.3±750.1)ng/L、(304.7±898.9)ng/L,血磷(2.34±0.51)mmol/L、(1.68±0.45)mmol/L,SGA评估及食欲评分治疗前较治疗后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贫血,降低iPTH及血磷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全大勇  龚蓉  皮婧静  舒英  杨斌  刘蔓莉  李迎春  叶娜 《临床荟萃》2014,29(10):1171-1174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透析模式对初始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维持性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6例,其中血液透析(HD)组4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22例,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22例,测定并比较入组9个月3组在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率、24小时尿量、血清白蛋白(Alh)、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血压达标率的差异.结果 HD组、CAPD组、DAPD组在Kt/V达标率、Hb水平、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量分别为250(142.5) ml、575(387.5) ml、650(150.0) ml,DAPD组尿量最多(P<0.05);Alb分别为(37.7±2.1) g/L、(34.2±1.6)g/L、(36.7±1.4) g/L,HD组最高(P<0.05),DAPD组高于CAPD组(P<0.05);水肿发生率DAPD组最低(P<0.05),分别为50.0%(21/42)、45.5%(10/22)、18.2%(4/22);血压达标率DAPD组最高(P<0.05),分别为45.2%(19/42)、54.5%(12/22)、81.8%(18/22).HD组、CAPD组、DAPD组血钙分别为(2.25±0.22) mmol/L、(1.94±0.11) mmol/L、(2.01±0.22) mmol/L,HD组高于CAPD及DAPD组(P<0.05).DAPD组血磷最低(P<0.05),分别为(2.22±0.54) mmol/L、(1.95±0.30) mmol/L、(1.68±0.29) mmol/L,iPTH 3组分别为169.40(241.5) ng/L,137.50(99.5) ng/L,87.50(91.25) ng/L,HD组最高(P<0.05).结论 对于初始进入透析的患者,在3种模式中,DAPD在不影响透析充分性的情况下,能更好的保护残余尿量,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在Alb优于传统的CAPD,有可能成为残余尿量较好的初始透析患者优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分分为睡眠好组(PSQI总分≤5)和睡眠差组(PSQI总分>5),比较睡眠好组和睡眠差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生化指标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睡眠好组较睡眠差组Hb、白蛋白(ALB)、Kt/V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PTH、透析前尿素氮、透析前肌酐、碳酸氢钠、钙磷乘积和铁蛋白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示 Hb(OR=1.051,P=0.003)、ALB(OR=1.209,P=0.014)、iPTH (OR=0.998,P=0.043)、钙磷乘积(OR=0.94,P=0.003)与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睡眠质量下降,Hb、ALB、iPT H、钙磷乘积可能与患者睡眠障碍有关,须加强对此的识别和控制,以改善患者睡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C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透析器F6首次使用及复用第7次时检测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同时应用尿素动力学单室可变容积模型计算Kt/V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透析器首次使用时,OCM检测值(1.25±0.16)低于Kt/V计算值(1.37±0.23),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842,P〈0.001);透析器复用第7次时,OCM检测值(1.23±0.15)低于Kt/V计算值(1.31±0.17),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667,P〈0.01);透析器首次使用OCM检测值和复用7次时OCM检测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908,P〉0.05);透析器首次使用Kt/V计算值和复用7次时Kt/V计算值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t=1.692,P〉0.05)。结论OCM检测值低于Kt/V计算值,OCM在作为评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时,应注意二者的差别。透析器复用7次不影响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AFP值大小分为3组:A组95例(AFP<20μg·L(-1)),B组(AFP 20-600μg·L(-1))100例和C组(AFP> 600μg·L(-1))85例.使用放射免疫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B组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 vs 20.0%,P>0.05),A,B 2组患者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34.0% vs 77.6%,均P<0.01),A,B 2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2.80±27.00),(231.60±23.04)μg·L(-1)vs (360.71±25.80)μg·L(-1),均P<0.01)],A,B,C 3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33,0.40,0.87,P<0.05或P<0.01).结论 血清中AFP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矽尘接触者、矽肺患者及尘肺观察对象血清白介素-8(IL-8)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水平,探讨IL-8和PDGF-AA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0名不接触粉尘的对照人群(对照组)、211名接触矽尘1年以上的接尘工人(接尘组)、48名矽尘作业观察对象(0+)(观察对象组)及155例矽肺患者(矽肺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8和PDGF-AA水平。结果 IL-8水平:与对照组[(6.55±1.94)ng.L-1]比较,接尘组、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IL-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