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放射治疗后常规MRI发现异常病变的100例NPC入组,分析DWI表现,测量病变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不同性质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59例局部复发,3例颅内复发灶DWI图像呈等信号,余均呈高信号。26例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2例DWI呈稍高信号,余均呈低信号。8例放射性坏死DWI均呈明显高信号。局部复发、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及放射性坏死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2(×10-3mm2/s)、1.93±0.13(×10-3mm2/s)及0.41±0.10(×10-3mm2/s),三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292.548,P〈0.01)。以平均ADC值〈1.0×10-3mm2/s及〉1.5×10-3mm2/s,分别作为诊断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水肿/炎症反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2%、71.4%及86.6%、100%。[结论]DWI表现及病变的ADC值差异有助于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等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35例经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和同期随机选取的3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0s/mm2及800s/mm2),分别测量放疗后鼻咽坏死灶及肿瘤复发区的ADC值,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鼻咽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而肿瘤复发病灶表现为高信号。鼻咽坏死组及复发组ADC平均值分别为(1.073±0.0383)×10^-3mm2/s和(0.844±0.0309)×10^-3mm2/s;最大值分别为(1.728±0.0527)×10^-3mm2/s和(1.477±0.0675)×10^-3mm2/s。鼻咽坏死组ADC平均值及最大值均大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5,P〈0.001;t2=2.932,P〈0.005)。结论DWI以及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放疗前、后2个月的磁共振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DWI序列。比较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对照分析30例患者放疗前、后的DWI信号、ADC值。[结果]放疗前常规MRI扫描共发现病灶48个,累及42个椎体。DWI序列发现病灶56个,累及48个椎体。放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MRI,SET1WI上脊柱转移瘤信号不变或略有下降。FSET2WI上20例信号轻度下降,10例不变。而在临床症状有改善的26例病例中,相对于放疗前,转移瘤DWI信号明显降低。在b=650s/mm2的DWI中,脊柱转移瘤放疗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72±0.21)×10-3mm2/s,放疗后ADC值升高到(1.32±0.22)×10-3mm2/s;相邻正常椎体骨髓的ADC值较转移瘤低,且放疗前后没有变化。f结论]DWI序列既可以提高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也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脊柱转移瘤的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咽癌治疗前瘤灶、复发瘤及放疗后非复发瘤的MR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差异,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鼻咽癌治疗前患者(初诊组)103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组)39例和放疗后非复发患者(非复发组)51例,分别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序列(b=0、800 mm2/s)扫描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ADC值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对3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鼻咽癌初诊组和复发组的ADC诊断阈值,分别计算其诊断鼻咽癌治疗前瘤灶、放疗后鼻咽部复发瘤和放疗后非复发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约登指数,比较二者ADC诊断阈值的诊断效能。结果非复发组与初诊组、复发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约0.05);复发组与初诊组患者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采用常规MRI检查诊断鼻咽癌复发瘤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和74.5%;取0.851×10-3 mm2/s作为初诊组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治疗前瘤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0%、94.9%和0.929,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6.9%、98.0%和0.749;取0.887×10-3 mm2/s作为复发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2%、94.1%和0.813。采用Z检验对3种检查法诊断鼻咽癌复发瘤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其中MR DWI复发组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复发瘤的诊断效能最高(Z=2.044,P=0.041)。结论 DWI有助于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检出及诊断,且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通过鼻咽癌复发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较通过鼻咽癌初诊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疗中鼻咽癌表观弥散系数与体积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放疗前、放疗3周内每周(间隔7天)及放疗结束时行鼻咽磁共振及弥散成像,在MRI上计算瘤体的ADC值,应用PACS软件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体积大小,应用SPSS15.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放疗前瘤体的ADC值为(8.38±0.89)×10-4mm2/s,放疗中第1、2、3周及放疗结束时ADC值分别为(11.66±0.43)×10-4mm2/s,(12.82±0.40)×10-4mm2/s,(13.90±0.74)×10-4 mm2/s,(9.05±0.62)×10-4 mm2/s。放疗前瘤体的体积为(10.72±3.22)mm3,放疗中第1、2、3周及放疗结束时体积分别为(9.91±3.22)mm3、(7.38±3.03)mm3、(4.50±1.82)mm3和(1.43±0.51)mm3。放疗前ADC值与体积消退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放疗前ADC值与体积变化相关,故MR弥散加权成像作为1个影像学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常子宫颈和宫颈癌的弥散加权成像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Y  Liang BL  Gao L  Ye RX  Shen J  Zhong JL 《癌症》2007,26(5):508-512
背景与目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宫颈癌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本研究对正常子宫颈和宫颈癌组织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以及放疗后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6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20例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800 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未行手术的7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宫颈的ADC值.结果:正常子宫颈在DWI图上呈三层结构,其平均ADC值[(1.71±0.14)×10-3 mm2/s)]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97±0.13)×10-3 mm2/s)](P<0.01).放疗后子宫颈的ADC值[(1.49±1.40)×10-3 mm2/s]较放疗前[(1.02±0.06)×10-3 mm2/s]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子宫颈.结论:DWI能够区分正常子宫颈和宫颈癌组织,可用于宫颈癌治疗前侵犯范围的评价,并可显示放疗后宫颈组织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DWI检查。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鳞状细胞癌患者ADC值差异, 根据放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 比较两组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80例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 放疗后达完全缓解21例, 部分缓解31例, 疾病稳定25例, 疾病进展3例;放疗有效组52例, 无效组28例。放疗有效组放疗前ADC值高于无效组[(0.99±0.14)×10-3 mm2/s比(0.76±0.20)×10-3 mm2/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1, P<0.001);放疗有效组放疗后ADC值也高于无效组[(1.43±0.25)×103 mm2/s比(1.11±0.23)×10-3 mm2/s], 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肿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相对邻近正常组织,盆腔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ADC值为1.61×10-3±0.32×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1.04×10-3±0.18×10-3mm2/s(P=0.014)。恶性肿瘤中鳞癌ADC值为1.03×10-3±0.12×10-3mm2/s,腺癌ADC值为1.10×10-3±0.26×10-3mm2/s(P=0.455)。[结论]DWI和ADC值可显示盆腔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在早期鼻咽癌(NPC)与鼻咽部良性增生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MRI检查并进行IVIM DWI成像的早期NPC患者(n=46)和鼻咽部良性增生患者(n=43)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记录所有患者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性能。结果与鼻咽良性增生组相比,早期NPC组的D、ADC0~1 000、ADC300~1 000较低[(067±005)×10-3 mm2/s vs. (090±011)×10-3 mm2/s、(065±009)×10-3 mm2/s vs. (100±015)×10-3 mm2/s、 (059±005)×10-3 mm2/s vs. (076±010)×10-3 mm2/s](P<0001),而早期NPC组的D*则高于鼻咽良性增生组[(3287±480)×10-3 mm2/s vs. (2187±521)×10-3 mm2/s](P<0001);两组之间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D和ADC300~1 000的AUC分别为0985和0988,D<075×10-3 mm2/s鉴别早期NPC与鼻咽良性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100%、975%和969%)。结论IVMI DWI在鉴别早期NPC和鼻咽良性增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D和ADC300~1 000鉴别诊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2~2008年在本院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38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淋巴结复发以Ⅱ区最常见,约74%(28/38),多区复发约63%(24/38)。86%(25/29)为原部位复发。复发淋巴结以形态不规则且边缘不清楚及包膜外侵犯多见,在MRI-STIR序列上病变以中等及低信号多见。DWI以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多见,实性区的平均ADC值为0.79×10^-3mm^2/s,坏死区为2.08×10^-3mm^2/s。[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MRI表现不典型。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PET/CT等多种影像检查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周晶  刘鹏飞  那婧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575-1578
目的:探讨前列腺弥散加权成像测得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病人15例,前列腺癌病人10例,分析采用b值为1000的ADC图及常规MR图像,结合常规MRI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外围带(PZ)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比较差异性并分析重叠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表现为信号不均,增生结节有的为T2WI高信号,有的为T2WI低信号,前列腺癌有时与增生结节难以鉴别。PCa的ADC值(0.67±0.06)×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围带(PZ)的ADC值(1.52±0.18)×10-3mm2/s,前列腺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1.05±0.25)×10-3mm2/s,BPH的PZ与PCa及BPH的CG与PCa均有显著差异,BPH的PZ与PCa间无重叠,BPH的CG与PCa间有少量重叠。结论:DW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有意义,但由于分辨力的限制,测量ADC值时要参照常规MRI以使选取的区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鉴别肝细胞性肝癌(HCC)冷冻术后肿瘤坏死、残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冷冻治疗的27例肝癌患者共30个病灶行T1 WI、T2WI常规MRI平扫、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冷冻前、后MRI信号改变.对HCC一般特征与ADC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冷冻前后正常肝脏、肿瘤组织及术后坏死、残留组织的ADC值.结果:冷冻坏死的肝肿瘤组织在T1WI图中呈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等信号,D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无强化.活性残留肿瘤14个(其中12个肿瘤直径>5.0 cm),残留率为46.7%.b值=800 s/mm2时,ADC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术后残留肿瘤组织(0.98±0.17)×10-3 mm2/s、术前肝肿瘤组织(1.03±0.20)×10-3 mm2/s、正常肝组织(1.14 ±0.07)×10-3mm2/s、术后坏死肿瘤组织(2.07±0.23)×10-3 mm2/s.肝肿瘤组织与对照组正常肝组织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肝肿瘤组织ADC值与肿瘤大小不相关(r=-0.10,P=0.614),与直径范围,肿瘤分期、是否远端转移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肿瘤坏死区ADC值与术前肿瘤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残留组织ADC值与坏死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3),与肿瘤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结论:MRI-DWI能有效鉴别肝癌冷冻术后的病灶坏死及残留,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经临床证实为IIa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并接受放化疗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3周及治疗结束后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及最大径,分析放化疗前后ADC值差异性以及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于放化疗后ADC值升高,放化疗前、放化疗后2~3周及结束时ADC值分别是(0.81±0.13)×10-3 mm2/s、(1.18±0.14)×10-3 mm2/s、(1.47±0.22)×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化疗前与放化疗2~3周的ADC值差值(T值)为(0.37 ±0.13)×10-3 mm2/s,放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为0.78±0.12,放化疗前、放化疗后2~3周及结束时ADC值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均无相关性,T值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病灶ADC值放化疗后升高,放化疗后ADC值早期升高幅度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治疗效果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MR及MR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增生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796±0.171)×10^-3mm2/s和(1.058±0.2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854×10^-3mm2/s作为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3.91%、86.96%和80.43%。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组31例.比较DWI信号及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