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食管癌手术径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食管癌手术径路,方法:1958年-1997年的40年间945例胸吵段食管癌病例,分为5组,分别采用:(1)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弓上吻合。(2)右胸前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胸顶吻合。(3)右胸前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左颈或右颈吻合。(4)右胸后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5)右胸后外侧切口经胸游高分子食管,食管癌切除,经膈肌食管裂孔游离胃,胸顶食管胃吻合,用SAS医用统计软件列联表方法分析切除率,并发症,死亡率,五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右胸后外侧切口径路切除率较左胸后外侧切口和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高,生存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5组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4.19%和29.00%,81.69%和28.57%,83.65%和26.19%,90.74%和34.70%,93.67%和39.74%。结论:右胸后外侧切口径路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2.
左胸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报告左胸后外侧切口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1124例,男749例,女375例;平均年龄58.5岁。肿瘤分布:上段癌72例,中段癌883例,下段癌169例。临床病理分期(TNM)Ⅰ期48例,Ⅱa期263例,Ⅱb期304例,Ⅲ期425例,Ⅳ期79例。全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次全切除,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手术治疗愈1118例,死亡6例(0.5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后外侧剖胸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全组手术切除5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先开腹再行右后外侧开胸术式组25例,B组为先开胸后行颈腹三切口术式组25例.结果:切除率100%,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先开腹组发生心肺并发症4例,声嘶2例,颈部吻合口漏2例;先开胸组发生心肺并发症3例,胃排空障碍2例,声嘶1例.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先开腹再行右后外侧开胸术式具有较多优点和灵活性,对较早期及切除把握较大的病人,推荐行先开腹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后外侧剖胸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全组手术切除5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先开腹再行右后外侧开胸术式组25例,B组为先开胸后行颈腹三切口术式组25例。结果:切除率100%,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先开腹组发生心肺并发症4例,声嘶2例,颈部吻合口漏2例;先开胸组发生心肺并发症3例,胃排空障碍2例,声嘶1例。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先开腹再行右后外侧开胸术式具有较多优点和灵活性,对较早期及切除把握较大的病人,推荐行先开腹术式。  相似文献   

5.
胸上段食管癌,部分胸中段食管癌传统习惯右胸径路,但由于颈、胸、腹三切口之繁锁和两组操作的不协调而引起异议。左后外侧第六胸间开胸,行胸上中段食管癌切除及颈部吻合,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若能正确掌握,熟练操作,仍可取得良好效果。作者分析96例手术治疗的经验及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三切口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左颈、右胸后外侧及上腹正中三切口,行食管胸中上段癌切除,胃经右胸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1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其中胸上段食管癌3例(21.4 %),胸中上段癌8例(57.1 %)。胸中段食管癌3例(21.4 %)。病变长度:3.1~6.0 cm 10例(71.4 %),>6.0 cm以上4例(28.6 %)。病理类型均为鳞癌。按pTNM分期Ⅱb期8例(57.1 %),Ⅲ期5例(35.7 %),Ⅳa期1例(7.1 %)。结果 主要并发症为拔管后右侧胸腔积液(2例),心率失常(3例),呼吸道感染(1例),咽炎(5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预防性放疗,随访至今,无吻合口狭窄,无吞咽困难、无声嘶。结论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是对中上段食管癌科学、合理、效果良好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吻合器行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食管癌46例,其中食管胸中段癌32例,胸下段癌11例,胸上段癌3例.全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国产WGW-Ⅱ型消化道吻合器,行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吻合顺利,无术后死亡、吻合口瘘及明显吻合口狭窄.结论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具有扩大切除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改进食管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手术死亡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 1999年 1月~2002年 12月对 29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 (Ⅰ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Ⅱ组)、右胸前外侧切口(Ⅲ组)、右胸后外侧切口(Ⅳ组)共完成食管癌食管切除术、经食管床食管重建术 293例。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 98. 7% (293 /297),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98. 2%(86 /87)、98. 1% (52 /53)、98. 5% (133 /135)、100% (22 /22);手术死亡率 1. 7% (5 /297),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2. 3% (2 /87)、1. 9% (1 /53)、0. 75% (1 /135)、4. 5% (1 /22);断端癌发生率 3. 8% (11 /293),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4. 7% (4 /86)、3. 8% (2 /52)、2. 3% (3 /133)、9. 1% (2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2. 8% (38 /297),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17. 2% (15 /87)、9. 4% (5 /53)、11. 1% (15 /135)、13. 6% (3 /22)。Ⅲ、Ⅳ组与Ⅰ、Ⅱ组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Ⅰ、Ⅱ组间及Ⅲ、Ⅳ组间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食管癌患者右胸前外侧三切口、右胸后外侧三切口全食管切除,可彻底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筛选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N组淋巴结需行纵隔镜探查活检的临床指征。方法:89例Ⅰ~ⅢA期NSCLC患者开胸术前行经颈纵隔镜检查,其中12例联合右斜角肌活检术、10例联合前纵隔切开术检查N3组淋巴结的病理状况。结果:纵隔镜检查后共发现9例为不宜再行开胸手术患者,其中3例为右斜角肌淋巴结转移,6例为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统计学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的N3发生率高于非腺癌组(P<0.05),血清CEA水平升高组的N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组的N发生率高于同侧单站转移组(P<0.05)。结论:肺腺癌、血清CEA升高和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的NSCLC,推荐行病灶对侧或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以排除N病变,为最优化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5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231/261)、63.1%(125/198)和48.4%(60/12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4.1%(41/64),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1.7%(19/60)。该术式胸、腹腔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由于该术式是右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床显露充分,免受主动脉弓干扰,癌肿切除率高,吻合操作方便可靠,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Ivor-Lewis术式是治疗胸部中、下段食管癌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切口组62例和三切口组33例,对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切除132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13.9枚。95例中有43例(45.3 %)出现淋巴结转移。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3 %(25/62)和54.5 %(18/33)。上段和中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 %(2/8)和40.0 %(4/10),下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 %(7/13)。食管癌的浸润深度(r=0.315,P=0.007)和分化程度(r=0.239,P=0.017)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长度>2 cm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χ2=34.2,P<0.001)。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8 %(16/62)和4.2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69)。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6 %(1/62)和3.0 %(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651)。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对于上、中段食管癌宜选择三切口利于行术野淋巴结切除,下段食管癌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切除。  相似文献   

12.
李杰 《现代肿瘤医学》2014,(10):2357-2358
目的:探讨临床不同入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在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128例食管癌,分为Ivor-Lewis手术组(68例)和左胸手术组(60例),对比两组胸腔、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及1、3、5年存活率。结果:左胸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右侧气管旁三角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低于Ivor-Lewi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纵隔和腹部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5年生存率Ivor-Lewis组明显高于左胸组(P<0.05)。结论:Ivor-Lewis术式二野清扫的转移淋巴结及术后5年存活率均优于左胸入路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与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患者322例,转移率52.6%。清扫淋巴结16513枚,转移1128枚,转移度6.8%。胸部淋巴结转移245例,转移率40%。胸部淋巴结清扫总数8510枚,转移639枚,转移度7.5%。腹部淋巴结转移191例,转移率31.2%。腹部淋巴结清扫总数7765枚,转移458枚,转移度5.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腹部淋巴结转移、T分期、胸部淋巴结清扫数、分级、病变长度以及年龄是胸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瘤栓、贲门受侵、胸部淋巴结转移数、部位、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病变长度是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左侧开胸二野清扫术后复发的规律,为术后辅助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1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分析其复发情况。结果:111例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16.0个月,82.9%患者在术后3年内复发,复发时临床表现以声音嘶哑为最常见(36.0%)。复发类型:单纯局部区域复发76.6%,单纯远处转移6.3%,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7.1%(P=0.000)。局部复发中纵隔淋巴结转移60.4%,下颈锁骨区淋巴结转移48.6%,腹腔淋巴结转移10.8%,吻合口复发15.3%,瘤床区复发1.8%。远处转移26例中,肺转移占50.0%。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之间复发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上纵隔复发率55.9%,中纵隔19.8%,下纵隔淋巴结转移1.8%(P=0.000),在纵隔淋巴结复发中,1、2区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2.3%和34.2%,4区22.5%,7区18.0%。采用logistic分析复发部位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左开胸二野清扫术后复发多在术后3年内发生,以声音嘶哑常见,淋巴结复发为主要复发类型,其中下颈锁骨区及上纵隔1、2区淋巴结复发多见,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之间复发区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局部复发的模式,评估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5~2010年行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239例,分为单纯手术组(175例)与预防性放疗组(64例),分析比较二者局部复发模式的差异。结果 23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预防性放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均以淋巴结转移最为多见,分别占90.29%与95.31%;在淋巴结转移中均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单纯手术组胸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胸中段及胸下段(χ2=9.452,P=0.009)。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χ2=7.615,P=0.006)。而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颈部淋巴结复发(χ2=1.242,P=0.265)、中纵隔淋巴结的复发(χ2=0.023,P=0.880)、腹部淋巴结的复发(χ2=1.470,P=0.2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上纵隔区、中纵隔区是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预防性照射上纵隔区对减少该部位的复发有很大价值,术后放疗靶区须包括上纵隔区。胸下段食管癌及原腹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腹部相应转移区域预防性放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5,自引:15,他引:55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243例单纯技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45.3%,转移度10.5%,表现为沿食管周上的上下“双向性”转移。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分化,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16.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1.9%(P〈0.01),。淋  相似文献   

18.
丁忠祥  梁碧玲  沈君  孙颖  谢榜昆  袁建华 《癌症》2009,28(5):533-537
背景与目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adiation Therapy Oneology Group,RTOG)等组织联合发表了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分区方法及N0期病例亚临床靶区勾画的推荐标准,但对于N+的患者是否同样适用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RTOG分区对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颈部靶区的价值。方法:收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初治鼻咽鳞癌患者254例,全部病例进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方法进行淋巴结分区。结果iRTOG分区的标志在横断位MRI图像上均清晰可辨。254例患者中,107例(42.1%)出现淋巴结坏死,78例(30.7%)有包膜外侵犯,4例(1.6%)出现跳跃性转移。51例(20.1%)患者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1Ib区上界以上区域有42例,斜方肌前缘以后的区域有6例受累,Ⅳ区的下界以下有23例。51例患者中,20例为两处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本组未见单纯发生在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转移病例。结论:MRI可以用来进行颈部淋巴结的RTOG分区;应用RTOG分区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颈部靶区时,边界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方法 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结果 CT对117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 %、80.6 %、84.6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 %)]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 %)]、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 %)]、隆突下组[15/41(36.6 %)]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 %)]、胃左动脉旁[5/19(26.3 %)]为最多。结论 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 对内镜病理证实的149例早期食管癌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对不同区域清扫的淋巴结编号,行病理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49例患者中,3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8%,淋巴结转移度为2.4%.胸上段食管癌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胸下段食管癌以腹部淋巴结转移为主,尤其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占44.1%),而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频度相当.淋巴结转移率与食管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149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7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与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有关(均P<0.05).结论 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仍较高,对于病灶局限于上皮层或侵及固有膜者可采用较为局限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黏膜切除等;对于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者可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尤其要重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