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将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比较两组全麻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两组全麻药物用量及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麻药物用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实验组麻醉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用药量,麻醉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2.
居二云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86-1686
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试验组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HR、DBP、S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喉头和声门下喷雾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应用在开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行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用喉麻管给予生理盐水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B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麻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溶液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C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面麻醉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后进行气管插管,术中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3 min(T4)以及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同时采集静脉血测各时点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T)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及拔管后24 h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各时点患者HR、SBP、DBP的变化以及静脉血AD、NE、COR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且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结论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手术时接受全身麻醉,实验组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压和心率水平;对比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术毕和术后24 h时的A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前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建立气腹10 min后、术毕拔管时实验组DBP、SB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AD、NA合成、分泌,从而降低患者DBP、SBP、HR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变化。方法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分别于麻醉前、腹压达12mmHg后1min和30min、术毕四个时点监测HR、SBP、DBP、SpO2的变化,并于上述时点测血糖(BS)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在气腹1minEA组HR高于GA组(P<0.01);EA组SBP在气腹30min和术毕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GA组在气腹后DBP和SBP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和P<0.05),DBP直到术毕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血压比较:气腹后和术毕EA组SBP和DBP明显低于GA组(P<0.05或P<0.01),但维持在正常范围;EA组气腹前后BS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A组术毕时BS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合适阻滞平面的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消除气腹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方法.方法 将4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麻醉诱导后插管,B组在插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结果 在麻醉苏醒期,A组血压和心率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耐受气管导管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麻患者的气管内表面麻醉,能够有效地减轻气管导管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0例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异丙酚组、雷米芬太尼组3组,观察3组气管插管1 min、建立人工气腹前、气腹后7 min、拔出气管导管时收缩压(SBP)、心率(HR)、舒张压(DBP),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止痛时间,并评价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七氟醚组气管插管1 min、建立人工气腹前、气腹后7 min、拔出气管导管时SBP、HR及DBP均显著低于异丙酚组和雷米芬太尼组(P<0.05);七氟醚组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止痛时间较雷米芬太尼组显著缩短(P<0.05);七氟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米芬太尼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在麻醉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七氟醚麻醉效果好,对人体循环系统影响最小,维持生命体征最为平稳,安全性最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行根治术治疗的1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常规全麻,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TAPB辅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后镇痛情况、术前术后体征指标波动、术后苏醒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麻醉方案下,试验组麻醉维持时的瑞芬太尼用药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自控镇痛泵(PCA)停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3、5、7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差值低于对照组,苏醒后R 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R 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02%(4/57)低于对照组17.86%(10/56),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TAPB可有效指导腹腔镜下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七氟醚浓度1.0 MAC、1.5 MAC.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15 min(T3)、解除气腹后5 min(T4)和拔管后l 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及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时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A组患者T1~2时DBP、SBP、HR均显著增高,明显高于T0水平(P<0.05),而B组患者T1~2时则均略有升高,其变化幅度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的DBP、SBP、HR均显著降低,B组下降幅度明显较A组显著(P<0.05).在T4、T5时,两组患者的DBP、SBP、HR逐渐升高,A组患者DBP、SBP、HR恢复T0时水平,而B组患者DBP、SBP、HR升高幅度不大,明显低于T0水平(P<0.05).A组的自关闭七氟醚挥发罐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与B组20%(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AC 及 1.5 MAC 的七氟醚均能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维持的需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但 1.0 MAC 七氟醚能比 1.5 MAC 七氟醚提供更好的麻醉质量,且能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管理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手术中对各时间点血压、心率(HR)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端胃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七氟烷+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7例给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t0(给药前)、t1[双肺通气(TLV)10 min]、t2[单肺通气(OLV)40 min]、t3(OLV 1.5 h)、t4(再次TLV 20 min)}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HR、不同时间点(术后1、4、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0时DBP、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DBP、SBP及HR显著降低,术后1、4、12、24、48 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可有效调控血压、HR,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II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然后以25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监测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 min(T4)、拔管前(T5)、拔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术后苏醒情况、麻醉并发症。结果插管后、插管后5 min、插管后10 min、拔管前、拔管后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心律失常,术后24 h内随访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右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12月选取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于全麻诱导前15 min用1%利多卡因10 mL经颈6入路行R-SGB,对照组1诱导前同法注射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2诱导前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8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级,入室后即行外周动脉心排量监测,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诱导并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手术期间10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外周动脉心功能指数(APCI)。结果:气腹建立后即刻HR增快,DBP升高,APCI明显下降(P<0.05),5min后,DBP进一步升高(P<0.05),SBP、MAP及APCI逐步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且保持相对稳定。气腹解除后即刻HR减慢、DBP降低和APCI升高(P<0.05);5min后MAP、DBP下降(P<0.05),但仍较气腹前高,而HR及APCI恢复气腹前水平。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除气腹建立及解除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明显外,术中整体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后管入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40例,年龄3~10岁,ASAⅠ~Ⅱ级,阑尾切除手术17例,斜疝修补术12例,精索静脉曲张血管结扎术5例,胆囊切除2例,Meckel憩室切除4例;根据建立通气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E组(气管插管)20例和L组(喉罩,LMA)20例。用PHILIPS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诱导前安静状态(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2)、拔管前(T3)及拔管后(T4)5个时点SBP、DBP及HR值。结果E组气管插管后各时间点SBP、DBP、HR均显著增高(P〈0.01);L组喉罩置入后各时间点SBP、DBP、HR虽有所增高,但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安全方便,较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的不良刺激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5例。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麻醉诱导后10min(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及术毕30min(T4)五个时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于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无创动脉血压(NIBP)。[结果]①各时点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T1~4时,S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P〈0.01);T4时S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P组低(P〈0.01)。[结论]七氟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的抑制老年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并能更有效的抑制机体由于过度刺激所造成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右旋美托咪定全麻患者围麻醉期的催醒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成人骨科全麻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右旋美托咪定(DEX)+盐酸多沙普仑(DOX) B组:DEX+生理盐水.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开始,两组均给予DEX负荷量1 μg/kg,既以 0.6~0.8 μg/(kg·min)泵注维持,术毕前10 min停药.A组术毕拔管后即刻给予DOX 1 mg/kg,B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5 min(T0)、插管后 5 min(T1)、停止所有麻醉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患者术前(T'0)、拔管时(T'1)及拔管后 10 min(T'2)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 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各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SAS评分在T'2时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患者拔管反应评分及恶心呕吐、寒颤、术中知晓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用于麻醉维持可提供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作用,全麻恢复期更平稳 多沙普仑对右旋美托咪定麻醉术后的催醒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深度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4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A组以BIS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调整用药,B组根据经验调整用药,使BIS值维持在50±5、MAP和HR维持在基础值±20%范围内。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BIS,计算用药总量,记录苏醒时间;诱导期进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BIS对全身麻醉手术期间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指导意义。结果麻醉期间,B组SBP、DBP、HR和BIS波动明显大于A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7.5±2.5)min明显短于B组(9.8±3.9)min(P〈0.05);拔管后,A组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患者少于B组;A组无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B组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结论 BIS可动态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妇科手术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妇科全子宫切除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0.5μg/(kg·h)持续输注,待麻醉平面确定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P组除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其他各项与D组相同。记录人室后(T1),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T2),全麻诱导前(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和手术开始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结果T1时间点2组各指标均无差别(P〉0.05)。D组与P组比较,其余各时间点的HR均低于P组(P〈0.05),T5和T6时间点SBP、DBP、MAP低于同时点P组(P〈0.05),T2、T3和T4SBP、DBP、MAP高于同时点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赵东芳 《华西医学》2010,(5):910-912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5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入室基础值(T0),置罩(管)前(T1),置罩(管)后即刻(T2),置罩(管)后5min(T3),拔除罩(管)即刻(T4),拔除罩(管)后5min(T5)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喉罩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时气腹前后不同时段的气道峰压(airway.maximum pressure,Pmax),潮气量(vital volume,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O2,PETCO2)。记录插罩(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T2时T组SBP,DBP和HR显著高于P组(P〈0.05),两组术中通气均满意;Pmax,VT和PETCO2组间比较各时点无差异(P〉0.05)。气腹后Pmax和PETCO2组内比较均高于气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罩(管)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罩(管)期及术后24h并发症,喉罩组明显低于气管导管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管喉罩用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通气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流线形尾管的咽部气道(SLIPA)喉罩与传统的气管插管对妇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置入SLIPA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气腹1 min后(T3)、拔管(罩)时(T4)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患者躁动、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和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腹1 min后(T3)的SBP、DBP和HR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拔管(罩)时(T4)的SBP、DBP、HR变化有显著性,T组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反流误吸的发生,但是插、拔管(罩)时出现躁动、呛咳的例数T组明显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反流误吸的发生,但是插、拔管(罩)时出现躁动、呛咳的例数T组明显多于S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相比,SLIPA喉罩具有操作简单,能维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通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