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处死动物。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及软骨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TNF- α的表达特点。结果实验4、6、8周组髁突软骨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实验组出现以无菌坏死为主的软骨退行性变。TNF- α主要集中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2、6、8周组表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实验4周组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雌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TNF- α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随时间延长,咬合紊乱较重者,髁突软骨的分解代谢活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护骨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8周龄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建立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每组、每性别各处死3只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OPG、RANKL的表达特点。结果OPG和RANKL均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组OPG总体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多(P<0.05);实验2、6、8周组RANKL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多(P<0.05),实验4周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雄性变化趋势相同。结论OPG和RANKL均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Dai K  Jiao K  Wang DS  Yu SB  Liu XD  Wang MQ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121-126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致大鼠髁突软骨异常改建过程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32只8周龄SD雌性大鼠,在实验组大鼠第一、第二和第二、第三磨牙之间填塞正畸用橡皮筋,推第一、第三磨牙移动约0.8mm,分别于8周和12周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周(4/8)和12周(6/8)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典型退行性变,IL-1β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周实验组IL-6(P=0.009)和TNF-α(P=0.001)的表达显著高于8周对照组;12周实验组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8周实验组(P=0.004),与同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早期,IL-6和TNF-α参与了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异常改建活动,但在观察期内,IL-1β无明显参与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操作对照组(3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及右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分别嵌入正畸用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中,造成磨牙尖窝接触不吻合的渐进性咬合紊乱。术后6周取双侧颞下颌关节作HE染色观察。结果:操作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未见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软骨中部增厚,后部变薄(P<0.05);关节盘中带和后带均明显变薄(P<0.05);实验组中部和后部软骨下骨小梁变得明显垂直于髁突表面排列。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引起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小梁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则在实验6周时拔除第一磨牙,2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个数来探讨雌激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雌激素主要表达于大鼠髁突软骨的成熟层和肥大层;2)正常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的雌激素表达水平自6周龄到16周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无论幼年组还是青春期组,咬合紊乱2周时雌激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4、6、8周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咬合紊乱组雌激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及咬合紊乱8周组(P<0.01)。结论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实验性咬合紊乱可以一过性升高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过程中VEGFRs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VEGFR-1,VEGFR-2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均主要分布在大鼠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在增殖层少量表达,在纤维层未见到其阳性细胞表达;正常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从7~11周龄VEGFRs表达逐渐增强,11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幼年及成年实验2周组、幼年实验8周组、成年实验6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与其同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幼年实验4周组及6周组,成年实验4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分别明显低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而成年实验8周组则明显高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结论:VEGFRs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FGF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过渡层和肥大层。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从6周龄到10周龄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成年实验组和幼年实验组在实验2、6、8周时,bFGF的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幼年和成年实验组大鼠左右侧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于实验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回升,8周时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幼年与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在2~8周的时间内均出现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结论:BMP-2参与了髁突软骨随咬合变化而发生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在新西兰兔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并在实验期内持续增高。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退变软骨全层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表明软骨细胞表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猴颞下颌关节退形性变中 ,髁突软骨TGF β1的分布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2只青年恒河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拔牙和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后牙渐进性咬合紊乱。 8月后 ,对髁突进行HE染色和TGF β1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结果 :①实验组髁突前内侧出现明显的退性形变 ,与对照猴相比 ,其髁突各部位软骨厚度均变薄 (P <0 .0 1) ,其中变化程度最大者为前部内份 ,其次是髁突前部中份和中部内份。②与对照猴相比 ,实验组髁突软骨各部位TGF β1表达均升高 (P <0 .0 1)。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导致髁突退性形变 ,髁突软骨中TGF β1表达明显增强 ,TGF β1可能参与了关节软骨的修复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I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兔子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层和增殖层表达增强,肥大层出现异常表达。在实验期内,实验组髁突大多数部位,纤维层和肥大层的表达有降低趋势,增殖层则持续增强。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髁突纤维层和增殖层软骨细胞I型胶原高表达,肥大层异常表达,软骨趋于纤维化或骨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Ⅰ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兔子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层和增殖层表达增强,肥大层出现异常表达。在实验期内,实验组髁突大多数部位,纤维层和肥大层的表达有降低趋势,增殖层则持续增强。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髁突纤维层和增殖层软骨细胞Ⅰ型胶原高表达,肥大层异常表达,软骨趋于纤维化或骨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FGFR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GFR1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增殖层很少;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从6周龄到10周龄FGFR1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成年组和幼年组实验4、6周时FGFRI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8周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幼年组尤为明显,实验2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GFRI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7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实验组、操作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9只,用结扎丝固定橡皮圈单颌牵拉第一前磨牙向近中倾斜移动,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只结扎钢丝不牵拉的兔子做为操作对照组。1、2和3个月分批取颞下颌关节髁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突软骨TGF-β1表达变化,并做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多数部位TGF-β1表达持续增强。表达分布发生变化,纤维层和增殖层,由对照组的前内强、后外弱变为实验组的前内弱、后外强;肥大层,由对照组的内后最强变为实验组的外后最强。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导致髁突软骨中TGF-β1表达明显增强,TGF-β1可能参与了关节软骨的修复活动。  相似文献   

15.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兔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幼年期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18只7周龄的新西兰白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渐进性咬合紊乱,在1、2、3月对TMJ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变化主要在下颌髁状突上,1月组表现为髁突的中外侧层次结构紊乱,2月组退行性改变和修复反应并存,并观察到两侧髁突与关节盘粘连,3月组层次结构基本恢复,软骨厚度相对较薄。结论:幼年期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引起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兔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factorα1,Cbfα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每天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分别在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组织内Cbfα1的分布和表达变化,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fα1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Cbfα1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各层Cbfα1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后4周过渡层、肥大层和钙化层的表达均最为明显,分别是71.00±1.52,50.00±0.75和82.00±0.39。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Cbfα1的动态变化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ndian Hedgehog(Ihh)及其受体Smoothened (Smo)和Patched1 (Ptch1)在渐进性咬合紊乱的大鼠髁突软骨-骨改建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选用24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施以渐进性咬合紊乱,分别于20和24周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hh、Smo和P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髁突软骨后部20周实验组明显增厚(F=4.39,P=0.003),但24周组有所缓解.免疫组化检测24周实验组Ihh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3.78,P=0.02),而20周实验组Smo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5.16,P=0.04).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20周实验组Ihh (F=7.80,P=0.012)和Smo(F=15.67,P=0.003)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周实验组Ihh的mRNA水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13.34,P=0.013),Ptc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P=2.13).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促进了大鼠髁突软骨中Ihh及其受体Smo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致病意义。方法:4只成年猴,2只实验组,2只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猴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对侧下颌第一磨牙,将所拔牙邻牙向拔牙缺隙处对牵,造成局部上下咬合关系不密合,分别于6、8个月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作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主要变化是实验6个月时髁状突肥大层细胞增殖活跃,但软骨层变薄;8个月时髁状突表面软骨层变得更薄,且各层排列紊乱,表面纤维增生,并形成纤维乳突状结构跌入深层组织,肥大带变薄或消失,仅可见散在的软骨细胞或细胞团,骨小梁排列紊乱,并观察到显微骨折现象。关节盘后带见到软骨细胞团和钙化现象。关节窝变化较小。结论:初步论证了“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猴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观点,但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兔髁突退行性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是否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方法 27只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渐进性咬合紊乱组(A组)、操作对照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动物以正畸用橡皮圈分别将一侧上颌和对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牵拉,以形成上下牙不吻合接触的咬合紊乱;B组作结扎钢丝操作对照,不牵拉。分别在6月龄、7月龄、8月龄时取材,各时间点每组取材3只实验动物,对双侧髁突作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 B、C两组髁突软骨表现无明显差异,A组有明显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的退行性变,表现为髁突前、中部软骨变薄,肥大层软骨不连续,局部组织纤维化;髁突后部软骨增厚,增殖层未成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20.
Hel紊乱对猴髁突软骨中的TGF—β1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猴颞下颌关节退形性变中,髁突软骨TGF-β1的分布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2只青年恒河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拔牙和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后牙渐进性咬合紊乱。8月后,对髁突进行HE染色和TGF-β1免疫组化定量分析。结果:①实验组髁突前内侧出现明显的退性形变,与对照猴相比,其髁突各部位软骨厚度均变薄(P<0.01),其中变化程度最大者为前部内份,其次是髁突前部中份和中部内份。②与对照猴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各部位TGF-β1,TGF-β1可能参与了关节软骨的修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