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CAPV)足一种罕见心脏畸形,作者报告5例,年龄自24小时~33个月,本文着重讨论X 线改变、并发症、治疗以及预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畸形。通常合并有心室间隔缺损及右心室输出道梗阻。附加的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单枝冠状动脉、右心室双出口、三尖瓣闭锁及DiGeorge′s综合征(先天性胸腺不发育)只偶有无合并畸形的病例报告。特点是肺动脉瘤样扩张。婴儿期扩张的肺动脉可压迫支气管树,导致肺通气障碍,具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性。肺动脉逆流是一明显特点,通常有一定程度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右心室负荷增加是因室间隔缺损伴左向右分流之故。新生儿因肺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至右向左分流及紫绀。本文报告五例,其病情轻重不一。特别其中一  相似文献   

3.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9.0)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术前(76±30)mnHg,术后(24.5±8.5)mmHg;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mmHg达90.6%。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病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对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9月~2 0 0 4年7月共完成16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女8例,男8例,年龄2~5 8岁,单纯PS9例,合并房缺1例,术前经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其中术前经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方法 经皮Seldinger穿刺右股静脉成功后,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跨瓣压差。用6F猪尾巴导管行右室造影: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来选择球囊大小。前7例用J型钢丝经右心导管送至左上或下肺动脉远端,后9例用左房钢丝盘在扩张的肺动脉内。用扩张管扩张皮下及股静脉,前14例用Inoue左房室瓣球囊,后2例用自制肺动脉瓣球囊,参照造影影像定位,将球囊前囊打起,后撤至肺动脉瓣口上,将后囊打起,腰部消失反复扩张2~3次,听诊杂音,撤出左房钢丝,用球囊连续测压,测术后跨瓣压,再次右室造影(取左侧位)。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跨瓣压差2 5~110mmHg,术后跨瓣压12~4 2mmHg ,术前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2 4~112mmHg,术后估测跨瓣压差15~4 0mmHg ,其中以重度狭窄者扩张效果最好,有1例术后跨瓣压差为0。但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近11年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 48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 ~ 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右房室瓣反流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38例采用单球囊,10例双球囊扩张,均扩张成功,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PV是治疗单纯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8%,占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第4位,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约2%,因此手术曾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1979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PBPV)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IVPS)的可行性。方法 外科组包括 3 1例IVPS患者 ,PBPV组为同期接受PBPV的 14 6例IVPS患者。比较 2种方法的疗效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PBPV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外科组3 1例全部手术成功 ,无死亡 ,术后出现中量胸腔积液 2例 ,肺不张 1例 ,气胸 1例 ,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两组间术前、术后及随访中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PG)值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平均总费用相似 (P >0 .0 5) ,但西药费外科组显著高于PBPV组 ,器材费PBPV组明显高于外科组 (均P <0 .0 5)。结论 PBPV术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但较外科手术有更好的效价比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PBPV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成为治疗IV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音自动分段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实现心音信号的自动分段:第一心音、收缩期、第二心音、舒张期。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需心电参考的心音自动分段算法,首先用最优的小波阈值滤波技术对心音信号预处理,保留并突出心音信号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希尔伯特变换提取信号包络,对包络信号采取一定策略实现心音的自动定位。结果 对临床采集得到的大量正常人心音与心脏病人心音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尽管心音信号复杂多样,用此算法的正确分段率超过95%。结论 心音自动分段算法正确率高,鲁棒性强,为各种心脏病的进一步诊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Feigenbaum把能上、下活动的二尖瓣称作“连枷状二尖瓣”(FlailMitralValve,FMV);本文把上、下活动的肺动脉瓣(一个瓣叶)称作连枷状肺动脉瓣(FlailPulmonaryValve,FPV),用以表示命名的由来;其它瓣膜类似的命名已有不少文献记载。由于M型、2D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相继出现及其联合应用,从本世纪70年代至今,连枷状瓣叶的发现日愈增多。它出现的意义与无损伤性诊断的可靠性已得到认定;在诊断上,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失常、解剖形态改变,以及继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已能完整地予以显示,且为其…  相似文献   

11.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8%。过去,传统的外科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979年,Semb等首先报道了气囊导管肺动脉瓣切开术,其方法将一充有CO_2气体的气囊自肺动脉拉向右心室,藉以分离狭窄的肺动脉瓣。此法未被广泛采用。1982年,Kan等应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原理成功地治疗了一例肺动脉瓣狭窄,并将此方法称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简称BPV)。鉴于该项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已被许多国家医学界所注目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2 0岁。发现心脏杂音 2 0年 ,劳累后心慌、气急 1年 ,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入院。该患者平时活动耐力比正常者差 ,有蹲踞现象 ,剧烈运动后感心慌气急 ,口唇紫绀。查体 :心脏叩诊心界稍向左扩大 ,听诊胸骨左缘 3、4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向心前区广泛传导。影像学表现 :胸部后前位片示肺纹理清晰 ,两肺门血管增大 ,与周围肺纹不成比例 ,肺动脉段突出 ,左右心室均增大 ,以右室增大明显 (图 1)。右心室造影显示右室流出道可见肌束肥厚 ,并形成充盈缺损 ,未见明确的肺动脉瓣 ,肺动脉主干扭曲增宽 ,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总结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PS)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36例CPS患儿临床资料。患儿中位年龄12(3.00,27.00) d,中位体重3.45(3.03,3.77) kg,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为(81.28±7.91)%。 结果 所有患儿PBPV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TVPG)由术前(88.14±15.8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35.53±9.51) mmHg(P<0.05),平均右心室收缩压由术前(90.08±18.18) mmHg降至(52.69±17.32) mmHg(P<0.01),平均SpO2由术前(81.28±7.91)%升至(92.89±3.9)%(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术后3个月平均TVPG进一步下降,术后1年趋于稳定,5例于术后平均6.2(5~7)个月接受二次PBPV,其中1例二次PBPV术后接受外科肺动脉瓣膜切开术,再狭窄发生率为14.3%。术后1年,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均值由术前(4.35±0.64) mm降至(3.24±0.43) mm(P<0.05);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内径(LVD)比值由术前0.61±0.16下降至0.51±0.08(P<0.05)。随访期间,患儿右心室结构较术前明显恢复,无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结论 PBPV治疗CPS效果确切,可实现早期心脏形态学转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1982年,Kan等应用单球囊成形术,对肺动脉辦狭窄扩张成功。此后有人应用双球囊扩张获得成功。我们自1992年4~10月,对4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6/(12))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简介 男,33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图 1)示: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大动脉关系及发育未见异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未见动脉导管未闭;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未见异常;于常规大动脉短轴切面见主肺动脉略扩张,内径2.9 cm,肺动脉瓣环内径正常,瓣上0.8 cm处探及隔膜样回声,长0....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为探讨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5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51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72例出现偶发室早,8例出现短阵室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术后有12例出现右室流出道痉挛,151例均有轻度肺动脉瓣反流,住院3天出院,未发现肺动脉瓣有再狭窄者.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PS)或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我科经PBPV治疗 2 7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1例法洛三联症 ,1例Ebstein畸形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术中经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 (PPG) :平均PPG为 (77.6± 2 4 .8mmHg) ,其中轻度狭窄(2 0mmHg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8~19岁,平均11.7岁,均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肺动脉至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差由术前9.1kPa降至术后3.6kPa。结论: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