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温病诊断指标及证治方药规律的研究——古今温病医案10009例次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古今10009例次温病医案的统计分析,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今700多位医家的临床经验,揭示了温病的临床规律,初步解决了温病诊断、证治方药的规范化问题,探讨了温病的流行规律,确定了温病的疗效,证实和修改补充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基本特征,从而使温病诊断、辨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连阿胶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附古今医案144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言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3):19-21
<正> 《伤寒论》载黄连阿胶汤方只少阴篇第303条一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现通过古今医案例统计分析归纳黄连阿胶汤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3.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甘草组成。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燥实证,笔者搜集调胃承气汤中外古今医案90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调胃承气汤证证治规律。一、发病规律 (一)性别:全部90例病案中,有性别记载者78例,男46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1.44∶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体质偏实, 相似文献
4.
黄土汤首见于《金匱要略》,是仲景治疗虚寒使血证的专用方剂。后世医家遵其奥旨,从不同角度予以应用、研究、阐发,从而突破了黄土汤专治虚寒便血证的藩篱,广泛用于各种中焦脾气虚寒之证,每获奇效。笔者查阅有关文献,从中收集有关黄土汤的古今医案156例,经过统计分析,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以探求本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5.
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古今医案200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搜集古今医家应用桃核承气汤的医案200例,对病因病机、病程、症状、舌象脉象、方药加减煎服法、药后反应及应用范围进行整理分析,初步认识到桃核承气汤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6.
麻杏甘石汤证证治规律研究:古今医案367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麻杏甘石汤证的证治特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989年以前古今医案367 例的发病,病程及病史,症状及舌、脉、用药,疾病分布进行了研究,从而找出规律,启发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桃核承气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医案200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历史应用桃核承气汤方的医案200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认识其证治规律:桃核承气汤证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太阳病不解,外感六淫、虫毒戾气、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七情不遂、外伤术后、药食中毒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瘀热互结下焦;辨证时则应注意瘀、热见症,而少腹急结和舌脉反映乃辨证之关键。此外还对本方的临床运用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医案246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茱萸汤证的原文在《伤寒论》中共出现三次,其论述不足50字,却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变,故历代医家各抒己见。笔者在此基础上,查阅大量医案专辑及1988年前出版的医学刊物等临床资料,共收集有关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证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四逆散证医案414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本文通过对古今四逆散证414例医案的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揭示了四逆散证的发病特点、证治规律,确定了诊断指标,初步解决了辨证施治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正>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柴胡、白芍、黄芩、白芍、黄芩、人参、甘草、半夏、大枣、生姜九味药组成。是临床上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剂。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千余种,从中收集柴胡桂枝汤古今医案185例(全部均为个案),经过统计分析,揭示柴胡桂枝汤证的证治规律,以便更好地启发和指导今后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 辨证施治、证治结合是《伤寒论》的精髓,而其具体运用则体现在汤证中,所以,汤证既是研究《伤寒论》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半夏泻心汤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汤证,它由半夏泻心汤方和半夏泻心汤证两部分 相似文献
13.
广泛收集防治原发性肝癌的古今方药,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古今证治规律。得出古今均较重视健脾理气药的应用,使用化痰软坚药、利水渗湿药、攻下逐水药的比例均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古人重温补而今人重清热,古人重补阳而今人重滋阴,古人重气郁而今人重血瘀。提出肝癌的基本防治思路:健脾理气是贯穿始终的肝癌防治思路;习古鉴今,合理运用温补脾肾法;肝癌腹水慎用峻下逐水药。以期对该病的临床工作提供文献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证见于《伤寒论》第34条,主治里热挟表邪下利证。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本方加以研究、应用,使其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在查阅各种古今医刊1080部的基础上从中收集病案155例,并以此原始资料为依据,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旨在从大量资料中客观而准确地找出其证治规律。一、发病规律 1.性别:本组155例中,有性别记载者148例。其中,男100例,女48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仅出生15天,年龄跨度较大。其中,15岁以下年龄组85例,发病率为56%,幼儿患者约占其中的80%; 相似文献
15.
<正>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本文通过古今大柴胡汤证476例医案的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揭示了大柴胡汤证的发病特点,证治规律,确定了诊断指标,初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猪苓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中外医案119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伤寒论》载猪苓汤方共有三条。第223、224条属阳明篇,前者是与白虎加人参汤类证辨异,后者为论本方之禁忌证;319条属少阴篇。一般认为本方属少阴病方,主治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下面就我们在各种书刊中收集到的医案119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猪苓汤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医案159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目的与方法《伤寒论》所述心下痞,是临床上的常见证,它可以出现在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特别多见于急慢性脾胃病变中。其表现以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胀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特征。半夏泻心汤所主治的寒热错杂痞,是其中最主要类型之一,它揭示了人体客观存在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理状态。张仲景针对本证而立半夏泻心汤,组方用药独具特色,为治疗脾胃疾病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