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更新了2000年制定的关于膝和髋骨关节炎的治疗指南,并发布了手骨关节炎治疗的新的推荐方案[Arthritis Care Res,2012,64(4):465-474].此次修改主要以文献证据和专家共识为依据,在权衡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利弊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证据级别的治疗方案.该指南指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对于选择同等级证据的建议并不存在先后原则,应该结合患者基础健康状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导的炎性关节炎(C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har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牛理盐水CIA模型对照组、吲哚美辛阳性药物对照组和PTX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后足容积变化,并对关节炎的肿胀程度进行评分;对各组大鼠的踝关节拍摄X线片,评价CIA大鼠的软骨和骨的破坏程度;用踝关节的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分析PTX对CIA大鼠炎症的治疗作用.结果 实验第11~13天成功建立大鼠炎性父节炎模型,P11X治疗组大鼠于第3周开始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CIA模型组(P<0.01),踝关节肿胀程度于第17天开始下降;第5周时PTX组和吲哚美辛组的后足容积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X组和吲哚美辛组关节滑膜组织充血水肿较CIA组明显减轻,滑膜细胞轻度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血管增生和血管翳形成大大减少,未见关节软骨变形、坏死或剥脱,病理损伤计分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大鼠的x线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疏松和骨质破坏.结论 PTX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炎性关节炎具有缓解症状、抑制炎症肿胀的作用,与CIA模型组相比,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清中两种可溶性黏附分子(sA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选择素E(sE-selectin)的水平,并揭示两种sAM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30例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sICAM-1、sE-selectin的含量,并分析两种sAM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测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包括3个组)血清中sICAM-1、sE-selectin水平较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RA组患者血清中sICAM-1与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PM/DM组患者血清sE-selectin水平与肌酸激酶(CK)值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sICAM-1和sE-selectin参与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发病过程。异常升高的sICAM-1、sE-selectin水平可反映某些类型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RA、PM/DM)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丹皮酚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胶原诱导法构建关节炎小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阴性对照组、甲氨蝶呤(MTX)阳性对照组和丹皮酚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观察丹皮酚对CIA的临床评分、血清细胞因子、Th17及自身抗体滴度的影响.结果 丹皮酚能明显降低关节炎分值(2.36±044,P<0.01),抑制Th1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463±56,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248±66,P<0.01)、干扰素(IFN)-γ(325±40,P<0.05)、IL-6(282±43,P<0.01)等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1411±683,P<0.01)和IL-10(325±35,P<0.05)分泌,下调脾脏细胞中Th17丰度(1.73%,P<0.05),降低血清抗Ⅱ型胶原自身抗体含量(A值=0.064,P<0.01).结论 丹皮酚对CIA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发治疗人类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风湿病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 绝大多数风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 但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手术依然是治疗合并严重关节损害风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SpA[1]、RA[2]、PsA[3]以及SLE患者[4]。THA和TKA虽可以显著改善终末期炎性关节病的关节功能, 但患者也需要承担术后假体关节感染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显示与OA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相比, RA患者接受TKA后出现假体关节感染风险增高1.5倍[5]。而且风湿病患者对于术后感染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风湿病病情复发[6]。做好风湿病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科学合理使用抗风湿病药物以及平衡风湿病病情复发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2017年ACR与美国髋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eons, AAHKS)基于当时的试验证据, 联合制定了THA或TKA围手术期抗风湿病药物使用指南[7,8]。现如今5年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6.
乌梢蛇水解液对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乌梢蛇水解液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CIA)大鼠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将CIA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 (0 .5mg/kg)、中剂量组 (5mg/kg)和高剂量组 (15mg/kg) ,每天给予灌胃乌梢蛇水解液一次 ,共用 2 1d。疗程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血清 ,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1β、IL 4和IL 10的水平。 结果 CIA大鼠外周血清中TNF α水平明显升高而IL 10水平低下 ,IL 1β和IL 4水平与正常大鼠无差异 ,中剂量和高剂量的乌梢蛇水解液能降低CIA大鼠血清TNF α水平和提高血清中IL 10水平 (P <0 .0 5 ) ,对IL 1β和IL 4水平无影响 (P >0 .0 5 )。结论 乌梢蛇水解液能下调CIA大鼠血清中TNF α水平 ,提高IL 10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在Ann RheumDis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成年自身免疫炎性风湿病(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AIIRD)患者疫苗接种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药物和策略的不断发展,AIIRD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性骨骼肌肉疾病。疾病的异质性、复杂性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挑战。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和评估组(GRAPPA)的创始任务之一是基于最佳科学证据, 开发并持续更新PsA患者的最佳治疗建议。其最初的建议发布于2009年, 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之后, 自2015年发布GRAPPA治疗建议的第2版以来, PsA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使临床医生了解这些进展, 2019年GRAPPA再次开始启动新指南更新工作, 并于2022年6月在线发表于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杂志[1]。本文将对新版指南进行详细介绍及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探讨MDSCs对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阐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SPF级雄性DBA1/J小鼠20只随机分为胶原诱导关节炎(CIA)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CIA法制备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小鼠模型。收集各组小鼠脾脏中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和Th17细胞的频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β、IL-17及抑炎因子IL-10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胞中Th17分化相关因子STAT3 mRNA、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αmRNA、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在Th17细胞分化培养条件下[添加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DSCs与小鼠幼稚CD4+T细胞共培养评估CIA小鼠中MDSCs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过程中采用IL-1β中和抗体(IL-1βm Ab)和拮抗剂(IL-1ra)阻断IL-1β信号的方法以观察MDSCs对Th17细胞分化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CIA组小鼠MDSCs比例明显升高[(20. 1±2. 6)%vs.(2. 6±1. 7)%],血浆炎症因子IL-17水平明显升高[(1. 3±0. 2)%vs.(0. 3±0. 1)%], CIA组血浆IL-β水平明显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降低,RORγt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CIA组小鼠MDSCs比例及Th17细胞比例变化呈明显正相关。CIA小鼠中MDSCs抑制CD4+T细胞增生并减少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但体外MDSCs和CD4+T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MDSCs促进T17细胞分化,且使细胞上清液中IL-17A质量浓度升高,STAT3和RORγt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培养液中IL-1β质量浓度升高。阻断IL-1β信号可以减少MDSCs对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结论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小鼠MDSCs具有促炎症反应的作用,MDSCs依靠IL-1β上调RORγt的作用而促进Th17细胞分化,这可能是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炎性关节病变.并可伴有全身多个系统累及。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许多证据已经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IL-1),在RA关节发病的慢性炎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IL-1受体拮抗剂(IL-1Ra)在近年来亦被用于RA的治疗。下面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用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建立CIA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1、28、35、42天取踝关节作HE染色及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CIA中与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IA大鼠关节滑膜层和滑膜下层均表达HIF-1α,第21天阳性表达量最高,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下降,与滑膜病理学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IF-1α在RA致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重要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有效地控制病情和延缓关节的破坏,风湿病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临床研究,对RA的治疗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的"强化治疗"理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1].  相似文献   

1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其肠外表现以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和眼病为常见,并发脑梗塞者较为罕见,国内鲜有报道,其发病原因可能与CD患者的高凝状态、炎性活动和凝血异常有关[1].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CD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对照组及AS_2O_3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模型,观察AS_2O_3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 AS_2O_3能够抑制CI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低、中剂量组疗效与雷公藤对照组相当(P>0.05),高剂量组优于雷公藤组(P<0.01)。结论 AS_2O_3能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及关节滑膜淋巴细胞浸润,下调CIA大鼠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剂量白细胞介素(IL)-18对早晚期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方法 重组小鼠IL-18(0.2 μg/小鼠)每日1次腹腔注射发病前或发病晚期的CIA小鼠,连用5 d,用关节炎评分评估关节炎病情的进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IA小鼠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组织学染色评价膝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结果 小剂量IL-18早期免疫干预CIA小鼠,不能降低CIA小鼠关节炎发病率,无法延缓CIA小鼠膝关节病理学进展;滑膜和软骨附近的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IL-18晚期免疫干预CIA小鼠,加剧了病理学进展,免疫第43天,治疗组关节炎评分(0.33±0.11)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09)(P<0.05);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IL-10与IL-18结合蛋白(IL-18BP)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18对早期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没有疗效.IL-18晚期免疫干预CIA小鼠,恶化了关节炎病情,其机制可能为IL-18抑制了IL-10和IL-18B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Wistar大鼠RT1携带类风湿关节炎(RA)易患共同表位(SE),并分析其与胶原性关节炎(CIA)的关系,为选用Wistar大鼠建立CIA模型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混悬乳剂诱导CIA,对其关节炎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根据CIA易患近交系BBDR大鼠RT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测定Wistar大鼠RT1DNA序列;分析RA相关共同表位携带情况与CIA的关系。结果Wistar大鼠的RA共同表位RRRAA携带率为68%,CIA发病率为90%;携带RA共同表位的Wistar大鼠CIA发病率(94.1%)较SE阴性的大鼠(86.6%)稍高;携带RA共同表位的Wistar大鼠CIA病情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病程≥4周的大鼠SE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4周的大鼠(79.1%vs37.5%,P<0.05);关节炎指数≥8的大鼠SE阳性率较关节炎指数<8的大鼠显著升高(84.4%vs52.0%,P<0.05)。结论Wistar大鼠CIA的发病与其RT1携带的RA共同表位RRRAA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衣霉素治疗Ⅱ型胶原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衣霉素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除对照组外均行CIA造模,造模后衣霉素3个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腹腔注射衣霉素5、25、50 μg/kg和地塞米松0.2 mg/kg,1次/d,连续7 d.观察各组关节炎发生情况,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和血清抗CⅡ抗体,同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中、高剂量衣霉素组和地塞米松组关节炎炎症评分、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DTH反应及血清中抗CⅡ抗体、滑膜增生和软骨破坏程度均较衣霉素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减轻或降低(P均<0.05).结论 衣霉素对CIA大鼠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可能为其治疗CIA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确定循证护理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团队,检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管理证据,汇总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管理的最佳证据,确立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并进行基线审查,调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39名护士良肢位摆放知信行水平,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管理循证护理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并拟定行动策略。结果 本研究从9篇文献中汇总出24条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团队成员、摆放前评估、摆放时机、摆放规范、并发症防治及质量控制与评价7个方面;最终确定28条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管理的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其中依从率为0的审查指标4条、依从率>0且<60%的审查指标15条、依从率为60%~85%的审查条目3条、依从率>85%且<100%的审查指标2条、依从率为100%的审查指标4条。39名康复科护士知识维度得分为(43.2±9.3)分、态度维度得分为(36.9±6.0)分、技能维度得分为(39.8±8.0)分,临...  相似文献   

19.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l A )又称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近年来 ,本病有增有增多趋势。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 命名多年来 ,美国风湿病学会把本病命名为 JRA,亦称 Still病 ;。欧洲称为幼年慢性关节炎 (JCA)。 2 0 0 1年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将其命名为 JIA。至今 JRA、JIA两个诊断名称均可使用。作者认为本病应命名为 JIA。2 分类国际风湿病学会把本病分为全身型、多关节型 (又分为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少关节型 (又分为持续型和扩展型 )、银屑病型、附着点相关性关节炎、其他关节炎六型。上述全身型是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CIA)模型,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相关性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建立CIA模型,动态观察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于造模21、28、35、42d取踝关节行HE染色及HIF-1α、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两者在CIA中的相关性及与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IA大鼠关节滑膜层和滑膜下层均表达HIF-1α、VEGF,第21天阳性表达量最高,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下降,与滑膜病理学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炎症浸润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Ⅱ型胶原可成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HIF-1α、VEGF在RA组织中的表达,与炎症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HIF-1α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下游靶基因,如VEGF等,促进滑膜增生及血管生成,影响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