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降解和回收细胞成分的依赖溶酶体的高度保守过程,是细胞的主要降解途径之一。自噬可以形成特殊的双层膜结构对细胞核内物质进行降解,维持细胞内稳态。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为典型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研究较多、较为公认的有氧化应激假说和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等。临床上一般采用左旋多巴缓解PD患者的症状,但却不能治愈患者,也无法阻止黑质-纹状体DA神经元细胞进行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自噬与肿瘤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的溶酶体降解途径,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对维持真核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但也可诱导真核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并称之为2型程序性死亡。自噬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调控,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自噬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肿瘤细胞起到了抑制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并可能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王秀  李庆林  朱国旗 《安徽医药》2011,15(4):411-413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蛋白质的降解障碍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自噬辕溶酶体途径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蛋白降解途径,负责胞内泛素原蛋白酶体系统未能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自噬功能的失调和神经元的退行有重要的联系,自噬在清除与...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依赖于溶酶体的胞内降解途径,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自噬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的深入解析,自噬与抗肿瘤药物毒性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揭示。抗肿瘤药物作为一类毒性和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常引起其他脏器系统的损伤。在某些抗肿瘤药物毒性中,自噬可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减少损伤,但持续或过度的自噬激活亦可导致细胞死亡,诱发毒性。综述自噬发生的调控机制、生理病理作用,着重关注其在抗肿瘤药物毒性中的作用与机制,这将增进对自噬在抗肿瘤药物毒性中发挥的作用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发现自噬角色转变的关键要素,为抗肿瘤药物毒性的治疗和基于毒性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阳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13-3115
肝癌目前是全世界常见肿瘤之一,并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环境的改变呈逐年增高趋势.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并加以化疗或放疗,但对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指征的患者只有选择化疗或放疗.但无论是手术或放、化疗仍然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目前,探索及需求的是一种既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又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生物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1].国外研究者设想用甲种胎儿球蛋白(AFP)作为抗原来诱发宿主树突细胞(DCs)介导的免疫反应,以期筛选出有效抗肝癌DNA疫苗,解释DCs疫苗介导肝癌细胞死亡的具体途径,为肝癌的治疗拓展新思路.自从1962年自噬的发现,近十年来,随着对自噬研究的深入,其在疾病尤其是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重视[2].在对肝癌治疗的探讨中,自噬与其发生及治疗耐药也逐渐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是神经元内可见路易小体,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难以清除的寡聚体。细胞自噬有助于清除胞内损伤的细胞器与蛋白,维持细胞稳态,而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可能与胞内自噬障碍有关。百可利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促进寡聚体清除等多种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自噬过程有关。方法建立鱼藤酮损伤SH-SY5Y细胞模型,考察百可利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考察鱼藤酮损伤与百可利作用后细胞内α-syn变化,并探究不同时间点下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表达变化。选取适宜的损伤时间,提取不同组别细胞总蛋白,观察不同浓度的百可利对LC3B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直接观察细胞中LC3B荧光的表达含量,并考察百可利对LC3B荧光强度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究不同组别细胞蛋白中自噬上游AMPK、m TOR与自噬过程中ULK表达变化,考察自噬上游过程是否被激活。结果百可利对鱼藤酮损伤后的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不仅提高细胞生存率,还抑制LDH过度释放,抑制细胞内α-突触核蛋白寡聚物积聚。在鱼藤酮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中,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表达量随损伤时间增加而增加。鱼藤酮损伤24 h时,受损细胞中LC3B表达明显增加,给予百可利的细胞中LC3B含量显著下调。免疫荧光结果也证明鱼藤酮促进LC3B荧光强度增加,而百可利不仅抑制核损伤,还能降低过度增加的荧光含量。同时,鱼藤酮损伤细胞中自噬调节蛋白AMPK/m TOR/ULK均明显上调,而百可利有助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百可利通过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LDH表达,减少α-突触核蛋白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鱼藤酮损伤促进细胞内自噬过程的活化,百可利在抑制细胞凋亡的同时,还通过调控自噬活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与对自噬体与溶酶体合成过程的调控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ACT)对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鱼藤酮(ROT)和6-羟基多巴胺(6-OHDA)干预PC-12和SH-SY5Y细胞构建PD细胞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CT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ACT对6-OHDA和ROT损伤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CT对NRK和PC-12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ACT与PINK1、Parkin的对接姿势和能量。结果 ACT对PC-12细胞作用24 h的IC50值为695.5μM;ACT能降低ROT和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提高NRK和PC-12细胞的线粒体自噬水平;ACT对PINK1和Parkin均具有较强的对接亲和力,其亲和能量均为-9.0 kcal/mol。结论 ACT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而保护PD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
自噬与癌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梅  李庆林 《安徽医药》2010,14(8):869-874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途径之一,细胞利用自噬维持着胞内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循环利用。自噬的功能主要是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维持着细胞代谢的平衡以及在环境压力下清除损伤的细胞器以利于细胞的存活。如今,自噬又显示出其抑制肿瘤的作用。自噬的缺失经常伴随着肿瘤的发生,比如在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中出现自噬调节基因beclin 1的缺失,而beclin1基因敲除的小鼠更表现出癌变倾向。自噬是怎样抑制肿瘤发生的是当前生命科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细胞自发机制(涉及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护)和非细胞自发机制(涉及坏死和炎症的抑制)参与其中。在治疗过程中,自噬的作用也非常复杂,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能够依赖自噬功能来缓解由药物和射线诱导的压力而利于自身存活,所以,在化疗和放疗的同时应用自噬的抑制剂被视为当今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手段,另一方面,诱导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更新、抑制DNA的损伤和染色体的突变并且能限制由坏死引起的炎症而实现细胞的适应性,因而,诱导自噬可能在癌症的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自噬是细胞清除并回收利用错误折叠的蛋白及受损细胞器而维持细胞稳态的分解代谢过程。这一过程与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有密切的关联,现已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自噬既具有肿瘤抑制功能,在化疗中又能保护肿瘤细胞。近年来,在自噬相关蛋白中,对自噬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液泡分选蛋白34(VPS34)受到了广泛关注,已和自噬一起成为肿瘤防治和抗肿瘤药物筛选靶标。最近,3个VPS34的特异性抑制剂PIK-Ⅲ,VPS34-IN1和SAR405相继面世,它们可能对自噬的抑制及肿瘤干预具有独特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自噬在肿瘤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和VPS34在自噬中的功能调控,还讨论了以自噬及VPS34为靶标的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与转移率高,目前尚无治疗肝癌及其复发与转移的特异方法。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过程,在能量缺乏、外界刺激等压力下,机体将细胞内变性、损伤、衰老或非功能性的蛋白、细胞器和细胞质包裹、消化,降解成为核苷、氨基酸和脂肪酸循环利用,实现细胞自身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对于细胞生存、分化以及自身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肝癌细胞依靠细胞自噬作用维持生存和生物学活性,细胞自噬对肝细胞癌产生"保护"或"杀伤"不同作用,深入研究细胞自噬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出现的双重调控作用,对于揭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的形成。路易小体中主要成分是纤维化的α-突触核蛋白,研究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异常的蛋白质沉积可能与溶酶体自噬途径的失调有关。自噬调节剂的治疗潜力已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海藻糖是一种天然双糖,被认为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候选药物。它具有类似伴侣活性,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或聚集,并有助于通过促进自噬去除积聚的蛋白质。总结异常自噬在帕金森病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潜在机制,讨论使用海藻糖对抗帕金森病的促进自噬、蛋白质稳定和抗神经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自我降解并快速回收利用被降解细胞成分来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过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作为癌症治疗的某个靶点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自噬与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已有研究表明,自噬对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及细胞成分更新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生长发育、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自噬在不同病理环境下既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也能够抑制血管的生成。因此,阐释自噬在不同病理环境下调控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关键。该文对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自噬调控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指导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自噬是由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s)调控细胞,使细胞内老化、损伤的细胞物质被送到溶酶体内降解和再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噬选择性地以细胞内病原体为目标进行破坏的能力被认为是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方面。遗传研究表明,几种自噬相关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将阐述自噬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的最新进展,以及以自噬为靶点的IBD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其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细胞自噬( autophagy)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降解过程。饥饿、缺血、氧化应激等均可诱导其发生。自噬在细胞的生长、代谢、死亡等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近期发现,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常的细胞自噬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自噬不足或自噬过度则可促发疾病或加重病变,本文对细胞自噬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马梦晴  林先和 《安徽医药》2015,19(9):1637-1641
细胞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生命过程中,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内蛋白质再循环机制,它通过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细胞器及异常大分子物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不同阶段均可通过多种因素诱导自噬,但其具体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仍旧存在很大争议。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中自噬发生的具体分子学机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自噬发生的分子学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细胞自噬概念的研究现状、自噬与凋亡、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展望了自噬在抗癌药物介导的细胞死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自噬现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濬  翟清波  张伟东  于锋 《药学进展》2010,34(5):210-214
综述细胞自噬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以及相关抗肿瘤治疗靶点和药物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其可通过降解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来维持细胞内稳态,并实现细胞内成分的循环利用。近年来发现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