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重睑成形术中剥离睑板前眼轮匝肌肌皮瓣并将其肌肉上缘缝合至上睑提肌腱膜的手术方法,模拟先天性重睑中上睑提肌腱膜发出纤维附着于上睑皮肤的机制.方法 于睑板前剥离形成眼轮匝肌肌皮瓣,自睑板上缘开始于眶隔后壁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向上剥离至上睑提肌肌肉部.将眼轮匝肌肌皮瓣的肌肉上缘缝合至上睑提肌腱膜,间断缝合切口下缘皮肤-眶隔下缘-切口上缘皮肤.伴有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 治疗68例136只眼睛,9例术后随访1个月,53例术后随访3个月,失访6例,受术者重睑线形态自然,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方法重睑效果好,符合先天性重睑形成的生理机制,并可避免重睑线消失与睑上三重皱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余萌  许辉  姚容  吴晓云  刘昕  刘彪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01-1603
目的:探讨一种具有上睑提升作用且不改变上睑提肌解剖形态的重睑成形方法。方法:采用重睑切口设计,去除切口下唇适量眼轮匝肌,离断眶隔与提上睑肌腱膜的融合,眶隔释放,离断眶隔脂肪与提上睑肌腱膜间束带连接,去除疝出的眶脂,眶隔膜断端下缘折叠、前置缝合于提上睑肌腱膜在睑板融合处,勾带提上睑肌腱膜缝合皮缘切口。结果:采用该法在形成自然重睑弧的同时,获得不同程度的上睑提升效果。结论:该方法未改变提上睑肌解剖形态,解除了眶隔膜与提上睑肌腱膜的融合、眶脂与提上睑肌腱膜间束带连接并将眶隔膜前置缝合,从而减轻了提上睑肌腱膜的上提阻力,加固和增强了提上睑肌腱膜-睑板的上提联动,获得了上睑提升的效果,增加了角膜暴露率,从而加强了重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的新方法。方法 在上睑重睑线设计1~3个切口,经此小切口切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多余的眶隔脂肪,消除上睑臃肿,显露睑板上缘提上睑肌,以6—0无损伤缝线从皮肤切口一端下缘进针,穿过睑板上缘提上睑肌腱膜,从皮肤切口上缘出针,依此法缝针之后打结。结果 共施术180例,除2例外,重睑线术患者效果均满意。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瘢痕轻,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微创小切口两针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谆  周章华  于海涛  徐娜  霍丽  刘芳霞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922-923,i0005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小切口两针缝合重睑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在上睑重睑线中部设计5mm切口,经此小切口,切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多余的眶隔脂肪,消除上睑臃肿,显露睑板上缘提上睑肌,以6-0无损伤缝线,从皮肤切口一端下缘进针,穿过睑板上缘提上睑肌腱膜,从皮肤切口上缘出针,依此法共缝合两针,之后打结。结果:共施术59例,除1例1侧重睑线术后不明显外,其余患者效果均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瘢痕轻,效果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欣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79-1881
目的:研究利用眶隔筋膜瓣、提上睑肌腱膜联合额肌瓣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切开眶隔,形成蒂在睑板上缘的眶隔筋膜瓣,在眉部分离形成额肌瓣,将这两瓣与提上睑肌腱膜重叠缝合固定,建立与额肌的连接,悬吊上睑并矫正下垂畸形。结果:采用此方法对27例35侧重度上睑下垂的眼睑进行了治疗,随访3~6个月,其中31侧眼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额肌收缩时患睑睁大两侧眼裂大小对称,睑缘位置正常,外形自然,睑缘弧度及重睑外形满意。矫正不足4侧,后行二次手术而修复。结论:利用眶隔筋膜瓣、提上睑肌腱膜联合额肌瓣重叠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悬吊牢固,不易复发,保持了眼睑的原有结构,睑缘和重睑线弧度及外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优于传统的上睑提肌腱膜瓣悬吊和单纯额肌悬吊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共436例就医者,采用改良Park法行重睑成形术。术中,沿术前标记线切开皮肤,楔形去除皮肤切口深层眼轮匝肌一条,去除的眼轮匝横断面为倒“V”形,即深侧宽,近皮肤侧窄。显露眶隔,完全打开眶隔膜,祛除疝出的眶隔脂肪组织,暴露上睑提肌腱膜,修整上睑提肌腱膜和部分残留眶隔,形成横向与皮肤切口一致的约2 mm高度的断端。使用7-0尼龙线经切口下唇皮肤、少量下唇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和眶隔断端顶部、切口上唇少量眼轮匝肌、上唇皮肤出针,打结。同法共缝合固定6~7针。结果:436例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就医者,满意421例,12例出现双侧不对称,3例出现重睑线变浅,无重睑线消失及切口处凹陷病例。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后效果逼真,形态流畅,切口痕迹不明显,肉条感不明显,术中调整重睑形态简单、便捷,是一种较好的重睑成形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5例存在上睑肥厚、臃肿等单睑就医者,实施重睑成形手术。在手术切口的上唇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后,处于眶隔前以及眶上缘外侧骨膜前的脂肪组织,适当对部分肥厚的眶隔脂肪进行切除;在手术切口的下唇对一部分肥厚的睑板前纤维脂肪组织进行切除。采用双重固定,即第一重固定是将下唇的真皮-眼轮匝肌固定于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而第二重固定是采用皮肤-眶隔膜-皮肤的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65例就医者上睑臃肿的情况得到良好恢复与改善,2例术后重睑皱褶变浅,必须再次手术进行修复与改善;1例术后出现上睑局部小血肿,10d后自行缓解消肿;3例术后眉外侧上方部分区域出现麻木的情况,3个月后自行恢复与缓解。其他就医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切口痕迹不明显,睁闭眼时上睑合开自然。结论:采用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对上睑肥厚、臃肿单睑者行重睑成形手术,可有效改善上睑臃肿情况,同时形成安全稳定且长久的动态重睑。  相似文献   

8.
国人重睑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睑成形术现已在我国广泛开展 ,但有关重睑形成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一、传统学说西方美容整形外科学者认为 ,重睑之所以形成 ,是由于上睑提肌腱膜除了附着在睑板上缘外 ,尚有部分纤维穿过眶隔和眼轮匝肌 ,附着在重睑皱褶处的上睑皮肤 ,因而 ,当上睑提肌收缩将睑板上提睁眼时便在该部位出现重睑。国内出版的书刊[1] 也大都赞同这种学说。宋儒耀[2 ] 认为 ,国人重睑的形成还有下列的因素。1.上睑皮肤本身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在皱褶以上的广大部分称眶部 ,其皮肤较厚、较硬 ;在皱褶以下与睑缘之间的一窄条部分称为睑板前部 ,其皮肤很薄 ,很…  相似文献   

9.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腱膜性上睑下垂 (aponeuroticptosis)是指除先天性外 ,各种原因引起的上睑提肌腱膜缺损所造成的上睑下垂[1,2 ] 。其典型体征为 :⑴轻度上睑下垂 ;⑵上睑提肌肌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下垂睑能抬高 8mm或以上 ,可认为上睑提肌肌力尚好 ;⑶上睑皱襞高或皱襞不明显 ;⑷上睑皮肤变薄 ,上眶区凹陷。常见原因 :⑴重睑术后 :由于切开术中过度分离睑板前组织 ,或取眶脂时损伤上睑提肌腱膜 ,以及埋线重睑术位置过高 ,缝线的切割作用损伤上睑提肌腱膜 ,使其与部分或全部从睑板表面断离。⑵眼部手术 :术中对眼睑的牵拉 ,术后眼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下睑眶隔脂肪移植对重睑术后重睑过宽、多层重睑、上睑眼窝凹陷等上睑外观形态缺陷失败案例进行整形修复。方法:自2016年7月-2018年10月,对57例重睑失败患者采用下睑眶隔脂肪移植修复术式进行整形修复,术中根据上睑缺陷形态及缺损组织程度新设计重睑线高度约6~7mm,适当去除原重睑线及新重脸线之间的皮肤,于提上睑肌表面向上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局部组织粘连、释放游离残余眶隔脂肪,切取下睑眶隔脂肪均匀平铺于提上睑肌及其腱膜表面并缝合固定,缝合形成新重睑线。结果:术后随访57例患者3~12个月,患者重睑线宽度自然、流畅对称,多层重睑及眼窝凹陷消失,角膜暴露正常,上睑形态饱满自然。其中2例上睑切口轻度增生,处理后恢复。结论:重睑术后重睑过宽、多层重睑、上睑眼窝凹陷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上睑生理功能也会出现障碍,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组织缺损,本次通过下睑眶隔脂肪移植修复上睑正常解剖形态,恢复上睑的正常形态外观和生理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