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Ⅲ度20例,Ⅳ~Ⅴ度61例。术前患者冠状位主侧凸Cobb角45°~85°,平均Cobb角60.35°,采用TSRH等钉棒系统进行全脊柱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融合固定技术。对手术后矫形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出血1000ml(800~2400ml),共置椎弓根螺钉924枚,术后平均Cobb角18.46°。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0.5个月。86例患者中,1例脊髓损伤;25枚螺钉偏位;2例神经根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躯体失平衡;1例交界性后凸;3例内固定松动;2例假关节形成;1例曲轴现象;2例平腰畸形。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有很多种并发症,正确的诊治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1年6月,应用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727例:男245例,女482例;年龄3~62岁,平均18.2岁。冠状面Cobb角32°~142°,平均87.6°;矢状面Cobb 角-10°~75°,平均45°。结果 术后随访12~90个月,平均62.5个月。全组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冠状面矫正率55%~98%,平均85.2%;矢状面矫正率35%~67%,平均47.5%。本组病例术中、术后无一例死亡。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102例患者共发生113例次并发症。内固定相关并发症26例:即椎弓根螺钉松动5例,断钉5例,断棒8例,脱钩3例,椎弓根切割5例,其中14例(椎弓根螺钉松动5例,断钉4例,断棒5例)发生于早期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矫形并发症65例:交界性后凸36例,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21例(其中11例为神经肌肉型侧凸),远端交界性后凸15例(其中4例马凡综合征伴脊柱侧凸,6例神经肌肉型侧凸);adding-on现象22例;平背畸形7例。内科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伤口感染、压疮)9例。结论 脊柱侧凸矫形术如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与术后处理得当,脊髓、神经损伤能获得有效预防。对于成人脊柱侧凸,顶椎区予以充足的内固定可有效减少断钉、断棒、椎弓根螺钉松动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对于神经肌肉型侧凸、马凡综合征伴脊柱侧凸,适当延长融合节段可有效减少交界性后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开明  张耀喧  卓巍  黄明  冯磊 《中国骨伤》2001,14(5):311-311
脊柱侧凸畸形的发生和发展 ,归纳起来为骨性畸形和肌力失衡两大因素 ,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是使畸形得到最大的矫正 ,并能保持在矫正的位置上而不再继续发展。但往往因年龄、曲度大小、曲度数目和分布部位、肋凸程度以及内固定器械、植骨融合程度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作者自 1982年以来共收治 5 2例进行手术治疗 ,进行 8~ 10 8个月 ,平均 5 9个月随访 ,除矫正度数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外 ,有 8例产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7岁 ,女 15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35岁 ,平均 17…  相似文献   

4.
严重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目的:对严重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12月,矫治90。以上严重脊柱侧凸患者184例。手术分为4类:(1)先行Halo牵引、呼吸功能锻练1~3个月后,再行单纯后路矫形(4例)或前路松解2周后二期后路矫形(38例);(2)前路松解,牵引2周后行后路矫形(112例);(3)自体胫骨行前路支撑融合,2周后施行后路矫形(18例);(4)一期前路骨骺阻滞加后路矫形(12例)。结果:牵引中并发短暂性神经损害9例;后路矫形术中心跳骤停1例(复苏成功),术后下肢不全性瘫痪1例,肺部并发症10例。结论:严重脊柱侧凸患者的畸形僵硬、躯干倾斜明显,常伴有心肺功能减退或脊髓神经损害.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528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528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对策。[方法]1980年1月~2001年1月,手术矫治各种原因所致脊柱侧凸528例。男192例,女336例;平均年龄14.2岁,术前Cobb's角34°~102°,平均48.2°。[结果]术后随访3~24 a,平均12.5 a,术后Cobb's角平均24°,平均矫正50.2%。脊髓损伤1例,交感神经损伤15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2例,断钉6例,断棒13例,断钢缆3例,脱钩25例,断钢丝20例,平背畸形30例,出现曲轴现象6例,假关节形成9例。[结论]脊柱侧凸通过三维矫形手术可达到理想的疗效,但要重视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矫正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耀元  丘靖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12):730-732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手术后的神经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统计脊柱侧凸手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73例脊柱侧凸患者按应用植入物与否分别统计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将应用植入物的脊柱侧凸患者1286例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因学分类、是否伴有后凸畸形、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的Cobb角分段、初次及翻修手术和不同的侧凸类型分别统计神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373例脊柱侧凸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89%,重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0.51%,轻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38%。植入物应用与否其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应用植入物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94%,重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0.54%,轻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40%。(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组的3.41%(P〈0.05);后凸型脊柱侧凸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后凸型脊柱侧凸组,分别为3.69%和1.35%(P〈0.05);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一前路组和单一后路组,分别为3.45%、1.02%和1.32%,后路手术组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90°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3.82%,高于Cobb角〈90°组的1.46%(P〈0.05);翻修手术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初次手术组,分别为5.97%和1.72%(P〈0.05);不同年龄段分组、不同侧凸类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后凸型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脊柱侧凸、Cobb角≥90°的脊柱侧凸、翻修手术的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分析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1993年2月~1996年9月共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脊柱侧凸38例,平均年龄16.4岁,术前Cobb角为40°~130°,平均68°。结果:术后平均矫正率61%。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其中椎板、椎弓骨折4例,C-D棒末端过长2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肺功能衰竭1例,螺钉遗留1例。结论:C-D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好,但不应忽视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1例脊柱侧凸矫正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柱侧凸的手术矫正,时有并发症发生。为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作者对101例并发症进行分析。其中脱钩30例,断棍22例,Luque钢丝断裂或脱落15例,侧凸畸形复发加重12例,术后出现其它新的畸形(平背、两肩不平)13例,感染8例及气胸1例。由生物力学因素导致者23例,占22.77%;适应证选择不当29例,占28.71%;手术失误导致者37例,占36.63%;内固定装置本身因素者15例,占14.85%。作者认为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较多,了解、掌握内固定技术的有关因素与要领,可有效地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胸椎侧凸后路凸侧胸廓成形术后胸腔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泽章  邱勇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锋 《中国骨伤》2008,21(4):249-251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后路凸侧胸廓成形术的胸腔并发症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和凸侧胸廓成形术,并有完整资料的胸椎侧凸患者5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7例,女381例;年龄12~38岁,平均16.1岁。术前剃刀背畸形16°~50°,平均35°。结果:凸侧胸廓成形的肋骨切除数平均4.1根。术后剃刀背畸形2°~17°,平均7°。1例(0.2%)术后呼吸困难需间歇性吸氧,29例(5.3%)术中发生壁层胸膜穿孔,其中5例术后胸腔积液,3例气胸。6例(1.1%)患者术中并无明显胸膜穿孔,但术后出现术侧胸腔积液。结论:提高手术技巧,术后严密监测呼吸状态,早期积极处理,可减少凸侧胸廓成形术后胸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收治的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3例临床资料,男587例,女316例,平均年龄36.7岁(18~78岁),术前诊断均依据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影像学结果确定,根据不同诊断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对其中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术后2周内)进行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90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者76例78例次(8.6%),其中2例女性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根刺激症状(占早期并发症的64.1%),多数患者症状经对症处理,于4~30d(平均10.1d)得到缓解;消化道症状(11.5%),除2例给予灌肠外,其他均对症处理3~10d(平均6.8d)后缓解;切口深(浅)部血肿(5.1%)、脑脊液漏(5.1%)、尿潴留(3.9%)、切口深部感染(2.6%)、下肢深静脉血栓(2.6%)、肺栓塞(2.6%)、泌尿系感染(1-3%)及皮下脂肪液化(1.3%)等,所有并发症均获得良性转归。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除了注重术中操作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将有利于腰椎后路早期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i Y  Zou DW  Ma HS  Chen XM  Peng J  Chen ZM  Zhou XF  Shao SL  Bai KW  Tan R  Zhou LY  G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289-1292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部位和程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7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了矫正融合手术。按照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分为4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各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间、矫正率、随访矫正丢失率及并发症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侧凸矫正率分别为:第1组:81%;第2组:86%;第3组:68%;第4组:72%。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年以上,平均为38个月(24~52个月)。结论根据脊柱侧凸畸形的程度和部位,正确选择适当的矫正方式,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预防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寻求预防和减少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食管、纵隔、心包、胸膜等10余种胸部疾病病例,其中肺大施切除462例,食管疾病手术94例,纵隔肿瘤或囊肿切除86例,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140例,胸外伤止血等手术22例,心包开窗和胸膜肿瘤切除及其他手术54例,胸部疾病活检术54例。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双腔管气管内插管866例,单腔管气管内插管46例。结果886例经VATS完成手术,26例改为传统开胸术。发生手术并发症36例,占3.95%,其中术中并发症10例,占1.1%,包括食管黏膜破裂4例,神经损伤2例,4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术后并发症26例,占2.85%,包括肺泡漏气≥7d19例,胸腔积液或积气再次置闭式引流管3例,房颤2例,胸腔感染1例和呼吸衰竭死亡1例。结论VATS适应证选择和手术应当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对胸外科医师培养,尽快掌握VATS操作和相关知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胡三元 《腹部外科》2014,(3):153-15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胆管损伤、腹腔及腹膜后大血管损伤、术后胆漏、胃肠道损伤、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术者经验不足、操作粗暴、解剖变异、局部粘连等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建立准入制度、术者接受腹腔镜技术规范化培训、熟悉胆道外科常见解剖变异、术中仔细、轻柔操作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发生严重并发症后应早发现、早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后路杠杆力矫正法(cantilever bending technique)治疗重度(Cobb角≥70°)及僵硬(柔韧性≤30%)的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杠杆力矫正法治疗的包括各种病因导致(包括先天性、特发性或神经肌肉性)的重度且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1例。依据患者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式脊柱侧凸研究学会(Modified SRS Outcomes Instrument)病患满意度问卷(SRS-24)评估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majorcurve)平均Cobb角为98°(75°~133°),柔韧性为18%(2%~27%),术后矫正率为67.1%(51%~74%),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2.5cm,术后为0.8cm,手术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除了1例需要做前路松解术外,其余患者均采用后路杠杆力矫正法矫治即可达到满意的矫正结果。无论脊柱侧凸畸形的病因是哪一种类型,均获得了满意的手术疗效。结论杠杆力矫正法用以治疗矫正任何病因的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283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23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54例、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症19例、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4例。1996年以前均采用后入路,枪式咬骨钳切除椎板,咬除骨化的黄韧带或关节突的内1/2,为原始方法;1996年后,椎间盘突出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者采用经胸腔入路。黄韧带骨化、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采用后入路,应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板,在神经剥离子的保护下,应用骨凿切除关节突的内1/2,为改进方法。分别观察两组围手术期、中远期和供骨区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随访254例,随访时间1~19年,平均6年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2.1%,原始方法(65.2%)明显高于改进方法(23.2%)。各种并发症中脊髓损伤和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导致症状加重是灾难性的并发症。采用改进方法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