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穴位取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髂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配合谷、太溪。留针期间用神灯照射面颊部。治疗30次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透刺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针刺手法采用“透刺法”,发病一周内采用浅刺留针15分钟,一周后深刺留针30分钟。结果:痊愈35例,占87.5%;显效4例,占10%;有效1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痊愈越快,采用透刺法,取穴少,针感范围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方法各异,治疗效果参差不齐,电针疗法,穴位注射,各有所长。笔者自1998年至今采用电针疗法与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本病,疗效较单一疗法显著提高,明显有效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电员针配合运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 ,采用电员针配合运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4 6例 ,并与电针进行对照观察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78例均为按文献标准[1] 明确诊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分别予电员针和电针治疗。电员针组 4 6例 ,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16~6 6岁 ;病程 1天~ 4月 ,其中 <1月 33例 ,1~ 2月 6例 ,>2月 7例 ;左侧 33例 ,右侧 13例。电针组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6 8岁 ;病程 1天~ 4月 ,其中 <1月 2 4例 ,1~ 2月 3例 ,>2月 5例 ;左侧 2 3例 ,右侧 9例。2 治疗方法2 1 电员针组取穴 :阳白、…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本病又称"口噼"、"口眼歪斜"。在临床上,面神经麻痹分为3个时期,发病1~7天为急性期,发病8~15天为静止期,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31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61例 ,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 ,年龄 1 5~ 60岁 ;对照组 30例 ,年龄 1 8~ 5 7岁 ;病程 1日~ 1个月。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取患侧四白、颊车、下关 ,常规消毒后用 5 ml注射器吸入维生素 B11 0 0 mg、维生素B12 5 0μg。将注射针头斜刺入四白穴 ,得气后抽吸无回血 ,缓慢注药 1 ml。然后在颊车、下关穴 ,分别如法注药 1 ml。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5日。对照组取四白、颊车、合谷、牵正 ,用 2 6号 1 .…  相似文献   

7.
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39例徐锦平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全部病例均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治疗方法取穴太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承位透晴明,阳白透鱼腰,迎...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征)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及早正规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耽误治疗等,则有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恢复,甚则留下后遗症。本文所指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指2个月以上未见恢复,或者恢复较慢,效果不明显者。笔者自2001年开始采用穴位透刺加十全大补膏口服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6年以来笔者用脑活素配伍山茛菪碱、氟美松局部封闭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56岁。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1年 3个月。左侧面瘫 30例 ,右侧面瘫 2 6例 ,均取用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的脑活素 2~ 4 m L,山茛菪碱 5~ 10 mg,氟美松 5~ 10 mg,患侧面局部封闭 ,隔日 1次。1.2 封闭方法 :患侧面部颈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洞巾 ,以耳垂前皱折 (屏间切迹至耳垂下端 )的中点或其上下1~ 2 mm范围内进针。用 5号注射针头取与头颅矢…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 1997年 12月以来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36例 ,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9~ 58岁 ,平均 35岁 ;病程 1~ 8天 ,平均 3天。本组 36例均为急性起病 ,病前有受寒或感染史 2 5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 ,其中左侧 14例 ,右侧 2 2例。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 ,不能皱额 ,可见贝耳现象 ,鼻唇沟变浅、流涎、鼓腮不全 ,其中 5例患侧外耳道有疱疹 ,诊断为 Hunt综合征。其中 2 8例行脑 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征。以上病例诊断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  相似文献   

11.
赵勇军 《国医论坛》2002,17(5):27-28
自 1 996年 2月~ 2 0 0 1年 1 2月 ,笔者运用透刺、挑刺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1 2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 1岁~ 1 5岁 8例 ,1 6岁~ 30岁 2 1例 ,31岁~ 40岁 68例 ,41岁~ 80岁 2 3例 ,平均 36.5岁 ;病程 1天~ 7天 91例 ,8天~ 30天 2 5例 ,31天以上 4例 ,平均 4.5天 ;右侧面瘫 78例 ,左侧面瘫 42例。病情分级 :轻型面瘫 (额纹及鼻唇沟变浅 ,两侧睑裂差距 2 mm,口角下垂 2 mm,无睑外翻及闭合不全 ,皱额力弱 ,牙可见尖牙及第二上切牙整个宽度 ,吹哨能力差 ) 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护理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1995年8月至1999年5月运用透穴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0例,具有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0例,男40例,女30例,男女比例4:3,其中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8岁,平均年龄38.23岁.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为"口癖"、"口眼斜",目前临床较多见.近年的临床观察中,笔者在传统毫针的治疗上,运用横刺法一针多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8例,均为首次发病单侧面瘫,其中女14例,男24例;年龄在16~73岁之间;病程最短1d,最长半月.根据文献资料[1],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20 d;恢复期:发病21~70 d.根据患者发病的病程长短,将入组患者分为急性期和静止期2组,分期取穴.急性期组共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35岁;平均病程3.35d.静止期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47岁;平均病程10.13 d.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自制痛风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1例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2天.主要临床表现:突然发生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感觉异常,额部横纹消失,眼裂扩大,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口角下垂、偏向健侧,流口水,鼻唇沟变浅.少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病史,或兼有风寒、风热表证,内热实证,气虚证等. 2 治疗方法 痛风胶囊由蜈蚣10条,乌蛇15g,土元、僵蚕、地龙、三七、全虫、川芎、甘草各10g组成.诸药研碎,过80目筛,混匀,装于0号胶囊中备用. 加减: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等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各10g;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加荆芥、白芷各10g;伴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表虚证加桂枝、白芍各10g;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等里热证者,加大黄6g,黄芩10g;伴气虚证者加黄芪15g.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型论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组36例患者辨证分型为风中络脉、湿热毒淫和风痰瘀滞三型,分别给以具有祛风散邪,疏通经络作用的自拟牵正1号汤,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作用的自拟牵正2号汤和具有祛除风痰,化瘀通络作用的自拟牵正3号汤.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为91.67%,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表明分型论治本病有显著疗效.三组证型比较风中络脉型及风痰瘀滞型不但疗效明显优于湿热毒淫型,而且疗程短,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随机分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探讨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整理、分析我科面瘫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心理疏导、起居饮食及脸部护理在面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心理疗法、适宜的脸部护理,以及饮食起居等措施是面瘫恢复不可缺少的手段,与药物针灸治疗同等重要,临床应重视护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6.7%和40.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5),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