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提高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方法成立培训考核小组,采用基础理论知识培训、专科理论知识培训、流程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训练等方法,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结果经过一系列培训后,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较培训前得到显著提升。结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通过培训可以得到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确保手术室患者安全和获得高水平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授课、急救流程及操作技能训练、模拟急救情景训练等方法。制定急救能力考核项目,进行每月、每季度训练与考核。结果培训后,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综合能力、急救操作技能均较前有很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重视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培训,可强化护士的急救操作技能,增强临床判断能力和急救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短期内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岗前应急能力。方法对本科45名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进行岗前应急能力培训及考核。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病情综合观察能力及急救应急能力、技术水平均明显提高。结论对护士进行有计划的岗前应急培训,短期内能迅速提高其综合素质、急救应急能力,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苏娟  李园珍 《河北医药》2011,33(18):2857-2858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方法在手术室新进护士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新进护士36名作为研究对象,上岗前对其进行层级培训,即岗前培训、试用期培训及转正前培训。采用自制的理论及技能考核试题、调查问卷,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考核、调查,并对两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层级培训,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明显高于培训前,术者及带教老师对新进护士业务能力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层级培训使新进护士能较快的胜任手术室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应届毕业的新护士50例为实验组,2015年应届毕业的新护士5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岗前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及认同感,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成绩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实验组94%新护士满意PDCA循环培训模式,对照组新护士仅有62%满意传统岗前培训模式.结论 PDCA循环模式能提高新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效果好,且易于被新护士接受,PDCA循环模式适用于新护士的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6.
吴静  孙爱华  杜欣  冉凤  张颖  张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76-2877
探讨规范化岗前培训模式,以培养能胜任临床实践工作的护理人才.建立系统培训体系,将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带教,岗前培训组作为培训对象,进行岗前培训后再进行实习带教.岗前培训组护生经过规范化培训后,通过理论操作考核在专业知识水平、临床操作技能、急救配合、护理文书书写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实习护生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有利于护生树立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缩短了护生临床实践工作适应周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改革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探讨改革后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新毕业护士9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择2011年新毕业护士95名为实验组,在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新护士分配到临床科室后,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组织进行半脱产培训2周。结果实验组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同事对新护士的综合评价、病人对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革后岗前培训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全面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C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手术室护士培训的效果,为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将低年资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基”培训模式,实验组给予4C培训模式,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适宜性,通过基础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业务能力考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以4C培训模式后.实验组低年资护士在基础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业务能力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C培训模式在低年资手术室护士培训中能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操作和业务水平,在I临床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许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69-1270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确立心内科护士应掌握的相关技能和急救设备使用能力,分层次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提高了心内科护士对急诊、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结论加强对心内科护士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是提高心内科护士的一项重要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手术室新护士20名作为实验组,本组均采用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采用回顾性研究,参照2010年~2011年手术室新护士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在基础理论考核,专项技能操作、综合能力成绩、护士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以及外科医师对经过两种教学方法培训后新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新护士的基础理论成绩平均值优于实验组,但在专科技能操作、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护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并且外科医师对经过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培训后的新护士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应用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可激发新护士主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新护士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新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场景下的技能训练对提高护生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级护理本科1班和2个班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前者设为研究班,后者设为对照班。两个班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题均为:心肌梗死的护理抢救;内容均规定为:负责指挥和病情观察、吸氧、肌内注射、静脉输液、护理记录与心理和康复指导五项操作技能;具体的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技能训练模式,即利用模型人在一般示教室进行技能训练。训练步骤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练习教师看。研究班则采用我院引进的高仿真模拟系统设计仿真模拟场景进行技能训练。教学环节包括:学生分组与课时安排;病例与仿真模拟情景的设计;模拟场景技能训练步骤:①理论讲授;②操作演练;③实践教学反馈。两个班护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均为90min。课程结束后进行整体教学评价与比较。最后的统计指标是五项操作得分相加后的平均分,共三个等级即:成绩85~100分为优,65~84分为良,<65分为差。两组学生的综合技能整体情况采用百分比计算。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个班护生在不同场景下实施训练后的综合技能整体提高情况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班学生综合技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班。结论开展模拟场景技能训练可有效地促进、提高、完善护生综合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imMan3G模拟教学法对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临床技能培训的作用。方法将100名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分为传统教学组(50名)和SimMan3G教学组(50名),并分别给予临床技能培训;最后选取标准化患者,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比较其优越性。结果SimMan3G教学组在病史采集、临床体检、急救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和临床综合能力等考核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Man3G教学组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交际合作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反馈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Man3G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还能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好评,在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社区居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技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居民的问卷调查,利用多媒体授课和宣传资料及急救操作培训急救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对居民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前该社区居民对院前急救理论知识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5.32%,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3.43%;培训前对院前急救技能掌握的合格率仅为18.0%,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0.73%。结论培训以社区为基础,深入到不同的人群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将宣传与培训指导相结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于莲  苏瑾  孙维彤  杨春荣  张宇  焦淑清 《药学教育》2013,(5):61-62,F0003
摘要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构建药学专业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完善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环节强化训练法,新增认知实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试放大实验及实践技能竞赛,毕业设计采用目标化管理模式,将药学专业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完善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操作、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综合急救能力教学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所院校2008级本科4个班护生196名,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2所院校各1个班共2个班96名护生,应用《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理论、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为2所院校另1个班共2个班100名护生,应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两组《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及团队合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操作、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2项)、团队合作(1项)方面和及时应用急救护理知识、能够应用救护程序对病人实施救护2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理论、操作、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不仅可提高考核成绩,而且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及团队合作能力,重要的是还能显著提高其综合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余利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33-134
目的探讨团队意识培养对提高护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级护理大专2个班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其中将护理大专1班学生57名作为研究组,护理大专2班学生6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护生实行分小组学习,以理论课程的案例分析、实训课程的操作练习、课后第二课堂的友谊赛和护理技能竞赛为主要教学内容,小组成员集体参加上述内容的考核。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对上述研究组教学内容采用集中讲解、单独练习或者自由结合练习的方式,考试的方式是按照抽签序号单独参加上述内容的考核。对两组护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生理论成绩、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团队意识培养对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手术室腔镜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前发放培训需求问卷和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培训人员的现状,成立工作坊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和流程。按工作坊模式分7批(每批6人)进行腔镜专业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腔镜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腔镜护士专业技能和医生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运用于腔镜专业护士培训,有效提高腔镜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共同参与性,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能力教育培训对提高新执业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后分配到医院的新执业护士230名,均采用"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培训模式进行理论与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新执业护士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新执业护士对培训的需求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工作中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能力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了新执业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该学科特点,本校药剂学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依据技能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原则,创建"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采用场景式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灵活运用药剂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和灵活运用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使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步满足学生生产及临床用药的实践需求,为学生今后走上各大药厂、药店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做好铺垫,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并观察分析。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培训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24人,将所有急救护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理论培训,实验组采取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两组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经过考核标准评定证实,实验组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能够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及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