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总结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临床资料,就其影像学特征和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肠梗阻,其中高位小肠梗阻3例,低位梗阻12例;14例下消化道造影均表现结肠细小,直径≤1 cm。15例中14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结肠直径在4 mm~1 cm之间。X线诊断小肠闭锁10例;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3例;胎粪性肠梗阻1例;低位小肠梗阻1例。诊断符合率为73.3%。结论:细小结肠症可以是由于结肠本身病变引起的,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细小结肠的结肠造影X线表现,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钡剂或水溶碘剂对比剂灌肠X线表现为细小结肠的临床常见病。结果 23例表现为细小结肠的临床证实肠闭锁1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5例,胎粪性肠梗阻2例。结论 X线检查尤其是结肠造影对先天性细小结肠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02月—2013年01月运用肾镜下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经尿道及经皮膀胱造瘘途径治疗67例膀胱结石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59例,女8例;年龄2986岁,中位年龄45岁,平均54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3例,前列腺增生55例,糖尿病5例,脊髓损伤4例,尿道狭窄3例。所有62例术前均行超声及X线检查,15例患者X线检查阴性,超声及CT检查证实膀胱结石,结石直径0.886岁,中位年龄45岁,平均54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3例,前列腺增生55例,糖尿病5例,脊髓损伤4例,尿道狭窄3例。所有62例术前均行超声及X线检查,15例患者X线检查阴性,超声及CT检查证实膀胱结石,结石直径0.83.8 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16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充气的肠管,Ⅰ型(常见型)8例,Ⅱ型(长段型)4例,Ⅲ型(短段型)2例,Ⅳ型(超短段型)2例;钡灌肠X线表现均见到扩张结肠,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长度1.2cm~9.0cm,呈环形狭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钡灌肠压力增高时可使其被动扩张。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结论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线影像与彩超影像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两院经手术证实的31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影像与彩超影像上的不同表现.结果 31例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显示十二脂肠及空肠起始部完全性梗阻,23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性梗阻,梗阻末端呈螺旋形或锥形改变.18例进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盲肠位于中腹及左腹10例;右上腹4例;右下腹4例.31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21例,二维超声于上腹部探及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状或靶环状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呈动脉或静脉频谱.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重要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与X线造影(上消化道造影联合钡剂灌肠造影)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新生儿的彩超检查与X线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符合率93.47%(43/46),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中等回声团块,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典型呈"漩涡征";X线造影诊断符合率76.08%(35/46),主要表现为高位肠梗阻征象,十二指肠及空肠连接处位置异常,回盲肠及阑尾位置异常。结论彩超较X线造影对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腹症的X线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不同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为改善实验室诊断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1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因确诊的新生儿急腹症X线影像学表现,比较其在各类新生儿急腹症中的准确率,分析其未能得出正确诊断结果的原因,总结其X线的特征。结果 212例中,X线诊断的准确率在胃肠穿孔16例、肛门闭锁41例、膈疝5例达到100%;在食管闭锁94%(16/17)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2%(55/61)等疾病中亦有良好表现;而在其他类型准确率低于90%,分别为:先天性脐膨出及腹裂86%(6/7)、肠闭锁85%(12/14)、先天性巨结肠84%(21/25)、肠旋转不良77%(14/18)、胎粪性腹膜炎75%(6/8)。结论 X线影像诊断在不同新生儿急腹症中具有不同的准确率,在未发现高准确率急腹症影像学特征的病例,应考虑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声、CT及MRI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结肠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结果:阑尾不显影8例,阑尾充盈不全16例,阑尾粘连固定10例,盲肠阑尾根部炎性浸润或痉挛14例,检查过程中右下腹麦氏点压痛12例.结论: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诊断中,影像表现明确,具有一定特征性,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慢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42例心脏三联症均经手术证实,除摄有平片外,26例行右心导管检查,23例行右室造影.本文根据临床X线资料分析,将本症分为两型,紫绀型25例为右向左分流,右室收缩压平均21.9kPa,肺动脉瓣口直径平均0.46cm.非紫绀型17例为右向右分流,右室收缩压平均12.5kPa,肺动脉瓣口直径平均0.96cm,本症X线表现为肺血减少(69%),SI值小(均值0.229),肺动脉段凸出(86%),左肺动脉/右下肺动脉比值大(55%),左肺门影大于右肺门影(48%),心影增大(67),两型X线表现大都相似,其主要区别是紫绀型肺血减少及SI值小,均比非紫绀型显著(P<0.01),作者对平片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右室造影对本症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测定瓣口直径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冗长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37例结肠冗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均为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6年,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成人结肠冗长症确诊患者,经3个月6年,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成人结肠冗长症确诊患者,经3个月1年保守治疗效果差者,以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活动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探讨二者各自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大家的共识,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检查、登记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51例。活动组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1475岁,平均44.5岁;非活动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675岁,平均44.5岁;非活动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668岁,平均42岁,2组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的18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钡剂灌肠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钡剂灌肠X线检查显示短段型2例(11.1%),常见型9例(50.0%),长段型3例(16.7%),全结肠型3例(16.7%),阳性符合率为94.4%(17/18)。24h随访钡剂潴留有18例(94.1%),扩张段肠黏膜出现大锯齿状改变1例。结论规范运用钡剂灌肠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很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影像诊断特点及消化道造影检盎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腹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全部摄仰卧位或立位腹部平片,主要表现单泡征(扩张的胃囊)12例,双泡征(胃窦或胃底气泡及十二指肠气泡)19例,三泡征(胃泡、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气泡)8例,腹部肠气少或无,另12例无典型泡征表现.采用奶瓶口服稀钡剂上消化道造影31例,经鼻胃管注入碘油或欧乃派克卜消化道造影19例.采用稀硫酸钡灌肠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27例,合并中肠扭转5例;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9例,合并巨十二指肠2例;环状胰腺5例.结论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辅助钡剂灌肠检崔足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可替代的影像诊断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择X线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182-18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小肠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小肠肠梗阻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16排螺旋CT扫描,对CT扫描后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重建。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31例患者CT轴位及MPR重建图像上可显现较为清晰的影像特征,患者肠管呈节段性扩张。低位梗阻者13例,高位梗阻者21例,CT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94.12%)显著高于X线平片(44.12%)(χ~2=19.91,P0.05)。CT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8.26%,其中肿瘤性肠梗阻11例(11/11),粘连性肠梗阻9例(9/12),肠套叠4例(4/5),腹内疝1例,肠系膜扭转1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外伤后肠梗阻1例,血运性肠梗阻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可较为清晰准确的显示小肠梗阻的存在、部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出自《伤寒论》的白头翁汤历来是治疗湿热型痢疾的首选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发挥着巨大的治疗作用。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4—2013年我科共收治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住院患者20例,门诊患者40例;病程半年至11年;其中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1660岁,其中1660岁,其中1635岁12例,3635岁12例,3645岁36例,4645岁36例,4660岁12例。6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消化会议制定的本病的诊断标准。1.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大便常规:均为脓血便,镜检:红、白细胞满视野。2均经结肠镜检查,其中局限于结肠者20例,左半结肠者40例,延至横结肠者3例。结肠镜像显示: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诊断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32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采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经过X线的初步诊断过后,先天性的幽门肥厚狭窄12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食管闭锁6例,十二指肠闭锁4例,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旋转不良2例,X线平片对其均可显示异常。结论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征象并不十分多见,但要结合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不能急于进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先天性十二指肠及小肠闭锁等病症,都是禁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的,只能拍摄单纯性X线平片。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好的办法检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但X线检查仍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最快、最简单、最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及其X线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影像资料完整的2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病因以药物性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占48.15%;X线检查对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有特征性表现;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进一步病因诊断作用局限。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要加强临床观察,首选腹部X线检查,周密分析,并充分结合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明确重症病因,及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对274例356个乳腺肿块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结果 356个病灶均完全切除,平均旋切16次(639)次,平均手术时间21 min(1039)次,平均手术时间21 min(1055 min)。其1例轻度皮下淤血。随访255 min)。其1例轻度皮下淤血。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均应用超声检查,未提示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适用于直径<3 cm的乳腺肿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美观等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石骨症又称大理石骨、原发性脆性骨硬化、硬化性增生性骨病等,是一种相对少见、多发的以骨质硬化为主要表现,先天性全身的骨质发育异常疾病。最早由Albers-Schonberg于1904年依据病变特征将石骨症命名为Albers-schonberg病[1]。现回顾性分析轻型石骨症患者12例的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