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硫唑嘌呤治疗的50例脑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缓解率为76%,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结论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怀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对其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统计两组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腹痛便血、里急后重、虹膜睫状体炎及关节炎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测定,能有效地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脑益智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正常老年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健脑益智汤大剂量和小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侧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并按药物规定剂量灌胃1个月。取海马,蛋白印迹法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AD模型组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胱天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增加(P<0.05或P<0.01);除健脑益智汤小剂量组外,其余用药组Cyt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较AD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健脑益智汤大剂量组与多奈哌齐组相比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较为明显(P<0.05)。结论健脑益智汤能降低AD大鼠海马Cyt-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72例临床资料。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1.48∶1,平均发病年龄(40.24±11.56)岁,高峰发病年龄30~39岁。临床表现以腹泻(80.56%)、黏液脓血便(72.22%)和腹痛(65.28%)为主,肠道外表现及并发症少见,无结肠癌变患者。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62.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在不同病情的UC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以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有意义,内科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B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IMT及面积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更能短期内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稳定和缩小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A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282)、B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261)、C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257)。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264例健康人为D组。对比分析四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组(P<0.05),且A组、B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A组、B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8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复发144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7.8±4.3)mg/L;未复发656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7.0±1.8)mg/L。二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洋  吴慧丽 《北方药学》2018,15(4):45-46
目的:探讨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方法:89例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6例给予康复新液50mL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1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B组29例给予锡类散1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同时均口服美沙拉嗪1g,每日4次,C组24例仅口服美沙拉嗪1g,每日4次,疗程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复查结肠镜,观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结果:A组和B组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布地奈德保留灌肠是治疗中重度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辛伐他汀及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炎症和贫血指标的影响,了解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的作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透析患者中应用.方法 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42例稳定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PO治疗组(B组)20例及辛伐他汀+EPO联合治疗组(C组)22例.实验期间B组只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C组患者每天服用辛伐他汀,与rhEPO时间为2个月,分别在实验开始、结束时检测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及血脂浓度.结果 与A组相比,B、C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著升高,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改变,HB和HCT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组HB和HCT明显升高、CR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浓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HB和HCT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辛伐他汀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态优于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A组(100例)、B组(100例)、C组(100例)、D组(100例)、E组(100例),A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B组给予硫酸亚铁治疗,C组给予富马酸亚铁治疗,D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E组给予琥珀亚酸铁治疗。对比5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红蛋白、血清铁等指标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组显效率均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E组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均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由高到低分别为B组、D组、C组、E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多种铁剂治疗中,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我站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60例流产手术后残留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以及D组(n=15),其中,A组患者应用头孢氨苄胶囊治疗,B组、C组以及D组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B组、C组以及D组患者的血β-HCG下降水平、宫内残留物大小下降幅度均优于A组(P<0.05),B组的血β-HCG下降水平、宫内残留物大小下降幅度均优于C、D组(P<0.05);B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C组以及D组(P<0.05)。结论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能够取得显著疗效,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抑制功能性鼻内镜窦手术(FESS)术后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剂量。方法:将择期行FESS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气管插管全麻,B、C、D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0.6、0.9μg/kg,A组静脉输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拔管期呛咳反应、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喉痉挛、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拔管时间长于其他组(P<0.05);A组患者T1T3时点MAP、HR高于T0时点(P<0.05);B、C、D组患者T2、T3时点MAP、HR低于A组(P<0.05);C、D组患者T1时点MAP、HR低于A、B组(P<0.05);C、D组患者呛咳反应和VAS优于A、B组(P<0.05);D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A组患者躁动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0.6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FESS术后拔管,可减轻拔管期的呛咳反应和躁动,提高镇痛质量,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不增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201 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组(A组)15例采用一般治疗+小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控制尿酸药,大剂量组(B组)15例采用一般治疗+大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控制尿酸药,对照组(C组)14例采用一般治疗+非甾体消炎药+控制尿酸药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结果 A、B组关节疼痛达到70%的缓解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1、2、4周及3、6个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关节炎的复发次数少于C组(P<0.05).3、6个月末,3组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减少病情复发,相比大剂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浊消溃方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IgM的影响。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化浊消溃方组(A组)、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像变化,同时检测患者血清IgA、IgG、IgM变化。结果治疗后,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像均优于化浊消溃方组(A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P<0.05),化浊消溃方组(A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像较美沙拉秦组(C组)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比较,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明显低于化浊消溃方组(A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P<0.05)。化浊消溃方组(A组)与美沙拉嗪组(C组)比较,患者血清IgA、IgG、IgM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结肠镜像,并能调节患者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使用传统常规方法,B组在传统治疗基础应用中医护理措施。A组与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与53.3%,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值情况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5月份到2011年11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0例A组(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B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D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组),同时选20例在本院参加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结果 血清中VEGF水平值比较:冠心病患者B组、C组、D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hs-CRP水平值比较:冠心病患者A组、B组、C组、D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A组与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VEGF水平随着hs-CR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性,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水平值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值比正常人显著升高,在临床中通过掌握该水平值的变化情况,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在预后判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穴位注射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营养及炎症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常规护理组(B组)、快速康复外科组(C组)、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快速康复外科组(D组),每组各为35例,对比四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3天,四组患者的血清前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快速康复外科组(D组)的血清前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最高;术后1、3、7天,四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快速康复外科组(D组)的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值最低;术后1周、2周,四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快速康复外科组(D组)的生活质量最高。结论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应用,能提高营养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清肠愈疡汤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清肠愈疡汤治疗,两组在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 <0.05);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美沙拉嗪与清肠愈疡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使临床症状有效缓解,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8.
周海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02-10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其中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均通过电子肠镜确诊,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中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0年到2011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的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CRP)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活动期和34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水平及关系,比较临床病情程度对CRP的影响.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亦明显高于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 CRP水平升高能反映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