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和镇痛管理的认知现状。 方法 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与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自制量表,采用此量表对江苏省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的NICU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分析其对新生儿疼痛的基本知识、评估和管理的掌握水平。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957份,其中医生383份,护士574份。医生与护士对新生儿疼痛基本知识的答题正确率的均值分别为38%和39%;对新生儿疼痛评估的答题正确率的中位值分别为0%和50%;对镇痛管理的答题正确率的均值分别为73%和68%。接受过疼痛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基本知识和疼痛评估的答题正确率较未接受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显著增高(P<0.05)。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基本知识和疼痛评估的答题正确率较二级医院医护人员显著增高(P<0.05)。 结论 NICU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不足,需开展有关新生儿疼痛知识的专项培训,建议侧重对《新生儿疼痛评估与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的推广和临床应用,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和镇痛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适宜技术在柬埔寨培训的效果,为其在柬埔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7名柬埔寨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8项儿科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知识考核。结果研究对象培训前儿科适宜技术知识总得分较低,仅为(19. 05±13. 74)分; 8项儿科适宜技术的得分均较低,其中儿童基本生命支持为(6. 00±4. 29)分;儿童高级生命支持为(2. 72±2. 25)分;儿童肺炎为(1. 47±1. 89)分;儿童液体疗法为(1. 10±1. 64);儿科消毒隔离为(2. 54±2. 75)分;新生儿黄疸为(2. 03±2. 88)分;新生儿复苏术为(2. 33±3. 73)分;氧气疗法为(0. 87±1. 64)分。培训后儿科适宜技术总得分(45. 01±9. 39)明显高于培训前(19. 05±13. 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 57,P 0. 05);培训后8项适宜技术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从得分提高率来看,基本生命支持的得分提高最为明显,儿科消毒隔离次之。结论柬埔寨国家儿童医院医护人员对儿科适宜技术的理论知识普遍缺乏,儿科急救能力偏低;中国的儿科适宜技术培训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提高柬埔寨儿科医护人员对儿科适宜技术的掌握度,但整体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有必要后续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现状,为针对性改善儿科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行为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在中国七个行政区域选取14所三级甲等专科儿童医院和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数200张以上)作为调查医院,以从事儿科护理的工龄满1年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卡尔森循证式疼痛管理先决条件量表》(C-CPCIS)进行调查,计算C-CPCIS总分和分量表得分,考察影响总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2 983名护士参与了C-CPCIS调查,全部回收,有效问卷2 875份(96.3%)。专科儿童医院2 495份,综合医院儿科380份。其中女性占98.6%,平均年龄30.2( 20~55)岁,平均从事儿科护理工作8.4(1~35)年,儿内科占31.2%,本科学历71.7%,护师职称占47.9%,有护士长管理经验者占 9.1%,有疼痛知识培训经历占18.9%,常规评估疼痛占73.4% ,使用最多的疼痛评估工具是Wong Baker面部表情量表(60.9%)。C-CPCIS总条目得分为3.26±1.14,既往实践、疼痛需求/问题、创新、工作规范4个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68±1.28、2.70±1.001、3.06±1.09、3.24±1.09;条目16、19、12得分较低,分别为2.11±0.90、2.20±1.23和2.27±0.9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量表总得分与职称(β=0.077)、科室(β=0.160)、医院类型(β=0.100)、是否常规评估疼痛(β=-0.209)、有无护士长经历(β=-0.102)、有无疼痛学习经历(β=-0.125)有关。 结论 目前国内儿科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水平较低,今后应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科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美国HOPE基金会共同筹建"西部、东北地区儿科医师和护士培训项目",并由HOPE基金会出资设立"西部奖学金",旨在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立该培训项目,不但符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办院宗旨,也对提高这些地区儿童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新疆地区四个市区不同民族学龄儿奄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对患儿学习与行为的影响以及临床医师对有关儿童睡眠问题的认知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阿克苏市和阿勒泰市4个城市不同民族学校包括4所小学和4所中学的在校儿童、家长和班主任以及22家当地医院的医师就有关睡眠健康、学习行为、睡眠问题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22.01%,其中小学组(6~13岁)为27.55%,中学组(14~16岁)为12.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1,P<0.005);在学龄儿童伴有睡眠问题与不伴有睡眠问题之间,发生学习与行为异常的儿童比率,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P<0.005);儿科医师与非儿科医师对睡眠问题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学龄儿童中有睡眠问题的儿童,伴有学习与行为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问题的儿童;医师对儿童睡眠问题的认识仍然不足;儿童睡眠问题的危害性应引起家庭和医务人员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美国HOPE基金会共同筹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西部、东北地区儿科医师和护士培训项目"和儿科高级研修班,旨在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美国HOPE基金会共同筹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西部、东北地区儿科医师和护士培训项目”和儿科高级研修班,旨在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立该培训项目,不但符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办院宗旨,也对提高这些地区儿童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儿科医师的疫苗知识储备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儿科医师的疫苗知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杭州、长春、西安、重庆、京津冀、深圳、海口7个培训点的儿科医师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1~12月对其进行关于疫苗相关知识和接种服务的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疫苗知识得分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受访的289名儿科医师的疫苗知识及格率仅为28%。高于所有知识及格率的类别包括疫苗特点(62.3%)和疫苗政策(46.0%),低于所有知识及格率的类别包括疾病负担(27.0%)、疫苗选择(21.8%)、接种人群(20.4%)、疫苗使用(12.8%)、疫苗价格(19.4%)。男性、青年、中老年、大专及以下学历与疫苗知识平均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儿科医师的疫苗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亟需提高;对疫苗了解不全面,亟需加强疾病负担、疫苗使用等群医学知识,及时更新疫苗知识和理念。男性、青年、中老年、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儿科医师疫苗知识水平相对更低,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疼痛不仅扰乱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态,影响康复进程,反复疼痛刺激更是神经发育障碍和部分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规范和标准化我国新生儿病房的疼痛管理实践,进而有效预防和减轻疼痛对新生儿身心发育的不良影响,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的原则和方法,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了《中国新生儿疼痛管理循证指南(2023年)》。该指南针对新生儿疼痛的分类及定义、常见致痛源、疼痛评估原则、疼痛评估方法、镇痛原则、非药物镇痛方法、药物镇痛方法、家属参与疼痛管理方法,以及疼痛管理记录方法9个临床问题,基于最佳证据和专家共识形成了26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疼痛评估与镇痛管理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 (2):109-1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状况及其对儿童过敏性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研究旨在了解儿童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状况和信息需求,使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宣教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357名儿童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应答率为98.0%。56.0%家长不知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72.0%不知过敏性疾病可以表现为腹泻。70.9%家长认为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最常见的食物是海产品,37.4%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筛查出对某种食物过敏,则应终生避免该种食物。97.7%家长所需求的信息数超过3个,53%家长最想了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家长受教育程度、本人或一级亲属有无过敏史分别对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的需求不同,OR分别为2.042和8.045,均P<0.05。家长需要通过可靠而广泛的途径如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来获得有关过敏性疾病的信息。结论:①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片面,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误区; ②家长对过敏性疾病诸多信息有迫切的需求; ③儿科医务工作者应多渠道为家长提供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25-728]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