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以则 《腹部外科》2005,18(5):269-27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2/3。根据肿瘤部位,肝门部胆管癌分为四型:Ⅰ型指肿瘤限制在肝总管;Ⅱ型指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Ⅲa型指肿瘤侵犯肝总管、汇合部以及右肝管,Ⅲb型指肿瘤侵犯肝总管、汇合部以及左肝管;Ⅳ型指肿瘤侵犯左右肝管。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和肝解剖知识及肝切除技术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有较明显进步。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原则是:Ⅰ、Ⅱ型选择局部切除术,Ⅲa型选择含肿瘤的肝右叶切除术,Ⅲb型选择含肿瘤的肝左叶切除术,Ⅳ型选择全肝切除肝移植术。对于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可选择保留肿瘤的姑息性内引流术,以…  相似文献   

2.
梁力建教授有不少作者提出胆管癌的分型,大多数的分型包括了肝外胆管的各部,如Nakeeb(1996)把肝外胆管瘤分为肝内型、肝门周围型、末段型,其中肝门周围型包括了肝门部、肝总管和胰腺上缘以上的胆管瘤。而Pitt(199)把胆管癌分为9型,其中属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有Ill型(右肝管)、IV型(左肝管)、V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对型(肝总管)。1975年Bismuth-COrlette将肝门部胆管瘤分为4型:l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汇合部;0型,肿瘤波及汇合部,未侵犯左右肝管;m型,已侵犯右肝管(Illa)或侵犯左肝管(Illb);IV型,已侵犯…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h ilar cholangio carc inom a,HCC)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经过40多年的探索,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或肝移植[2])仍是HCC惟一的根治手段[3]。目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范围有扩大的趋势[4],  相似文献   

4.
彭开勤 《腹部外科》1989,2(4):191-192
肝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系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的肝外胆管癌。临床上称肝门胆管癌为Klatskin癌。 Klatskin癌的分型根据Bismuth和Corlette分类法将Klatskin癌分为4型。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分叉处,左、右肝管之间尚相通;Ⅱ型:肿瘤占据左右肝管汇合部,二者之间不通;Ⅲ型:癌肿向上侵犯一侧肝管,累及右肝管为Ⅲ_a型,累及左肝管为Ⅲ_b型;两侧肝管均受累者为Ⅳ型,即Ⅲ_(a+b)。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是指起源于左、右主肝管和肝总管近端1cm以内的胆管细胞癌,包括肝总管、汇合部胆管、左右肝管的一级分支以及双侧尾叶肝管开口的胆管癌。根据其生长方式分为3种类型:浸润型、外生型和管内型。  相似文献   

6.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是指起源于左、右主肝管和肝总管近端1cm以内的胆管细胞癌,包括肝总管、汇合部胆管、左右肝管的一级分支以及双侧尾叶肝管的开口的胆管癌。根据其生长方式肝门部胆管癌分为3种类型:浸润型、外生型、管内型[1]。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  相似文献   

7.
正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粘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1]。肝门部胆管癌在胆管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约占50%~70%),对化疗敏感性较低(10%~30%),对放疗效果也不理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正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道上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而努力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是现阶段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领域的重心所在。以下,笔者将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要点的几个方面结合个人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态势。按照解剖部位,通常将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胆管癌的50%~60%。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辅助性放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或称高位胆管癌(upper orproximal bile duct cancer)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duct cancer,EHBDC)58%-75%;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该病发病较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加之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关系,因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以往放疗多用于无法切除、复发病人的姑息性治疗,治疗增益有限,由此认为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为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报告,但直到1965年有学者报道1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诊治资料后才广泛引起重视[1].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系指起源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恶性肿瘤。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随着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手术技能的提高及影像学的发展,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后复发率仍高达42%~76%,复发后2年内多数病人死于肝门部胆管癌复发或复发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和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苏  张中林 《腹部外科》2005,18(5):262-263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肝总管上1/3段的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K lat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其是胆管癌的一个独立临床类型,与起源于肝内细小胆管的胆管癌(包括那些侵犯肝门部的肝内胆管癌)和胆囊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和预后等方面都完全不同。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达到可能治愈的唯一选择,即便是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纯的置管减轻黄疸。但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位置深在、容易侵犯肝门区主要血管及尾叶胆管等因素,手术切除客观上存在相当的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切除范围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上皮的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且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和向胆管外侵犯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一直均较低。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占肝外胆管癌的58.4%~75%。其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约为1.5%;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肿瘤解剖位置特殊,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等特点,常被迫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惟一希望。  相似文献   

18.
累及血管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门部(即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t[1].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cholangiocarcinoma,PHC),又称作Klatskin瘤,是指起源于胆囊管汇入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道上皮恶性肿瘤。目前公认根治性切除是治疗PHC的最有效手段。但该肿瘤居于肝门部之中央部位,手术复杂、风险高。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90%以上肝门部胆管癌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极为少见,约占2%。以往认为肝门部胆管癌是以高分化腺癌为主,体积小且生长缓慢的肿瘤,现认为以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