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路泪道插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对12例泪小管断裂,采用双路泪道插管,吻合泪小管断端后,将硅胶管两端环行结扎于鼻腔内,术后3-6个月拔管,随访6个月。结果除1例术后3个月患泪小管炎,行泪道冲洗通畅后炎症控制,冲洗泪道通畅,其余11例拔管后随访全部泪道冲洗通畅,排泪正常。结论双路泪道插硅胶管泪小管吻合术稳定性好,留管时间长,长期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魏小琴  谷小娟  宋萍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29-1229
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的泪器损伤,多发生于酒后闹事、打架斗殴、车祸肇事等情况。泪小管管径小、管壁薄、易变形,断裂后的泪小管壁弹力纤维收缩。使其鼻侧断端挛缩并退缩于软组织中,给泪小管口吻合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术后瘢痕明显等多种因素易造成泪小管再阻塞,致泪液引流不畅,可致永久性溢泪。为防止泪小管断裂的瘢痕形成和挛缩闭合,传统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是用硬膜外导管埴入,以避免泪小管阻塞。  相似文献   

3.
硅胶管双路环形置入治疗泪小管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硅胶管双路环形置入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应用硅胶管双路环行置入法对32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2例泪小管断裂全部成功。讨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硅胶管双路置入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路泪道留置引流硅胶管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泪小管断裂患者26例,在显微镜下仔细确定泪小管的断端选择硅胶泪道引流管作为泪小管支撑物,且正确对合泪小管的断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导管留置3个月,拔出后冲洗泪道。结果 26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成功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本组病例经2个月~3年随访观察,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1例,原因为患者为瘢痕体质造成。结论显微镜下仔细确定泪小管的断端、选择引流硅胶管作为泪小管支撑物,且泪小管断端的正确对合,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泪小吻合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硅胶管双路置入法在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体会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5眼)行硅胶管双路置入法治疗上下泪小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2年。结果双路置管稳定性良好,眼睑及内眦形态自然。术后3个月内15例患者存在轻度溢泪,无1倒出现异物感、充血及分泌物,无置管脱落及其他并发症。拔管后所有患者冲洗上下泪道通畅,无溢泪。结论此手术方式能达到上下泪小管断裂后的双路快速吻合的目的,泪小管断端对合牢靠,不影响美观,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泪小管断裂是泪器损伤中对泪道功能影响比较严重的一种,尤其是下泪小管断裂,因为下泪小管引流泪液约占全部泪液引流功能的80%,因此,正确、合理、有效的处理断裂泪小管,特别是下泪小管的良好处理对于避免溢泪非常有益。目前临床多用硬膜外麻醉管等作为泪小管支撑物,  相似文献   

8.
9.
王英杰  张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13-214
目的观察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45例行鼻泪道逆植球头硅胶管术,在局麻下用7号腰穿针及引线导引将球头硅胶管自下鼻道植入泪囊,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并点抗生素眼液,2-6个月拔管;泪小管阻塞溢泪及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38例行鼻泪道环形硅胶管植入术,在局麻下用7号腰穿针及引线导引将直径约0.8mm带引线的特制医用硅胶管环形植入鼻泪道,在鼻腔内结扎,术后滴抗生素眼液1个月以上,6~12个月拔管。结果术后即时起泪道冲洗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拔管后1例慢性泪囊炎复发溢泪,其他患者均无复发,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效果好、组织创伤小、方法简单、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硅胶管环形植入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共37例,以Worst探针引导硅胶管植入上下泪小管内呈闭合环形并保留3个月。结果 37例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成功,36例泪道冲洗通畅,成功率97.3%。结论硅胶管环形植入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一种显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61-63
目的 探讨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泪小管断裂患者3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泪小管断裂吻合术,观察组实施鼻内窥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每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中置入泪道引流管的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6 h、24 h、48 h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置入泪道引流管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情况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6 h、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可提高泪小管断裂患者手术中置入泪道引流管时间,早期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两种硅胶管环状支撑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唐晓昭  廖志强 《四川医学》2004,25(5):532-533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的硅胶管支撑方式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用 0 .3mm× 0 .6mm直径的医用硅胶管 ,采用两种环状支撑法治疗 44例新鲜泪小管断裂患者 ,平均随访 1 5年。结果 两种支撑方式术后硅胶管稳定性好 ,3~ 6个月拔管 ,随访期间泪道通畅 ,排泪正常 ;但小环状支撑法拔管前术眼有不同的刺激症状 ,有异物感 ,流泪 ,充血 ,分泌物多 ,而大环状支撑法却无此缺点 ,置管期间亦不流泪。结论 大环状支撑法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优于小环法。该法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病人易于接受 ,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探讨顺向泪道置管术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泪小管吻合联合顺向泪道引流管置入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患者随访过程中的眼部耐受及并发症情况评估带管的安全性,根据拔管后6个月的症状、泪道冲洗检查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共收集到完整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84份,所有患者带管耐受情况良好,随访期间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拔管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96.43%(81/84)。结论 顺向泪道置管在泪小管吻合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导管单路置管与硅胶管双路置管应用于泪小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泪小管断裂68例按随机的原则分成2组:A组(硬膜外导管组单路置管)40例,B组(硅胶管双路置管)28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拔管后3~12个月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A组治愈34例,好转4例,出现并发症8例;B组治愈26例,好转1例,无并发症发生。A组与B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硅胶管双路留置并发症少,固定牢靠,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泪小管是泪道排泄的管道,上下睑各一条,为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每一泪小管由垂直部和水平部组成,管径为0.5—0.8mm,长约10mm,一般上泪小管较下泪小管稍短。泪小管走向:上泪小管微向下内倾斜,下泪小管微向上内倾斜,泪小管末端位于泪囊窝中。泪小管具有导流泪液的功能,以下泪小管为主,占80%,因此下泪小管断裂是泪器外伤中对功能影响比较严重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方法。方法:下泪小管断裂26例(26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置入硅胶管吻合下泪小管断端,将硅胶管紧靠下泪小点打一结后自上泪小点插入泪道,使硅胶管上的结放置于内眦部。结果:26例均吻合成功,其中22例(84.61%)冲洗泪道通畅,4例(15.39%)冲洗泪道通而不畅。结论:硅胶管置入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9~2004年通过逆行置入硅胶管治疗63例泪小管断裂,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泪道引流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32例(32眼)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并行环形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术后3个月拔除泪道引流管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32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拔除泪道引流管后睑缘及泪点位置均正常,无泪点及泪小管撕裂,总有效率达96.9%。结论泪道引流管在治疗泪小管断裂中效果好,且无刺激性、不影响美观、不影响生活、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膜外导管牵引硅胶管置入及固定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 30例(30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吻合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为牵引置入硅胶管,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两端于鼻腔拉出后固定藏于鼻腔内.结果 30例术后泪管冲洗均通畅,所有患者无外观不满意抱怨,均能顺利配合治疗至拔管.结论 硬膜外导管牵引硅胶管置入及固定法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其固定效果牢固,外观满意,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