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冲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与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解剖 5 3具经体积分数为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 ,暴露头颈部的血管 ,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 ,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 :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 44 .34 % ,2 8.30 %和 2 7.36 % ;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 ,以树枝状为主 (94.34 % )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 ,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 ,16岁。因左颈部肿物 3年入院 ,入院查体 :左颈部分触及一肿物约鸡蛋大 ,质中 ,活动尚可 ,无压痛 ,颈部活动自如 ,双上肢 ,双下肢活动正常 ,肌力感觉正常 ,病理征未引出 ,患者步行入院 ,入院诊断为右颈部肿瘤性质待查。入院后第二天行左颈部肿瘤摘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 ,并与血管粘连 ,在分离肿瘤时损伤颈总动脉 ,导致大出血 ,在止血过程中加重颈总动脉损伤 ,最后虽然止住出血 ,但血管壁已损坏 ,颈内颈外动脉在分叉处离断 ,切除肿瘤后 ,将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吻合 ,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弓分支类型常见有 A、B、C三型 ,其他型罕见 ,但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将所观察到的 1例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型 )报告如下。1 标本介绍女尸 ,8岁 ,身长约 10 0 cm,发育正常 ,死因不明。解剖颈根部和纵隔时见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正常 ;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三分支 (从右至左 )分别为 :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其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共干 ;右颈总动脉起始部外径为 8.30 mm ,与共干动脉起始部相距 2 .30 m m;右锁骨下动脉平第 4胸椎体上缘发自共干动脉起始部右后下方 ,外径为 5 .0 mm ,距正中…  相似文献   

5.
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侧成人尸体观察测量了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状况。颈内、外动脉在分叉平面及距此5mm的外径,颈内动脉分别是9.43±2.07mm,8.61±2.06mm。颈外动脉分别是7.18±1.31mm,6.16±1.15mm。甲状腺上动脉起于颈外动脉者27侧,占45%,颈总动脉分叉处者23侧,占38.3%,颈总动脉者10侧,占16.7%。在颈内、外动脉开口处之间有一颈动脉间瓣,其出现率为86.7%(52侧),瓣的高度为1.92±0.44mm。甲状腺上动脉在颈外动脉起始部(即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腔开口状况可分为四型,均属开口颈外动脉。笔者探讨了与此有关的应用解剖,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行解剖一具成年女尸 (尸长约 1 5 0cm)标本时 ,见其右侧颈外动脉分支多处变异。右侧甲状腺上动脉在右颈总动脉分叉部下方约 1 8.0mm处由右颈总动脉前内壁发出 ,外径约 2 .0mm。右侧舌动脉和面动脉共干 ,从右颈外动脉起始处的内侧壁发出 ,舌面干长约 1 8.4mm ,外径约 4.4mm。在舌面干上 ,距其起点约 3.5mm处的前壁又发出二支小动脉 ,为喉上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支 ,外径分别约为 2 .0mm、1 .8mm。右侧颈外动脉分支变异一例@刘仰斌$赣南医学院基础部解剖教研室!江西赣州341000…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一例67岁日本妇女尸体上发现主动脉弓最后分支系右锁骨下动脉,主要发现如下:①主动脉弓依次发出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②右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食管之后,③本例变异属足立氏分类的 G 型及足立-Willians-中川分类  相似文献   

8.
观察和分析了330例成人和儿童的主动脉弓分支类型。根据Anson和McDonald的分型和命名方法,共观察到12个类型,其中最后三型未被Anson和McDonald的分型所包括。 A型:由主动脉弓自右至左发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有274例,占83.0±2.06%,最多见。 B型:由主动脉弓自右至左发出无名动  相似文献   

9.
头臂干是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的第一条分支,其上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男尸时,发现头臂干缺如,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四条分支: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该例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右颈总动脉、左  相似文献   

10.
正常情况下,由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85-5%;少数由主动脉弓发出两支,即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的共同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8-2%;另有由主动脉弓发出四支,自右向左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3-3%[1]。此外,还有从主动脉弓凸侧发出四支,即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右锁骨下动脉由主动脉弓右侧部后壁发出,经气管前方行走者较为罕见,未曾有报道,现报告1例。成…  相似文献   

11.
统计了200例主动脉弓的分支类型。结果分为七型:第一型(A型)即正常型,177例,占88.5%;第二型(B型),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合干起始,而左锁骨下动脉单独起始,11例,占5.5%;第三型(C型),由主动脉弓上自右至左发出: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四支,有4例,占2%;第四型(D型),似第三型,但右侧二支合干,有 1例,占0.5%;第五型(F型),由主动脉弓上自右至左发出:头臂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左頸总动脉及左鎖骨下动脉,計5例,占2.5%;第六型(H型)和第七型(CG型),皆系右鎖骨下动脉做为主动脉最末分支,起自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移行部,各有1例,皆占0.5%。本文对这些变异的胚发生以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随的周圍結构的改变做了討论。  相似文献   

12.
本例为成年女尸,约50岁,身高153厘米。解剖所见:主动脉弓(管径32毫米)位置正常,自弓上缘,由前至后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共四支。右颈总动脉(管径11毫米)发出后居气管左侧,先向上行25毫米,继折向右36毫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解剖过程中发现一男性成年人的腹腔动脉分支异常,出现食管、肝、胆、胰迷走动脉。一、腹腔动脉于第十二胸椎体下1/3的前方由腹主动脉发出后,于其上壁先发出一长0.2cm的膈下动脉短干,然后发出胃左动脉,最后分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二终末支.膈下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左、右膈下动脉向外上布于膈肌。二、食管迷走动脉:肝固有动脉由肝总动脉发出后分为肝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幽门动脉和胃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先后分出肝中和肝左动脉后向左至食管腹段分支特称其为食管迷走动脉。三、胰横迷走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于幽门下方分出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后不久,即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横迷走动脉。后者绕胰颈下缘至胰背面穿胰腺实质与胰大、胰尾动脉相吻合,分支供应胰腺血液。四、肝迷走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后壁发出,在门静脉合成处与下腔静脉之间先向右,然后于胆总管左侧向上,走在肝总管后方与其交叉后进入Calot三角,分出胆囊动脉后继续向上,全长7.0cm,在门静脉右支右侧经肝门入肝右叶。五、胆囊迷走动脉:在Calot三角内由肝右迷走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右长1.3cm,于胆囊颈上方达胆囊体左缘,分三支布于胆囊前后面及其左缘。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解剖一具15岁男尸过程中发现在主动脉弓处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四个分支和双上腔静脉的变异.主动脉弓上方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而右锁骨下动脉则由主动脉弓下方右壁发出,正对主动脉发出左锁骨下动脉稍下处.右锁骨下动脉向右上斜行横过食管的后壁越胸膜顶前面,经胸廓上口到颈根呈弓形弯向外侧,经前斜角肌的后方入腋腔移行为腋动脉.关于右锁骨下动脉的上述变异,陈子华、菊地正嘉曾报道过.从发生学上来看,异常右锁骨下动脉是由右背主动脉的远端部分和第七节间动脉形成的.右第四动  相似文献   

15.
在解剖一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个分支,而左颈总动脉则发自于主动脉弓的右后壁,与左锁骨下动脉呈前后重叠的位置,其口径明显大于右颈总动脉,四条动脉被压扁后直径测量结果为:右锁骨下动脉0.86mm,右颈总动脉9.23mm,左锁骨下动脉9.75mm,左颈总动脉13.21mm.左颈总动脉位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与气管颈段之间的部分,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密切.左喉返神经先行于左颈总动脉的内侧,继至其后方,再于气管、食管沟中走行.  相似文献   

16.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臂干是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的第一条分支,其上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包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男尸时,发现头臂干缺如,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四条分支: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相似文献   

17.
秦晓辉  张宏  米卫东 《北京医学》2013,35(8):657-660
目的 研究中国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寻找颈内静脉穿刺最佳入路,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28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测定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第二气管环水平颈部3个平面双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自上而下,双侧颈内静脉横径逐渐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横径逐渐减小(P<0.05),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动静脉夹角逐渐变小,动脉重叠率和静脉重叠率均逐渐增加(P<0.01),静脉未重叠量逐渐减小(P<0.01).同一扫描平面左右对比,右侧颈内静脉横径宽于左侧(P<0.01),双侧颈总动脉横径相似.在甲状软骨上缘和第二气管环水平,右侧动静脉夹角大于左侧(P<0.01),静脉重叠率小于左侧(P<0.01),3个扫描平面右侧静脉未重叠量均大于左侧(P<0.01).280例患者中共有13例存在一个或多个扫描平面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内侧.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右侧颈总动脉有9例(3.2%)已分叉,左侧颈总动脉有16例(5.7%)已分叉.结论 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存在较多变异.了解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有助于降低颈内静脉穿刺时误穿颈总动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月,在系统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在主动脉弓上缘,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发出一细小动脉。总长6.7cm,根部外直径为3.5mm,该血管沿左迷走神经左侧垂直上升至星状神经节,血管外直径细至1.0mm 时,即分出4~5小支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在术前诊断颈交感神经鞘瘤(SS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颈交感神经鞘瘤患者的CT资料。分别对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强化作出判断。重点分析在CT轴面上SSN与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对照研究病变的定位与手术所见。结果肿块均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结构呈受压推移改变。10例表现为内密度不均,不均匀强化。6例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散在不规则结节状、云团状或烟雾状高密度强化影。CT增强扫描示10例次颈总动脉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的前半侧;16例次颈内动脉被推移于肿瘤的外半周的偏后侧。14例显示颈内静脉受压、变形并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颈内静脉皆移位于颈总(内)动脉的外后;动静脉相互靠近或分离不超过90°。手术中所见血管移位关系与此相一致。结论CT仍能较准确地反映颈交感神经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原有的解剖定位关系。根据典型血管移位关系对本病作出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早期该病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 ,但近年来几乎可以避免死亡的发生 .结合我院 2 6例患者治疗结果对术前准备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加以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2 6 (男 8,女 18)例中 ,年龄 19~ 6 4岁 ,18例术前在我院进行了系统的颈动脉压迫训练 ,1例在外院训练后转来 .手术中时有 10例需行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结扎 .单纯结扎颈外动脉 8例 .分离肿瘤过程中颈总及颈内动脉破损各 1例 ,后经缝合修补加以保留 .肿瘤切除后行颈内 ,外动脉吻合术 1例 ,其余患者在手术中可有暂时性阻断颈总动脉血流的过程 (平均 45 min) .2 结果和讨论 术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