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82例 AMI 合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 IABP 辅助治疗分为两组:IABP 组(42例,在 IABP 辅助下行 PCI 治疗)和常规 PCI 组(40例,仅采用常规 PCI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血流动力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稳定至 PCI 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组比较,IABP 组治疗后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80.3±16.2)mmHg比(88.4±12.5)mmHg,舒张压:(55.4±10.2)mmHg 比(60.0±10.5)mmHg],心率显著降低[(92.4±26.1)次/min 比(80.5±18.5)次/min],P 均<0.05;尿量显著增多[(30.2±8.3)ml/h 比(40.3±9.4)ml/h](P =0.001);IABP 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升高(72.5%比83.3%),死亡率显著降低(27.5%比16.7%),血流动力学稳定至 PCI 时间[(10.1±8.1)h 比(5.0±2.5)h]及住院时间[(18.4±6.2)d 比(13.5±4.2)d]均显著缩短(P均<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 AMI 合并泵衰竭有助于提高 PCI 治疗的成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增加尿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心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心衰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患者中急性右心衰竭12例(17.4%),回顾性分析此12例患者临床资料,病人年龄(64.1±9.7)岁,IABP辅助循环治疗时间15~288h,(95±76)h,9例(7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结果:12例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3例(25%),肢体缺血1例(8.3%),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16.7%),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8.3%)。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1例(91.7%)成功撤除IABP辅助循环,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严重右心衰竭死亡率高,在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联合IABP行PCI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IABP及行PCI术,IABP使用时间20~190(70.6±37.2)h,3例(18.75%)出现局部穿刺部位出血,经压迫后出血停止,除住院期间死亡1例(6.25%),无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7.97±8.36)mmHg升至术后(74.40±5.81)mmHg,临床症状好转,死亡6例,2例死于泵衰竭(均未接受PCI治疗),2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在IABP辅助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结论对AMI合并CS患者及时行IABP辅助治疗,尤其尽早联合应用PCI实现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合血管重建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并应用IABP的住院患者75(男54,女21)例。按是否做血管重建术分为两组:血管重建组和非血管重建组。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IABP,所用反搏仪为AUTO CAT2或Datascope 98 system,血管重建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 全部75例患者中,IABP反搏时间2~336(90±75) h;死亡22例,病死率29%;血管重建组中63例行PCI术,1例行择期CABG,术后死亡14例,病死率22%;非血管重建组中死亡8例,病死率73%。血管重建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非血管重建组(P<0.01),并发症共5例,发生率7%。结论: 在IABP的支持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脑利钠肽(BNP)动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住院的60例 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患者被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与常规治疗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NP的动态变化及 LVEF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NP水平及 LVEF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治疗后 BNP水平[24h:(263.6±23.3)μmol/L比(126.2±21.9)μmol/L]显著降低、LVEF [(40.6±13.1)%比(47.3±14.7)%]显著上升(P均<0.01),随访30d后无创通气组较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426-550m)者比例为75.0%比59.3%、LVEF [(49.4±12.5)%比(41.1±11.7)%]、存活率(96.4%比90.6%)明显增加,再次住院率(7.1%比12.5%)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必要IABP组42例,为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再行IABP术患者;即刻IABP组43例,为入院时确诊后立即行IABP术患者;两组同时尽快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门-球囊时间、术后1周以及3个月的生存率,测量两组术后1天、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必要IABP组门-球囊时间明显大于即刻IABP组(96.7±31.2 min比78.3±35.6 min,P<0.05)。必要IABP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57.1%比69.0%,P<0.05),并低于术后3个月即刻IABP组(57.1%比67.4%,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进行性降低,必要IABP组下降幅度大于即刻IABP组(7.6%±3.5%比4.2%±3.1%,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尽早使用IABP,能缩短血运重建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比伐卢定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患者92例,依据术中抗凝药的使用情况,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n=30)和肝素组(n=62)。观察指标为PCI围术期出血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比伐卢定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较肝素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血小板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肝素组(P=0.00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抗凝对IABP辅助的AM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对血小板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BN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球囊导管撤除时机的关系.方法 纳入8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IABP球囊导管撤除时患者所处的血BNP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BNP上升段组(n=35)及BNP下降段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BNP上升段组比较,BNP下降段组病情好转率高(92.6% vs.57.1%,P<0.01)、病死率低(3.7% vs.20%,P<0.01)、住院时间缩短[(14.5±5.7) d vs.(20.7±7.5) d,P<0.01].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血BNP处于下降阶段时撤除球囊导管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应用于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不同临床路径住院的132钢泵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观察不同临床路径的治疗疗效。结果采用床旁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临床路径可以减少植入时间,其植入成功率、并发症和采用导管室IABP临床路径相当。采用床旁IABP临床路径和导管室IABP临床路径在CCU费用、时间、恶性心血管事件、存活率、心功能改善等方面效果相当,优于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结论采用床旁IABP临床路径和导管室IABP临床路径在生活质量、预后方面效果相当。IABP可以改善患者6个月内的生活质量但不能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人院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计30例,其中IABP组14例,均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术;对照组16例,应用升压药后行急诊PCI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天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IABP组与对照组人院时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删、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3天及6个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3天IABP组血浆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辅助PCI能显著改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5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5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压[收缩压(113.3±17.5)mmHg∶(76.5±15.3)mmHg,舒张压(62.2±10.3)mmHg∶(31.1±10.2)mmHg]、心率[(82±14)次/min∶(118±27)次/min]、心指数[(3.91±1.12)L/min.m2∶(2.03±0.20)L/min.m2]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入选90例行PCI的AMI患者,于PCI后1d、7d测定血浆中BNP、hsCRP、cTnI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与AMI药物治疗患者(45例,药物治疗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两组患者hsCRP、BNP、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hsCRP[(13.5±3.3)mg/L比(7.5±0.3)mg/L]、BNP[(2036±135)ng/L比(336±27)ng/L]、cTnI[(7.3±0.3)ng/L比(2.3±0.3)ng/L]水平明显降低(P<0.01),PCI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27.8%比46.7%),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优于药物治疗,联合检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B型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AMI患者60例为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MI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d血浆MMP-9及BN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PCI术前MMP-9[(711±169)μg/L∶(216±49)μg/L]及BNP[(329±85)ng/L)∶(29±10)ng/L]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BNP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38,P0.05)。与术前比较,PCI术后血浆BNP明显下降[(329±85)ng/L∶(278±82)ng/L],MMP-9水平明显升高[(711±169)μg/L∶(763±189)μg/L]。结论:MMP-9水平增加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有关。而术前B型脑利钠肽水平升高与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1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评价2组术后30天以及3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IABP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3.8%±8.2%比39.4%±5.9%,45.5%±6.6%比40.6%±4.6%,P均〈0.05) 两组患者术后30天(16/41比30/47)、3个月(18/41比33/47)的MACE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IABP组在降低术后30天、3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尤为明显(30天16/41比对照组30/47,3个月18/41比对照组33/47,P均〈0.05)。结论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段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伴有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76例糖尿病伴有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被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脑钠肽(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各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神经阻滞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5.0%比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神经阻滞组LVEDd[(71.63±9.26)mm比(65.4±8.12)mm]、LAD[(45.62±7.10)mm比(37.14±6.28)mm]明显缩小(P均<0.05),LVEF[(31.3±11.46)%比(42.12±10.42)%]明显提高(P<0.01),TNF-α[(73.55±16.36)ng/L比(28.35±10.08)ng/L]、IL-6[(17.62±5.47)ng/L比(7.88±2.29)ng/L]、BNP[(13.49±2.94)ng/L比(6.28±2.28)ng/L]、HbA1c[(7.9±2.6)%比(6.8±1.9)%]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01);且LVEF、TNF-α、IL-6、BNP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胸段交感神经阻滞显著降低糖尿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51例诊断为 STEMI的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52例,行急诊 PCI治疗),B组(49例,择期行PCI治疗),C组(50例,予以标准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 BNP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1,P>0.05),治疗后各组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 A组下降较B组、C组显著[(242.7±101.3)ng/L比(466.2±113.5)ng/L比(601.4±126.7)ng/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各组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心室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 A、B组LVFS升高均较C组更明显[(28.9±7.6)%比(27.5±7.3)%比(22.6±6.9)%],而 A 组 LVEF 较 B 组、C 组升高[(57.9±6.2)%比(53.1±6.5)%比(50.9±5.7)%],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心室重构,同时降低脑利钠肽水平,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CHF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环磷腺苷及参麦注射液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等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常规治疗组除E/A外)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77.42%比89.06%,P〈0.01);LVEVF(44.51±7.85)%比(58.35±7.80)%],E/A值[(0.69±0.35)比(0.88±0.36)]明显改善,BNP浓度明显下降[(558.20±79.30)ng/L比(437.10±67.90)ng/L],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526.70±12.00)m比(629.20±12.20)m],P均〈0.01。结论:环磷腺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