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中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药物代谢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2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服用比索洛尔5 mg/d。4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CYP3A4*1G基因多态性检测,分为快代谢型(CC型),中代谢型(CT型),慢代谢型(TT型),将三组进入药物基因靶向型治疗。应用HPLC-荧光色谱法方法测定比索洛尔的血药浓度及检测血压值及心率相关指标。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受检患者左室重构指标,评价比索洛尔血药浓度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对比药物基因导向治疗与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左室重构指标差异。结果相同剂量比索洛尔在CYP3A4*1G基因导向治疗CT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药浓度、心率、血压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YP3A4*1G基因导向治疗组中,组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平均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后基因导向治疗组左室重构指标较常规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的CC型与CT型比较,左室重构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影响了高血压患者比索洛尔药物代谢浓度及后期的临床疗效。揭示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及药物基因导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47.5 mg/d三日后,测定口服美托洛尔2h 的血药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D6*10基因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高血压病人被分为 CC型组(野生型纯合子,快代谢型,14例),CT型组(突变杂合子,中代谢型,25例)和 TT型组(突变纯合子,弱代谢性,19例)3组。根据CYP2D6*10基因型调整美托洛尔用量,一周后,再次检测口服美托洛尔2h的血药浓度,并检测基因导向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及血压。结果:基因导向治疗前,美托洛尔血药浓度 TT组显著高于 CC和 CT组[(64.74±32.94)ng/ml比(26.57±19.40)ng/ml比(23.88±12.86)ng/ml,P<0.01];与 TT组比较,CC组平均收缩压[(132.84±13.40)mmHg比(144.14±14.28)mmHg]、舒张压[(76.95±9.07)mmHg比(81.36±7.33) mmHg]、心率[(69.13±11.83)次/min比(76.66±7.33)次/min]明显升高(P 均<0.05)。基因导向治疗后各组的血药浓度、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与基因导向治疗前比较,CC组治疗后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 CT组、TT组的血压及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影响美托洛尔药物代谢及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基因导向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改善疗效,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比索洛尔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2例,根据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49例,CT组64例,TT组19例。3组均口服比索洛尔5 mg/d,比较1周后血药浓度及1个月后心功能。结果 TT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CC组和CT组[(25.33±10.43)μg/L vs(42.35±15.29)μg/L、(37.38±13.92)μg/L,P0.05]。CC组和CT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CT组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比例明显高于TT组(87.8%、84.4%vs 57.9%,P0.05)。3组治疗前心功能Ⅰ~Ⅱ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 29.7%%vs 26.3%,P0.05)。结论 ABCB1基因C3435T CC型和CT型心力衰竭患者对比索洛尔更为敏感,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比索洛尔合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并与单用比索洛尔降压疗效比较,以期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和用药方法。方法将126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组(A组)63例,比索洛尔5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1次。对照组(B组)63例,比索洛尔5mg,每日1次,连用8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比索洛尔合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不同心率高血压病人心率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病人280例,根据基础心率将所有病人分为3组:A组(心率70次/min~79次/min)90例,B组(心率80次/min~89次/min)116例,C组(心率≥90次/min)74例;A组、B组、C组再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两个亚组。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分别服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比较各亚组的心率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两亚组间心率、内皮素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亚组病人心率均明显下降,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心率与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一氧化氮浓度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不同心率高血压病人心率控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美托洛尔,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比索洛尔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病并发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达标(<140/90 mmHg)的基础上,按照加用比索洛尔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比索洛尔组,n=31),低剂量组(加用比索洛尔1.25 mg,1次/d,n=30),高剂量组(加用比索洛尔5 mg,1次/d,n=31),平均随访观察30周。采用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评估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LVEF和收缩压无明显改变,舒张压和心率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明显(P<0.05)。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后,患者E峰、A峰、E/A、E峰流速积分(VTIE)、A峰流速积分(VTIA)、流速时间积分比率(E-VTI/A-VTI)有不同程度改善,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在高剂量组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无显著改善。结论: 在氨氯地平降压达标基础上,比索洛尔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较大剂量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心动脉压( CAP )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比索洛尔组,每组25例。氨氯地平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d、比索洛尔组口服比索洛尔2.5 mg,1次/d,坚持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检测两组CAP、IMT。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氨氯地平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均<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CAP、IMT明显降低(P均<0.05),而比索洛尔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比索洛尔降低外周动脉压程度方面相似;在降低CAP、IMT方面,氨氯地平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 方法 入选STEMI PCI术后120例患者,按实际用药分为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各60例)。美托洛尔组术后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组术后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组,两组均接受指南推荐常规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最快心率、平均心率显著降低(P<0.05);比索洛尔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 结论 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率及HR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康可)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治疗效果,促进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康可2.5mg/d(A组)和康可5~7.5mg/d治疗组(B组),观察主要事件和指标的变化。结果康可5~7.5mg/d治疗组较康可2.5mg/d组,心衰恶化及再住院显著减少,NYHA心功能和EF显著改善,对血压和心率控制更理想。结论大剂量比索洛尔能更好地保护心脏,应积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合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中青年舒张压升高为主伴心率偏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来湖南医药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以1~2级舒张压升高为主、静息心率>70次/min的中青年患者7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2.5~5.0 mg,1次/d)和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1次/d);对照组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周末)的血压、心率及安全性.结果 ①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7%(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降低坐位舒张压幅度和静息心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8.5±6.4)mmHg比(9.3±5.3)mmHg,(9.3±5.3)次/min比(1.7±7.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 比索洛尔加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心率偏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降压和降心率的双重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2C19)倡2基因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及MACE对血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 PCI术后血瘀证患者355例,常规术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术后维持1年。根据是否发生M ACE ,患者被分为M ACE发生组(64例)和未发生组(291例)。比浊法检测PCI术前和术后一周血小板聚集率,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倡2基因多态性。结果:(1)与MACE未发生组比较,MACE发生组 PCI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 ,(36.38±14.57)%比(44.87±11.63)%]和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A ,(25.76±12.69)%比(34.45±15.58)%]明显升高(P均<0.01),CYP2C19倡2基因突变型(GA+ AA)比例明显升高(36.43%比75.0%,χ2=27.832, 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CYP2C19倡2基因突变(GA+AA)、肾功能不全(肌酐>1.5mg/dl)、左室射血分数降低(LVEF<50%)是影响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64-5.947, P<0.05或<0.01);(3)二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YP2C19倡2基因突变与 PCI术后RPA呈正相关(r=0.437, P<0.001)。结论:CYP2C19倡2基因变异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其检测有助于识别冠心病血瘀证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CYP2D6* 10不同基因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YP2D6* 10不同基因型对美托洛尔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入选患者美托洛尔干预前后心率震荡值,又根据患者基因型被分为C/C组(39例,野生型),T/C组(30例,突变型杂合子)和T/T组(21例,突变型纯合子),并对美托洛尔干预后各组心率震荡值及美托洛尔血药浓度进行对比.结果:(1)与美托洛尔用药前比较,用药后患者震荡初始[TO,(-0.0742±1.46)%比(-0.864±1.62)%]显著降低,震荡斜率[TS,(3.49±3.02) ms/RR比(4.75±3.31) ms/RR]显著升高(P<0.05~<0.01);与T/C组比较,C/C组,T/T组的TO值降低,TS值升高得更显著(P<0.05); (2) T/T组美托洛尔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C组和T/C组[(87.6±21.4) ng/ml比(25.6±13.3) ng/ml比(19.2±11.4) ng/ml,P<0.01].结论:(1)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有改善作用;(2) CYP2D6*10突变纯合子型的美托洛尔血药浓度最高,突变纯合子患者心率震荡改善情况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19基因(CYP2C19*2)分型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80例行PCI的ACS患者,根据CYP2C19*2等位基因突变情况分为无缺失功能等位基因的野生型组(GG,92例):进行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缺失功能等位基因的突变杂合型组(AG,67例):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50rag,2次/a;突变纯合型组(AA,21例):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mg,2次/d;监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三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患者中的野生型占51.11%,突变杂合型占37.22%、突变纯合型占11.67%。据基因型所分三组临床资料及PCI结果无显著差异。AA组、AG组用药后7d,用药后180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GG组明显降低[180d:(24.3±3.41)%、(25.8±2.89)%比(30.3±3.17)%,P〈0.05]。随访12月,三组的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用于CYP2C19*2有缺失功能等位基因(AG或AA)的ACS患者,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于CYP2C19*2无缺失功能等位基因的ACS患者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同。CYP2C19*2基因分型可以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血脂正常但伴有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压[(136.4±13.4/88.3±5.5) mmHg比(125.3±12.2/81.5±4.6) mm-Hg]、血脂[总胆固醇:(4.6±0.1)mmol/L比(3.5±0.4)mmol/L,甘油三酯:(1.3±0.12) mmol/L比(1.0±0.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2)mmol/L比(2.0±0.1)mmol/L]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除了降脂,还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27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1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1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质(hsCRP)的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压的长期控制(24个月)总有效率显著提高(76.8%比85.9%),血压显著下降[(145.3±10.1/88.6±6.7)mmHg比(136.9±6.8/83.0±5.2)mmHg],hsCRP 水平显著降低[(2.02±0.29)mg/L比(1.60±0.18)mg/L](P<0.05或<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炎症反应,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YP2C19*2(c.681G〉A,rs4244285)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其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患者术后均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率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单因素分析检测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检测PCI治疗后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人群中的CYP2C19*2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478例患者纯合野生型(GG)238例(49.8%),杂合型(GA)加纯合突变型(AA)240例(50.2%)。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支架内血栓(P=0.025)及MACE(P=0.09),携带681GG基因型的患者预后较携带681A等位基因(AA/AG基因型)的好。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CYP2C19*2的基因型、糖尿病病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RR(95%CI)为2.796(1.245—6.281)、2.157(1.039—4.478)和3.564(1.364-9.312)]是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的基因型、高血压病史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与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有关,CYP2C19*2基因突变能够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增加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伊贝沙坦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300mg/d;常规治疗组40例,给予钙拮抗剂或B受体阻滞剂等,排除对血尿酸代谢有影响的药物ACEI及利尿剂等。治疗6周后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变化。结果:伊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SBP、DBP和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P〈0.01)。伊贝沙坦治疗组血UA、BUN、Cr及尿MA水平分别由治疗前(448.1±50.8)μmol/L、(10.7±1.3)mmol/L、(149.1±13.8)μmol/L、(57.1±17.4)mg/L下降至(367.9±42.9)μmol/L、(8.2±1.0)mmol/L、(120.9±11.5)μmol/L、(44.6±13.7)mg/L(P均〈0.01),而常规治疗组血UA、BUN、Cr及尿MA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具有降血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使血压达到160/90mmHg以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6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50例,每日口服卡维地络6.25mg,1次/d,并根据每月随访情况逐渐加量至25mg,2次/d)和常规治疗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收集所有病例有关临床资料,于治疗前、后6个月内随访测量血压、心率、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监测血脂和血糖。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血压、脉压、c—fPW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0.01),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后收缩压[(140.63±17.22)mmHg比(127.21±17.02)mmHg]明显降低,c-fPWV值明显减小[(13.65±4.81)m/s比(11.78±5.15)m/s],P〈0.05。结论:在经过治疗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再加用卡维地洛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并能更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予以坎地沙坦+卡维地洛;常规治疗组41例,予以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共治疗12个月,观察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收缩压[常规治疗组(166±14.0) mmHg∶(1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