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与低分子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共计236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118,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与实验组(n=118,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使用氯吡格雷替联合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更加显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应用价值予以评估。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n=66)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进行1:1比例分组。参照组应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患者施以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患者施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结论联合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对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APT)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郑州人民医院CCU行急诊PCI的老年女性糖尿病STEMI患者162例,依据CRUSADE评分分为2组:CRUSADE评分≥31分患者69例[女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CRUSADE评分30分患者93例(女性TAPT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选择同期住院行急诊PCI的老年男性糖尿病STEMI患者97例(男性TAPT组),CRUSADE评分30分,用药同女性TAPT组。对3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男性TAPT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DAPT组和女性TAPT组(19.6%vs 2.9%、4.3%,P0.05)。女性DAPT组术后住院时间、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TAPT组和女性TAPT组,住院择期二次PCI、住院再梗死、支架内血栓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TAPT组(P0.05)。女性TAPT组总出血和中度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TAPT组和女性DAPT组(21.5%vs 7.2%、8.7%,8.6%vs 1.0%、1.4%,P0.05)。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STEMI患者PCI术后TAPT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DAPT患者,但是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DAPT和男性TAPT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方案是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联合抗凝药物,即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阻滞剂联合肝素类或戊糖类药物,对于一些高危患者还需适当加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缺血性疾病的二级预防也要求使用一定时期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之后终生服用合适剂量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然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潜在出血风险,如脑卒中及严重内脏出血等,因此,选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在争取获得最优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8例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阿司匹林组44例、氯吡格雷组42例、双联抗血小板组(双联组)38例、双联抗血小板+质子泵抑制剂组(双联+PPI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比较用药后各组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及消化道出血事件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用药前比较,双联组及双联+PPI组用药后花生四烯酸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5);各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双联组及双联+PPI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8.6%、90.5%、94.7%、93.0%vs 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联组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6.3%vs 7.3%,P<0.05),双联+PPI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双联组(9.3%vs 26.3%,P<0.05)。结论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人群中,单独应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能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01例,根据给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后2h和6h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  相似文献   

7.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认识到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抗血小板药物能在血栓形成级联中多个位点阻断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环氧化酶-1抑制剂阿司匹林在防止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效,但远非理想。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文章就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小板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患者中,超过1/3体外试验提示存在药物抵抗[1]。因此,寻找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ASCVD治疗的重要课题,现拟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做一简单综述。1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1.1普拉格雷普拉格雷通过血浆酯酶迅速转化为活性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联合血小板抑制剂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200~300m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U/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观察凝血功能、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在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期间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血小板抑制剂能有效治疗脑梗死.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后者与卒中复发风险增高密切相关.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的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一些血液循环分子可作为预测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的标记物.监测新型抗血小板药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可为合并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个体化抗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存脑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的有效性. 方法 将7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10次高压氧治疗.选用老年成套心理测验,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试. 结果 对照组患者神经心理障碍得到部分改善,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提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程度与高压氧治疗(r=0.502)、治疗前(r=0.260)和治疗后测验时间(r=0.386)呈正相关(P<0.05);与高脂血症(r=-0.261)、糖化血红蛋白(r=-0.321)和体质指数(r=-0.360)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同归分析显示,高压氧治疗和高脂血症是影响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程度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压氧治疗有效,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存脑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15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 50例。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临床表现、脑梗死部位、病情轻重程度、并发症、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明显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偏盲、眩晕、复视、共济失调明显升高(P<0.05,P<0.01);糖尿病组患者后循环梗死多见,占40.0%,对照组患者部分前循环梗死多见,占45.3%(P<0.01),空腹血糖<7.0 mmol/L、7.0~11.1 mmol/L、>11.1 mmol/L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5.12±1.21)分、(7.94±2.13)分、(11.90±2.35)分(P<0.01)。结论糖尿病和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与入院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后循环梗死多见,且并发症多,临床疗效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泌尿系统19例,呼吸系统17例,深静脉导管7例,胆管7例,破损皮肤1例,入侵途径未明7例。58例中,医院感染23例,占39.7%。血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菌24例,大肠埃希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24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中,肝脓肿12例(50.0%),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15例(62.5%)。58例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其中56例细菌性败血症患者应用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者静脉应用氟康唑。死亡7例,病死率12.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形成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与留置导尿是导致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的因素。强有力抗菌及病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姚文琦 《内科》2007,2(4):505-507
目的观察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因素。方法对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及肌酐等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TG、BMI、WHR、FINS、HOMA指数、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高TG血症、低HDL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6~2.76)。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物质表达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76例 2型糖尿病和 3 2例糖耐量减退患者测定血小板活化、血小板与白细胞粘附的表达。  结果 无论 2型糖尿病组还是糖耐量减退组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与白细胞粘附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5 ) ,后者又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 (P <0 0 5 ) ;2组中发生急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与白细胞粘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患者测定血小板活化、血小板与白细胞粘附表达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糖、TC、TG、HDL-C、LDL-C的变化,对两组脑梗死的部位、面积与血糖的关系及两组的并发症、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糖、TC、TG、LDL-C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5),而HDL—C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梗死灶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而疗效及预后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常因存在糖代谢紊乱而合并有脂代谢异常。当发生脑梗死时,梗死面积增大、症状加重,糖代谢紊乱加剧,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确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41例),老年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伴典型心绞痛患者(B组,49例)及非老年人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伴典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比较3组基线临床资料,发作至入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合并症、并发症、心电图特点,并比较院内病死率。结果 3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显示,A组较B、C组患者年龄大[(74±9)岁],糖尿病病程长[(18±5)年],合并疾病比例高,发作至入院诊时间长[(19±13)h](均为P<0.05)。C组男性较A、B组多(88.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乏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34.1%)。ECG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少(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多(48.8%),梗死部位为下壁(36.6%)和后壁(26.8%)较多。A组病死率为17.1%,B组为8.1%,C组为7.0%。A组病死率较B、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疾病较多,临床症状多变,ECG表现为STEMI较少NSTEMI较多,梗死部位为下壁和后壁较多,病死率较高,临床应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伴有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病损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和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0例颈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收集两组患者常见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人院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和发生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常见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均以颈动脉分又处最多,且均以不稳定斑块为主;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X2=7.234,P=0.007);两组患者的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5,P=0.006;t=6.686,P=0.000;t=~2.441,P=0.016;T=4000.00,P=0.039)。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斑块阳性率高,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多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且多合并血压及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9.
将65例因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而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组32例,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3例.观察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定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情况.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比胰岛素组减少20%(38.7±9.5 U/d vs 49.0±10.8 U/d,P<0.05),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亦均低于胰岛素组(P均<0.05);两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大鼠中复制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并发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情况.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180~220 g,按体质量及血糖值分为4组:(1)糖尿病组:40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溶液;(2)STZ组:30只,普通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 STZ溶液;(3)高糖高脂饲料组:25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容积柠檬酸盐缓冲液溶液;(4)对照组:25只,普通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容积柠檬酸盐缓冲液溶液.腹腔注射STZ溶液或柠檬酸盐缓冲液溶液后,观察动物饮水、进食及尿量变化.注射后4、8、12、16周,各组分批抽样检查,称取体质量,取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处死动物取心脏称质量,取心肌组织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饲料喂养1周,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4周,STZ或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前,糖尿病组和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和STZ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与高糖高脂饲料组相比、STZ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4个时段,糖尿病组和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血糖、体质量、心脏质量、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同时段的对照组和STZ组增高(P<0.05),糖尿病组大鼠的上述指标较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Z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厚并出现变性、凋亡等显著病变,间质胶原纤维增生;STZ组大鼠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心肌呈现类似糖尿病大鼠病理改变,但与糖尿病组大鼠相比,改变较不明显.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4周后,心脏发生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其发生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